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怡醫生7大好處2024!專家建議咁做…

醫生:在活組織切片檢查時發現的前期狀況,我們稱作為CIN(子宮頸上皮內贅瘤),這並非惡性腫瘤,直至演變為癌症,才能稱作第一期子宮頸癌。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顏婉嫦醫生說,近年香港女性不生育或遲生育、加上本港糖尿病個案增加、肥胖人口增加等,這些也會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子宮內膜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 最新2018年子宮體癌新症數字逾1100宗,是本港第四常見的女性癌症,十年間增加七成,比子宮頸癌更多。 而我作為腫瘤科女醫生,在治療婦科癌症時,特別理解她們內心的難受。

張天怡醫生

醫生:癌症區分為不同時期的演變,可以透過普查去發現前期情況,及早介入以防惡化。 子宮頸在子宮的底部,它的細胞會受HPV病毒影響,但通常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例如5至10年不等才會演變成癌症。 我們可以透過柏氏抹片檢查測出早期子宮頸細胞的異常變化,及早介入以防惡化。

張天怡醫生: 放射治療的幕後精算師 醫學物理學家鄭致遠:反覆運算…

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打疫苗之外,普查計畫亦相當重要,我們希望在子宮頸癌前期能及早發現,藉此減少病變發生的機會,減低子宮頸癌的發生率。 張醫生表示,在乳腺的放射治療方面,國際性研究 張天怡醫生 檢討一些早期乳癌的病人、風險較低相對年紀較大的病人進行局部的乳房放射治療。 與全乳房放射治療相比,乳腺近距離放射治療的主要優點之一是可以精確提高輻射劑量,同時對乳房、肋骨和肺部周圍的組織造成較小的傷害。 研究證明局部復發無差異;局部乳房照射的病人,長期嚴重皮膚影響3.2%,比較全乳房放射治療5.7%;放射治療的短期徵狀評分在局部的乳房電療也非常滿意。 近距離放射治療需要一個治療小組,其中包括腫瘤科醫生、外科醫生、醫學物理學家、 放射治療師。 除了NIBB,乳房近距離治療將涉及某種侵入性程序,乳房手術期間 植入一個或多個臨時導管,在醫院手術室全身麻醉進行。

不少病人在完成療程後仍不時與我聯絡,分享生活點滴,我可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幽谷,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戰友,這是我作為醫生最大的欣慰。 已停經的婦女,子宮內膜癌、子宮受體癌或子宮頸癌都可能會導致陰道異常出血,陰道不正出血是子宮頸癌初期的常見徵狀,若癌細胞侵犯了其他器官,甚至會影響大小便、也會出現體重下降、盆骨痛楚、背痛等。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在加計會check,發現有少少硬塊,轉去化驗中心做mammogram +超聲波,懷疑乳腺癌,要抽針,請問有冇好的九龍 …

張天怡醫生: 【乳癌治療】早期乳癌適合進行手術嗎? 如何降低復發率? | 張天怡醫生

不過,大部份子宮頸癌個案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它更是目前唯一有望可以根除的癌症,最重要是我們及早作出預防,減低其傳播性,便能有效防止它的來襲。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屬第9位,數字顯示,2016年新症約有510宗,至於死亡人數,2017年共有150名,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 2.6 %。 張醫生表示,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雖未有太大變化,但反映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且要做好各項預防措施。

張天怡醫生

天文台將於3月25日及3月26日進行開放日,並以「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作為主題,設置展覽以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和認識,並介紹天文台如何應用嶄新科技提供各項服務。 第二種方式,治療人員以管狀形式將種籽置入需要治療的器官,經過約十五分鐘讓放射物質發揮效力,然後就回收放射源,取出管道便完成。 Baby Kingdom – 親子王國 香港 張天怡醫生 討論區› 首頁 › 醫護健康 › 張天怡醫生 婦女醫護› 緊急:懷疑乳腺癌,有冇好的九龍區外科醫生介紹 … 1905電影網訊近日,由李睿珺編劇並執導,武仁林、海清領銜主演的電影《隱入塵煙》官宣撤檔,影片原定2月25日全國上映,新檔期有待官宣,但片方表示原定點映計劃不變。

張天怡醫生: 營養師分享「美食」營養素 女性愛鍚自己多食酵母抗衰老

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會利用影像導航去衡量使用的劑量以及適用範圍。 子宮頸癌需要在盆腔(包括膀胱、腸、骨、骨髓)進行25次放射治療,現時可利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集中照射腫瘤位置,以減少對其他位置的副作用。 整個過程中,會同時使用磁力共振影像導航,因為病人每次接受治療時的姿勢都不相同,加上體內腫瘤與器官會不斷移動,影像導航技術可讓每次治療都看清楚所有組織的位置,從而作出適合的改變,達至在最精確的位置施行治療。 醫生:確診數字是會有升跌的,是次升幅也不算很高,不過子宮頸癌的確是女性主要癌症的其中之一。 張天怡醫生 這500多宗子宮頸癌新症中,第1期佔總數四分之一,第2至4期超過七成,這個比率與以往數據都是相若。

醫生:作為醫生,我們提供專業意見及數據分折,治療需要有數據的支持,若果病人想採用其他坊間的方法,也建議先跟隨標準的方法去治療,到調理及康復的階段則可以加入其他元素。 個案張女士(化名)確診子宮內膜癌屬於第一期,2016年切除兩邊卵巢和輸卵管後,情況暫有好轉,但及後多次發現癌細胞再次活躍,多番治療下仍於2021年1月證實復發。 醫生為她進行檢測後,發現張女士適用匹博利組單抗合併樂伐替尼,經過四個用藥週期後,電腦掃描顯示良好的部分反應,包括她的左外腹腔淋巴結有所改善、腹膜轉移和陰道頂部復發情況消退,用藥至今,情況穩定。 近數年,針對癌症治療的近距離放射治療(也稱體內放射治療)成為新選擇和趨勢。 近距離放射治療是一種內電,用密封式的放射源放在腫瘤內或腫瘤附近的位置。 一般而言,醫生會向病人解說需要做放射治療的原因,並使用直線加速器做放射治療(即一些高度數的 X 光線),醫生會因應癌細胞擴散的情況而決定放射治療的範圍。

張天怡醫生: 【卵巢癌治療】卵巢癌是否會遺傳? | 張天怡醫生

至於第二階段則會進行近距離放療,做法是將帶有輻射物質的器具,經陰道放到子宮頸的位置。 面對患上重症的病人,如癌症患者,醫者肩負的重任,不僅僅是醫治病人的身體,更希望為病人帶來生命的陽光,讓他們走出陰霾。 養和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在從醫的旅程上,特別在治理複雜的癌症時,更加明白病者之痛和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所以她很希望自己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醫生:化療會影響胃口及抵抗力,有時還會出現嘔吐,幸好現時新式的止嘔藥已經有效減少嘔吐情況,加上我們鼓勵病人少食多餐,亦有助減少反胃情況。 此外,化療會影響骨髓製造白血球的速度,令抵抗力相對減弱,病人需要留意治療期間有否出現發燒。 治療分為兩個階段,一般會同步進行放射治療和化療,其中化療會使用順鉑藥物(Cisplatin),一星期一次,療程最少五個星期,以及進行25次盆腔電療,此方法有一半以上機會能把腫瘤縮小。

在處理方面,第1至2a期的病人可以採用手術方法處理;若果腫瘤面積比較大或者影響子宮頸兩側,手術的方法就不能根治,我們會採取放射治療及化療。 當然,我會更詳細檢查腫瘤的位置及腫瘤的類別,考量患者的年歲及其個人想法等不同因素,釐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若病人仍處於病發第一期而腫瘤細胞尚未擴散,我仍然建議進行手術,至於只是子宮頸切除,還是將子宮完全移除,便要看臨牀及病理的分析作決定。 一般而言,採用手術切除法,治瘉機會仍然較高,再配以輔助的放射治療或化療,以減低復發機會。

張天怡醫生: 子宮頸癌

以子宮頸癌為例,若患者仍年輕,面對子宮切除手術,心情是很矛盾和複雜的。 然而我不在病人的處境,把我的想法硬推給病人是無濟於事的,我要把我的理性放下,聆聽病人的憂慮,明白她們的情緒和難處,從而嘗試引導她們從另一角度看生命,在並非自己預定的計畫中找尋積極的意義。 我體會到作為醫生,在照顧病人的情緒時,抽離與代入需要取得平衡,這就是推己及人的藝術,才能更有效幫助病人。

張天怡醫生

通過間質(Interstitial)近距離放射治療放置了幾個導管,通常是在手術後一到兩周完成高劑量近距離治療,每次治療時間10至20分鐘。 HER2陽性乳癌患者Simy最初以為全乳切除是最好的治療選擇,及後經過了解後選擇先接受雙標靶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成功保留乳頭及皮瓣,然後在術後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以減低復發風險。 惟目前醫管局並未有相關選項,只能申請坊間資助計劃減輕經濟負擔,希望政府考慮把雙標靶術後治療納入安全網。

張天怡醫生: 【女性健康】減副作用 復發率

現時新型的機械臂及導航刀已經可以協助醫生精準地追蹤腫瘤位置及控制放射劑量,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張小姐說,那時只能硬著頭皮每天接受體內電療,奈何過程相當辛苦,醫療儀器需要放入她的尿道、陰道及肛門,術後她的腰部及下半身都異常疼痛,加上治療期間,赤裸裸地把身體展露於醫護人員面前,難免感到尷尬。 儘管療程甚為艱鉅,她慶幸有家人與丈夫陪伴,難關也一一捱過,惟病情奪走了她的生育能力,並令她提早進入更年期,如今唯有努力調節生活作息,重整人生。 病人與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治療的方案往往都有很多疑問,作為醫生,若我在診症時沉默寡言,不多說話,只言簡意賅講解幾個重點,病人即使內心恐懼,也不敢說、不敢問。

張醫生稱,部份患者要到陰道不正常流血才意識到病情,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子宮頸癌新症中,70%個案為第2至第4期,其中第2至第3期的5年活率為60%至70%,去到第4期時僅餘下15%。 許多人以為子宮頸癌是「老人病」,其實部份患者與張小姐一樣,早於2、30歲發病。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引述數據指,本港子宮頸癌的發病中位數為54歲,有一半患者55歲以下,反映這種癌症有年輕化趨勢。 除了注射預防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的疫苗之外,有性經驗的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即柏氏抹片檢查,有助發現癌前或早期病變,是預防子宮頸癌的最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