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僭建查詢2025詳盡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但署方表示,檢視美城大廈個案後,考慮到有關單位的僭建情況似乎年代久遠,而且規模大,有機會涉及早年的大業主,加上現時若由個別單位獨立採取復原工程可能會有難度,故屋宇署會對相關單位暫緩執法行動。 署方又指,已聯絡符合上述情況的業主,以確立一些背景事實,探討可否按現行機制務實處理;若其他個案有類似情況,亦會以同樣準則考慮。 不過,除非是十分特殊的個案,否則,屋宇署通常不會批准這類要求(例如以”樓宇已出租”為理據)。 如未能遵從命令的規定,又無合理解釋,可被檢控及/或由政府承建商代為進行有關工程。

屋宇署自2011年起,展開針對分間單位的大規模行動,大力打擊樓宇僭建物,工廈劏房更是首當其衝。 署方曾於2015年向法院申請封閉令,由警方協助查封荃灣榮豐工業大廈內的違規劏房;另葵涌致華工業大廈今年6月亦有12戶被逼遷,至今仍有住戶因付不起市場租金而滯留。 未來一份的申訴專員調查報告未知會否老調重彈,但政府實在不容再默許僭建風氣愈演愈烈。 丁屋政策當初原意本是為改善原居民的居住環境而行,但現時不少僭建物已不只是儲物用途,更有業主藉此放租牟利,成為非法生財工具,政府除了不容坐視不理,長遠亦要收回原居民的丁權,廢除原居民以土生財的建屋特權,讓經濟分配趨向平等。 屋宇署的資料詳盡,對於如何處理住宅樓宇問題,很有參考價值;假如你正在搵樓,亦應使用高效率的搵樓平台幫手,即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筍盤。 一般而言,屋宇署會安排需要強制驗樓的大廈,同時進行強制驗窗,方便業主一次過進行修繕。

屋宇署僭建查詢: 命令的狀況

不論是走廊上蓋或是支撐的鐵枝圍欄,亦已十分殘舊,天花更露出懷疑是石屎的物料。 獲授權簽署人須代表申請人出席註冊事務委員會面試(如有需要,技術董事/其他高級人員亦須接受面試),註冊事務委員會會就接受、押後或拒絕有關申請,向屋宇署提供意見。 《香港01》發現,富士達曾為上市公司新福港建設集團的子公司,惟已於2021年易手,現由兩名建築測量師持有。 公立醫院近月被揭發多宗塌石屎意外,經傳媒追問後,醫管局昨日(8日)終公布負責所有公院勘察工作的是富士達建築及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調查又指,屋宇署勘察行動進度緩慢,花了近十年只勘察四成六的認可鄉村,需要再花10年才能勘察全港642條認可鄉村。 調查又指屋宇署勘察行動進度緩慢,花了近十年只勘察四成六的認可鄉村,需要再花10年才能勘察全港642條認可鄉村。

屋宇署僭建查詢

上文提及的僭建問題,對物業交易影響甚深,在不知情下買入僭建物業,買家便會蒙受損失。 唔少人飛咗去英國生活,亦因此有唔少歌手將會去英國開show,3月底周國賢本來安排喺英國舉行3場個唱,但係喺倫敦O2 Forum Kentish Town舉行嘅第二場,場地網頁列出演出已經取消嘅通知。 而香港嘅協助單位就喺facebook出post指「已經購票的觀眾可以選擇免費轉換場次至 3月29號於O2 Shepherd’s Bush Empire 的演唱會, 或者得到全額退款」。

屋宇署僭建查詢: 屋宇署主頁

另一議員容海恩亦指相關村屋組已運作近10年,但質疑署方仍只處理囤積個案,超過一半村屋未檢查,市民或會懷疑「點解一直唔執法」,認為署方間接容許僭建問題存在,質疑開新位能否處理囤積個案。 議員李鎮強關注屋宇署執法上會遇到很多阻撓,包括與村民有溝通問題,用航拍機亦難以一窺村屋結構全貌,因此署方如何保證結構安全。 議員陳沛良則批評署方「連幾多幢村屋都唔知道」,日後如何完成估算。

直至屋宇署在2021年1月查冊後發現僭建物仍在,再發警告信給業主表示正考慮提出檢控 ,並拒絕其之前的延期申請。 屋宇署僭建查詢 業主同月向屋宇署查詢清拆令內容,並表示以為事情已告一段落,經屋宇署的解釋後,才表示會盡早清拆搭建物。 村屋僭建問題持續,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屋宇署未有積極跟進新界村屋僭建物清拆個案。

屋宇署僭建查詢: 屋宇署跟進僭建寬鬆 逾2000清拆令無遵從

另外,屋宇署委聘的顧問公司每年會到一定數目的新界目標鄉村進行大規模行動,惟截至 2021年12月底 ,屋宇署僅完成了約 屋宇署僭建查詢 46%的認可鄉村,而2018年大規模行動的進度仍只 在辨識有首輪取締目標的村屋的階段。 按屋宇署最新制訂的工作目標推算,該署需再花十年時間方能完成勘察全港所有認可鄉村。 據立法會的數字,屋宇署在2015年至2019年間平均每年發出不少於1.1萬張清拆令,惟提出檢控的宗數每年卻不多於3.5千次,而發出封閉令的數目更每年不多12次。 雖然林鄭月娥在任發展局局長時曾堅定地說,「當局執法的決心,不會因為一些語言暴力、影像暴力而畏縮,只會是動力,及取得社會廣泛支持」,但她已完成局長及政務司司長任期,五年特首任期也過了大半,上述的數字明顯已經反映了成效。

屋宇署僭建查詢

即使為過去成功定罪的僭建案例,過去十年平均罰款只有9,500元。 截至2021年底,屋宇署就未獲遵從清拆令個案共提出1,383宗檢控,有972宗成功入罪,當中有近一成個案屬於再次成功入罪,有部分未獲遵從的清拆令更已逾期數年或以上。 公署形容,對於「冥頑不靈」的業主,屋宇署須持續透過執法手段,促使其遵從法定命令。

屋宇署僭建查詢: 處理僭建投訴效率緩慢

截至去年十月,屋宇署有六萬八千多份清拆令未獲遵從,當中約兩成已發出六年至十年,更有七百五十三宗發出十年以上至三十年。 不過,屋宇署乏力跟進清拆令,屋宇署電腦系統內,只有二千六百五十四份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釘契」紀錄,僅及署方○四至一三年間發出廿六萬份清拆令的百分之一。 審計署認為,屋宇署應就未獲遵從的清拆令卻未有「釘契」的情況作檢討。 屋宇署回應表示,會繼續採取多管齊下方法處理僭建物問題,除了檢控、徵收代辦工程附加費外,亦會探討其他有效方法,促使業主清拆僭建物,並會檢討強驗計畫下的定額罰款制度,探討擴大罰款制度適用範圍。

屋宇署僭建查詢

截至去年底,就上述僭建物發出約1,500張清拆令,其中元朗區村屋則佔600張;總共有740多張清拆令已獲遵從,處於上訴程的清拆令有55張。 林鄭月娥2011年任發展局局長之時,表明要打擊新界僭建,換來鄉紳火燒「林門鄭氏」紙紮公仔和棺材。 四層或以上的「村廈」是首輪取締目標,不過十年過去,當局僅僅識別出208幢,當中更只有19幢已拆除僭建,進度之緩慢,換來申訴專員公署相隔十年再出手調查。 就對生命財產明顯構成威脅或迫切危險的僭建物,以及正在施工或新建的僭建物,屋宇署會維持一貫做法,優先執法予以取締,向有關業主發出清拆令。

屋宇署僭建查詢: 相關人士

屋宇署署長余寶美回應指署方執法有一定成效,強調根據風險為本為前提,署方會主動選定目標鄉村並逐條鄉村進行大規模行動,至於較低風險的村屋,則建議村民採取申報計劃。 樓齡五十七年的佐敦彌敦道華豐大廈,該廈十六樓,合共七伙,突然被指走廊上蓋,以至天台平台部分圍欄屬於僭建,勒令小業主清拆。 小業主林太說,收到屋宇署信件時,初時以為有人惡作劇,及後非常震驚。 「該廈每一層樓,層層走廊都有上蓋,我們住在頂樓,有上蓋遮風擋雨,避免淋濕入屋電綫,導致漏電,尤其重要,生命攸關,為何要我們清拆﹖」她訴說,在此「祖屋」已住上了四代人,向來原狀就是如此。

  • 至於樓宇公用部分的僭建物,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或共同業主應合力清拆。
  • 按屋宇署最新制訂的工作目標推算,該署需再花十年時間方能完成勘察全港所有認可鄉村。
  • 就新界豁免管制屋宇(新界村屋)的僭建物,本署是按照二○一二年四月一日開始實施的加強執法策略處理。
  • 遵從其他規定,例如樓宇的公契,並在進行有關改動工程前,先行徵求業主立案法團、互助委員會或管理公司的同意。
  • 法律訂明,一經定罪可罰款20萬元及監禁1年,不遵行命令期間,每日可罰2萬元。
  • 舊樓多為綜合用途,可商可住,樓上樓下差一層,單位用途可以大相逕庭。
  • 現時沒有統計可以反映村屋的整體僭建情況,但從其他數字亦可見略知一二。

由於有關業主沒有履行清拆令,故遭屋宇署提出檢控,並於一月三十一日被定罪及罰款八萬二千六百二十五元。 就處理新界村屋,當時林鄭強調會以公平為主,並將新界九個行政區,於每個行政區揀選一條村,讓屋宇署去全面視察、搜證及執法,屆時便會發出清拆令。 而新田蕃田村,更一度被她點名為嚴重違規僭建物的例子,該處有建了六層的村屋,其後被法庭檢控要求拆回三層。 此外,公署建議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定期監察未獲對方提供資料的查詢個案,確保資料互換沒有延誤或遺漏的情況;以及考慮設立跨部門聯絡小組,加強協作及處理特殊個案的效能。 屋宇署於2001年界定7種優先取締的僭建物,如對生命財產明顯構成威脅或迫切危險的僭建物、新建僭建物、個別大型僭建物等,並於2011年將範圍擴大至所有位於樓宇天台、平台等僭建物,包括未有嚴重風險或對環境造成滋擾的僭建物。

屋宇署僭建查詢: 相關資訊

另外,富士達於2015年至2017年間,向新福港營造有限公司簽訂總顧問服務協議。 公署又發現,政府未曾全面調查及統計新界村屋僭建物,因此不掌握整體情況,影響工作效率。 而大量個案未能及時跟進,反映工作量可能已超出屋宇署承載能力。 公署批評,屋宇署遲遲不向業主發警告信,同時延誤取締僭建物的時間,情況嚴重,雖然有向法團發出驗樓通知,但又不積極執行清拆令,使法團擔心無法順利遵辦驗樓通知。 公署又批評,社工提交的工作報告,無提及曾否家訪租客,在協助業主期間,亦只曾不斷聯絡業主,偏離工作目標。

他認為,政府着手處理問題,與近年公眾對新界村屋僭建問題的關注度提升以及鄉事勢力被削弱有關,能否真正清拆則取決於政府今次執行的決心。 根據《建築物條例(新界適用)條例》,村屋不超過三層、高度不超過27呎,每層面積不大於700呎,可獲豁免條例對建設、建造或設計樓宇的規管。 香港樓價屢攀高峰,在寸金呎土的環境,不少港人窮畢生奮鬥,只求覓得數百呎方寸之地安居。 不過,《香港01》抽查港島半山區老牌豪宅屋苑,發現不少坐擁千萬家財的中產戶及富豪,利用頂樓單位優勢擅自「向高空發展」,在天台搭建玻璃屋等違規僭建物。

屋宇署僭建查詢: 屋宇署翻50年前僭建舊帳 佐敦深水埗西環舊樓「中招」

公眾市民只需註冊帳戶(免費),輸入單位地址,便能查閱單位過去入則的記錄,並可訂購圖則副本。 如單位現時的間隔,與系統記錄不相符,即單位有機會建有僭建物。 有人調侃道「中國憲法直接把美國包含進去不是更讚」,也有人指出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一邊一國,互不從屬」。 昨晚(10日)7時許,一名31歲女子在港鐵鑽石山站一列車車廂內,遭一名男子施「鹹豬手」非禮,色狼得逞後逃去。 執法人員接報到場調查後,將案件列作「非禮」處理,並追緝一名涉案男子;他年約30至40歲、高約1.8米、蓄短髮,身穿深色長風褸及戴藍色口罩。

據趙慧賢表示,即使新法已經實施逾九年,但新界村屋的僭建情況「仍然相當普遍」,故署方決定主動展開調查,審研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在處理僭建物的執管措施和效能,並就此提出改善建議。 所有小型工程,如沒有根據「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呈交文件,或任何未得屋宇署批准的非小型工程(樓宇改建或改動),均屬僭建。 違例者或會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規定在指明限期前,將僭建物清走,否則或遭檢控。 龍宗瀚專訪時稱,該外牆窗框早在興建大廈時一同建成,建築事務監督是知情,他父母屬單位一手業主,1962年遷入上述單位後從沒有進行外牆改建,當年樓宇建成後,監督應有派員巡查,才發出入伙紙,即承認有關窗框的呎吋為合法建築,故他拒絕清拆。 況且,屋宇署今次針對的票控對象為一個「死人」,即他已逝世11年的父親龍繩勳。

屋宇署僭建查詢: 屋宇署無積極跟進僭建清拆個案 被批易傳達無法律後果錯誤訊息

全面檢討加強執法策略的政策及資源運用,探究如何在現階段務實地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在最嚴重的僭建物類別及屢犯不改的違例者,並按照政策目標一併研究制訂相應的工作成效指標。 香港的住屋問題,猶如鐘擺搖向兩極,劏房居民屢受屋宇署封查僭建物,突然失去安居之所;另一邊廂有業主「僭到盡」仍未清拆。 一直幫助工廈住戶被逼遷的基層團體坦言,屋宇署過往強調須按僭建物的危險程度而執法,惟一直未有清晰準則,予人界線模糊之感。

屋宇署僭建查詢: 申訴專員倡屋宇署與地政總署設聯絡小組處理僭建物個案

不遵從法定命令屬刑事罪行,最高刑罰為監禁1年及罰款港幣200,000元。 因此,買家要留意,如業主已申請破產,物業的業權不再是業主,即使業主仍住在物業內,但業主沒有權出售物業。 屋宇署僭建查詢 在債務引致的釘契問題上,若業主破產或出售物業,會按權益種類(如政府的稅項必定排第一)及登記的先後而決定分錢的先後次序。 屋宇署僭建查詢 它保存著房屋委員會轄下已審批建築物的圖則和相關文件的紀錄,以供已註冊的用戶查閱。 原因之一是改建開放式廚房,需拆除圍封廚房的牆,或對室內結構造成影響,隨時會違反《建築物條例》。

屋宇署僭建查詢: 近四成村屋僭建不遵清拆令 申訴專員揭屋宇署一案送達指令用8年

她又指,屋宇署沒有適時跟進清拆令,容易傳遞錯誤訊息,而以現時的罰款及定罪情況,阻嚇力不足。 有關部門亦應加強對持續未有遵從清拆令的業主的檢控,直至命令獲得遵從,以提高阻嚇效果。 該署回覆指,會審研對新界村屋僭建物的加強執法策略目標、資源運用和人手安排,並優化相關執法程序以至運作模式。 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或業主不遵從命令時,屋宇署才會代為進行工程,然後向業主收回工程費用,另加監督費及附加費。

像是屋宇署聲稱至今只能巡查260條村約4.8萬幢村屋,亦即平均每天檢視數字連20幢村屋都沒有,如此成績絕對不是一個具備逾2,000個編制職位、財政預算撥款金額高達18億港元以上部門應有的表現。 據富士達的官方網站,該公司亦曾承包其他政府及公營機構的工程,包括西九文化區建築狀況調查、啟德工業貿易署大樓地盤測量、摩士公園游泳池建設前情況調查等。 翻查資料,建築署過去曾多次就政府工程邀請顧問公司入標,邀請名單亦不時見到富士達的蹤影。 法律訂明,一經定罪可罰款20萬元及監禁1年,不遵行命令期間,每日可罰2萬元。 但結果顯示,屋宇署發出的1,383宗檢控中,972宗成功入罪,每宗平均罰款只是約9,500元,被判監僅有6宗,涉及3間村屋。 當中86宗屬再次被成功入罪,平均罰13,400元,申訴專員公署認為懲處的阻嚇力不足。

就持續未有遵從清拆令的業主,再被判罪成的平均罰款也只增至約13,400元。 另一方面,屋宇署沒有為在執法行動中發現的僭建物編制統計資料,以致難以有系統地評估加強執法策略實施後的成效及變化。 去到今年6月,申訴專員公署鑑於新界村屋僭建情況依舊普遍,又再決定展開另一次主動調查審研政府當局的執管措施。

屋宇署僭建查詢: 物業圖則

【Now新聞台】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近四成新界村屋僭建物清拆令,未有如期遵從,而屋宇署勘察行動進度緩慢,要再花10年才能勘察全港認可鄉村,批評署方執法不力,未能遏止僭建物蔓延,影響政策公信力。 此外,為辨識首輪取締目標的大規模行動進度緩慢,過去10年只完成巡查全港約46%的認可鄉村。 屋宇署僭建查詢 整體而言,截至二○二一年底,在屋宇署發出的5 384張清拆令中,有2 屋宇署僭建查詢 016張(約37.4%)期限已屆滿但仍未獲遵從。 公署抽查了部分清拆令逾期多年的個案,發現屋宇署在發出清拆令後,有數以年計的時間沒有採取任何跟進行動。

「入伙紙」亦即「佔用許可證」(Occupation Permit,OP),是一份由屋宇署批發予未落成項目的文件。 由森美、小儀和孔慶慇(Marco)主持嘅商台電台節目《早霸王》一直受聽眾喜愛,開咪約3年,三人笑料百出並養成默契,不過Marco日前決定辭職,另有新發展。 由於上周五(3日)Marco最後一個工作日,森美仲喺日本旅行中,所以森美特意於啱啱過去嘅星期一(6日)邀請Marco回商台一齊做節目,同時宣布由梁嘉琪接任Marco嘅主持工作;但梁嘉琪首集嘅表現惹嚟唔少負評。 吳偉豪的爸爸吳大強在《中年好聲音》成功打入12強,他一直是節目的風頭躉,尤其唱英文歌更迷倒不少女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