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的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因拇指根部周圍神經知覺或肌肉萎縮嚴重,復元的速度緩慢,而且常無法完全痊癒。 橈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偶爾會復發,有時甚至需要再次進行手術。 所謂的腕隧道,當中有許多肌腱、韌帶、神經等構造通過,當手腕使用過當、引起腕隧道內的韌帶、軟組織發炎,就有可能造成其中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手麻、酸痛等不適感,再嚴重點的,長期下來甚至會造成手掌的肌肉無力萎縮。 腕隧道症候群在臨床上的常見症狀主要是除了小指外的四指感到麻麻的,有些人拿東西時會有無力感。 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患者,正中神經長期受到壓迫的話,除了引發患部的紅、腫、熱、痛,甚至會造成大姆指側肌肉萎縮,屆時就必須透過手術來清除粘黏。 所以若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手部麻痺感,切勿輕忽,應正視這個狀況,並及早治療。
如果症狀持續很久,並且握力降低,小指、無名指的捏力消失,則表示神經壓迫已經有一段時間,手掌背面的內在肌肉則會呈現萎縮,甚至手背肌肉凹陷的情形,形成「爪狀手」。 此時,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的活動,例如開罐子或轉動鑰匙會有困難。 診斷除一般神經學檢查,並由神經傳導檢查來確定診斷。 通常只要避免壓迫到尺神經的重覆性動作或不當的姿勢,病情就會改善甚至痊癒。 假使麻痺與疼痛症狀十分嚴重,或有肌肉萎縮、力量變小,則需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預防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肘部的大量重複運動,以及培養正確的使用手肘的觀念。
橈隧道症候群: 健康網》雨水節氣報到小心感冒! 中醫:多吃「這個」散寒氣
長期預後:手術後大部分患者症狀會改善,但復甦可能是逐步的。 平均而言,手術後的抓力和捏力回復約需2至6個月,完全恢復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時間。 如果顯著的疼痛和無力持續2個月以上,需請手部復健治療師指導。
非類固醇的消炎藥可以減少神經或關節的發炎反應,減少腫脹以增加空間,改善症狀。 如果情況較嚴重也可以採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方式,將類固醇注入肘隧道中,可暫時抑制發炎反應。 更嚴重的話,捉握東西的力氣受到影響,手掌肌肉萎縮,伴隨著疼痛與肌肉緊繃愈來愈明顯。
橈隧道症候群: 健康網》婦空腹血糖正常「仍罹糖尿病」 醫:驗「它」更重要
孕婦、更年期前後婦女、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洗腎患者,也屬於「不明原因」裡的好發族群。 增生療法為自費療程且需須多次治療,加上與醫師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專研增生療法注射之專業醫師,以確保醫療品質。 症狀改善後如果想要避免再度復發,還是需要從改變日常生活的習慣開始做起,透過伸展延長肌肉和肌腱將有助於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強化關節周圍肌肉,打造肌力與耐力。 一般是把手腕固定在背屈約0°~20°的位置,以避免手腕彎曲過度;此固定支架是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它可以讓腕隧道有較大的空間,進而減少神經所受到的壓迫,病患在白天和晚上都可配戴。 橈隧道症候群 A2: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最常見的壓迫性神經病變。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患其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不明,但是這類患者有一些相似的特徵,例如:糖尿病、甲狀線功能低下、肥胖、停經、更年期、懷孕女性……,以及需要手腕反覆動作的職業。
通常不在白天使用副木,因為需要讓腕部活動以避免關節僵硬並防止肌肉弱化。 造成肘隧道症候群的原因有很多,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過度使用手肘、骨折、脫臼、肘關節變形都會壓迫損傷尺神經,導致疾病的產生。 正中神經的功用主要在控制大姆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半指的感覺,同時也掌管大拇指底部至掌際的肌肉,等於直接控制著大拇指的活動。 當過度使用手腕、手指,使肌腱發炎、腫脹,進而使穿過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受到擠壓,使神經水腫發炎,造成手掌或手指感到麻痛,這也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
橈隧道症候群: 健康網》護腕、護肘怎樣用? 醫:小心戴錯更糟糕
當正中神經被限制在腕隧道的骨頭和肌腱之間時,可能會使手及手腕感到刺痛與麻木,或者手腕和上臂會感到一種尖銳的刺痛感。 以下介紹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原因、治療、診斷與改善方式。 是手腕關節靠小指側的一個複合性結構,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其兩個主要的功能,第一是在前臂和手腕在做旋轉活動時負責維持遠端橈尺關節的穩定性,第二是承受及傳導來自手部的力量。
造成手麻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中風、末梢循環不良、糖尿病或是職業傷害等等。 然而,如果只有四根手指感到麻木,且甩手後麻木感會舒緩,小心,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建議雙手輪替使用,適時安排休息時間,讓手部肌肉充分休息,避免長時間過度施力,對手腕造成部必要的傷害。 橈神經症候群是 posterior interosseous branch of the radial nerve 被纏套壓迫所致,是一種神經根源性的疼痛。 產生的原因跟神經行經路徑筋膜沾黏、血管壓迫有關,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外傷史,源自手肘的急性扭轉(傷)或對神經路徑的頓挫傷導致。 中風病人居家職能治療復健計畫 職能治療師 邱姿穎 「中風」是腦部血流供應受阻造成的腦部功能損傷,導致肢體動作障礙,甚至影響認知功能、語言等。
橈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護具
第二級:日夜持續性麻、刺痛、手部活動僵硬,這個階段的病變已發生神經髓鞘損傷的現象,大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療失敗下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跗骨隧道症候群是脚踝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病症,通常是因为神经过度受压所造成。 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足部灼热、麻木或者刺痛感,也可会牵连到足弓与脚跟部。 手術後,手臂會有一個短石膏片固定在手腕部為位,通常患者在返家後第二或三天,可以自行拆除。 如果覺得包紮很緊,手掌麻、痛冷,患者可以隨時把石膏片拆除,這種不適的症狀就會改善。 「腕隧道症候群」可藉由肌電圖及神經傳導速率檢查,來確定診斷,神經由頸部脊椎分佈到手,如果在手腕的部位,測量到神經的傳導效率變差,就可以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了。
風險因子包括肥胖症、手腕過度使用、妊娠、遺傳、類風濕性關節炎。 有初步的證據顯示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會增加患病風險。 高風險職業包含電腦作業、操作震動機械、需要用力抓握的工作。
橈隧道症候群: 治療方式
手部麻痛不一定就是腕隧道症候群引起的神經壓迫,需要跟糖尿病神經炎、肘隧道症候群、頸椎神經壓迫、臂神經叢疾患等等疾病作鑑別診斷。 橈隧道症候群 其他包括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性關節炎、類澱粉沉積症等疾病,都有可能和腕隧道症候群的發作相關。 三重仁安堂中醫主治醫師李俊儀在臉書專頁「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發文表示,「跗骨隧道症候群」又稱作「踝隧道症候群」,腳踝內側從脛骨到跟骨這短短5公分有著許多肌腱、神經、血管通過,外部以韌帶包裹,和手腕很像。
- 常用的藥物包括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血液促進循環劑、維生素B群、利尿劑、一般酸痛藥膏……等等。
- 正確的搬運技巧 實習職能治療師 阮懿秀/職能治療師 吳佩霖 從事搬運活動,最常見到因不當姿勢使用產生下背痛、肩頸痠痛的狀況。
- 要避免或減緩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加劇,建議患者避免長時間進行重複性的手部動作,適度休息並配合治療方式,必定能改善症狀,減少疾病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 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者(因此腕隧道症候群又叫「滑鼠手」)、用電腦姿勢不良者、機械維修員、鋼琴教師、家庭主婦、工地電鑽工人、炒菜師傅等。
- 郭綜合醫院骨科周聰哲醫師強調,腕隧道症候群與工作:與高度重複性工作、需要用力的工作以及手部或腕部振動的工作有正相關,再加上不良的姿勢,則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會增加。
- 「手腕彎曲測試」是讓患者先將兩支手腕的手背面互相擠壓,這動作會壓迫到正中神經,如果持續一分鐘後即出現麻痛感,就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
- 所以若發現自己有類似的手部麻痺感,切勿輕忽,應正視這個狀況,並及早治療。
- 造成肘隧道症候群的原因有很多,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過度使用手肘、骨折、脫臼、肘關節變形都會壓迫損傷尺神經,導致疾病的產生。
如果有職業上的需要必須大量使用手肘的話,可以將休息的時間拉長或增加休息的次數,甚至減少工作時數。 避免一些不良的習慣並且每天要做足夠的肘部伸展運動;如果常常使用電腦或常打字,可以考慮使用軟墊。 豎腕副木的使用:豎腕副木可以維持手腕處於休息放鬆的姿勢,避免手腕過長時間的彎曲或伸直,減少腕隧道內的壓力。 副木在夜間、甚至全天使用下,疼痛跟感覺異常可在一年內慢慢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橈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哪些人?
好發族群落在四十歲到六十歲最常見,且女性比男性多。 而症狀時間愈長,手會愈軟弱無力、麻木、感覺遲鈍、動作不靈活,同時握力、小指和無名指的捏力也會下降,手掌的內在肌肉和拇指內收肌萎縮,形成「爪狀手」,手部功能漸漸受到嚴重的影響。 日常生活中,腕隧道症候群患者要儘量避免手腕反覆彎曲的動作,或是減少手腕使用頻率。
家事處理技巧 實習職能治療師 阮懿秀/職能治療師 吳佩霖 久久一次大掃除讓你全身痠痛嗎? 整理環境只靠蠻力是不行的,適時運用小技巧來減輕家事負擔才是長久之道! 新制輔具評估申請 職能治療師 吳佩霖 「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新制」已於102年7月11日正式實施,其中不僅身心障礙鑑定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攸關眾多身障人口行動或照護需求…
橈隧道症候群: 足底筋膜炎都不會好?你的腳可能得了「隧道症候群」!醫師:3種「腳跟痛」,先搞清楚自己是哪種
腕隧道是由腕骨及橫腕韌帶所構成的一條通道,其中有九條肌鍵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當腕隧道壓力增加,造成「正中神經」被壓迫時,就可能產生腕隧道症候群的不適症狀。 手術前通常會做神經系統檢測,若檢測結果發現您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則手術較有可能成功。 請務必記得,雖然手術可治療腕隧道症侯群,但會導致手腕受到其他傷害。
如果因工作關係難以避免使用手腕,工作期間可戴輔具,減少手腕活動、減少壓迫。 陳冠誠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最常見的典型症狀是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這四根手指頭會有麻木的情形。 特別是在夜裡,患者可能因為睡覺姿勢不好,麻的感覺加重,有些人甚至會被麻醒。 橈隧道症候群 亞東醫院復健科醫師陳冠誠表示,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非常多,但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明原因」。 他舉例,糖尿病族群出現腕隧道症候群的機率比較高,但醫學界還不知道為什麼。
橈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 是正中神經在抗議
雖自行戴上手肘護具與局部藥膏塗抹,症狀仍在且輕敲該處會有向下傳遞的麻刺感。 而少數找得到原因的腕隧道症候群病患,它的原因包括了:腕部骨折後的水腫、腱鞘囊腫、脂肪瘤,以及一些發炎性關節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等)。 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會出現症狀:例如很多人睡覺時手腕會不自覺捲曲,因此多在晚上到清晨時出現症狀,因此很可能把患者從睡夢中麻醒。 白天工作時,例如,接聽電話、拿熨斗、油漆、水泥或握滑鼠姿勢不正確等,就經常會出現此症狀,晃動雙手或按壓局部往往有助於減輕症狀。 通過人體內踝後緣的,主要是「脛後神經」,他在通過跗骨隧道這個區域的時候會先分出一條「內側跟骨神經」到足跟,之後再分成「外蹠神經」與「內蹠神經」,分別走到足底的內側與外側。
橈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手術的過程為何?
醫師會藉由拍打手腕的正中神經、彎折手腕,以及讓正中神經維持某個固定姿勢幾秒鐘,來檢查手腕狀況與評估疼痛程度,醫師也可能要求做其他測試,來確認手腕的神經和肌肉狀況。 最常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職業,有收銀員、美髮師、紡織人員或裁縫師。 橈隧道症候群 麵包師和從事常需要彎曲手指及手腕工作的人,例如擠牛奶、使用噴漆槍和人工除草的人。
橈隧道症候群: 健康網》每月「清槍」超過這個次數 美研究: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手腕的副木治療、外敷中草藥、以及手法治療解除患部腫脹及神經沾粘現象。 運用肌內效貼布Kinesio Tex分散神經壓力。 免責聲明:菁英診所提醒您,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任何治療效果皆因人而異,須由醫師當面與您溝通並進行評估。
腕隧道症候群指的是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的疾病。 正中神經穿過的隧道十分狹窄,因此若周遭組織變粗,就很容易受壓迫。 本手術會去除壓迫到神經的韌帶,減輕壓迫感,幫助病患降低疼痛和手麻感,也可降低肌肉萎縮和神經永久受損的風險。 醫師若在臨床懷疑腕隧道症候群,會先詢問患者是否有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危險因子,並了解患者每天的工作性質,常有的活動,是否曾經手腕受傷等。 接下來醫師會檢查患者手指頭、手部的感覺與肌力是否正常,甚至也會檢查手臂與肩膀。
橈隧道症候群: 改善腕隧道疼痛的 3 方法
此外,懷孕婦女因孕期容易造成四肢末稍水腫、以及某些人手腕的腔室天生就較狹窄,也較有機會得到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患者還可以通過一套簡單的活動手腕動作,來改善手麻等症狀。 方法是:手平舉並握拳,拳頭緩慢上、下活動半分鐘。 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因為受到壓迫、壓力變大等原因受損,使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感到麻木。 (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腕隧道症候群就是通過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因為受到壓迫、壓力變大等原因受損,使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感到麻木的情況。 會使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加劇的危險因子,包括:體重過重、女性、共病因子(糖尿病患、懷孕、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結締組織疾病、現存正中神經病變)、基因異常、使用雌激素抑制劑等。
神經及肌腱滑動治療:運用手腕關節運動,改善因正中神經壓迫後造成的沾黏,讓神經肌腱在腕隧道活動得以更平順而改善症狀。 超音波治療:超音波可以使組織溫度升高,加速新陳代謝及癒合,減少疼痛跟感覺喪失,改善肌力。 經皮神經電刺激:藉由適當強度頻率的電流,激發腦內啡分泌,達到止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