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走勢圖7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商品投資包括貴金屬如黃金、石油、農產品等,另類投資包括高端腕錶、古董、藝術品,甚或是虛擬貨幣或非同質化代幣等,而房地產將集中於居住性房屋。 筆者奉勸大家不要只著眼這第五波疫情,還會折騰大家多久,應多注意全球變化,審時度勢來作更長遠的投資決定。 第三,在疫情期間,不少地區的建屋量銳減,加上原材料價格與運輸成本上升,導致房屋在供不應求下,升勢更厲害。 縱觀以上各種因素,有否似曾相識,其實地球真是圓的,香港已發展的地方少,人口密度高,樓價長期名列世界前茅,因樓價基數高,升幅自然比其它地區少,但樓價逆市上升的原因與世界其它地區大同小異。 樓價走勢圖 當香港與其它國家及地區對照下,不難發現香港過去樓價的名義升幅或實際升幅遠低於不少主要城市或國家,所以不難怪香港的樓價升幅僅排名第44。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金融市場數據、報價、圖表、統計數據、匯率、新聞、研究、分析、購買或者出售評分、財金教學及其他資訊僅作參考使用,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或任何交易前,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以核實定價資料或獲取更詳細的市場信息。 樓價走勢圖 AASTOCKS.com Limited不應被視為游說任何訂戶或訪客執行任何交易,閣下須為所有跟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評論和購買或出售評分執行的交易負責。 丘卓文提到,去年本港住宅單位庫存上升四成,已推盤/獲預售同意書但未售出單位達1.8萬伙,預期發展商今年上半年開價不會太進取,會先求量以減少餘貨。 他今年相對看好豪宅市場,認為通關後有利內地買家來港購買豪宅,而且豪宅單位數量不多,估計豪宅樓價今年或可升約5%。 資料顯示,西半山天匯高層複式戶,實用面積約3,835方呎,五房連五套房間隔,連同兩個車位以3.78億元登記成交,呎價約98,566元。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預測(4)香港置業︰料樓價觸底反彈5%

美國通脹強勁,聯儲局重啟加息周期,近月加息步伐變快,本港拆息亦急速上升,我們會為大家追蹤最新的H按、P按息率,以及現金回贈情況。 然而,我們必須強調,根據歷史,導致樓價大冧的往往是難以預測,而且來勢洶洶的因素,包括中英談判、金融風暴、沙士等,俄烏局勢會否演變成完美風暴? 我們並不知道,只能說每個時代都有驚濤駭浪,如果你有實際住屋需求,現時的壓力測試,某程度上已能為你做好短期的風險管理,最重要是有心理準備,財務狀況能否應付未來加息;如果是投資角度出發,切記要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再看看自己能否接受此等回報率。 可能你會說,那我可以先在此刻供H按,如果兩至三年後加息,再轉至定息按揭,那就勝利了(公就我贏、字就你輸)。 當然不會,因為定息按揭的利率會不時調整,今日銀行或者提供10年期2.1厘的定息息率,但兩三年後可能升至3厘,換言之定息按揭是你跟銀行在未來10年的對賭,是否採用就要自己衡量了。 由於美國通脹高企,可能你會憂慮美國加息會再加快,導致香港拆息急升,這種情況下,用定息按揭預先鎖死利息風險可以嗎?

同時,一手新盤接連推出,搶去市場焦點及購買力,不過近期二手睇樓氣氛仍然活躍,入市氣氛正面。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美國聯儲局連續大幅加息,加上第5波疫情及經濟前景低迷,導致香港住宅市場踏入下行周期,今年樓價已累跌約11.6%,跌至2018年以來低位,豪宅價格亦回落約4.4%。 丘卓文又指,今年樓市仍有不明朗因素,去年一手成交大跌四成,已推出但未售出的單位達到1.8萬伙,創2004年上半年以來新高,市場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但相信只要發展商不急於加價,市場仍然有能力吸納。 根據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 公布的數據,去年全國新屋興建量亦在房地產市場沉寂下回落,經季節性調整後,去年1月至12月的新屋興建速度下降13%,而今年1月新屋興建量更跌至自2020年9月以來的最低點。 卑詩省地產協會指出今年1月成交量是超過10年來最淡靜,但溫哥華樓價仍然偏高,平均價格是110萬加元(約645萬港元)。

樓價走勢圖: 樓市轉角?分析10年樓價、租金走勢 揭一時間成樓市轉勢關鍵點

恒生銀行公布,恒生中國去年營業溢利按年跌77%,由於內地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預期信貸損失撥備增加;撇除有關變動前,營業溢利按年升9%。 至於恒生銀行去年內地業務稅前盈利約2.2億元,按年跌81%,總營業收入則升近4%至31.1億元。 另外,至去年底,恒生銀行全職員工總數8708人,按年跌逾7%。

馬泰陽相信,明年初樓價仍處於調整階段,料最快明年上半年加息周期有見頂跡象,樓市「能見度」好轉才會呈現大突破,預計明年樓價觸底反彈5%。 樓價走勢方面,廖偉強指出在2022年回落達近兩成,已創造了低價入市時機,隨著負面因素逐項消除,2023年樓價亦蓄勢待升。 他預計,中小型住宅樓價於2023年全年將可錄得約5%至8%的升幅;而豪宅物業價格(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料也有5%的上升空間。

樓價走勢圖: 美國房價指數

陳永傑再次呼籲港府適時審視各項辣招的效力,以免影響了市場的自由調節機制,亦影響了業主以物業套現的能力。 加上銀主盤量及負資產數量已創新高,望港府及時撤辣以免出現金融危機。 根據中原研究部統計,今年6月至11月中全港8,510宗已知上手購入價的二手私宅買賣登記中,持貨4年以下沽貨的個案1525宗,佔18%,但獲利幅度只有10%,屬眾多類別中獲利最少。

樓價走勢圖

居屋按揭在預備文件、可獲批按揭成數、按揭年期及息率等方面,也跟私樓按揭完全不同。 樓價走勢圖 不同的居屋類型,如一手居屋、二手居屋等,在審批程序及要求也有出入。 《胡.說樓市》希望透過本文解釋居屋市場按揭,並羅列各銀行的現金回贈及息率。 中港兩地已經恢復通關,星展銀行(香港)研究部執行董事丘卓文認為,通關對港樓的支持作用需要時間反映,而近期樓市氣氛改善亦非由內地客入市帶動,而是本地買家憧憬通關支持樓價下,開始由觀望轉為實際行動所致。 樓價方面,他預期今年整體走勢平穩,惟豪宅市場應該表現較好,有望錄5%的升幅。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全年成交創7年新低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 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 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追蹤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今天(17日)公布最新的數值為159.99點,截至2月12日,按周指數下降0.46%,按月則升1.34%,自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1月26日起)跌9.91%,而3年的累積跌幅為10.54%。 大型、中小型單位按周分別錄得下降0.58%、0.44%,3年累積跌7.54%、11.14%。 (七)瑞銀財富管理(UBS)公布2022年度《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指出,香港樓市「泡沫」程度繼續被列為亞洲第一位,但評分較去年回落,世界排名由原先第三名降至第五名,外界觀察,香港樓市仍處於泡沫風險區域。 香港膺樓價與收入比榜首,以負擔能力計,在香港買一個650方呎單位的平均樓價約相當於一名專業人士平均年薪的24倍,遠高排第二位巴黎的15倍。

樓價走勢圖

【橙訊】自農曆新年後,二手交投由靜轉旺,但隨新盤陸續登場及利好因素出現,業主心態改變,議價空間漸收窄,甚至出現反價,過去周末(18日及19日)十大屋苑成交量回落三成半或以上。 綜合各行數據,十大二手屋苑的周末交投量雖仍企穩雙位數,但就按周下跌介乎35%至42%,港九新界三區的成交數量均回軟。 此外,中原吳嘉權表示,沙田濱景花園3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約544方呎,三房連套房間隔,累減190萬元,以690萬元售出,呎價約12,684元。 據悉,原業主於2019年5月以約895萬元入市,持貨3年多帳面虧損約205萬元。

樓價走勢圖: 數據公佈

如果已鎖定幾個心儀的屋苑,但又猶疑不決,想知道香港屋苑歷年的樓價,評估一下升值潛力,可參考該屋苑的成交紀錄。 至於租金方面,也可因應樓價上升而一併回升,當中中小型住宅租金於2023年料升3%;而豪宅租賃料仍相對遜色,租金來年表現料持平在原地踏步。 不過,時至年底,3個因素已陸續出現轉機或正淡化,倘良好勢頭持續,有望推動2023年樓市實現否極泰來,止跌回升。 值得留意,《施政報告2022》吸納人才成為重要的篇幅,並公布吸人才6大重點,加強香港的競爭力,同時又為香港樓市注入新動力。 當中最重要的是,是次《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外來人才可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辣稅。

況且整體而言,本港供樓息率尚處偏低的水平,只要經濟能復甦,市民對前景恢復信心,適度的加息仍是市場可接受的範圍。 陳永傑相信,樓市最壞時刻將過去,中港通關有望,市場更盛傳香港或於新年前與內地試行通關。 惟經濟復甦需時,相信明年首季仍受著各項不利因素的餘波所左右,如果加上政府適時減辣,樓價有望於明年首季觸底,預料全年樓價於谷底反彈15%。 陳永傑指,豪宅單位由於按揭成數低,即使加息對其影響較微,豪宅業主可接受減價幅度細,因此抗跌力亦較強,算是樓市辣招所產生的效用。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樓市走勢2023|兔年香港樓價或由低位回升5%至超過1成,好消息不斷出台,但忘記了不利消息沒有減退,老樓便分析一下這些影響樓市復甦因素平衡一下吧。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美聯、中原、港置、利嘉閣|4大地產代理行一致睇好|明年樓價反彈5%至15%

Investing.com – 周二(29日)開市前,美國股指期貨升跌互現,儘管根據Adobe Analytics數據,網絡星期一銷售額同比增长8.5%至116億美元,創紀錄新高。 對於近期有三幅地皮流標,丘卓文表示,今年規模較大、估值過百億元的地皮仍有流標風險,發展年期較長及商業項目流標風險更高。 加拿大央行在12月和1月累計上調利率75個基點,令到很多投資者和用家對房地產前景持審慎態度,不敢貿然入市。 許偉業更指,成交當日更發生「小插曲」,負責交易的女經紀因全日四出睇樓、無暇進食,在簽約期間曾一度暈倒。

資料內所載有關基建配套規劃及發展的描述只供參考,以當地政府最終公佈之規劃藍圖工程為準。 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符有關物業的實際情況。 本公司不對任何資料的準確性作出明示或隱含的保證,閣下宜向獨立法律或相關專業人士諮詢意見。 樓價走勢圖 雖然『宅谷地產資訊網』已盡一切努力確保統計數字準確無誤,但『宅谷地產資訊網』不會就統計數字的任何錯誤、遺漏或失實陳述承擔任何責任。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兔年樓市有喜有憂!新盤貨尾1.8萬伙待消化、樓價仍高泡沫風險未除|老樓周記

原業主於2017年底以4億元購入物業,持貨5年帳面損失約2,200萬元。 樓價繼續展開尋底旅程,一份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數據顯示,該指數按周再挫約1.5%,跌至162.31點的5年新低,並連續6周報跌,樓價累挫約4.9%。 市場蝕讓買賣停不了,荃灣映日灣短短數天再有業主虧損離場,持貨3年鬆綁沽貨即蝕約113.4萬元。 豐盛生活服務執行董事李國邦於業績記者會表示,在過往收購支持下,集團市值已升3倍,由不足10億港元,增至近年的27億港元。 樓價走勢圖 集團會繼續積極物色收購合併,包括相關的生活服務公司,並注重與現有業務的協同效應及有否相關性。 他稱,豐盛生活服務目前手持現金7億港元,淨持現金3億港元,備用額度約17億港元,有足夠財務資源,應付購併及派息所需。

  • 期內4個主要地區樓價指數大多報跌,以港島區表現最差,按周勁挫約4.48%,創逾9年最大跌幅,跌至161.54點,返回2017年3月水平。
  • 分析歷年差餉物業估價署數估,發現本港整體樓價和租金已經不再是只升不跌。
  • 每次議息我們都會參考其會議紀錄的字眼,今次的點陣圖亦反映,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都一致預期,今年的加息步伐會較快,預計今年年底利率將升至1.75至2厘,預測中位數1.9厘,意味今年之後每次議息會議都可能加息。
  • 由於經濟環境好轉,消費業務亦錄得可觀增長,而上月來自內地的跨境收單業務按年有雙位數增長。
  • 經濟分析師指出利率今年仍有上升空間,並預測房產價格很難在今年內收復失地,他們不排除央行進一步加息可能推動樓價續跌。
  •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 黃良昇指出,樓價見底後近7周計,CCL Mass累升3.45%,CCL(中小型單位)升3.42%,CCL(大型單位)升0.07%。

假設最壞情況下,封頂息率升至4.5厘,每月供款則升至$38,305,與現時供款相差$12,214,如果是這樣,會否觸發大規模按揭違約? 我們認為機會不大,第一,過去多年金管局實施的風險管理措施,亦即壓力測試,已要求申請人證明,在假設加息三厘下,仍有充裕的還款能力;第二,目前新造按揭平均成數只有56%,可見香港住宅物業沒有過度借貸情況。 追蹤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今天(18日)公布最新的數值為162.31點,截至11月13日,按周指數下降1.50%,創五年低位,按月則跌3.67%;自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1月26日起)下降8.60%,而3年的累積跌幅為10.87%。

樓價走勢圖: 今年內不會減息

『地宅谷產資訊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須對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或不能使用本網站提供的統計數字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毀負上法律責任。 它是基於政府土地註冊處登記的住宅樓宇交易紀錄編制,用以描述地產市場的價格變動。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明年有望收復失地

本網頁內所載之資料僅作參考之用,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所載資料的精確性及正確性作出任何保證,同時亦不保證本網頁已包括所有的成交紀錄。 CENTADATA.COM 並不會就本網頁內所載資料的精確性、正確性及依賴付上任何責任。 【樓市走勢2023】香港樓市氣氛已低迷將近一年,隨著政府放寬多項社交距離措施,綜合中原、美聯、利嘉閣及港置4大代地產代理行的樓市預測,2023年香港樓價或有機會由低位回升5%至超過1成。 主因不外乎樓市「復常之年」、全面通關、利淡因素漸逆轉和加息周期有見頂跡象。

樓價走勢圖: 中原城市分區指數

道明銀行經濟分析師桑迪表示房產市場不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止跌回穩,而下半年走勢取決於央行是否停止加息、政府禁止外國人置業的影響、就業市場表現和新移民對物業的需求。 滙控行政總裁祈耀年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雖然去年增加對內地商業房地產行業的撥備,但最近政策層面有正面消息,行業前景有所改善,認為目前的撥備已經足夠。 他說,內房行業仍需時間恢復,會對未來幾個月的發展保持審慎態度。 另外,財務總監艾橋智指,目前沒有回購金額目標,但強調有能力進行回購,當出售加拿大銀行業務完成後,可以用於回購的資金將更加充裕。 艾橋智提到,早前港元拆息曾經回落至約2.4厘的水平,認為主要是資金流入本港影響,拆息其後已重新回升,認為對集團今年的淨利息收入只有短暫影響。 他說,今年美國聯儲局有機會再加息1-2次,今年淨利息收入達360億美元的指引,屬於審慎和保守的預測。

中國銀保監會表示,原則同意北大方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進入破產程序。 銀保監會要求公司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開展後續工作,如遇重大情況,要及時報告。 北大方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於2010年成立,註冊資本50億元人民幣,由方正集團控股。 2020年2月,債權人申請法院對方正集團進行重整,2021年7月,法院裁定批准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重整計劃。 以前特首梁振英任期為起點,2012年第3季差估署樓價指數為211.6,至他離任前的2017年第二季已升至333.2,升幅57.5%,反映樓價大幅上升。

事實上,不少機構近期發表的樓市預測,均估計2023年樓價繼續尋底。 如法國外貿銀行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經濟再次面臨衰退風險,明年樓價料再跌約11.6%。 資深財經專家林一鳴也曾提及,影響樓市發展的因素包括加息、經濟轉差及移民潮,明年樓價預計出現約5至10%跌幅。 他又指,置業需求疲弱,令已落成一手貨尾量積壓,發展商開始減慢推盤步伐,並增加折讓幅度促銷,近期推售的新盤較同區二手平均價低約7至13%。 若針對樓市的辣招不撤,市場走勢將視乎當本港完全恢復通關,能否帶動香港經濟。

值得留意的是,無論是樓價或租金,也要考慮本港自2020年起經歷新冠肺炎疫情,以至2019年社會運動的事件的影響。 另外,影響個別地區、屋苑樓價因素眾多,差估署指數未必能完全反映。 分析租金走勢時同樣以九龍區細單位平均呎價走勢作分析,並以兩任特首任期作起點計算。 不過,樓價指數包括豪宅等各類型單位價格,因此抽選九龍區細單位(430至752呎)平均呎價走勢作分析。 比較梁振英和林鄭月娥任期首月為起點,計算九龍區細單位平均呎價變化,可見梁振英任內此區樓價上升37%;而林鄭月娥至今同區樓價升幅為26%。

樓價走勢圖: 樓市走勢2023|購買力重回市場

《香港財經時報》更整合美聯物業資料,表列15個熱門屋苑最新價格變化。 香港樓市利淡消息此起彼落,既要關心銀行加息、移民潮和供求大執位,亦有買家以攻代守,決心重投二手市場尋寶,希望以心水價錢覓得心頭好。 《經一》將會定期更新二手樓價指數,幫大家入市前睇清樓市最新行情! 香港二手樓價持續下跌,根據本週五(02月17日)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59.99點,跌破170點的支持位,其中九龍樓價率重回2019年低,較上週跌0.46%,及上月跌1.34%。 縱觀全國各地房產市道,曾是熾烈房產市場火車頭的卑詩省和安大略省,均有部分地區房產遭遇滑鐵盧之役,但CREA指出其他省份的主要城市如卡爾加里、里賈納、薩斯卡通和聖約翰斯保持樓價穩定。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作者簡介:劉兆昌為資深地產傳媒人,自1988年起投身地產傳媒採訪工作,見證香港樓市大時代三十年變化,曾任多間傳媒機構地產版主管,為香港傳媒界第一代地產版從業員,並曾於2010年出版首本買樓入門書。 (八)政府敲定的8幅簡約公屋用地選址,合共提供的可達到3萬個單位的目標,差不多九成在市區或發展成熟的新市鎮。 樓價走勢圖 有發展商擔心選址會影響鄰近私樓樓價,進一步令置業者放棄在區內作為第一選擇,削弱購買力。 (六)即使市況略為好轉,亦不宜憧憬樓市會有動力大升,畢竟經濟環境仍然疲弱,樓市短期內在窄幅上落機會較大,加上現時銀行估價取態仍然審慎,反映銀行普遍睇淡樓市。 (四)施政報告表明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其中通過指定輸入人才計劃來港的合資格人才,若即日起置業,可在居港七年及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後,申請退還就購入的首個住宅物業繳納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