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機服務5大好處2024!(持續更新)

本服務2名同工(1位社工及1位家居照顧員)及另外2位同工(1位復康員和1位登記護士),分別獲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和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有限公司合辦的安老服務傑出員工獎及優秀員工獎。 2名同工(1位廚師和1位家居照顧員)榮獲香港安老服務協會和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有限公司合辦的安老服務業傑出員工獎。 由80年至90年期間,陸續營辦八所自負盈虧安老院舍,包括:川龍明苑、清輝閣、華富閣、安坪苑、青龍閣、芳濟閣、海明閣及荃灣閣。 李伯20年前因意外右腳截肢,自小一起在孤兒院長大的兄長10年前去世,自己一直無法前往拜祭。

政府亦十分認同我們在執行計劃的框架以外,關注居民需要這「以人為先」的理念,並在計劃的總撥款中,預留約2億元支持提供外展服務。 市建局在籌劃計劃的執行細節時,已留意到部份大廈只有一部升降機,或每樓層只有一部升降機抵達,在工程進行期間升降機需要暫停操作,對居民外出會造成困難。 故此,市建局去年委託東華三院組織專責服務隊伍,按照居民的需要,提供相應的社區支援和免費外展服務,為受優化升降機工程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 我們訂定首輪申請的資助名額時,需要顧及升降機業界在計劃實施初期對相關工程服務突然湧現大量需求的承受力,避免因「求過於供」而令工程費用飆升,甚至影響工程質量,以致最終令業主承擔結果。 獲納入為首輪名額的1,400部升降機,將於未來兩年展開優化工程。

樓梯機服務: 電動輪椅 – 鋰電池

房委會亦持續推行的「升降機現代化」工程計劃(工程計劃),提升舊公共屋邨大廈居民的居住環境。 樓梯機服務 在工程計劃下,房委會每年會為所有已運作25年或以上的升降機進行系統性評估及檢查,再根據升降機整體的運行情況、資源調配等因素去制訂相關升降機的更新時間表。 【本報消息】街總海傍區老人中心主任劉雅愛表示,不少長者縱然行動不便,都會比較傾向可留在熟悉的社區繼續生活,故樓梯機服務有助減低長者出行及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中心未來會繼續加強推廣宣傳,助更多居民認識樓梯機服務,提高長者生活素質。 最近有服務使用者向林兆彬反映,上述試驗計劃將於今年10月31日結束,即意味著11月起,全香港將不再有類似的服務,對於950名服務使用者(截至2020年6月的數字)構成極大的影響。 因此,林兆彬決定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社區中對樓梯機服務的需求,並向政府進行反映。

樓梯機服務

隨著香港長者的人口急劇增長及教育程度上升,需求越見多樣化,服務的質素有更高要求。 由此,本服務不斷改善單位設施及環境,提供服務培訓予同工,提升服務質素;推出各項具創新性,前瞻性計劃,例如:開展護老者支援服務、促進長者健康服務、為第三齡長者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等等。 深水埗長者社區中心遷至保安道新中心,獲善長鄭承峰先生資助部分裝修經費,中心亦改名為「明愛鄭承峰長者社區中心(深水埗)」。 由社會福利署深水埗福利專員余廖美儀女士、鄭承峰先生及楊鳴章神父任主禮嘉賓;曾慶文神父主持祝聖禮儀。 隨著政府計劃動用約20億元擴大資助計劃,預計能額外資助優化約3 000部升降機,使計劃下可以受惠的升降機總數,由5,000增加到8,000部。 這不但令更多業主受惠,更重要的是,提升業主們對升降機保養的意識和主動性。

樓梯機服務: 工程技術員 – 美荷樓青年旅舍

我們將為每一宗處理的個案提供免費顧問服務,包括評估工程範圍、提供工程費用估算、制定標書和評標工作上給予建議,以協助業主分析標書,選擇合適的承辦商;顧問亦會進一步協助監督施工的過程以及工程合約的管理,直至優化工程完成為止。 社聯今年4月起,聯同聖雅各福群會等4間協辦機構,推行為期1年的「落得樓」服務試行計劃,提供樓梯機專人上落樓服務,協助有行動障礙的人士走出社區。 李伯伯今早手執鮮花,在義工協助下,坐在由專人操作的樓梯機,登上200多級的梯級後,來到其胞兄墓碑前拜祭。

  • 本服務10個單位,共有121名服務使用者參加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及香港耆康福利會合辦的「智醒長者嘉許計劃」。
  • 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為期6年,共預留約2億元作外展服務,其中首3年的服務涉及約1億元,在相關服務完結後我們將進行全面檢討。
  • 元朗長者社區中心2位會員及麗閣長者中心1位會員,獲選為智醒長者IT耆星,選舉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行。
  • 在接下來的日子,市建局將審慎運用資源,提升外展服務的效率和成效,同時結合社會各界別持份者的力量和資源,全方位照顧有需要居民的生活、出行、社交等不同需要,盡最大努力減低業主和居民對樓宇進行維修、造成不便的擔憂,這是推動樓宇復修的關鍵之一。
  • 這些文件範本,將配合優化升降機計劃的實施進度,在今年年底陸續上載至「樓宇復修平台」供申請人使用。
  • 明愛賽馬會長者日間綜合服務中心於1月7日舉行開幕禮,由馬會董事范徐麗泰博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馬會慈善事務執行總監蘇彰德先生及楊鳴章副主教主禮。

公共屋邨大廈內不同機齡的升降機亦會因應不同時期的法例要求,在機房、井道及槽底的設計(例如結構規格、尺寸及形狀等)方面各有差異。 樓梯機服務 因此,在每座公共屋邨大廈內進行「升降機現代化」工程所需的時間亦會不盡一致。 房委會的工程小組會經實地詳細勘察後,考慮工程的複雜程度,決定個別「升降機現代化」工程所需的時間。

樓梯機服務: 歸納第一階段服務經驗 優化外展服務

縱然日久年深,我們依然會毌望初心, 秉承幫助長者及復康人士的宗旨,服務社會, 回饋社會。 服務使用者家屬余小姐表示,其父年屆91歲,今年1月因跌倒入院,出院後因行動不便,一度使用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的樓梯機服務。 居於沒有電梯的舊式唐樓的長者或行動不便人士,要下樓也是極困難的事。 樓梯機服務 現時全港有超過1萬棟唐樓沒有升降機,雖然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曾推出「落得樓」樓梯試驗計劃,為行動不便人士提供樓梯接載服務,惟最近有服務者家屬向區議員求助,指上述的試驗計劃因資助完結,服務將於本月底結束,意味着對全港950名服務使用者構成極大影響。

羅健熙說,社會各方都應思考,為何會這麼巧合、為何會有這樣的氣氛、這樣的氣氛對社會有甚麼益處。 社聯表示,用家首次使用時需提前3日登記預約,社聯會跟據地址交由適合的服務機構負責,每次使用需付10港元,來回需要20港元,如有需要亦可申請豁免。 本店有各款樓梯機供不同需求的顧客而設,可選擇乘載輪椅型,或讓用家直接坐上的機款,操作簡單,配備多個安全裝置,當操作員放手時機器會立刻停止運作,並鎖在樓梯上,非常安全穩定。 沙田長者中心舉辦的「長幼耆藝樂傳承」活動計劃,除榮獲沙田區最佳活動計劃外,亦被選為社會福利署2013/14年度全港最佳老有所為活動計劃。

樓梯機服務: 安排需時,請於使用前一個月申請

社聯獲得凱瑟克基金和利希慎基金的支持,並聯同四間社會服務機構,包括香港明愛、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及聖雅各福群會,合作推行為期一年的「落得樓」試驗計劃,提供樓梯機專人服務以協助服務使用者走出社區,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另一方面,透過此服務提升社區人士對促進無障礙社區發展和社會共融的意識。 市建局自2009年開始配合政府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這十年間,我們不斷增加支援業主進行樓宇復修、提升樓宇設施安全的力度,將促進樓宇復修的服務與支援範疇推至更深、更廣。

  • 然而,每次使用這項服務需要至少兩名操作員為一位有需要的居民服務;每上落一層樓梯,更需時約5至10分鐘,對於一些住在較高樓層單位的長者,即使有樓梯機輔助落樓,也需要花超過一個小時,才到達地下,十分費時,因此樓梯機服務會主要集中服務有醫療需要的住戶。
  • 但在行動不便的人士眼中,數級樓梯儼如一座高山,要翻越它更非一人之力能及,非得依靠別人費盡周章才能成事。
  • 東華三院的外展服務隊伍推出的第一階段服務,已運作大約半年,由9月至今,合共為約900戶進行評估,以便在需要時提供各類支援。
  • 林先生以往負責家中飲食,經常上落六層樓梯,中風之後,行動不便的他連一級也走不到,後來醫護社工為他轉介到信義會的「落得樓」服務,利用預約好的樓梯機幫助他出門,再接駁至非緊急救護車往返醫院覆診。
  • 社聯早前購入10部,每部約8萬元,來自美國及德國的「樓梯機」,並由明愛、基督教服務處、信義會及聖雅各福群會提供服務。

元朗長者社區中心之第齡學苑–自務學習計劃,分別榮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09年度社會福利界十大卓越實踐獎勵計劃」及義務工作發展局的「2009年度香港傑出義工獎(團體組)」。 然而,每次使用這項服務需要至少兩名操作員為一位有需要的居民服務;每上落一層樓梯,更需時約5至10分鐘,對於一些住在較高樓層單位的長者,即使有樓梯機輔助落樓,也需要花超過一個小時,才到達地下,十分費時,因此樓梯機服務會主要集中服務有醫療需要的住戶。 樓梯機服務 為此,東華三院將在11月展開的第二階段外展服務時,推行一站式的外展服務支援計劃,於港、九、新界分別設立三隊外展服務隊,由每隊因應不同地區的獲資助個案的分佈、優化升降機工程進度、受影響居民的數目以及服務需求程度等不同因素,以「地區為本」的模式推展服務。

樓梯機服務: 樓梯機

曾經跟一間有輪椅學生的校長閒談,詢問若果真的發生火警時,有什麼措施幫助學生從上層撤退到地面,他很直接的告訴我”暫時未有”,當未有相類似事件,我們都不會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就好像”迷你倉”現時的規管一樣,到發生重大火警人命傷亡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近日發現市場出現一些標榜為意大利品牌的樓梯機,但找不到有關的意大利原廠網站,懷疑是一些副廠抄襲大廠產品,質素令人懷疑。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約6成(59.5%)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其親人並非居住於欠缺升降機的唐樓,約4成(40.5%)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其親人正居住在欠缺升降機的唐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另一創意及實用性兼備的樂齡產品,則是來自日本的「Sasuke轉移扶抱機械人」。 機械人以維護長者尊嚴而設,會仿效雙手抱起姿勢,協助職員將長者由床轉移至輪椅等位置,亦令扶抱過程更平穩,亦令長者更安心。 發明家玉井博文亦有現身說法,他指當地安老院,大多以以吊機或人手扶抱長者,惟長者感覺未必良好,故研究相關產品,期望讓長者重拾兒時「被擁抱」的感覺,多間日本安老院亦有使用。 表示自己或其親人並非居住於唐樓的受訪者共261位,當中逾8成5(85.8%)認為港府「應該」資助社福機構提供樓梯機服務,只有3.1%表示「不應該資助」,亦有11.1%表示「無意見」。

樓梯機服務: 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預留2億元 推出外展服務支援受影響居民

Reuters官方數據顯示約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約14萬之多 兩年前, 張媽媽帶著14歲兒子從香港移民英國。 兒子的唯一旅行證件 香港特區護照將於一年後過期,一家人面臨不得不返回香港或者通過中國駐英國的使領館辦理新護照。 不然, 他的兒子將在後面的兩年內無法離開英國,去其他第三國旅行。 進退兩難 離港前熱衷支援香港社會運動的張媽媽說,為護照一事回到《國安法》實施下的香港和踏入中國駐英國使領館讓她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樓梯機服務

家住唐六樓的林奮去年五月突然中風,導致右半身失去知覺,入院住了約四個月,林太更需要辭掉工作照顧他。 林先生以往負責家中飲食,經常上落六層樓梯,中風之後,行動不便的他連一級也走不到,後來醫護社工為他轉介到信義會的「落得樓」服務,利用預約好的樓梯機幫助他出門,再接駁至非緊急救護車往返醫院覆診。 樓梯機服務 雖然只是每星期兩次,每程短短的十五分鐘,但假若沒有這部機器和操作員的幫助,中風後的林先生確實是寸步難行,更遑論要走出家門。 林先生在使用「落得樓」服務的這段期間,很努力練習行路,漸漸由行不到到行走到三層,經過三個月後,林先生雖然仍未能正常說話,但已能夠自行上落樓梯。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所有公共租住屋邨(公共屋邨)大廈的升降機,不論其機齡,均會根據《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第618章)及保養合約的要求,適時進行維修保養,確保所有升降機運作安全。

樓梯機服務: 產品特色

他們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基層人士或過來人,例如加入了「耶穌幫」的前露宿者或改過自新的更新人士,此服務給他們提供了工作機會和收入。 首間享用此服務的教會是播道會同福堂,主任牧師何志滌也於七月十四日的樓梯機開幕禮首次試用,並大讚其安全穩定。 何牧師說,香港有很多教會都在二、三樓,他期望同福堂能起帶頭作用,鼓勵更多教會或機構引入此服務。 市建局在接受政府委託統籌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時,已意識到工程在進行時對部分居民帶來的不便,因而研究提供外展服務的需要,並就此開展相關工作。

樓梯機服務

而表示自己或其親人正居住於唐樓的受訪者共有178位,當中39.3%表示知悉相關服務。 當中近9成(89.9%)認為香港政府「應該」資助社福機構提供樓梯機服務,只有2.2%表示「不應該資助」,亦有7.9%表示「無意見」。 陪同何婆婆使用樓梯機的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表示,2017年施政報告已宣布預留10億港元成立「樂齡及康復科應用基金」,並將於今年第四季推出,目前正與社聯諮詢各持份者,制訂「認可科技應用產品」參考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