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體溫度數5大優點2024!(持續更新)

居家或部分場所亦常使用耳溫槍,主要測量耳朵內的貼近耳膜位置,和額溫相比,耳溫的溫度更貼近人體實際溫度,因為耳膜鄰近的血管,與負責控管體溫的下視丘有所連結。 而藉由耳溫槍貼近耳膜偵測紅外線溫度的轉換,取得體溫值。 如果問人,幾度以上的體溫算發燒,很多人一定會回答「38℃」。

  • 有些人可能體溫本來就偏低、只有 35 ~ 36℃,所以只要 37℃,其實就可能是低度發燒的狀態;有些人平常體溫就比較高,達到 37℃,所以應該要到 38℃ 才算是發燒。
  • 體溫無論過高或過低,都會使人體運作出現異常。
  • 大約攝氏38度左右的發燒並不會對健康的成年人造成傷害,但是中度發燒對於患有心臟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則需要更註意,溫度超過攝氏40度或低於攝氏35度時需即刻看醫生,假如超過攝氏41度或會導致器官衰竭。
  • 為了加強防疫,不少公眾場所都會要求入場人士需要先探熱,確保沒有發燒方可進場。
  • 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建議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 15 ~ 30 分鐘,會更準確。
  • 選取量度的結果:由於使用耳溫計量度左右耳時會有溫度的差異,所以在觀察體溫期間,都要認定以同一邊耳朵來探熱。
  • 所以還是要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 小朋友發燒時應穿著長袖鬆身衣物;須避免過熱或過涼。

但這個答案可以說「對又不對」,因為 38℃ 指的是身體內部的中心溫度,像是直腸內、耳道內等溫度,而不是體表溫度,所以測量的工具、身體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為了加強防疫,不少公眾場所都會要求入場人士需要先探熱,確保沒有發燒方可進場。 同樣,留在家中抗疫人士亦需要定時探熱,確保沒有發燒。 不同的探熱方法,體溫參考值都有所不同。

正常體溫度數: 衞生署提供的「發燒溫度參考值」跟正常體溫表比較

市面上常見的體溫計種類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與紅外線體溫計,每種體溫計都有其優、缺點與特性,在使用上都要更加留意,避免造成人身安全或環境汙染等疑慮。 ,介於 37.5 ℃ 與 38 ℃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症狀判斷是否有發燒現象。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是一種生病症狀,亦可能是接受免疫注射後的一種反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在正常地操作,以對抗外來的病菌。 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建議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15~30 分鐘,會更準確。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2-5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3-5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水銀體溫計需測量 5-10 分鐘;依不同廠牌之電子體溫計需測量 30 秒 ~ 3 分鐘不等,或直到提示聲響起。 避免額頭覆蓋物:測量部位應避免有遮蔽物影響準確度,如:頭髮、衣物等,且額頭應保持乾淨,因為皮膚表面的汗水、油脂皆會影響測量準確度。 耳溫槍使用前請詳閱所附說明書以正確的使用方式;若使用的耳溫槍須搭配耳套,建議搭配耳套使用避免測量不準。

正常體溫度數: 體溫幾度才算發燒?

發燒出汗會令身體流失水分,所以小朋友需要補充適量水分,每日 6 至 8 杯飲料。 發燒期間,患者有機會出現發冷、發熱、冒汗、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胃口變差、脫水、疲倦、乏力等症狀;若果是高燒的話,更有可能出現意識混亂、幻覺、易怒、抽搐及痙攣等症狀。 人類是恆溫動物,體溫維持一定的範圍內,能讓人體各細胞和代謝反應更有效地運作,並避免體內外的病菌孳生。 體溫無論過高或過低,都會使人體運作出現異常。 另外一種,則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 ,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把嬰兒包得太緊、運動、浸溫泉、中暑 等。 發燒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助於減少感染的風險。

按下滑板按鈕,探頭伸出並自動套上膠套,檢查膠套有否破損,無破損則於30秒內測完體溫。 維基百科中的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正常體溫度數: 親職系列4 —— 發燒的護理

由感染引起的發燒的人應自行隔離,減少與人接觸,以防止感染擴散。 照顧病人的人應經常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消毒液。 根據美國Stanford University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現代人的體溫其實自19世紀以來,每10年也平均下降0.03℃;尤其是男性,比起150年前的人,更低了0.59℃。 人類的生理已有所不同,正常的體溫已經不再是37℃而是36.6℃。 所以量體溫的時候,最好可以早晚測量、並記錄自己的體溫,才能看出自己的體溫是不是有異常的變化、突然增加或是降低。 人體對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有調控機制,一般不會超過 41℃,但極度高燒有時會使意識出現程度不等的異常。

  • 發燒通常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助於減少感染的風險。
  • 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 37 ℃ 左右。
  • 對於身體不適或不停哭鬧的嬰孩,不失為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
  •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
  • 醫生建議,若只是輕微發燒就不需要降低,這有助於中和引起感染的細菌或病毒,如果真的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退燒藥。

發燒(Fever)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外源性:因細菌、病毒等致病原入侵人體,影響大腦下視丘的功能,導致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出現異常,而引致體溫升高。 表面溫度比核心溫度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所以它的準確度較低,並只會在量度核心溫度有困難時才建議使用。 這或許可能解釋到坊間對發燒定義不一的原因。 首先就要搞清楚發燒的定義,發燒是指人的體溫超過攝氏36-37度(°C)或華氏98-100度(°F),隨著體溫的升高,人可能會感覺到寒冷。

正常體溫度數: 留個 Email 比 Bowtie 了解更多!

兒童不宜通過測量口腔溫度來測量體溫,因其可不慎咬碎溫度計致其中的汞誤食。 紅外線感測體溫的耳溫槍普及後,因測溫時間僅需數秒鐘,而逐漸取代其他傳統體溫測量方式。 但若需測量多人體溫時,通常以不需接觸人體的紅外線額溫槍或是熱成像儀更為方便衛生。 前些日子因為耳溫槍大缺貨的狀況下,許多人只能購買到額溫槍、腋溫計等,而這些器材在使用時,誤差值比較高,加上身體的體表溫度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所以建議在量體溫之前,要注意這幾個地方。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於Facebook提醒,口探37.5度、耳探38度或以上就是發燒。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體溫監測須知,探熱方法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體溫隨年齡、每天時間及身體活動而變化。

正常體溫度數

若寶寶體溫超過正常溫度,並且寶寶顯得不舒服,便可考慮按醫生的指示,餵他服用退燒藥。 由於過量服用退燒藥會對身體有害, 正常體溫度數 所以無論是服用次數、分量和服用的方法都必需依從醫生的處方。 使用方法請遵循溫度計包裝上的說明書。 如果測量溫度異常高或低,請過大約5到10分鐘再測量,不確定度數是否正確可以使用其他溫度計再測量。 4.取出體溫計,讀取溫度數據後,以衛生紙擦拭乾淨,再以酒精棉片消毒(以旋轉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銀端)。

正常體溫度數: 正常體溫37度?發燒體溫標準受部位影響

除了這些影響外,體溫太低也可能會令患癌風險上升。 不分晝夜地看護發燒的寶寶確是一件令人心力交瘁的工作,可能的話最好有家人和你一起分擔,這樣不但可以令你有喘息的機會,還可使你的心理上得到支持。 如有任何疑問或擔心,盡量找有經驗的親友或醫護人員商量。 讓寶寶坐在盛了溫水的浴盆,用毛巾淋浴大約五至十分鐘。 若寶寶開始發顫或水溫轉涼,便應立即把他抱離浴盆。

隨著健康知識普及,我們了解其實體溫的測量標準會依部位不同而有所落差,沿用100多年的37℃基準,其實後來也略有調整,關於體溫的大小事,讓Hello醫師接著告訴您。 其實反而搭配耳套才好,根據食藥署指出,有部分耳溫槍配有專門耳套,建議一起使用才能準確測量,另外耳套也能避免直接重複接觸,能減少感染、衛生等疑慮。 當耳套有破損情況,可能使測量不準,此時應盡快更換,且食藥署也建議,避免用保鮮膜等代替耳套。 額溫槍,主要採紅外線來量測額溫,以距離 2 正常體溫度數 ~ 5 公分進行測量,透過按壓測量紐並等待溫度顯示,測量時間約 3 秒。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肛溫)、腋窩溫度、耳溫及額溫等來代表體溫。

正常體溫度數: 正常體溫?

體溫反應了機體新陳代謝的結果,也是機體發揮各項正常功能的必備條件之一。 喝熱水、運動、泡三溫暖、長時間曬太陽、穿太多衣服都會增加體溫,建議在量體溫之前,靜坐休息 15 ~ 30 分鐘,會更準確。 紅外線耳溫計是利用紅外線探測耳膜溫度。 對於身體不適或不停哭鬧的嬰孩,不失為一個方便快捷的方法。

而當體溫高於參考值時,便應懷疑發燒及看醫生。 換言之以用37℃/99.5℉為發燒溫度其實不算準確! 因為現代人新陳代謝率減慢,導致正常體溫下降,由於每個人的體溫也不同,所以在量度體温時發現自己「發燒」,其實應該相隔一段時間如一早一晚測量體溫,如果你的體溫仍然維持在高水平,就有機會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發燒。 二、耳溫槍及額溫槍之量測體溫結果易受量測距離及溼度等因素影響,建議其作為發燒的快速篩選工具。 惟當量測體溫結果異常時,建議使用者,以水銀溫度計或電子水銀溫度計再量測一次。

正常體溫度數: 量體溫的方法好多種,哪種比較好?

體溫片取出後靜待10秒,讀取度數後,丟棄。 如果無足夠可替換的耳套,建議在使用後先以適量「酒精」消毒,但為避免清潔後影響測溫,建議等待約 5 分鐘後再行下一個測量較妥當。 正常體溫度數 因此,若須應對大量測量需求,建議使用可替換耳套或多機備用較好。

正常體溫度數

而根據WHO宣布的10大症狀中,「發燒」是最常出現的症狀、有87.9%的人感染者都會有體溫偏高的狀況。 若寶寶並非因接受了免疫注射而發燒,便可能表示他生病了,家長須帶他給醫生診斷生病的原因。 雖然發燒一般來說都不是由嚴重的毛病所引致,但對於兩個月或以下的嬰兒、免疫能力較弱或有其他特別健康問題的孩子來說,病情可能會轉變得很快,家長應盡早找醫生替他診治。

正常體溫度數: 發燒的原因

因此幼兒生病,不少醫生都會建議留院觀察。 由於我們身體的體溫調節中心位處腦部當中名為「下丘腦」(hypothalamus)的部分,因此要精確量度我們真正的體溫,就要知道「下丘腦」的溫度。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平穩後再測量:受測者若是剛運動完,體溫可能偏高,應休息10~20分鐘,待身體恢復平穩後再行測量。 人體腦部下視丘的地方有個體溫調節中樞,在這裡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平時不生病的時候體溫都設在 37 ℃ 左右。

正常體溫度數: 衛生局衛生局

但要準確量度耳膜溫度,耳溫計必須正確地放在耳道內。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處方退燒藥或舒緩病徵的藥物處理;如發燒背後的感染嚴重,醫生或會處方抗流感病毒藥物或抗生素,嚴重者甚至會被建議入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而且,體溫往往會受到年齡、天氣、衣著、活動、疫苗接種、探熱方式等多個因素影響,我們在判斷自己或小朋友是否發燒時應考慮上述因素。

正常體溫度數: 身體熱熱的,我發燒了嗎?

有些人可能體溫本來就偏低、只有 35 ~ 36℃,所以只要 37℃,其實就可能是低度發燒的狀態;有些人平常體溫就比較高,達到 37℃,所以應該要到 38℃ 才算是發燒。 如果你想獲取更多有關「發燒的護理」及「探熱的方法」的資訊,可以瀏覽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網頁,網址是。 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我們稱之為「體溫過高 」 ,例如處在高溫環境下、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等。 以上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發燒會減慢胃部的消化活動,小朋友亦避免進食肥膩或難消化的食物,但毋須刻意減少食量,亦應少食多餐。

正常體溫度數: 健康小工具

正常的體溫度數會隨着每日不同的時段、當時的活動狀況和所量度的身體部位而稍有差異;年齡及健康狀況亦會影響身體的溫度。 了解過正常體温後,還要知道不同探熱方法。 發燒是指體內溫度過高,而不是身體表面溫度,所以測量的工具、身體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一般探熱的方式有5種分別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

寶寶發燒會較為疲倦,應留在家中,讓他有充分休息,不宜送他到託兒所或上學。 發燒會減慢胃部的消化活動,因此在發燒期間須避免餵食難消化的食物,但亦毋須刻意減少餵食的分量。 以肛探、耳探為最接近體內真正溫度,較為常用的額探、口探、腋探,有機會受皮膚黏膜、血管收縮等因素影響而令温度偏低。 額探、口探會比肛探、耳探一般低0.5℃;腋探比肛探平均低0.8~1℃,所以在測量的時候,要記得必須扣掉這些誤差值。

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試圖抵抗感染的一種方法,但若體溫過高則有可能會引發併發癥。 醫生建議,若只是輕微發燒就不需要降低,這有助於中和引起感染的細菌或病毒,如果真的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退燒藥。 由於喝熱水、運動、長時間曬太陽或穿過多衣服都令體溫增加,探熱前先靜坐休息15至30 分鐘。 探熱更要先了解及正確使用體溫量度器,且要確認體溫量度器是在正常運作狀態。 備註: 1.肛溫適合各年齡層使用,量測結果最接近中心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最小,但不方便量測,不適合作篩檢用。

正常體溫度數: 如何確定是「發燒溫度」

以下是衛生防護中心提供的不同探熱方法的體溫參考值。 正常體溫度數 探熱方法可分為口探、肛探、腋探、耳探及額探等。 體溫隨年齡、每天時間及身體活動而變化。 不過,作為發燒的初步評估,使用不同方法量度體温時須仔細閱讀說明書,並留意其體温參考值。

利用老鼠作實驗,結果發現處於溫暖環境中老鼠的T細胞,相比處於溫度低的老鼠的T細胞,會分泌更多的抗癌物質。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處於溫度低的老鼠,會傾向會更易接受腫瘤,而不去對抗它,其癌細胞會生長得更快,擴散得更早。 不過研究人員指,未來仍需進行更多研究,去證明相關結果。

另外,額溫可能受個人活動、衣著以及運動等狀態影響溫度升降,建議測量當下特別留意,若是有定時數次測量,應維持每次條件狀況相似。 除量度寶寶的體溫外,父母也要觀察他的精神、飲食狀況和有沒有其他徵狀,來衡量是否需要帶寶寶給醫生診斷。 尤其是少於兩個月大、免疫能力較弱或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寶寶,病情可能會轉變得很快,父母應盡快帶他看醫生。 訪間有個發燒會把小孩的腦子燒壞的傳說,其實是因為孩子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表現,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發燒的定義雖然是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 38℃(耳溫及肛溫),但介於 37.5°C 與 38°C 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喔!

正常體溫度數: 發燒溫度與5種發燒探熱的方法的關係

體溫監測須知亦提到,原來最多人使用的紅外線額探溫度計不能提供可靠的溫度讀數。 由於紅外線額探溫度計方便使用,經常被用作體溫篩檢。 不過,曾有外國研究報告指出此類儀器不能提供可靠的溫度讀數。 因此,如對紅外線額探溫度計所量度的第一個讀數有懷疑,應使用其他探熱器再次量度以作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