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麗苑印度廟7大優點2024!內含山麗苑印度廟絕密資料

在防疫浪潮下市民都戴了口罩,記者卻見地上遺下包括口罩及食物包裝等垃圾,也有人無視警告攀樹拍照。 而不勝負荷的交通亦備受關注,賞葉人潮不但逼爆郊區,當區居民更恐假日搭車難,有家歸不得。 在中午時分,已有數名警察在流水響水塘前的迴旋處駐守,不准車輛駛進,原本泊在路邊的車輛都被票控,大批市民步行進入水塘欣賞紅葉,秩序大致良好。 在防疫浪潮下,即使豁免戴口罩的郊野公園,9成以上的市民都戴了口罩。 一連數日的聖誕長假,適逢冬意日深、紅葉漸紅,大批市民湧到郊外欣賞紅葉。 雖然偏僻又吊腳,山麗苑一帶是軍營及鄉村等,社區配套全無,居民入住後預料要做「開荒牛」,等待更多設施建成。

印度廟建於皇后山軍營內的一個小山山頂上,由多棵榕樹包圍,與營內建築物相隔一定距離,環境清幽,並能營造廟宇的神聖感。 蓮花形狀的建築物是由駐守該營地的尼泊爾踞喀兵建成,當地居民說真正的「印度廟」是旁邊藍色木製的細小廟宇,而灰綠色六角形建築物是當年踞喀兵居住的地方。 不過,現時建築物內設有神壇,這個頂部有六個尖頂,呈皇冠狀,給予神聖的感覺。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隨時行足2小時? 教你2分鐘去到印度廟

隨著1997年回歸,撥予警方使用改建為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今期居屋涉及4個屋苑,包括鑽石山啟翔苑、粉嶺皇后山山麗苑、馬鞍山錦駿苑及火炭彩禾苑,合共提供7,047個單位。 但隨者2011年後樓價飛升,市場對房屋需求激增,政府最終決定將地皮轉作住宅發展。

遊覽完寺廟後可在廟後覓路繼續探索山上已荒廢的營房,然後才沿路折返離開。 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後被改建成警犬隊及警察搜查隊的訓練基地,但現已荒廢。 軍營旁建有一座印度廟,供當時駐守軍營的尼泊爾啹喀兵參拜用,屬三級歷史建築。 整座印度廟以灰、綠色設計,呈六角形,上面有六個皇冠狀尖頂,貌似由多個三角形組成。 翻查資料,原來蓮花狀建築亦係印度教中象徵神聖嘅蓮花,本來叫蓮花廟,目前叫皇后山軍營印度廟(Hindu Temple, Burma Lines)。

山麗苑印度廟: 尼泊爾社群建築 蓮花形狀世罕有 皇后山印度廟 保育不容緩

(1)從粉嶺市中心小巴總站乘搭52B綠色小巴,總站係鶴藪、流水響水塘,於布格仔路落車,車程僅約20mins。 皇后山軍營依山而建,原本係駐港英軍營房,90年代曾俾皇家香港警務處使用,後來改建為辦公室或警察單位用途,包括警犬隊同警察搜查隊,警犬隊等遷出後就變成警察訓練之用,最終同樣被荒廢同丟空。 皇后山軍營運作至1992年便關閉,同年撥予皇家香港警務處,並改建成警犬隊及警察的訓練地;1996年駐守該地的啹喀兵服役結束,相繼離開、撒走,印度廟便因而丟空;2001年警犬隊遷出皇后山,自此軍營和印度廟便一同荒廢、空置。 皇后山印度廟毗鄰皇后山一帶公共屋邨,自屋邨建成後, 皇后山印度廟交通十分便利,可直接乘搭巴士到皇后山再行走15分鐘山徑便可輕鬆到達。

山麗苑印度廟

方面,現時居民可步行十餘分鐘至沙頭角公路乘小巴前往聯和墟,再乘巴士往返藍田、青衣、灣仔、機場及東涌等地,在上午繁忙時段還有特別線前往荃灣、上環等。 而由於屋苑南面有兩大片認可殯葬區,B、C、D、E及F座向南單位有機會望到山墳;而北面除了未來有住宅發展外,亦有零星山墳散佈。 山麗苑印度廟 方面,預料項目不少單位享開揚景致,望翠綠山景及鄉郊景色,當中以A座12至14室、E座7至9室、F座14至16室的向東、偏東單位景致最佳。

山麗苑印度廟: 山 麗 苑 印度廟

97前,軍營內有啹喀兵( 山麗苑印度廟 尼泊爾人),軍營內的印度廟就是為他們而設的。 此外,袁又強調會與地政署有緊密溝通,如地政署有以保育準則的維修行動,該會的專家可給予意見。 會上邀請了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博士出席和發言,黎指出,以現代主義設計的印度廟在全球都比較少見,認為其軍事、宗教和建築文化價值相當重要,當中印度廟造型、結構似摺紙狀,相似的建築例子在香港絕無僅有。 他又指,舊建築內有鋼筋外露和植物生長的情況十分常見,而時值雨季,補救和維修雖只是「簡單工夫」,但雨水令鋼筋生銹、問題會更加嚴重,認為修復工作有逼切性。

  •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於「居屋2020」發售。
  • 皇后山軍營本為駐港英軍營房,以前有尼泊爾踞喀兵駐守,面積廣闊,總佔地相等於維多利亞公園,建有約20座的綠色平房。
  • 九巴為皇后山及山麗苑居民提供乘車優惠,其中山麗苑已設置「九巴優惠站」,乘客以成人或學生八達通拍卡,可在乘搭九巴時享有$1車費優惠。
  • 而由於屋苑南面有兩大片認可殯葬區,B、C、D、E及F座向南單位有機會望到山墳;而北面除了未來有住宅發展外,亦有零星山墳散佈。
  • 另一名出席的啹喀兵後代 Judy Gurung說,皇后山印度廟是很漂亮的地方,亦很神聖,在他們的國家,參拜神靈會賜予勇氣,所以族人出戰前一定會來拜。

打卡後原路折返至布格仔路囗右轉接上流水響道走,大約行一公里後,到達迴旋處再轉入流水響水塘。 想起小編曾到訪流水響水塘數次,最深刻是某年天氣大乾旱,水塘見底,見到水塘底部泥土龜裂情況,十分震撼,同今次水位高漲形成強烈對比。 北區區議會上月會議已通過動議,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為皇后山印度廟重新評級,而會上有要求房屋署建設行人路往廟,但被該署否決。 山麗苑印度廟 北區區議會代表早前與學者、古物古蹟辦事處代表、建築署代表,以及地政署代表一同前往皇后山印度廟實地視察。 因應皇后山印度廟的破損狀況,古蹟辦及建築署會擬定合適的緊急復修方案,地政署會負責檢閱並清除廟外的雜樹。

山麗苑印度廟: 皇后山印度廟英文

狹窄、雜物草叢夾雜的路不易走,幸好不用10mins便完成。 隨着皇后山邨及山麗苑的建成,鄰近富歷史價值、滿懷民族宗教特色的皇后山印度廟𣊬間成為焦點,其外觀堪稱香港僅有的一座蓮花形印度廟,亦是世界獨一無二,非常有觀賞的價值。 此外,位於榕山閣以南的皇后山軍營第18座營房(前警察搜查隊訓練學校警官食堂)及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將獲得保留,當中前者用作山麗苑管業處及業主立案法團/委員會辦事處/會議室/活動室供住戶使用,而後者將不作改動,保留在屋苑地界外。

於 1992 年改為警務處訓練場所,最後定案為皇后山公共屋邨和居屋山麗苑,屋邨仍未入伙。 從前的軍營大多改建為屋邨,而留下相對較著名是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正正位於山麗苑的後山,不過之間都佈滿鐵絲網,從山下只可遠觀而不可走近。 上斜後接上山泥路,沿著山坡繼續前行,大約前行100米後便會到達皇后山軍營印度廟。 印度廟於1960年興建,至今已經有80多年歷史,由駐守皇后山軍營的尼泊爾踞喀兵建造,以供奉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 在現時居屋山麗苑地盤旁邊,正是如斯一座遺世獨立的三級歷史建築所在之處,這座印度廟以青色為外部的主要色調,建築物由12個三角形組成,構成一個六角形建築物,如同印度教視為美麗及神聖的蓮花,亦是全港唯一一座蓮花形狀的建築。

山麗苑印度廟: 香港 泰國廟

從外觀看與小編所認識的印度廟分別甚大,猶如皇冠狀,但更多的解說是貌似一朵蓮花。 然而後者的說法更有理據,因為蓮花在尼泊爾的傳說或神話中有着密切的關係。 直至政府定案打造皇后山公共屋邨和山麗苑居屋,軍營地便難逃一一被拆卸的厄運,幸好印度廟仍然完好無缺地保留着,並於2010年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而在廟後的山坡上則幸存着僅餘的軍營遺址。

山麗苑印度廟

記者昨日觀察所得,在流水響迴旋處等候小巴的人龍不絕,估計高峰期超過50人,一輛小巴無法消化人龍,亦變相令中途站的居民無法上車。 原路折返至於布格仔路,看到右邊的停車場,沿石屎路行入停車場旁的路口,直行5分鐘便來到公廁。 在公廁後方有一條小徑,沿小徑直上,旁邊是鐵絲網,這條路有點斜,但不算難行。 神壇的位置則是以紅色為主,以往啹喀士兵每個周日均會到蓮花寺祈禱、拜神;而在尼泊爾新年時,昔年的士兵更會拖著水牛、山羊上山生祭、在廟外的空地祭神聚餐。 山麗苑印度廟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0」單位原本計劃於2020年7月30日接受申請,後因新冠疫情而被迫延遲。 房委會直至2020年9月2日公佈,新居屋項目將於9月10日起正式接受申請。

山麗苑印度廟: 【 鐵坑山 蛇嶺 大石磨 皇后山 】 路線地圖

各座的1樓至頂層(23樓、36樓或37樓)屬住宅樓層,每層各設14或16伙單位 (只有松山閣每層設14伙,其餘座數每層各設16伙),合共提供3,222伙分層住宅。 山麗苑印度廟 九巴為皇后山及山麗苑居民提供乘車優惠,其中山麗苑已設置「九巴優惠站」,乘客以成人或學生八達通拍卡,可在乘搭九巴時享有$1車費優惠。 九巴正積極計劃於區內設置更多優惠站,希望能惠及更多皇后山居民。 麒麟西崖 麒麟山位於新界之北,一河之隔是深圳福田區,山並不高,只有222米,從其西面觀看,山體呈尖三角,上半部全是嶙峋的岩石,遊者稱之為麒麟西崖,西崖沒有樹木覆蓋,要登上山峰似乎不能,山體下半部則全是短草或芒萁。 實際上岩石層與層之間仍有短草山坡分隔,時而攀爬岩石,時… 皇后山軍營隨著97回歸後,已由警隊徵用,包括警犬隊總部、調查訓練學校和警察康樂中心。

不需20分鐘就到達,下車就遇上幾隻放養的大唐狗,不過他們性格溫純,不時擺動尾巴,還有些正在打呵欠正昏昏入睡,只要小心渡過就可以了。 出席法會的啹喀兵後代Chhetri Milan於10歲開始與父親到營居住,在1975至1977年間,在軍營度過童年歲月。 他這次是25年後重訪,很希望印度廟可弄好一些,有行人路到達,令所有人都可到來。

山麗苑印度廟: 西營盤直上龍虎山 歷史遺跡松林炮台超有頹廢風

但根據房委會在2019年3月公佈的發售安排,山麗苑將押後發售;其後,按照2020年6月曝光的相關資料,山麗苑將於「居屋2020」發售。 攪珠程序於同年12月15日進行,預計翌年5-6月可開始揀樓。 山麗苑印度廟 蛇嶺高度海拔143米,與相連的鐵坑山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山脈,猶如蛇的身驅一樣。 山上可欣賞蠔殼圍漁塘及福田口岸景色,自從邊境禁區開放後,成為了攝影發燒友新興拍攝日落的熱門地點之一。

印度廟外面以灰綠色為主色,而內部則以藍色、橙紅色為主調,青翠色調隱藏山林當中,雖然保護色,但附近一帶清幽寧靜。 建於60年代嘅印度廟,位置其實毗鄰皇后山邨山麗苑,而停車場一端抬頭一望更可以直視皇后山印度廟,本來神秘嘅歷史建築物,現時能輕鬆望得一清二楚。 印度廟附近營地本來係由尼泊爾踞喀兵駐守,而印度廟都係由踞喀兵建造,只不過於1992年已經全部撤走。 位於山麗苑後方的皇后山軍營印度廟,建築外形獨特,仿傚蓮花型態建造,廟宇內外由多個三角形構件建成,建築外部猶如一朵摺紙蓮花。

山麗苑印度廟: 樓宇

或稱大石磨山,高186公尺,位處香港新界北端,北面是位於邊境禁區內的料壆村及深圳河,南面為河上鄉及羅湖懲教所,東面是梧桐河、石馬、菴邊,西面則鄰接羅湖分類靶場及馬草壟村,行政區劃上屬於北區,臨近最近的鐵路站為羅湖車站。 被佔用的兵房為十八至二十一座,位於龍馬路盡頭的迴旋處旁邊的斜坡,毗鄰山麗苑橋山閣。 第十九及二十一座軍營正正位於馬路旁,不過因地勢較高,路人在外未能一窺究竟,但能清晰可見室內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