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7大好處2024!(小編推薦)

在會上,規劃署有將屯門區議會就有關新慶路公營房屋發展的意見,向小組委員會反映。 一般而言,發展項目獲規劃許可後,應按其需要申請修訂相關地契條款,及須獲得建築事務監督審批發展圖則,以符合土地限制及相關發展法例等,方可進行發展項目。 屯門人口現有約50萬人,未來10年預計增多兩成即10萬人,其中約6萬人口為政府計劃中的大型公屋住戶,地點坐落在屯門藍地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 有受影響居民、鄉郊工業經營者以及區議員均指出,屯門交通配套嚴重不足,有關土地附近的藍地交匯處已經常出現嚴重擠塞,未來再增加大量人口,恐成癱瘓之勢。

  • 他透露,曾嘗試到元朗創新園問津,有二至三幅地可用,但租金非常昂貴,至少九十至一百萬元一個月;至於租期約十三至十五年,惟製冰業投資額巨大,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致收支平衡。
  • 但隨着香港工業式微,經濟漸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導,而該等行業主要集中於香港市區,故現時大部份居民均要跨區就業。
  • 而市中心的屯門市廣場亦跟隨做法,令深圳灣居民蜂擁跨境購物問題更趨嚴重。
  • 港府擬計劃在屯門新慶路康寶路興建逾2.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民建聯屯門支部對此表達關注,今日(6日)向發展局遞信,要求完善配套及充分諮詢。
  • 未來的屯門繞道雖聲稱有助分流屯門道路的交通,但最終仍得行經該交匯處。

黃楚文表示,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香港工業興起,新慶村一帶成為鄉郊工業小區,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目前仍有約50間廠房,包括多間車房、冰廠、鐵廠、雲石廠、倉庫等,而聚居村民數算應有幾百戶。 紫田村原居民代表鄧德森說,康寶路一帶亦有40多間廠房如車房、貨櫃場、倉庫、停車場、機械廠等,而受影響的為西坑尾居民,約50戶於50年代已來居住,另有百多兩百戶是近年才聚居的房戶。 計劃實際會影響多少人及廠戶,屬未知之數,因為土地在納入發展前,從未諮詢過他們。 政府擬收回屯門藍地興建公營房屋,其中經營約40年,位於屯門新慶村並供應本港每日逾三成冰的德保雪粒廠需於2025年下半年前遷出,換言之僅餘下不足3年時間。 根據最新城規會文件,德寶雪粒廠已向城規會提交申請,擬於屯門藍地五柳路,面積約1817.06平方米,包括約91平方米政府土地的選址,申請作臨時食用冰製造廠,為期3年。 現時藍地交匯處已經不勝負荷,經常出現嚴重擠塞,擠塞情況更蔓延至青麟路屯門醫院,甚至屯門公路,影響全屯門區居民。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社區問題

據早前規劃署提交予區議會的文件,政府計劃在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興建公營房屋,有關可行性研究亦於今年上半年大致完成,預計可興建2.16萬伙,容納約6.1萬人,料2030至2033年入伙。 受影響人士曾於7月6日屯門區議會討論文件當天到場向當局遞交請願信,稱對是項計劃有滿腹疑慮,指政府當局欠缺充分諮詢、交通配套嚴重不足,以及區內社區設施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 有關兩個私人住宅發展的規劃申請的提問方面,該兩宗私人住宅發展的規劃申請(申請編號分別為A/TM-LTYY/273及A/TM-LTYY/282)是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處理及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在上述二○一四年九月二日會議上,屯門區議會並沒有議決,向城規會提出要求暫緩處理兩宗私人住宅發展的規劃申請。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而新慶路康寶路公屋的交通只靠一條路作主要出入路段,日後,五柳路將成交通樽頸位,不僅無法起分流作用,勢必令塞車問題不可收拾。 政府提出計劃在屯門新慶路康寶路興建大型公營房屋,預計提供逾2.1萬個單位,讓約6萬人居住;加上正在興建的屯門54區兩個大型公屋計劃,未來屯門西北居民人口預計增加十多萬。 民建聯屯門支部對此計劃表達關注,並在今日(6/7)在屯門區議會大會開始前向發展局遞信,要求完善配套及充分諮詢。 文件顯示,新慶路及康寶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位於屯門新市鎮邊陲以北,現時該土地主要用作棕地用途(包括露天貨倉、鄉郊工場、製冰和漂染廠及倉庫)並夾雜零散的臨時住用構築物、農地、墳墓及骨灰龕。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工程範圍簡介:

公共屋邨友愛邨及安定邨座落該區,亦包括居屋屋苑兆麟苑(有時會併入三聖區)。 新慶村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小坑村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和麒麟圍具考古研究價值的地點位於本項目擬議發展區內或非常接近擬議發展區。 在適當地實施建議的緩解措施後,預計本項目將不會對水質構成不良影響。 本環評在施工及營運階段的影響評估均採用了由環保署批准的相關空氣模型進行定量評估。 現時擬議發展區的棕地作業,如貨櫃場、汽車維修場、製冰場、汽車服務場和倉庫等土地用途可能是污染物來源或引致土地污染的原因。 城規會就藍地及亦園分區計劃大綱進行修訂,當中位於屯門康寶路北面的兩幅用地由「住宅(戊類)」地帶及「綠化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屯門新慶路地盤鄰近新慶村, 位處新慶路, 五柳路和康寶路之間。 地盤面積約8.7 公頃,擬建11座不超過39層高(連地下計算)之住宅,提供約8,000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個單位,為約 24,500 人提供居庭。 另外,會包括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日間幼兒中心、特殊幼兒中心、兩所幼稚園及一所小學。 賴又指,屯門區社區設施長期不足,人口增加令社區設施更加供不應求,尤以屯門醫院的負荷最為嚴重,建議因應屯門西北區多個大型發展計劃,區內急需興建智能停車場、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私家醫院及安老院舍等社區設施,以滿足市民需要。 土木工程拓展署委託的顧問已就相關發展計劃進行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運輸影響評估及環境影響評估,其中環評報告已於去年12月30日獲得環境保護署署長批准,而可行性研究亦於今年上半年大致完成。 規劃署日前向區議會提交文件,決定合併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土地,以作綜合規劃發展。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項目概述

資本策略於2014年8月以4.27億元擊退26間財團,奪得限量地,樓面呎價達5,307元,媲美啟德市區限量地,比估值上限高近18%。 政府強調,新慶路公營房屋方案的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仍有各種變數。 方案內容包括單位數字仍有待敲定,預計發展建議在現有十年計劃後方可完成。 此外,假定原方案範圍內兩項私人住宅項目落實,政府會以計入增加地積比率等方法,興建公營房屋,估算可提供5,600個單位。 政府表示,屯門新慶路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有所調整,研究完成後會向城規會提出修訂分區計劃大綱圖,並適時諮詢屯門區議會。 港府擬計劃在屯門新慶路康寶路興建逾2.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民建聯屯門支部對此表達關注,今日(6日)向發展局遞信,要求完善配套及充分諮詢。

規劃署表示,政底決定合併新慶路及康寶路兩幅相鄰土地,以作綜合規劃發展,並已完成擬議發展的發展概念圖。 資料顯示,該址鄰近屯門藍地的私人屋苑「茵翠豪庭」和原居村落新慶村。 加上屯門-赤鱲角隧道在2020年年底通車後,往機場只需10分鐘,未來區內有潛力優勢。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屯門藍地擬建公屋 提供2.1萬個單位 最快2030年入伙

據《我家》記者觀察,在上月20日下午繁忙時間,因為屯門區內出現嚴重塞車,影響首日改行屯赤隧道的巴士綫,因而令A36、A37等綫,要一度改行回屯門公路及大欖隧道往機場。 居民譚志成的家估算亦落入發展範圍,家園附近有80棵荔枝樹,一些有百年歷史,算是村內名物。 他說,在村內長大,仔女及上一輩亦同住,幾代同堂,對新慶村很有感情,周邊環境亦闊落,他的意願是希望住下去。 陳衍行又稱,冰廠對水電的需求非常龐大,以德保雪粒為例,需要設五個巨型水塔,故普遍只有一至兩座共用水塔的工廈難以滿足。 因此,公司於二〇〇〇年從屯門河田街一幢工業大廈遷至新慶村五萬呎的用地,除了兩成土地是租用祖堂地,其餘均為自己地皮。

1972年,為了方便認識了屯門這名字數百年的海員,於是把該區更名為屯門區。 1973年12月24日政府宣佈發展屯門為新市鎮,為配合十年建屋計劃,政府投放60億元於發展屯門區,同時由於屯門區遠離市區,於是再投放3億5千萬元於道路網絡興建上。 政府今日發表聲明,回應傳媒查詢,指當局2014年5月至8月,就當時的建議計劃與當區區議員、鄉事委員會代表等地區人士進行五次非正式游說,並在9月2日正式諮詢屯門區議會,但最終建議未獲區議會支持。 研究於具代表性的地點如擬議公共運輪交匯處,公營房屋發展用地,學校用地和擬議污水泵水站進行了電磁場量度工作。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棕地作業如上述廠房屬商業運作,一如其他受影響的商業運作,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向受影響的合資格業務經營者作出金錢補償。 如經營者希望搬遷至其他地點繼續營運,政府會提供協助,包括為覓得私人土地重置作業的人士就規劃程序及土地行政事宜提供諮詢和協調服務,另外,政府一直物色合適的臨時政府用地,以短期租約方式招標出租予部分受影響的業務經營者。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相關推薦

孔繁毅話,政府嘅決定正確,宜家嘅時機成熟,流感高峰期喺3月已過,新冠病毒都唔需要擔心,社區上有好高嘅混合免疫。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發展局表示,德保雪粒尚有約3年時間才須遷出,相信現時仍有足夠時間為搬遷作準備,政府部門會接觸該廠戶,以提供適切協助。

屯門新慶路及康寶路的公營房屋發展計劃

位於屯門公路以東,北至屯興路,土地是從青山灣填海得來,於1980年代發展為一中型住宅社區,由於置樂花園處於該區而多被居民稱為「置樂」,輕鐵網絡並沒有延伸至此區域。 位於新墟站以北及鳳地站以南,為繼屯門新墟於1970年的發展後,第二個發展的土地。 區內主要以單棟私人屋苑為主,屋苑基座亦設商場,唯大部份已業權分散,部份商場現主要用作老人院及教會,有部份商場亦已空置多年。 此外,由於當地規劃將屋苑之間的行人路下作為渠口,引起不少衛生問題,老鼠及害蟲經常在晚間於行人路出沒。 該處原設廣財街市(拆卸),但因使用率低,已於2008年起關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