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商業用途2024詳細攻略!(震驚真相)

他表示,發展商買入原則工廈、甚至全棟工廈後,將其重新包裝後再拆售,售價未必能反映「真實」價值,略嫌有「發水」成份,「市場對工廈用途充滿憧憬,『大拆家』借此包裝產品,如裝修媲美私樓、智能化管理、獨立廁所、企圖為工廈『增值』」。 工廈商業用途 無論租戶正在考慮在香港租用甲級商廈、寫字樓或是租工廈,在物色單位期間,不妨在價錢、地點以外,考慮該出租寫字樓、工廠大廈的配套,例如該大廈是否有設置閉路電視、有沒有保安員24小時駐守。 另外,租戶亦可以在選擇工廠大廈、寫字樓的出租單位期間查看停車場位置,若沒有停車場,搬運重物時會非常吃力。

這個大家可放心,原因是工廈屬於非住宅物業,故只受非住宅物業的累進式從價印花稅(AVD)所規範,最高為8.5%(見下表),而不受目前住宅的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所限制。 其次,就是按揭成數,按現時政府規定,所有非住宅項目,按揭最高只能做4成,亦即是說,如果有意投資工廈,準投資者必須準備最少成交價6成的資金。 另外,工廈買家的供款入息比例以及壓力測試限制水平,亦較住宅更嚴格,分別為40%及50%(住宅最高為50%及60%)。

工廈商業用途: 物業

其中一個351呎的高層16室,原業主280萬元購入,上月底以原價沽出,以3%釐印費計,料業主損手8.4萬元離場。 另一個352呎的高層12室,原業主以253.4萬元購入,去年6月以240萬元易手,較購入價低13.4萬元;接手的業主於7月度再度以240萬元轉手,以3%釐印費計,料業主損手7.2萬元離場。 不少小本經營或初次創業的年輕人,因為資金或生意種類而物色工廠大廈的出租單位,租作工作室。 然而,工廠大廈的原有用途受地契規限,只可作工序場所等用工業用途。

  • 有見及此,政府已成功得到某整幢工廈業主同意,將部分工廈樓層改裝,並會以低於市價的水平,租給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工作者或用作共享空間,期望能回應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工作者對工作場地的需求。
  •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每天均會提供全港各區的最新香港寫字樓出租、工廠大廈出租及工作室出租資訊,詳列單位的面積、月租、地址及圖片等,讓租戶自行篩選,輕鬆租到心水工作室、寫字樓單位及工廈單位經營業務。
  • 當中有三宗個案,因前業權人已糾正違契事項及繳付一切相關的費用、開支、罰款及/或滿足其他附加的條款,而獲給予寬免,取回被轉歸政府的物業。
  • 工廈按揭成數相較住宅物業底,工廈按揭成數計算較為簡單,不論任何物業價格,最高按揭成數為五成,但不能申請按揭保險。
  • 今年施政報告宣佈取消非住宅物業(工廈、商舖、寫字樓)的雙倍從價印花稅,加上八月政府降低按揭成數,打算買入非住宅物業,在按揭上可以如何部署?
  • 另外,吳議員所指的「創新科技業」涵蓋相當廣闊,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地政總署難以此進行統計。

綜合土地註冊處和市場資料發現,「iPlace」近日錄得不少微賺、平手,甚至微蝕的成交,表現跑輸其他「磚頭」。 該廈一個中層475呎單位,業主以306萬元買入,6月中以303.2萬元易手,不計及釐印費等雜費,賬面已輸2.8萬元。 6月中亦有一個436呎低層3室轉讓,業主以270萬沽出,微賺6.1萬元,但計及3%釐印費7.9萬元,則輸1.8萬元離場。 以葵涌青山公路 工廈商業用途 號為例,金朝陽(0878)將其重建成「iPlace」,於2015年時拆售樓花,該工廈樓高23層,提供322伙單位,面積由342至646平方呎,屬於「大劏」。

工廈商業用途: 裝修規格上地舖、商場舖、工廈的分別在哪?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為了支持擬提出之申索,業主應先取得違約的證據/證明(例如拍攝照片),方可採取進一步行動。 有時可能很難從物業管理處獲取證據(例如閉路電視記錄)或要求管理員/鄰居在法庭上提供證據。 以分區來統計,最新統計正正以北區及沙田佔最多,兩地區工業用地面積分別約515萬方呎及459.5萬方呎,其次為屯門及葵青區,同類土地亦有約453.3萬方呎及444.9萬方呎。

  • 另一方面,因為工廈一般所需繳付的首期較高,部分工廈新手會選擇夾份投資,開設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名義購入物業,此做法各人可有不同持股比例,而透明度亦相對較高,同時相關支出亦可以扣稅。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現有的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放寬舊工廈重建地積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裝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將會一併延長至2024年10月。
  • 出牌成功的第一關,是土地用途是否包含食肆這個項目,其實每座大廈甚至每一層樓宇規劃署都會向該處發出定的土地用途,若果沒有包括食肆在內,即使你租了該鋪,食環署都不會發食牌給你營業,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 以觀塘近期錄得的成交為例,寫字樓呎價介乎14,000至15,000元,與分拆出售的工廈呎價11,000元相距不遠。
  • 疫情下,香港經濟受到衝擊,有部份行業嘅員工收入大減,甚至被迫放無薪假期。

據相關文件資料,沙田小瀝源工業區佔地約80.5萬方呎,鄰近港鐵第一城站,中央位置為巴士廠,該區設有7幢工廈物業,當中5幢由單一業權擁有。 其中兩幢已獲批重建作商廈,另有一幢亦已提出改劃申請,合共涉及總樓面約58.3萬方呎,佔區內樓面比例約26%。 自房委會重建工廈的消息一出,各區工廈已立即封盤,租金亦「幾何級數上升」。 現時全港有近1,500幢工廈,為了善用工廈資源,以及解決工廈現有消防安全和違規使用的問題,政府自2010年第一期活化工廈計劃後,在2018年宣布開展「活化工廈政策2.0」,並聚焦於提供誘因,推動工廈重建。

工廈商業用途: 相關文章 :

除地契外,投資工貿物業亦應考慮城規限制,例如位於非工業地帶而樓齡達三十年的工廈,申請強制售賣令的門檻,已由90%業權降低至80%。 如該物業位於工業地帶,申請改裝為商廈需獲城規會批准;如物業處於其他指定用途(商貿)地帶,食肆及辦公室等為經常准許的用途,酒店方需向城規會申請。 就上述地契及城規事宜之細節,可諮詢相熟之測量師或專業人士,就個別物業提供適當之建議。 如欲於這個市場分一杯羹,可能需要多做功課,了解多樣化的工貿物業。 以地廠或舖為例,由於個別地契用途所限,可能只可用作工業用途。 如符合城規用途並欲進行零售等商業活動,則需向地政總署申請豁免書並繳納相關費用,而豁免書亦有短期或長期之別。

主要因這兩地的周邊社區配套完善,是發展住宅的首選,若成事, 工廈商業用途 將有更多工業村被改劃成住宅及商業區。 據美聯工商舖(00459)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去年首11個月工廈買賣註冊共錄得3512宗,比去年同期升93.6%;註冊金額398.4億元,按年上升1.7倍。 除了市場憧憬通關在即,工廈市場投資氣氛暢旺,不少用家對物流及貨倉的需求大增,作為自用及投資首選,而政府積極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 規劃署亦就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向城規會建議改劃為住宅及商貿地帶,帶動了用家和投資者對該兩區工廈的查詢量上升。

工廈商業用途: 想獲得免費「樓宇按揭」專家意見?

除非根據現行政策獲得豁免,業主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需繳付行政費,並於獲批後支付豁免書費用。 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城規條例),城市規劃委員會(以下簡稱「城規會」)會按照法定程序制訂法定圖則,因應最新的情況訂明個別用途地帶的規劃意向,並說明在該等用途地帶之下哪些用途屬於經常准許,以及哪些用途必須向城規會另行申請規劃許可。 法定圖則讓公眾和持份者知悉個別用途地帶的規劃意向,以及在該等地帶內進行個別發展或非發展項目是否需要申請規劃許可。

故此,地廠或舖市的投資朋友需留意細節,以免誤會個別物業之意向價過高或過低而影響投資分析及決定。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為配合社會發展及住屋需要,政府致力研究工業土地轉型潛力。 規劃署近日就最新工業用地面積評估提出建議,並檢視沙田小瀝源及上水兩個工業地帶的土地用途,擬改作住宅及商業發展,有關建議今日交由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 鍾秀蓮指出,葵涌區交通網完善,加上有大量工商業大厦、學校及住宅,有一定的消費力支持,更引入特色店舖,包括品酒及DIY手作,而商場頂層將會是水療及健身中心;預計平均會有5萬至6萬人流量,主要為附近辦公室人員及住客。 她指出,項目不是走高檔路線,目標客戶群是25至49歲的本地中產人士及附近地區的居民。 她強調,「活@KCC」項目啟用後可增加其商業價值,亦對周邊環境及社區加強聯繫,達至各方多贏。

工廈商業用途: 物業用途

基於第30區外圍的東南面土地將會興建公屋,西面亦正研究發展住宅的可行性,未來將劃改為住宅用途,故認為第30區的工業地帶較適合改劃作「商業」用途。 Lillian形容,對比十年前,別人對石硤尾的印象只停留於古舊公屋村;但自JCCAC啓動後,帶動整個社區都相應活化起來,如「YHA美荷樓青年旅舍」等相繼出現,成為新一代文創活動活躍的其中一個熱點。 她續說,社會上越來越多年青人投身藝術界,他們期盼給予年輕一代更多發展藝術事業的機會。 而於這十年期間,大廈內在設施上亦有加以改進及翻新,如在單位間隔上更善用空間,創造更多單位;同時也會循「共享單位」的方向出發,成為其中一個往後發展的方針。 南豐發展設計部高級建築師吳家健表示,項目由籌備至活化落成約5年時間,當中工程施工需時兩年半,團隊盡力保留逾70%原有建築物的結構,僅作出一些方便到訪者的改建,例如擴建入口通道、建構新的玻璃橋連接五廠及六廠等。 設計上亦有刻意保留昔日的舊物,包括舊樓梯、外牆及玻璃窗等,又將昔日的木門改造成椅子,令遊人可感受「新舊對話」。

工廈商業用途

一般來說,銀行對工廈的按揭計劃,或按息,均會較住宅物業來得更保守。 如果工廈個別單位業主希望把單位用作這項許可以外的非工業用途,應該按沿用機制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豁免書及於獲批後支付豁免書費用。 如有投訴指工廈處所被用作這項許可涵蓋範圍以外的用途,而該用途構成違反地契條款的情況,地政總署會在徵詢相關決策局的意見後,展開調查及採取適當的執行地契條款行動。 在政策主導下,政府可為個別行業或特定用途引入利便將工業地段或現有工業樓宇改作特定用途的豁免收費/特惠計劃。

工廈商業用途: 工商舖按揭

不過,若工廈個別單位業主,希望把單位用作這項許可以外的非工業用途,應該按沿用機制,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豁免書,並於獲批後支付豁免書費用。 地政總署於執行契約條款行動時並不會針對任何行業,因此並沒有就不同行業作出分類統計。 另外,吳議員所指的「創新科技業」涵蓋相當廣闊,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地政總署難以此進行統計。 按地政總署經驗,上述工業大廈違契個案一般涉及辦公室、商店、學習中心、娛樂及康樂場所、食肆及宗教聚會場所等等。 就算發展商保留寫字樓作出租用途,也要面對非核心商業區難吸引大型企業承租的問題,缺少這批承租能力高、動輒租用數萬呎樓面的大型租戶,寫字樓呎租不會與新型工廈有大分別,呎租最多只達20至30元。

政府於 2019 年推出活化及善用工廈政策,容許部分工廈單位在無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和繳付任何費用下,改為作 5 項常見的非工業用途,租來作拍攝 studio 就是其中之一。 如業主放盤時已寫明單位可作非工業用途,租戶就應該問對方出示有效證明。 另外亦有部分新型工廈,發展商或已向地政總署入紙申請「特別豁免書個案」,准許土地作商店及服務業等非工業用途,葵涌 iPLACE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若有意購入工廈,建議購入較新、位處零售區、人流量多及承租能力高的單位,升值潛力較高。 一般來說,工商舖可承造P按計劃或H按計劃,還款年期最多三十年,但由於工商舖流通率相對較低,質素頗為參差,故此銀行估價相對比較保守,亦沒有一套既定的標準,主要視乎物業的優質程度。 近年市場出現不少分租工廈,即工廈經翻新重新分間單位,並以分契形式拆售。

工廈商業用途: 香港大廈搜尋

在獲批的124宗個案中,有28宗整幢改裝舊工業大廈個案的擬議新用途,包括「康體文娛場所」用途,作文化及創意產業之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重啟活化工廈計劃。 政府在先前的活化工廈計劃中,至今已批出合共124宗改裝整幢舊工廈以及重建工廈的申請,直指計劃提供更多樓面面積以配合香港不斷轉變的社會及經濟需要,亦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政府檢討成效後決定重啟工廈活化計劃。 工廈商業用途 在第二期計劃下,加入改裝整幢工廈作過度性房屋用途,應對房屋問題;並隨著首批活化的項目啟用,不少由傳統工廈改建成商場、寫字樓或酒店等混合式發展,令產業大幅增值之餘,部分化身成藝術文創中心,甚至成為當區地標,優化周邊社區環境。 正如上述,有關規劃用途修訂並不會取代個別地段原已訂立的地契的用途條款。

因此,他相信租務市場並不蓬勃下,而二手買家須付最少6成首期,接貨難度更大,形成業主「易入難出」的情況,自然要折讓和原價「求售」。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每天均會提供全港各區的最新香港寫字樓出租、工廠大廈出租及工作室出租資訊,詳列單位的面積、月租、地址及圖片等,讓租戶自行篩選,輕鬆租到心水工作室、寫字樓單位及工廈單位經營業務。 若對寫字樓及工廠大廈的租盤有興趣,可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詳情。 此研究預計在2016年時,工業樓宇的內部樓面面積有高達420萬平方米(約66公頃的工業用地)的剩餘。 規劃署會就現存的工業區進行詳細的地區評估,旨在重新規劃工業用地作其他適合的用途,以減低過剩的工業用地,以及評估哪些地點可改劃作「商貿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