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麟醫生6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重要的是,只要中醫院能為市民健康增值,其財政狀況必會是健康的。 張醫生也是一名急症科專家,他同時為香港社會醫學專科學院(FHKAM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FHKAM )及香港外科醫學院(FHKAM )的院士。 因為張醫生在社區所做的出色工作,而獲頒授社區服務獎狀,及被委任為太平紳士。 張偉麟醫生於2018年5月就任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負責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規劃、發展、設計、建造及投入運作等工作。 出身急症專科的張偉麟說,在前線處理病人緊急個案時,訓練出斷症快、狠、準,敢作敢為的處事特質。 約十五年前由醫院聯網總監調往總部出任管理層後,藥物名冊從創立、發展、優化程序均參與其中,領導全港公立醫院和診所統一藥物政策和用藥,確保病人公平地獲處方有效藥物。

策略採購統籌處將配合醫療衞生政策,制訂及實施策略採購服務計劃,從而促進綜合醫療保健,提升健康效益。 另外,為優化醫療系統,統籌處亦會發展及推出共通平台,從私營市場綜合採購醫療保健服務。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統籌透過私營醫療界別向巿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以配合將推出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為巿民在社區內提供全面、持續及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中醫院並非急症醫院,張偉麟稱中醫院不設急症室,車禍意外傷者不會送到中醫院,該院亦不設全身麻醉、深切治療部及分娩服務,該院亦有傳染病隔離設施,包括10間負壓房間、39間單人房處理非空氣傳播疾病,但就有24小時中西醫駐診服務。 回顧任內「成績表」,包括二○○五年開始落實藥物名冊、開展公私營合作計劃均為代表作。 他為「系統」把脈問症,認為當下最重要改革愈來愈棘手的藥物資源分配策略,以及應對全球醫療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張偉麟醫生: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這計劃是否成功,最客觀的指標將會是病人參與的數目及是否有一定數量的業界人士參與以為病人提供足夠的選擇。 現時在黃大仙、觀塘及屯門3區已參加計劃的病人及醫生均超過7,000及90。 按先導計劃所得經驗推算,在推廣至全港18區後,總病人及醫生參加數目應可超過35,000及350。 如以每位病人每年就診8次推算,每年就診人次將會以數十萬計。 這基層醫療的「公私營協作平台」將在香港醫療系統發揮其一定的作用。

張偉麟醫生

他自二○一四年起出任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及屯門醫院行政總監,出任現職前曾任博愛醫院行政總監及新界西醫院聯網基層及社區醫療服務總監。 張偉麟醫生 自二○○八年起,高拔陞醫生亦曾於總辦事處先後在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部和策略、服務規劃及知識管理部出任總行政經理。 自信、搏盡或許是醫院管理局「大內總管」張偉麟醫生的工作寫照。 他打一份工35年,做急症科醫生出身,在前線衝鋒陷陣廿載,至近12年掌管全港7個醫院聯網服務,既為病人也為龐大的醫療系統診斷解難。

張偉麟醫生: 中醫醫院計劃

醫務衞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副秘書長李力綱、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中醫藥處處長陳尚敏及衞生署規管事務總監趙佩燕醫生亦有出席會議。 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13日)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及副局長趙軍寧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就進一步推動中藥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和討論。 食物及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 張偉麟醫生致辭時表示感謝博愛醫院致力推動中醫服務,讓更多巿民受惠。 除此之外,基督教聯合醫院副行政總監暨九龍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服務總監林美怡醫生,將於二○一八年一月二日起出任九龍醫院及香港眼科醫院行政總監,接替早前在醫管局退休的張光宇醫生。

  • 若果一杯茶真的是我們的人生,那麼我會嚴選盛載這人生的器具。
  • 活動更增設「尋找『柴犬工房』卡通人物有獎遊戲」,參加者只需沿途找出躲藏在步行路線中的「柴犬工房」卡通人物,並拍下照片即可換領精美禮品;亦設有「開心Share」攝影比賽,鼓勵參加者與全港市民分享歡樂時刻,贏取豐富獎品。
  • 因為張醫生在社區所做的出色工作,而獲頒授社區服務獎狀,及被委任為太平紳士。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由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規管;當年正值中國大陸移民高峰時期,本港人口增長迅速。 三十多年後,本院發展為中九龍的主要醫院,且成為全港的第三級轉介中心。 1991年,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成立,於翌年(1992年)接管全港各間公立醫院。 自此,伊利沙伯醫院由醫管局及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管理。 主禮嘉賓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太平紳士(右七)聯同仁愛堂第三十九屆董事局羅台秦主席、活動冠名贊助及活動委員為晚會揭開序幕。

張偉麟醫生: 政府致力發展中醫藥

仁愛堂於2018年9月15日舉辦「新峰投資(亞洲)有限公司呈獻:仁愛堂中秋花燈慈善盆菜宴」,為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籌款,並邀得屯門區議會主席梁健文先生BBS, MH太平紳士蒞臨主禮,與過千名本堂轄下長者中心及認知障礙症支援中心會員一同免費享用風味盆菜,全場座無虛席,場面熱鬧。 羅台秦主席 (前排左三) 連同董事局成員與食衞局陳肇始局長 (前排右三) 及其他官員合照留念,就政府醫療政策及仁愛堂醫療服務發展交流意見。 仁愛堂於2003年起首創的「綜合及流動中醫醫療車」,多年來一直照顧基層市民的醫療服務需求。 陳局長感謝本堂積極為市民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並期望本堂持續優化相關服務,與局方合力促進社區整體健康。

年輕人和長輩之間,往往因着不同社會問題出現衝突,更可能互相指罵對方是「廢老」及「廢青」,越來越多不堪入耳的說話湧現。 張偉麟醫生 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行將退休,對於與年輕人的溝通,有一番見解:「我小時候和父母(想法)都不一樣,是自然現象」、「不要要求年青人的想法和你一樣,因為那就代表沒有進步」。 出席拜訪活動的仁愛堂董事局成員包括:羅台秦主席、陳承邦副主席、吳騰副主席、潘俊彥副主席、戴凱倫總理、郝洪總理、黃張淑苑總理及黃馨儀總理。 仁愛堂於10月20日 張偉麟醫生 (星期六) 舉行「映美控股有限公司呈獻:仁愛堂華麗金曲慈善夜」,並邀得立法會謝偉銓議員BBS及鄔滿海先生GBS擔任主禮嘉賓。 晚會以「風華絕代‧夜上海」為主題,特別寓意仁愛堂恍如「夜上海」這顆明珠一樣中西薈萃、與時並進,以嶄新思維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貼心、全面的服務。 活動成功匯聚城中一眾充滿善心的紳士淑女盛裝赴會,以高雅的旗袍、富中國色彩濃厚的中山裝等復古造型華麗登場,叫人賞心悅目,同時競逐大會特設的「最佳造型獎」,令全場洋溢著「夜上海」華麗熱鬧的氣氛。

張偉麟醫生: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JP22052550

明報記者 許芳文 冼韻姬 1981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張偉麟,行醫起點在瑪麗醫院急症室,像一般「新仔」,他視當時未成為專科的急症為「過客」地方,只在此等入皮膚科,惟最終等不了,又適逢急症專科化,他便留下來,成為全港第三名急症專科醫生。 蘭桂坊人踩人 急症室「成地屍體」 回首過去,他說「件件事都難忘」,1993年元旦凌晨發生蘭桂坊人踩人慘劇,張偉麟在事後的早上當值,「當時急症室成地都是屍體」,事件衝擊眾人認知,「沒有想過人踩人會這樣,全部人都是窒息而死……當時社會上沒有想過,世界上都沒有想過」。 1996年八仙嶺大火吞噬多名師生,張偉麟身處威爾斯親王醫院,學生受傷情况慘不忍睹,但他要抽離,「不冷靜即係做不到工作,一定要有明確判斷」。 同事如親友 回想SARS聆訊三度哽咽 行醫踏入第三個十年,張偉麟離開了前線,2002年起出任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監,掌管屯門醫院。

張醫生人文攝影相集色調採用黑白色,在他鏡頭下,籠屋的壓迫感令人窒息。 他亦有到通州街公園拍攝露宿者情況,他表示人們成為露宿者的原因大多可能是毒品問題、前罪犯、有精神問題等等。 他表示政府不希望露宿者睡在公園的長凳上,便加建一些扶手。

張偉麟醫生: 中國實驗室

所以要發展一個平台,讓醫療以外的其他界別也可以結合及參與。 李夏茵醫生(右四)聯同醫務衞生局人員今日在政府總部與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及副局長趙軍寧(左四)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 (政府新聞處) 李夏茵表示,中醫藥一直是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衷心感謝國家藥監局對香港中醫藥發展的大力支持,包括推動簡化香港註冊傳統外用中成藥在內地註冊及銷售的審批流程。 有關措施便利香港中成藥製造商開拓市場,長遠亦能為香港中成藥「走出去」創造優良條件。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預計2025年落成,同年第二季分階段投入服務,將提供400張床位,包括250張住院病床,每年門診診症量預計約31萬人次。 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中醫醫院將提供純中醫、以中醫為主及中西醫協作模式的臨床服務,希望達致一加一等於三的效果。 挑戰二:中醫院肩負推動香港中醫及中藥發展的目標,亦要推動中西醫協作,成立後亦將會是香港整個醫療體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這個大前提下,興建中醫院是得到社會及業界的廣泛支持;但談到細節上,不同持份者對中醫院都有不同理念及及期望。 就算香港的中醫、中藥界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團體」,整個界別包括了不同的群組,而各群組對中醫院的訴求很不同、細節上亦有很多討論空間。 如何去構建一個可以符合不同界別整體要求的中醫院,需要很多探討、諮詢研究,如何鼓勵參與,吸納不同的意見並融合於整個計劃中頗具難度。

張偉麟醫生: 專業資格

晚會的節目內容豐富,仁愛堂董事局成員、諮議局委員及一眾支持仁愛堂的嘉賓善長一同寓行善於娛樂,在華麗奪目的舞台上以歌聲喚愛心,為仁愛堂各項社會福利服務籌款,為社會上有需要的弱勢社群提供適時、到位的支援。 實力派表演嘉賓露雲娜及胡渭康亦為善不甘後人,即場演繹一系列耳熟能詳的經典金曲,精湛歌聲引領來賓穿越時光回到30年代的「夜上海」,令人聽出耳油。 仁愛堂第39屆董事局羅台秦主席表示,「仁愛堂蔡黃玲玲教育基金」以推動「優質教育」為宗旨,重點資助有潛質的學生參與具前瞻性、多元化的優質教育項目,包括宣揚環保訊息的「仁愛堂極地之旅」考察項目、協助學生訂立職業生涯路向的「名師出高徒」計劃等,讓他們拓展環球視野,增廣見聞,創建成功未來。 陳肇始說,特區政府本月初成立了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由剛在醫管局退休的張偉麟醫生出任總監。 辦事處專責醫院的發展規劃及相關招標事宜,轄下設有兩個委員會,將有專家提供意見協助規劃。 2015年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宣佈了向醫管局撥款100億元設立「醫管局公私營協作基金」,每年的回報將會用作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之用。

張偉麟醫生

他表示曾經有人問過他,這些人居住環境已經這麼可憐,為什麼還去拍攝他們,他回答「就係希望拍低佢,話俾呢個社會知有呢啲問題」。 張偉麟醫生 代表團隨後到訪由衛生署管理、位於香港科學園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參觀中心的各類實驗室以及中藥標本館等設施,了解中藥檢測科研的工作。 梁張密會,畀卓妮撞到正,兩人中午一點相約喺九龍城汕頭澄海老四食晏,同枱食飯仲有兩位仁兄,就係社會福利署署長聶德權同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羅思偉醫生。 梁栢賢好口密,笑言係「regular lunch」(例行午宴),定期會約老友食飯敍舊喎。 眾所周知,梁栢賢係醫管局主席胡定旭頭馬,坐硬CEO個位,梁栢賢不置可否,報以微笑,似乎唔想多講。

張偉麟醫生: 醫生愛上攝影 鏡頭下的獨特人文色彩

本堂亦同時為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家人提供專業課堂培訓,並輔以家居到戶照顧訓練,以減輕他們的身心負擔。 仁愛堂與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攜手於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辦「農本方呈獻:仁愛堂 x 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慈善音樂會」,並邀得食物及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太平紳士及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 (安老服務) 陳德義先生擔任主禮嘉賓。 仁愛堂第三十九屆董事局羅台秦主席率領董事局成員於日前拜訪食物及衞生局,就本堂醫療服務發展,包括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中醫教研中心、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基層兒童的「仁愛堂史立德夫人青少年兒童醫療基金」等議題作廣泛交流。

  • 此外,基督教聯合醫院副行政總監暨九龍東醫院聯網質素及安全服務總監林美怡,將於2018年1月2日起出任九龍醫院及香港眼科醫院行政總監,接替早前在醫管局退休的張光宇。
  • 2015年政府的《財政預算案》宣佈了向醫管局撥款100億元設立「醫管局公私營協作基金」,每年的回報將會用作推動公私營協作計劃之用。
  • 若果想自己的生命有茶的甘甜清香,切記要將我們的初心保持一定的溫度,帶着這份熱情,面對人生的不同挑戰。
  • 另外,浸會大學校董會協理副校長卞兆祥指,現時中醫只有門診,不能對病人作有效監察,日後設立了中醫醫院,便能讓中醫藥有系統發展,通過一系列的臨床研究幫助更多病人。
  • 張醫生在醫療系統和醫院管理方面擁有出色的專業知識,他在過往的不同崗位上從臨床醫生、醫院和聯網總監到前聯網服務總監都和業界有廣泛接觸。
  • 仁愛堂於2018年9月15日舉辦「新峰投資(亞洲)有限公司呈獻:仁愛堂中秋花燈慈善盆菜宴」,為認知障礙症支援服務籌款,並邀得屯門區議會主席梁健文先生BBS, MH太平紳士蒞臨主禮,與過千名本堂轄下長者中心及認知障礙症支援中心會員一同免費享用風味盆菜,全場座無虛席,場面熱鬧。
  • 初步談了中西醫結合的「前世」;至於「今生」,即中西醫結合的其他模式、香港應如何有效推動中西醫結合,以及醫管局推行有關計劃的模式及背後理念,將會於下集再談。

人手困境料5至10年改善 隨着醫科畢業生明年升至420人,醫院擴建逐步落實,他相信已見曙光,「明年開始會一年好過一年,但困難時期不會那麼快就消失,相信要5至10年,逐步走出困境」。 為了進一步規範本港的中醫專業以及保障市民的安全,立法會於一九九九年七月十四日通過《中醫藥條例》,條文內容主要包括,設立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管委員),以及引入中醫的執業(中醫註冊)、中藥的使用、買賣和製造的規管制度,開辦大學課程及完善實習及培訓機制。 醫管局亦配合政府的政策,○三年開始在全港各區設立以「三方協作」模式運作的中醫藥教研中心,醫管局負責組織及撥款,大學負責培訓及科研,非牟利機構則負責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 今年已達成於香港十八區,每區成立一間中醫藥教研中心的階段性目標。 整個項目在於推動中醫在香港發展,以循證為本及現代化的管理的理念,就提供門診服務、推動科研、教育及人才培訓、亦會發展中西醫的結合。

張偉麟醫生: 口罩令撤銷 醫生講解特定群組不宜除罩

各環節不單要做到各自完備,亦同時需要配合互補,實際可行。 整個系統既要規範,但亦要有其發展及創新空間,這才可以令將來的中醫院運作暢順,可持續發展,確保病人安全及服務質素。 另外,中醫院將會是多方協作的一個平台,已知的各方將包括政府,非牟利團體,多間大學,中西醫藥界等。

張偉麟醫生: 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 2016

活動更增設「尋找『柴犬工房』卡通人物有獎遊戲」,參加者只需沿途找出躲藏在步行路線中的「柴犬工房」卡通人物,並拍下照片即可換領精美禮品;亦設有「開心Share」攝影比賽,鼓勵參加者與全港市民分享歡樂時刻,贏取豐富獎品。 陳肇始說,興建中醫醫院仍面對不少挑戰,相信在各部門努力不懈下,中醫醫院必定能成為香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張偉麟醫生 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張偉麟醫生: 行醫三十載 早年退下火線任管理層 急症先鋒 張偉麟談SARS淚下

林美怡醫生是一名急症科醫生,出任現職前,林美怡醫生曾任九龍東醫院聯網總行政經理(服務發展及轉型),協助九龍東醫院聯網總監制訂臨床服務計劃及統籌主要的基建工程計劃,包括基督教聯合醫院擴建工程。 羅台秦主席 (前排左四) 感謝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太平紳士 (前排右四) 及其團隊多年來一直支持和認同本堂的醫療服務工作,並期望透過是次拜訪交流,有助本堂掌握最新醫療發展趨勢及服務需求,讓本堂在提供服務予有需要人士之時能加倍到位。 政府早於2014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在將軍澳預留一幅土地用作發展中醫醫院。 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亦提出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並會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包括將來在中醫醫院提供一系列由政府資助的門診和住院服務。

張偉麟醫生: 醫院診所分類

有了這個經常性的財政來源作為長遠的支援,「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於擴展至全港後將會成為香港醫療體系的一個重要元素,在原本只有公營及私營兩個系統中,加入一個公私營協助的平台,讓市民可多一個選擇。 食物及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及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李鋈發先生一同練習養生八段錦運動。 為應對人口持續老化和慢性疾病患者數量不斷上升帶來的挑戰,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喜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撥款逾港幣9,000萬元,攜手成立「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並推出為期五年的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 該中心是本港首間以中醫學疾病預防和體質養生理論為核心理念、以「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病癒防復」為目標的健康服務機構,設有多元化的中醫診療服務,以期提升市民大眾的健康。 張偉麟醫生,多年以前線醫生、醫院管理、機構管理及至現時中醫院籌建者的角色於公營醫療系統內服務市民。

張偉麟醫生: 副主席

豈料翌年爆SARS,奪去299條性命,包括屯門醫院的醫生謝婉雯和護士劉永佳,「有醫護過身,衝擊好大,但都要一起面對,整個團隊盡心盡力處理」。 張偉麟醫生 在立法會SARS聆訊上,張偉麟要回應醫生放假的質問,然後又談及他自己無放過假,他當時說:「作為聯網總監,每個同事都係親戚朋友……」感觸落淚的他,無法再說下去。 「大家仍然覺得前線醫護人員是否做得不足夠呢?覺得這一點,講起就感觸。」13年過去,重提那一幕,張偉麟又再無法說下去,至少三度哽咽。 「當時我的想法是,當時好多同事都有心去做」哽咽了20秒後,他慢慢拭去眼角豆大淚珠,緩緩以顫抖的聲音說,「當時大家覺得醫護人員盡了力,但他們仍要這樣問」。 問責背後可能是失去互信,當今社會亦然,張偉麟卻不悲觀,「任何東西消失了,都可以重建」。

挑戰六︰人力資源是將來中醫院最重要的一環,如何在醫院運作前建立一個有質素的中醫及西醫團隊絕對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特別在香港現有的制度下,中醫對西醫及西醫對中醫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兩個專業如何能在病人利益的大前提下互相溝通及理解,尊重及接受對方的建議及做法,便是關鍵所在。 涉及的並不止是醫生或醫師,而是整個醫療團隊,包括護士、專職醫療人員、藥劑師、中藥師甚至病人服務助理等,他們需要建立可執行中西醫治療的能力。 要解決的包括培訓(中學西、西學中)安排及機會,亦要有能吸引人才的誘因。 需知道人才培訓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如果中醫院要在幾年內開展,人才培訓的工作將需速速啓動。

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發展中醫藥,並積極推動多方位的中醫藥政策,包括政策法規、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中醫服務及中藥產業等方面的發展,以期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及特色、加強其在促進公眾健康的角色,及讓市民得到適切的醫療服務。 中醫醫院的設立,將大幅提高香港中醫藥醫療服務的水平,令市民更全面地預防及治療疾病。 現時本港中醫一般提供全科、骨傷和針灸較為廣泛的分科服務。 日後中醫醫院將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骨傷六大分科,同時亦會設立專病中心,配合與十八區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和業界緊密合作,將有助促進香港的中醫專科發展。

是次晚會贊助單位包括:冠名贊助映美控股有限公司;活動主任委員羅台秦主席、陳慧玲副主席、王錦輝副主席及歐國倫總理;活動副主任委員洪光椅總理、黃馨儀總理及鄧培根總理。 由多名醫生、醫護等專業人士組成的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於音樂會上傾力演出多首音樂鉅著,與仁愛堂合力加強社會關注弱勢社群的精神健康。 羅台秦主席 (右) 代表仁愛堂獻花予指揮陳靖盈小姐 (左),以感謝她與香港醫學會管弦樂團為了是次慈善音樂會,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積極排練,以行動支持仁愛堂精神健康服務。 是次活動贊助單位包括:冠名贊助農本方;活動主任委員連卓鋒副主席、戴凱倫總理、朱清石總理、黃張淑苑總理、鄧培根總理;活動副主任委員吳騰副主席、張敬慧副主席、郭文榮總理、郝洪總理、王茂林總理MH;金贊助仁愛堂歷屆總理聯誼會。 醫務衛生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副秘書長李力綱、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醫生、中醫藥處處長陳尚敏及衛生署規管事務總監趙佩燕醫生亦有出席會議。 張偉麟醫生 署理醫務衛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今日(13日)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及副局長趙軍寧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就進一步推動中藥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