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之風2024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這是一條用卵石鋪砌而成的小徑,遊人赤足或穿著布鞋,於卵石徑上來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經反射區,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每天的不同時段,均見遊人如鯽,可見卵石徑甚受歡迎。 嶺南之風位於香港九龍美孚美孚新邨以南的荔枝角公園三期,於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佔地12,500平方米。 其建築藝術也是採用嶺南風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則以英德太湖石為主。 此外,園內多置有對聯,以明、清、民國至今的粵人作品為主,如梁啟超、康有為、李文田、葉劍英、黎簡、劉華東、高劍父和陳璞等。 ),位於香港九龍美孚美孚新邨以南的荔枝角公園的其中一部分,位於公園的第三期。

眼前只見一座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中式石牌匾。 牌匾以石磚砌成,上面雕刻著「嶺南之風」四個大字。 嶺南之風池塘内種植了不少色彩繽紛的花卉。 在池塘中心區域,其中一組靠近池邊,近距離觀賞蓮花,拍照也不困難。 看看時間,尚不到九點,整個車厢已满满當當,想要稍微移動一下幾乎都不太可… 園之西南有秘譜亭,我國名棋書是橘中秘和梅花譜,故名。

嶺南之風: 地方設施

落日時天空頻色瞬息萬變,這是日夜欣賞天空的地方。 此處綠茵曲徑,油油翠色,景色平聚,入園者可視為開場白,離園者可視為園林樂章之終。 北門茵綠美孚門即北門,從港鐵美孚站,市民可從此入園。 Free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 Guider 為全港輪椅人士搜尋各旅遊景點、大小購物商場設施,提供最全面及準確的外遊資訊,無障礙指數及點評。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 是一個中式 公園 ,整個 公園 分為十個景區,由於 嶺南之風 公園 位處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 嶺南 名果,故建築也是採用 嶺南風格 , 因而吸引不少人 觀光 。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 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 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 公園 面積約百分之二十。

嶺南之風: 嶺南之風-人像拍攝

喜愛對奕象棋的人,必定要來「奕亭殘局」看看這個殘局了。 「奕亭殘局」就在「觀雲遂月」旁邊的小路往前走,若你認為你能收拾這個殘局,請自行用紙筆留下破解方法吧,因為石製的小棋子你是不能搬動的。 涼亭內有亦有一個小橫匾,題字為「有為台」,不用多說也知道是與康有為有關。 根據歷史資料所知,其實康有為年間,他不時提倡石碑學,此石涼亭必定是為了紀念康有為。

嶺南之風

亭聯「至樂莫過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寡智乃能習靜,寡營乃可養生。」也堪遊園者思量。 嶺南之風 故名思義,即是石春路,一條由鵝卵石鋪成的小徑。 政府曾約於2000年代大力宣傳該類活動,以小卵石刺激足底的神經反射區及穴位,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不過後來亦眾說紛紜,亦有報道指出走石春路對健康毫無助益,反而更容易在使用不當時候產生腳部的健康問題。

嶺南之風: 嶺南風格的中式庭園

嶺南之風不是金碧輝煌,與環境很和諧,不會給人高不可攀的感覺。 嶺南之風位於九龍荔枝角公園第三期內,2000年11月12日啟用,屬於一個傳統嶺南風貌為主題的中式公園。 據說會在荔枝角公園建造嶺南之風,是因為荔枝角公園中的荔枝是嶺南著名水果,適逢當時九龍美孚新填海區落成,所以興建一個傳統嶺南風貌為主題的中式公園。 荔枝角公園植物品種豐富,各種花卉分佈園内不同地方。

於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佔地12,500平方米。 嶺南之風位於香港九龍美孚美孚新邨以南的荔枝角公園三期內,於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佔地12,500平方米。 香港擁有數百個大大小小的休憩用地,而賦有主題的公園之中,「嶺南之風」也算得上是必到景點之一。 【攝影好去處】 「嶺南之風」是一個位於美孚的中式公園,亦是荔枝角公園內的其中之一個大型景點,由二零零零年正式開放給市民使用。

嶺南之風: 嶺南設計風格

由於嶺南之風園內建築設計獨特,有不少攝影愛好者,不論人像拍攝或物像拍攝,甚至電視台,也經常到此處取景。 整個公園分為十個景區,園內的建築物皆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迴廊為布局。 公園由東門至橋廊屋檐,均綴以彩色光纖燈飾,令園景在月夜下更添嫵媚。 園的內外廣植樹木,綠樹成蔭;此外,更有精緻的盆景擺設,供遊人欣賞。 嶺南之風以南粵名園設計為基礎,建造嶺南古園林為主題的庭園。 嶺南之風 庭園涼亭圍繞水池興建,採用陶塑、瓦作、灰型等嶺南藝術風格,古色古香。

  • 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建造。
  • 從高處所看,嶺南之風內的所有建築物主要環繞著中央水池向外伸延,大多的建築物是涼亭建築,採用傳統嶺南風格建造,例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
  • 嶺南之風位於香港九龍美孚美孚新邨以南的荔枝角公園三期,於2000年11月11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佔地12,500平方米。

草地和水池也是特有景觀,水面有如天空之鏡,景色多變,可動可靜。 從「有鳳來儀」廣場位置望向湖區的橋廊建築,就是「橋廊畫舫」,由於它是一個船舫的設計造型,而三面使用了橋廊作貫通其道,橋廊外望就是湖光景色,因而得名。 這個景點有一個涼亭,涼亭後方有一條小溪流,若遊人在晚上到這裡,站在涼亭中就可欣賞皎潔月色,小溪流水亦會影照到月色,所以名為「溪流影月」。

嶺南之風: 藝術評論 尋找鑑賞方法

「嶺南之風」是一個中式公園,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正式開放給市民遊覽,每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七時正至下午十一時正。 由於公園位處九龍荔枝角的填海區,而荔枝又是嶺南名果,故以傳統嶺南風格造園。 嶺南之風 全園面積達12 500平方米,水景面積約為2 600平方米,佔全園面積約百分之二十。 園中有水,水之西北有小丘,全園面積約一萬二千五百平方米。 池水面積約佔全園面積百分之二十,堪保留昔日未填海時之特色,餘蔭山房有旨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