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目前已廣泛用於各種疾病的診斷、癌症分期、評估癌症治療的療效、心血管疾病、腦神經疾病、基因治療及藥物研發等基礎科學之研究,尤其在腫瘤部位評估較一般電腦斷層檢查更為準確,但正子斷層造影檢查費用較為昂貴,是否符合健保給付需由臨床專科主治醫師界定。 在進行這種檢查前,會先為受試者注射顯影劑氟化脫氧葡萄糖(18F-FDG)。 相比普通的葡萄糖分子,氟化脫氧葡萄糖的一個羥基基團被氟的放射性同位素氟-18取代,因此具有放射性,會持續向外放出正電子。 因為二碳位上的羥基被氟原子取代,氟化脫氧葡萄糖進入細胞被磷酸化後,不能被進一步代謝;又因帶有電荷,也不能通過細胞膜上的通道蛋白運出細胞。
目常用作神經病變診斷包括癲癇症多種認知異常及失智症(包括阿兹海默氏症),運動障礙,腦缺血及出血之診斷、鑑別與預後,其中前二項在美國己獲健保給付。 正子斷層掃描 發展至今,在臨床上被廣泛的使用在身體各部位腫瘤(腦、心臟、肝、膽、脾、腎、胰、腎上腺、膀胱、乳房、子宮、卵巢、攝護腺、全身骨骼關節);此外在腦部血管疾病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過去磁振造影多以使用對應的線圈在身體的特定部位進行檢查,鮮少進行全身性的檢查;而目前臨床已有針對全身性的線圈使用,在單次檢查便可完成全身的檢查。 FDG可以評估癌症對化學治療的效果,文獻報告乳癌病灶經過兩個有效的化學治療療程後,雖然癌症病灶體積尚未變小,但藉由定量數據顯示,癌症病灶已呈現FDG攝取降低現象,可以早期確定化學治療有效。 相反的,若早期證實化學治療無效,則應該停止該種化學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毒性副作用,同時也有機會及時選用其他的化學治療製劑或改接受放射治療,以期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掃描 (PET SCAN)
陳世緯醫師強調,天然輻射其實無所不在,宇宙射線以及食物、空氣、地理位置都可能影響人體接受到的輻射量,光是台北平均可能就有2點多毫西弗的輻射量。 印度某些地方甚至高到5至15毫西弗,不過就科學家調查的罹癌率結果,這些地方的居民也沒有高罹癌的狀況發生。 另外煙草中也含有輻射量,每天一包煙可能就會吃進8.6毫西弗,更值得民眾注意。 二、低劑量CT在肺癌篩檢的角色上個mail大概已經有解釋得差不多,這邊多提到一些正子造影的部分,這可以參考我上次附的網路上電子書《FDG 正子斷層掃描 PET/CT 正子電腦斷層在癌症的應用》。 一般正子斷層造影時間約需20-30分鐘,醫師會依據您檢查範圍或其他醫療考量,可能需加照延長影像,檢查時間約需1.5-3小時,檢查流程如圖二。 以上各階段須符合: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核子醫學掃瞄等檢查仍無法分期者,或認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不足以提供足夠資訊以供治療所需者,且須於病歷中說明施行正子造影之必要性理由。
- 如有需要,可測定病灶對FDG 的吸收率,如:標準攝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簡稱SUV)。
- 而臨床上正子攝影已是癌症分期、治療評估、偵測復發之重要檢查。
- 兩者的檢查與應用亦稱不上完美,搭配不同的互補檢查才能提供完整的服務。
-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相關文獻也證明在相對高風險族群(例如抽菸)做低劑量胸部CT可以減少20%肺癌死亡率以及6.47%全死亡率,所以雖然低劑量胸部CT目前仍不太適合納入公衛篩檢工具,但民眾若風險高的話還是可以選擇自己花錢做篩檢。
- 二、低劑量CT在肺癌篩檢的角色上個mail大概已經有解釋得差不多,這邊多提到一些正子造影的部分,這可以參考我上次附的網路上電子書《FDG PET/CT 正子電腦斷層在癌症的應用》。
- 這個結果改變了原先的腫瘤治療計畫,使病人不需要再接受無效的大範圍切除手術,改以化學療法,得到最適當的醫療照護。
- 其中,左圖的紅色箭頭在頭頸部為鼻煙癌病灶,右圖為在肝臟的橫切面,上為 正子掃描 ,下圖為電腦斷層掃描,可見肝臟有轉移病灶。
環的直徑為82公分,可作全身掃描,其空間解像力約為4毫米。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不認為FDG-PET掃瞄應該取代其它象是前哨淋巴結切片技術等,因為它們都能幫助醫生確定婦女們是否該切除淋巴結;但他們表示,這種技術讓醫生多一種更有效及容易治療乳癌的方法。 部份患有哮喘,以及曾對海鮮或顯影劑敏感的病人需要於檢查前領取抗敏感藥,並於檢查前12小時及2小時服用。 Sinograms被多角度和方向排列組合後,構成3維圖像。 普通的一次PET掃描,資料量達到幾百萬個事例,而相對於電腦斷層掃描(CT)則可以達到幾十億個事例。 由此可見,PET資料遭遇的散射和偶發事件(即背景事件)比率遠比CT為多。
正子斷層掃描: 檢查前為甚麼要注射放射同位素藥物?
但是AliceChung醫師、EdwardH.Phillips醫師和同事們並不只用眼睛觀察這51位有侵入性乳癌女性所做的FDG-PET掃描片,他們會估算這些女性的淋巴結吸收多少FDG,也稱為標準吸收值或簡稱SUV。 超過某個SUV閾值的話,就可確認PET掃瞄預測淋巴結癌是100%準確,但是它的敏感度只有60%,也就是它會錯失一些罹癌的淋巴結。 Phillips醫師在新聞稿中表示,FDG-PET並不是完美的檢測,在我們繼續發展新技術的同時,他相信能夠更精確地辨識出更小的腫瘤。 至於有醫師認為正子斷層掃描的輻射量,等同於人在「善導寺」而接受到「台北車站」的核彈爆炸量,陳世緯醫師也指出,輻射劑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如果在台北車站核彈爆炸,善導寺位置接受到的輻量高達2364毫西弗。 而正子斷層掃描的輻量僅有7毫西弗,在善導寺接受的輻射量等於0。
而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可精確的指出代謝異常最為嚴重的區域,對進一步需要切片檢驗的病灶,可引導至最精確的位置,避免切到不是真實病灶的地方而造成誤判。 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範圍限於腫瘤的診斷、分期,與再分期,不過因為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精確定位的特性,其應用於腫瘤治療效果的監測,及放射治療的治療計畫,都是醫學界目前努力研究的課題,使其在癌症治療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目前可用於腫瘤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的製劑包括: FDG、氟-18標化胞嘧啶 (thymidine, 簡稱FLT)或膽鹼,以及碳-11標化的乙酸鹽(acetate)或甲硫胺酸(methionine)等。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造影
其缺點為某些相關解剖位置不容易精確定位,而最近發展出的PET/CT Scanner,結合了PET scan的分子影像及CT 正子斷層掃描 scan的解剖影像,有效的克服了單獨PET Scan定位不易的缺點。 除了如前所述正子造影透過FDG了解葡萄糖在正常組織與病灶處的代謝影像外。 此外;利用鎵-68標化octreotide (一種八個胺基酸的體抑素類似物) 得到體抑素接受體 的影像則是目前偵測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新方向。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本次課題所探討高階全身影像檢查孰優劣的另一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解答-結合了正子斷層的功能性影像,以及磁振造影的軟組織高解析特性的PET/MRI: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掃描儀。 國內目前僅有台大醫院及林口長庚兩間醫院使用,本院現今亦計劃設置,以期望能夠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 目前根據已有的研究指出PET/MRI系統相較於過去傳統檢查,能提供更多資訊在腦部、乳房、肝臟、腎臟以及骨關節軟組織;而且取代電腦斷層,輻射劑量亦可降低到原先的1/3左右。
正子斷層造影儀(即執行PET的儀器; 又稱PET掃描儀)可同時偵測這些成對的加馬射線,利用電腦重組正子同位素在組織或器官內分佈的圖像。 、心臟病及神經精神疾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重要診斷工具,而其在基因治療等尖端醫學上也扮演一重要角色。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造影顧名思義是一種依靠正子的作用而得到的電腦斷層檢查,屬於核子醫學影像診斷。
正子斷層掃描: 臨床運用
本檢查使用氟18去氧葡萄糖作為追蹤劑,因為血糖值太高會影響掃描影像的準確性,病患在檢查前六小時請不要進食,喝水則不受限制,但飲料不可含糖分澱粉或其他碳水化合物。 若您有糖尿病並且接受藥物治療,在禁食期間應暫時停止服用降血糖藥物,以免發生意外,並請將藥物帶來醫院,由醫師決定是否要服用,其他藥物則不受限制。 1.首先,將微量的放射性藥劑注入受檢者體內,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藥劑是FDG,主要由於其在人體內的代謝途徑與葡萄糖相似。 使FDG經血液循環至體內器官組織吸收代謝,靜躺休息約1小時後,即可開始掃描。
穿透掃描可於FDG掃描前或後 進行,檢查時間約30分鐘。 糖尿病患,空腹血糖超過200mg/dl,應先控制好血糖後再作PET檢查。 血糖低於200mg/dl者,應檢當天可另給予5個單位的胰島素,促進FDG的吸收。 由於神經精神病變屬功能性改變,腦解剖學上未必出現異常,因此可藉正子造影了解其腦部代謝或神經傳導物質變化反應其疾病的存在機轉,及治療反應。
正子斷層掃描: · 大腸癌發病率不斷攀升 及時檢查很重要
然而由於當時正子造影所需的同位素藥劑不容易取得,生產此類藥劑的迴旋加速器及正子掃描儀造價昂貴,因此當時多數PET檢查是應用在臨床研究上。 在原子核中,質子數多月中子數的同位素為達穩定狀態,便可能發生質子轉變為中子而釋出正子與微中子現象,所釋出的正子會與鄰近物質之電子結合而互毀﹝Annihilation﹞,因質能互換產生方向相反而能量相同﹝511KeV﹞的兩個伽瑪射線。 為同時補捉二伽瑪射線,PET的偵測器必需成對設計,當兩相對的偵測器同時偵測到伽瑪射線時即形成有效事件,這個過程叫相符偵測﹝coincidencedectection﹞。 再將一排偵測器上所測得之所有計數資料視為某一角度之線積分,利用影像重組原理將各角度之投影資料作反投影工作,便可求出原始分佈影像圖來。 四、由於人體器官的化學成分中之元素如碳、氧、氮等均可由正子放射性同位素碳-11、氧-15、氮-13取代,而器官化學成份之一大宗-氫,又可由氟-18取代,故PET可用於顯示器官之代謝狀況其研究範圍將無可限量。
反之,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完全的癌症或是癌細胞本身不易吸收FDG時,都可能讓結果呈現陰性,因此報告正常並非代表沒有癌症,如果持續出現不適症狀,仍須安排其他檢查以及早確診。 要注意的是,即使自費做了正子掃描全身檢查無異常,也別以為就是拿到了「零癌症保證書」,因為還是有些死角是無法利用正子掃描檢查到。 不過,統計上的數據不代表個人需求,民眾考量是否加做正子掃描檢查,可從自身的健康情形和需求判斷,包括是否有癌症危險因子、年齡大小、經濟條件等。 像是20、30歲年輕人罹癌的機率原本就不高,除非有特定癌症危險因子或家族史等原因,否則不太需要藉由正子掃描來篩檢癌症。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掃描 PET 與腫瘤
正子電腦掃描儀 (PET/CT scanner) 正子斷層掃描 如同名稱所示,是結合了兩種掃描, 正子掃描 及電腦斷層掃描 的最新高科技影像診斷儀器。 正子掃描可提供細胞代謝的分子影像,電腦斷層掃描則具備優異的解剖定位功能,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同時結合了兩者之優點,可以更精確地找出病變所在,提供臨床醫師詳盡的資訊以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不論是正電子掃描需要注射的放射同位素藥物,抑或電腦掃描的X光,兩者均帶有電離輻射。 由於正電子掃描所用的放射同位素半衰期較短,它的輻射會在短時間(約半天)就會衰減到接近零,因而接受正電子掃描的病人所承受的輻射量亦有限。
其中,左圖的紅色箭頭在頭頸部為鼻煙癌病灶,右圖為在肝臟的橫切面,上為 正子掃描 ,下圖為電腦斷層掃描,可見肝臟有轉移病灶。 由於PET對於腦部局部代謝率及血流量能進行精確的評估,因此在腦中風(即腦血管病變)的診斷、治療及預後的評估貢獻甚大。 於中風初期無論是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攝影皆無法顯現出來,此時PET可以用代謝量的降低為病變位置之定量,而在治療過程中以PET進行追蹤可以發現結果持續異常者,其預後較差。
正子斷層掃描: 檢查當天:
當癌症接受治療之後,血中腫瘤標記值再度昇高或臨床上疑似有復發或轉移,或有遠端轉移和原始復發病灶同時發生時,由於復發病灶往往體積較小以傳統影像檢查不易診斷出來。 此時,FDG高敏感度的全身造影不只能有效的偵測出來復發病灶,也可以偵測遠端轉移病灶,這結果將影響病患的療程與預後。 病患因接受正子電腦斷層攝影發現原來電腦斷層攝影沒有發現的病灶,再藉由正子電腦斷層攝影精準定位找到正確的病理切片位置,證實遠端惡性轉移。 這個結果改變了原先的腫瘤治療計畫,使病人不需要再接受無效的大範圍切除手術,改以化學療法,得到最適當的醫療照護。
1980年代FDG在癌症方面最早的應用就是區分腦腫瘤復發或放射治療後的壞死或結痂組織,腫瘤復發組織會攝取較高的FDG,而結痂或壞死組織則否。 後來陸續文獻有報告FDG在肺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癌及頭頸部腫瘤在這方面的應用也都很有價值。 但 PET/MRI 也有著 PET 和 MRI 被人體散射或是能量吸收的衰減作用比 PET/CT 難進行衰減校正 ,和造價昂貴,須審慎評估使用的效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