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大厦分南北两个主入口,南正门两侧设置红色的中国银行行徽,北正门侧矗立两根中国古典宫廷建筑的华表——实质是灯柱。 中银大厦两侧的两个三角形花园,与建筑物的三角形主题协调统一,格调和谐,与大厦相交映衬。 园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布局经营,古朴典雅,颇具中国山水画的韵味,更使整座建筑透发出浓厚的中华文明气息。 新座向形成兩片大小相若的三角形大草地,草地順着地勢傾斜,我們最終將之建成兩個庭園,園中有潺潺流水拾級而下。
這座由玻璃幕牆與鋁合金構成的立體幾何圖形建築物,巍然矗立在港島中區, 雄視維多利亞港。 在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貝氏採用混凝土,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
中銀大廈: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它出自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手筆,雖然失落全港最高建築物之名,但憑著辨識度極高的的外形,至今仍是香港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大廈落成時超越新加坡華聯銀行大廈,成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為香港第四高的建築物,僅次於環球貿易廣場、國際金融中心及中環廣場,全球排名則位居第56位(截至2020年4月)。 大廈採用超高層建築史上首次運用的最新結構技術,整幢大樓垂直偏差僅2釐米,樓頂部的晃動連半米都不到,這是世界高樓中最出色的,還可以保證12級大風不倒,同時能抗7級地震。 大廈的外牆由大塊的玻璃牆組成,反射出似銀非銀、深淺不一、變化無窮的色彩。
長江實業大廈設計成四面環盾,並且外部全部用了防彈玻璃! 外觀密不透風如同堡壘,以四平八穩之勢“抵擋”了中銀的“刀砍”和匯豐的“炮轟”的外部傷害。 傳聞中銀大廈落成不久後,在任港督就因心臟病暴斃,後面的兩任港督也在後來幾年中大小手術不斷(當然只是傳聞)。
中銀大廈: 香港大案回顧:5名女子在一間公寓內同時死亡,黑手是風水大師
大廈建造所用的配件絕大部分是預製的,結構用鋼件在英國製造,玻璃、鋁製外殼以及地板在美國製造,服務設施組件在日本製造。 中银大厦是中银集团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决定兴建,体现了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提升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银大厦的外表线条简单明了,平滑的浅墨色及略呈银白色反光玻璃墙幕,配以银白色平滑宽阔金属片,镶嵌建筑物四边角位,各个面的中间并打上一个斜斜的银白色大十字,其反传统、反华丽、反繁琐,具有现代感,成为了香港的新标志。 在地处热带风暴多、风力常比纽约大两倍的香港,欲使高楼稳如磐石,就必须要有充分可靠的技术保证。 这种结构不仅赋予大厦坚牢稳固的支撑,所耗用的钢材也几乎比相应高度的传统建筑物节省一半左右。 70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卫生间,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上方是高斜的玻璃屋顶。
集友銀行原本是中銀集團成員,在2001年10月1日起,中銀集團架構重組,集友銀行歸納成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附屬機構。 由於中銀香港只是持有集友銀行71%股權,同时私立集美学校委员会持有部分股权;為尊重小股東利益,其品牌獲保留,沒有併入中銀香港。 中銀大廈最初由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建造,其花園道入口仍然標著「中國銀行」,而不是中銀香港(BOCHK)。 所有權歸屬中銀香港後,其母公司中國銀行租回了幾層樓面用於自己在香港的業務。 貝聿銘還應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邀請,完成了法國巴黎拿破崙廣場的盧浮宮的擴建設計。
中銀大廈: 風水學説:客廳裝修要避免這些,反正我是信了!
不過基於耐久性和抵抗力的需要,還是必須加上一層保護,因此自然得做某種形式的覆面。 中銀大廈 而匯豐銀行地處扯旗山山腳的「龍穴」,曾有風水大師喻之為「天馬飲水穴」,皆因山坡貌似低垂的馬頭,在維港飲水。 中國銀行大廈設施完備,設有可容納二佰多人之演講廳;多功能宴會廳及各類型會議室,並附設環境舒適之員工咖啡吧等完備設施。
- 在香港,無論是公司開業、還是買樓置業,或者地產商開工,很多人都會事先請風水先生把關,就連富豪和明星對風水都篤信不移。
- 其 43 樓的空中大堂設有小型觀景台,開放予公眾參觀,但須先登記個人資料;頂層 70 樓的「七重廳」則是主要觀景樓層。
- 到第52层,就只截剩南面那个三角柱体,一直达到顶部第70层,其尖角即为大厦最高点。
- 中银大厦底部之二层墩座,铺以不同深浅的花岗石,并镶以大型玻璃,不仅与上部的幕墙互为协调,而且有深沉稳重的感觉,这是中银集团事业“根基稳固”的隐喻。
- 貝聿銘(Ieoh Ming Pei),美籍華人建築師,1917年4月26日生于廣州,他的祖輩是蘇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擁有的蘇州園林獅子林裏度過了童年的一段時光。
中银大厦的设计,也如竹子一样外刚内柔,大厦的重力集结在外墙,受风程度及防震力也同时得到加强。 中銀長沙灣大樓位於深水埗長沙灣道 中銀大廈 號(中原樓市片區:深水埗)。 中銀長沙灣大樓的實用面積由377呎至536呎。 我想,多得中銀,這座大廈至今仍備受珍視,人們亦對家父的設計引以為傲。
中銀大廈: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生平
中銀大廈在談判如火如荼期間宣佈興建,為這座大廈增添更多象徵意義;同時緊張的氣氛令這項委託的性質隨之變得敏感,也使我們在這個項目所下的每個決定都動見觀瞻。 “在整體布局上,博物館新館巧妙地借助水面,與緊鄰的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融會貫通,成為拙政園、忠王府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 ”新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飛檐翹角與細致入微的建築細部。
該玻璃牆由美國進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為兩層,中間有低温傳導器,外面的氣温不會影響到內部。 大廈共有79台電梯,觀光高速電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中銀大廈 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的大廳採用圓拱式的門框,給人高大寬敞明亮的感覺;牆面選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
中銀大廈: 建築過程
通過這些新型模板腳手的研究和應用,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主樓核心筒和複合巨型柱連續施工。 經專家鑑定,該模板腳手體系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中銀大廈 原件其中一隻張嘴吼叫的“史提芬”在上海外灘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內的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中展覽。 原件另外一隻“施迪”則存放在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在 2007年11月 28日至2008年3月24日期間,上海把“施迪”借予香港歷史博物館來舉行專題展覽 —“從錢莊到現代銀行:滬港銀行業發展”。 既然從大樓的外側可以看見構架,設計團隊自然想幹脆把基本結構暴露出來。
80年代的香港中環經已是個石屎森林,摩天大廈林立。 當時滙豐銀行總部正在重建,並將以世界上最先進、最昂貴的姿態落成。 儘管當時尚未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但中國已明確表示1997年收回香港,隨着香港回歸,新大樓的使命不言而喻,貝聿銘意識到,中銀大廈一定不能與象徵殖民統治的滙豐總行比下去。 中銀大廈位於花園道一號,地處中區經濟和金融核心地帶。 1985年4月動工;1989年8月啟用;1990年5月正式開幕。
中銀大廈: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1991年,匯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後,初期仍然以該總行大廈作為匯豐集團總管理處,直到1993年,匯豐控股將集團總管理處遷往英國倫敦為止。 第三代香港匯豐總行大廈於1935年落成時,匯豐仿照上海匯豐銀行大樓門前也擺放兩尊銅獅,並以上海的一對銅獅複製鑄造了兩尊同樣的獅子,安放於香港總行門前。 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後因物資緊張,日軍曾試圖將港滬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 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 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準備熔為軍火材料。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兩尊獅子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
大廈樓高70層,另地庫停車場4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約50多米)共有368米。 中銀大廈於1989年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築物,現在仍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之一。 1985年4月開始動工,建築期達4年零4個月;1989年8 月啟用;1990年5月大廈正式開幕。 大廈樓高70層,另地庫停車場4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約50多米) 中銀大廈 共有367.4米。 中銀大廈於1989年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築物,現在仍是香港最高的建築 物之一。 中銀大廈的設計,也如竹子一樣外剛內柔,大廈的重力集結在外牆,受風程度及防震力也同時得到加強。
中銀大廈: 建築師隈研吾記憶中的東京Sony大樓
在43楼有一个开放予公众参观的小型观景楼层,而顶层70楼的“七重厅”则是主要观景楼层。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為節省成本,貝聿銘採用了一種嶄新的建築結構,以四組三稜柱作主要承重點,大幅減少鋼材使用,這樣不但可控制成本,外觀上亦更加創新、劃時代。
- 因為尖沙咀形成的直衝煞氣,是來自地形的三角形成的!
- 新館分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區等,該部分還將成為與忠王府連線的實際通道。
- 2017年3月27日,雙方聯合公佈,有關集友銀行股權轉讓的所有工作全部順利完成,集友即日起成為廈門國際銀行旗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