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醫生好處2024詳細懶人包!(小編推薦)

以新加坡為例,早年曾面對醫生短缺的問題,直至十多年前積極放寬海外醫生的執業限制。 政府制定了認可海外院校的清單,清單上的醫科畢業生只要符合一定年資及專科資格,便可免試到新加坡執業,大大紓緩當地醫生短缺的問題,值得香港借鑑。 2015年,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曾提出,在不影響本港專業制度及醫療人手水平下,會優化專業醫生執業資格問題,並願意探討應否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

  • 她说,香港每千人中仅有2名医生,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因此有迫切需要引入符合资格的海外医生。
  • 近日醫學界提出重啟舊制,可於改良後推行,如經主要的醫學團體討論,再由醫務委員會決定,按地區訂立一份海外醫學院認證名單,允許在名單學府畢業的醫生免試於香港執業。
  • 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亦指出,不應歧視或標籤來自中國的醫生,但認為負責制定認可海外醫學課程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在評估海外醫生執業水平方面上,應小心謹慎審視。
  • 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兩名醫生,數字遠遠落後於新加坡和英美等先進經濟體。
  • 相比亞洲其他城市或者內地,香港醫院的安全水平及服務都是首屈一指,加上有傳媒監察及報道,令市民對香港的醫院保持信心。
  • 政府擬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草案,容許在認可非本地醫學院就讀的港人,以「特別註冊」的形式,回港在公營機構任職5年或以上,在本港免試註冊,以解決本港醫護人手不足問題。

病人政策連線發言人、醫委會委員林志釉接受一個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政府在計劃修例前未有諮詢委員意見,相信當局開出的條件未能吸引海外醫生到港。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民意調查指出,對於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直接修改法例,容許海外醫生在符合某些特定條件下豁免考試註冊為醫生,受訪市民的態度頗為紛紜,34.1%的人並不贊成,贊成的有 24.4%,感到「一半半」的有 26.5%。 接近四成(39.0%)受訪市民擔心,豁免海外醫生考執業試將降低香港醫生整體質素。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約一半受訪市民認為,海外醫生在取得本地註冊後,會轉去私人市場執業,因而無助解決公營醫療人手不足的問題。 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公營醫院人手的確是很大問題,隨着不斷擴建和興建新醫院,即使增加培訓學生的名額,仍難以解決中、短期需求;引入海外醫生是多贏方案,既可紓緩前線醫生的工作壓力,亦可配合不同醫療政策的新措施。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多管齊下 紓緩醫療系統人手壓力

此外,醫藥分家,以公帑資源把專科急症病人轉到私營醫療系統分流,又或仿效某些國家的醫學院把內科醫學士和外科醫學士分開培訓,也是可以紓緩香港的長遠公營醫療系統負荷。 我希望政府今次把握民意,大力促使醫委會同意採取有效措施,吸引足夠數目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然而,在紓解接近崩潰的公營醫療系統的同時,我們也須考慮公營醫生的兩點顧慮:一是擔心政府政治掛帥,乘機輸入大量內地醫生;二是保障他們接受專科培訓及晉升的機會。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因此,任何輸入海外醫生的建議,應該是既解病人燃眉之急,也須維護公營醫生的利益。

根據最新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報告,醫療人手短缺問題在中長期更會惡化,而目前公營醫療體系人手短缺的情況,更是迫在眉睫。 我們有必要盡快對症下藥,力求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及縮短病人診症的輪候時間。 我們已把相關學額由 至 期間平均每年250個,大幅增加到 學年的530個,增幅超過一倍,並計劃未來繼續增加學額。 同時,在 預算案中,政府亦承諾確保醫管局有足夠資源全數聘請本地培訓的醫科畢業生,讓我們的年青醫科生能專心學習,毋須顧慮未來的就業前景。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相關文章

由於床單兵團重視團隊,球員就算沒有上陣機會也不會公開談論,菲力斯在外借前卻經常為此發聲。 記者Miguel Martin Talavera表示:「馬體會對菲力斯恨之入骨,認為他只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目標。他所做的事情已經傷害了團隊。」至於菲力斯就算效力了馬體會4年,但也從未投放個人感情。 這位葡萄牙國腳外借至車路士後,僅與2名前隊友保持聯絡,文達華、域基朗是他在陣中最親近的人。 究其前因,醫管局曾在2000年初面對財政赤字的壓力,因此推出較優厚的條件,吸引資深醫生提早退休,節省薪酬支出。 此外,大會通過2項延展附屬法例修訂期限的擬議決議案,包括《普查及統計(2021年人口普查)令》及《2020年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修訂)(第12號)規例》。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身兼醫務衛生局基層醫療健康專員、香港社會醫學學院院長彭飛舟醫生亦認同周偉強醫生的觀點,坦言香港醫療體系過於著數專科診斷,大眾忽略家庭醫生對公共衛生預防的重要性,導致病人出現病徵時,已直接到公營醫院及專科排期求醫,對醫療體系構成壓力。 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應先放寬港人子女在海外讀醫,並在當地成為醫生的人回流,不一定會對本地醫生利益造成影響,而他們懂廣東話,具語言優勢;建議當局可讓他們返港在公立醫院工作五年,免除考試,以紓緩現時公院人手不足的問題。 為保障國民健康,新加坡政府審核外國訓練醫生的機構是否符合標準,新加坡衞生局和醫委會已審核及認可超過160間醫療機構,大幅提高引進境外醫生的效率。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政府採取主導

委员会成员包括港大及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医专主席、医委会主席以及由行政长官委任的成员等,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教学语言、医学院国际排名等,而指定院校名单的数目应不超过100所学校。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位臺灣醫生製作圖片比較港、臺兩地甄選海外醫生的差別,誠意分享給香港人參考。 作者點評: 在臺灣,學歷甄試對海外醫生並不那麼困難,而且,實習的重要性不外乎熟悉當地醫療習慣、語言民情、還有地區性的特別風土疾病。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香港醫生執照考試經常被一些外國醫學專家稱為全世界最難的考試之一。 作為過來人的我感同身受,不少非本地培訓醫生戲稱大學醫學院院長也未必能夠考試及格。 簡單來說,現時的執照考試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醫學知識的多項選擇題,範圍相當於醫學生5年課程學習的知識;第二部分為醫學專業英語;第三部分則為臨牀考核,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及兒科四大專科。 根據醫委會的數字,2018及2019年的第一部分及格率分別是27%及26%;第二部分的及格率分別是87%及80%;第三部分分別是46%及38%,可見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英語考試大多數沒有問題,但第一及第三部分及格率偏低。 (六)自二○一一/一二年起至今年十一月一日,醫委會共批准54宗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註冊形式在醫管局工作的申請;其中有七名非本地培訓醫生成功通過執業資格試並獲正式註冊,當中六名醫生選擇繼續在公立醫院服務、一名醫生轉至私人市場執業。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為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容量,除了增加醫生的培訓名額,不可或缺的是增加如藥劑、物理治療及護士等的醫療人員培訓學額,以及整體教學的設施等。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輸入「港人專醫」計劃

這個做法既不影響本地醫生的晉升機會,又可增加私營醫生的數目,有助降低私營醫療費用,以至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的醫療中心。 資源投放不足:醫療需求增加的同時,公營醫療開支升幅未能追及長者人口增幅,公院病床數目更沒有增加。 政府投放在公營醫療的資源無法趕上日漸沉重的醫療壓力,尤其在流感高峰期等緊急狀況時左支右絀。 很多香港醫生反對放寛引入境外醫生的理由是擔心會影響醫療素質,危害病人安全。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新加坡已經清楚證明了只要推行適當的政策和行政安排(見下文),便能有效地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惟現時只能單方面接受培訓的院校資格,估計認可的醫學院名單中會包括內地院校,而當局無法進行任何水平考核。 比較兩地醫療制度,他直言本港醫院「人流好多、要求好高、節奏好快」,而且市民常見的疾病亦有所不同,譬如港人較多患有肺癆和肝癌等,英國人則較少。 他憶述,執業試卷不乏亞洲人病理內容,有助他從書本熟習港人的醫療文化和需要。 「有啲醫療用語係香港先出現得多,我溫書嘅時候都要請教香港醫生朋友。」而臨床考試則是全方位的評核,能確保醫生的溝通能力足以了解每名病人情況。 短期內增加醫生供應量:增加本地醫科生學額或可解決長遠問題,但香港醫生人手短缺問題嚴重,引入海外醫生可即時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全面改善公營醫療問題:引入海外醫生可解決中、短期需要,不但能紓緩前線醫生的工作壓力,亦可配合不同醫療政策的新措施。 支持 反對 短期內增加醫生供應量:增加本地醫科生學額或可解決長遠問題,但香港醫生人手短缺問題嚴重,引入海外醫生可即時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蔣麗芸表示,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病人有增無減,醫護人手長期不足下,單單撥款並不足夠。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海關在機場破獲旅客販運毒品的案件,檢獲約3.2公斤懷疑冰毒,估計市值約170萬元,拘捕1名入境男子。 28歲男旅客昨日從烏干達坎帕拉,經埃塞俄比亞阿迪斯阿貝巴飛抵本港。 海關人員進行清關時,在寄艙背包內發現3件衣物,滲有共約3.2公斤的懷疑冰毒,將他拘捕。 隨着香港與內地和國際恢復便捷往還,訪港旅客人數逐步增加,海關會繼續根據風險管理的原則,重點揀選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旅客作清關檢查,確保有效打擊跨境販毒活動。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財華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將盡力確保彼等所提供資料之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就「凍薪」作出解釋,指出最低工資在2017至2019年度作出調整,由34.5元上升至37.5元,升幅為8.7%,相比同期5.2%的通脹率高出3.5%。

引入海外醫生好處: 醫生荒雙城記──進取的新加坡VS故步自封的香港

而負責帶路搵威嘅林澄光,本身都有唔少負面新聞,同森美一度稱兄道弟之後因為錢而反面,「臭朵」之後絕跡電視一段時間之後,因為同大台藝人混熟而再次蒲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