要喺眾多小學生中脱穎而出,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考入聖保祿,就一定要經過面試:同好多其他傳統女校一樣,聖保祿中學非常著重學生嘅品行、禮貌等等。 要考入 Band 1 名校,學業成績同埋課外活動經驗當然亦都同樣重要,而呢 4 個都係同學能唔能夠考入聖保祿嘅重要因素。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是聖保祿幼兒園的主辦機構,於一八四八年來港,抱著”參與基督眷愛世人的使命”,照顧及護理被親人隨處棄置之嬰兒。 在此原址之孤兒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約1944年)被盟軍炸燬,六十多名孤兒及六位修女同在當年事件中蒙難。 修女一直接收很多嬰孩,單單1879年那一年,就收容了1062位兒童。 由於「聖童之家」已達飽和,1908 年起,修會把老弱及孤兒轉到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加爾瓦略山」會院(今聖保祿中學位置)。
有關學費詳情,請參看教育局提供的 收費證明書。 辦學宗旨:以基督精神之價值觀為本,為學生提供美好的教與學氣氛,達致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其智能及品德的成長。 戰後初期,香港教區有感當時教會所辦的中學多側重英文中學,故在1948年將堅道校舍許予南華中學,作為教會一所有規模的中文中學。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其後更陸續成立多所由本地華人管理的「教區學校」。 中二學生須參與校方跟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合作舉辦的「V-Power」的義工計劃。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 教學模式
由於聖保祿學校(小學部)是私立小學,學生每年須繳付學費$55000 (P. 1)。 聖保祿學校為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所創立,其校訓為「為一切人,成為一切」即普助世人,無分種族、宗教及社會階層(格前9:22)。 ‘Being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irrespective of race, religion and social status’.。 聖保祿學校的辦學宗旨為以基督之價值觀,提供卓越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具有仁愛、良知、自信、勇毅、創新、能幹及負責任之美德,提升生活素質,對家庭、職業及社會作出貢獻。 該校位於銅鑼灣,為一所直資學校,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 由於「聖童之家」已達飽和,1908 年起,修會把老弱及孤兒轉到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加爾瓦略山」會院(今聖保祿中學位置)。
- 此外,透過舉行親子活動,鼓勵家庭成員與學童的積極溝通,建立更和諧和融洽的家庭關係。
-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是聖保祿幼兒園的主辦機構,於一八四八年來港,抱著「參與基督眷愛世人的使命」,照顧及護理被親人隨處棄置之嬰兒。
-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 每年出席至少兩次的義工服務,服務對象包括老人、兒童。
為配合各項活動,本中心編印了單張和導賞手冊,更製作十九世紀灣仔的3D地圖,於圓桌會議上展示。 科嘉主教邀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到香港服務。 四位法國修女,由法國乘船,歷經四個月危險的海上旅程,抵達香港。 全港有大約 540 間小學,當中只有 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65% 的小學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其餘 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小學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香港有 47 間私立小學,佔整體約 9%;香港有 19 間女子小學,佔整體約 4%;香港有 109 間天主教小學,佔整體約 21%。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活動花絮
婦孺庇護所遷出後,修會在舊址開辦全日制中文小學,1927年開課。 1960年接受政府資助,改名為「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同年在小學旁興建聖保祿中學。 小學校舍有近80年歷史,獲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聖保祿中學身為一間 Band 1A – 1B 嘅學校,全港排名大約 30,入學競爭自然唔細。 喺中學派位,直屬中學可以為其直屬小學保留最多 85% 學位,所以唔少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嘅學生都「直升」中學部。
-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法國沙特爾的天主教女子修道…
- 訓練包括宿營、露營、步操訓練等,並學習各種基本營藝、繩結、急救、步操、地圖閱讀等等。
- 基督君皇小聖堂的正立面向東北聖保祿醫院,正面大門及兩面側門上有宏偉的三角楣飾,兩正立面頂三角楣飾內是一個圓形12小時刻度大鐘,或可稱為鐘樓,該時鐘現已經停止運作,時間永遠是12時26分。
- 1841年,羅馬天主教會在香港島設立傳教區,安排西方傳教士由澳門來港照顧當時駐港英軍的牧靈需要。
- 1941年聖誕日,日軍佔據了香港,所有學校停課。
他指出創新科技對日常生活影響深遠,為了保持競爭力,他呼籲同學需要創新和創意。 他先談及首個趨勢: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由西方轉移至東方,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崛起。 他說,從前本地學生選擇到海外升學,但現在不少歐美國家的學生都到中國留學,而本地大學的排名已在世界前列,同學可以選擇留港升學。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設備包括有睡房、閱讀室、飯廳、遊戲室、浴室、花園遊戲場、有蓋遊戲場、廚房等。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對學業興趣不大的孤兒,便學習做家務、針黹縫紉、造麵包…..等工作,使學習一技之長以備成長後能自力更新。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喇沙小學
互動學習中心,此室原為設計及科技室一部份,並於2006年暑假期間重新裝修,成為互動學習中心。 (每年出版一次)、家長 日、新生家長闡釋會、新生家長座談會、家長專題講座、 升讀小一家長會、家長觀課日、家長風紀、家長助教、故事爸媽、家長義工、網頁、通告、手冊、 聯絡簿、便條、電話聯絡及面談等。 (本報訊)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的聖保祿學校十一月三日舉行畢業典禮,邀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博士擔任主禮嘉賓,頒發畢業證書予應屆中七畢業生(圖)。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聖所高處加建三扇彩繪玻璃窗,中間的圖案是耶穌基督,一邊是「聖母領報」,另一邊是「聖母升天」,令教堂更添宗教氣氛。
我們透過與天主結合及服務他人, 竭力達到愛德的完善境界。 不過與此同時,聖保祿中學校風純樸,網上不乏關於 St Paul 面試嘅討論、同埋港隊泳手何詩蓓嘅報導,而大眾對聖保祿中學學生嘅評論正面。 二歲至六歲之兒童為限 (只招收滿二歲而未足三歲之兒童)二、活動時間: 1. 初期,社會對修女們並不友好,對外籍人士更懷有惡意。 憑藉修女們真誠和愛心,終於贏得華人的信任。 除了要應付工作上巨大的困擾外, 修女們還要面對天災人禍,如傳染病、瘟疫、火災等。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聖保祿學校(小學部) 學校設施 (2021-
在孩子放學後或學校長假期時間,孩子由於乏人照顧及管教,以致影響學習進度,有些更終日流連街上成為街童。 因聖保祿醫院的醫療服務獲得當時市民的不少正面評價,修會於是向政府申請在九龍興建一所性質相近的醫院,最終於1940年在九龍城現址創立了聖德肋撒醫院,初期只有一座四層高的建築。 隨著戰後醫療需求劇增,醫院在1960至70年代先後增建南座及北座,並開設護士學校。 其後醫院進一步增加醫療服務範疇,於1985年完成了北翼的擴建工程,並先後增設血液透析中心、24小時普通科門診部、內窺鏡檢查部、眼科檢查部、心臟診斷中心等,以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更專門的醫療服務。
在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贊助下,本項目的首階段主要研究在十九世紀天主教的慈善工作及相關機構在灣仔的歷史與角色。 除檔案研究外,本中心亦進行了口述歷史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傳教士與港府及不同階層的當地居民之間的互動。 當年被稱之為”聖童之家”又或”聖保祿嬰堂””聖保祿孤兒院”。 設備包括有睡房、閲讀室、飯廳、遊戲室、浴室、花園遊戲場、有蓋遊戲場、廚房等。 孤兒年齡由零歲起,有些身體健全,有些身體有缺陷(肢體殘缺、盲、啞、聾)。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教育服務
1915年,修女陸續把服務設施搬到銅鑼灣新院,首先是孤兒院,翌年搬遷學校,最後於1918年搬遷醫院。 一八六○年修女們的工作更由香港伸展到越南,香港繼而成為修會在亞洲的發展中心。 逐漸擴展到日本 ,韓國 ,泰國 ,中國內陸 ,菲律賓 。 修會更由菲律賓發展到印尼 ,及其後從香港發展至台灣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及澳洲 。 1941年聖誕日,日軍佔據了香港,所有學校停課。
而根據往年文憑試成績評估出來的組別走勢,聖保祿學校一直維持在Band1A。 天主教學校以耶穌基督教導的「愛、寬恕和服務」的精神為辦學宗旨。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1696年於法國創立,修女自開始便從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