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發展專員2024詳細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唯有希望政府新委任的「中醫藥發展專員」有所作為,在制定中醫藥發展藍圖的時候發揮明顯作用,不會延續過去20多年的緩慢歷程,只是等有重大疫情發生時才又短暫想起中醫藥的作用。 為加強專業及政策層面的統籌及制訂整體發展藍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將籌設中藥發展專員一職,就各類政策範疇設立專員是政府一貫做法,不過與會中醫藥界人士有不同意見。 有與會者認為,將專員置於醫療衞生框架內,是矮化其職能及視野,目標自然而然以醫療衞生為導向,而非發展中醫藥產業,那與現時政府的中醫藥政策分別不大,若專員未能從把中醫藥業發展為香港支柱產業的高度或視野出發,所能發揮的作用將變得甚為有限。

中醫藥發展專員

同時,中醫醫院的發展及與西醫的互動,必然會涉及中醫專科發展的討論。 中醫目前的分科是否合適,日後進一步專科化應該參考西醫的分科,還是根據中醫特色來分科,都是有爭議的。 有中醫師認為專科化發展可以提升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能提升市民對中醫的認可,但有中醫師認為中醫專科化發展必須非常謹慎,不可以隨便參考西醫現行的分科方法,否則會和中醫的核心精神有衝突。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藥業的巨大潛能

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每年兩會期間,港區人大代表均多次聯署由李應生代表就中醫藥融合發展提出的建議,冀望發揮人大代表的力量,推動兩地中醫藥邁向世界。 立法會議員邵家輝、陳家珮、陸翰民則表示本次新冠疫情帶出了中醫藥的重要性,市民對於中醫藥的需求大增,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更重視中醫藥,為本港中醫藥的發展制定更長遠的規劃。 中醫藥發展專員 此外陳永光及林志秀均表示特區政府應該推動中醫專科發展,以配合行業持續發展需求。 提交的建議書是集合了中醫中藥界對於整體發展的寶貴意見,代表着業界的心聲。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設置「中醫藥發展專員」,方玉輝認為,中醫藥專員的背景應該是中醫師,目前香港有很多中醫藥專業人才,不應再用西醫管理中醫。 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及16名非官方委員,大部分為中醫藥業界人士,包括學術、中醫師及中藥等界別的代表;亦有4名官方委員。

2014年,時任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興建中醫院,過去幾年政府成立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積極推動中醫醫院發展事宜;並預計於2024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由政府興建,及後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透過視像發言表示,政府將成立中醫藥處,興建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推動中藥標準化和國際化。 政府亦設置基金,為中醫藥界提供進修資助,資助製造商、批發商及零售商購置器械等。 目前香港的中醫藥研究機構不容易直接申請內地的研究項目,而且要直接取得內地的研究樣本和數據也有難度。

中醫藥發展專員: 相關推薦

儘管政府投入予中醫的資源愈見增加,但中醫仍未被正式納入公營醫療系統,衛生署及醫管局的診所及公立醫院還未提供資助中醫服務,中醫的就診率在過往10年也出現了停滯不前的趨勢。 但更重要的是,中醫業界內部對未來的專業化發展方向仍然存在若干分歧。 中醫藥發展專員 以下我們會為大家勾畫一下,中醫發展中期必須面對的5個關鍵議題,包括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中西醫的互動模式、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以及中醫專科化。

  • 李家超指,政府正以最大力度增加資助服務名額,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20%,即6200個宿位,當中2600個將於明年投入服務。
  • 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有足夠醫護人手,我們會探討不同方案,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
  • 全面更新《公務員守則》,要求公務員注重團隊精神,敢於擔當,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特別是透過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以強化賞罰制度,表現欠佳公務員如果沒有改善,會被終止聘用。
  • 另外,亦有與會者認為政府不另設中藥發展局乃避免架床叠屋,再者現時已有多個部門共同管理中醫藥業,故此關鍵並非設局或專員,而是如何就專員職能作出較好規劃,讓其好好發揮功能。
  • 他表示期待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籌備小組及未來正式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後,香港政府能夠與各方面合作,藉着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更好地照顧香港市民健康上的需要。

政府會繼續以「科學為本、精準抗疫、風險可控、便民利民」的精神應對疫情,並按照科學數據分析,適度調整抗疫措施。 不過,我要在此呼籲大家,所有市民不要對疫情掉以輕心,要保持警惕,不要信謠言,要信科學,早日接種新冠疫苗,保護自己和身邊的長者及兒童。 高危人群,在確診時更要考慮服用抗病毒藥物,我們的抗病毒藥物十分充足,而我們亦擴大臨床適應症。 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優化防控措施,確保一切有序、穩妥,逐步向前推進,而和內地就擴大驛站的名額和推進「前置檢疫」方面,我們保持加強溝通,希望做到為香港在聯通外地和內地奠下一個穩固的基礎。 中醫藥發展專員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專科發展

2013年1月17日,香港政府宣布成立委員會,官方名稱為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擔任主席。 局長曾國衛認為建議書務實而全面,並對以上建議作出了積極回應,表示會加強研究、跟進及落實。 現時三地皆採用不同的中藥材和中成藥標準體系,以致造成市場割裂及提高了行業成本。 三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先易後難的方式,針對嶺南地區的常用藥物,聯合制訂大灣區統一標準。 長遠而言,可打造出大灣區中藥材的標準體系,為中藥訂立可靠、可行的質量標準及清晰明確的化驗檢測鑒定體系等,以及實行統一的檢測認證服務,以促進三地藥業互融互通。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牙科護理服務發展小組」,檢視現行服務,並就加強有關服務的範疇和模式,向政府提供意見。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藥發展專員 政府並研究引入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至於「合資格」的標準釐定,仍有待進一步商討。 10月28日,我們再在中文大學舉辦相關政策論壇,與業界商討更具體有助推動產業發展的方法,其中的重要觀點,再草擬成文發表,建議政府在落實施政報告政策時的更「落地」舉措。 本系列則把所有文章依原來出版日子先後在灼見名家刊出,讓讀者可更為連貫地了解我們的分析和觀點,亦在與灼見名家讀者分享的同時求教請益,歡迎各方批評指正。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美容治療師

曾任食衛局政治助理的議員陳凱欣表示,由擁中醫背景者擔任專員屬「最基本」條件,正如醫管局亦不會由中醫領導,認為不應由「外行人管內行人」。 中醫藥發展專員 為確保公營醫療系統有足夠醫護人手,我們會探討不同方案,包括要求合資格醫護專業人員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及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及護士。 李家超表示,公營醫院服務是醫療體制的骨幹,當局會從多方面提升有關服務,包括多管齊下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以期在2023至24年度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兩成;並廣泛採用視像會診,以及推出新的藥物送遞服務模式,方便病人。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人口老化加上新冠疫情,令本港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療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 政府會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方向重整醫療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在提升精神健康水平方面,世衞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已經指出:「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 其中,我們會推出更多新措施,設立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提供即時支援及轉介服務,亦會試行設立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的服務中心。 我們提出了數項措施,以提升醫療服務及改善病人體驗,包括提出具體目標把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減少百分之二十。 我們會強化醫院基建,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未來五年增加約4 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 李家超又提到,為促進香港與內地醫療合作,特區政府會參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其他合適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批准已於內地和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安全、效能、質素標準等嚴謹要求後在香港註冊和銷售,從而令本港藥品供應更多元。

中醫藥發展專員: 中醫藥發展專員

李家超公布,政府今年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地區康健中心為樞紐,統籌為市民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與私營醫療界別共同推廣「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並協調不同醫療專業在社區提供全面、持續兼以人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他提出改善公營醫院病人體驗;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強化醫院基建,未來五年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並推廣「醫健通」。 他表示會成立神經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綜合醫療中心,為需要跨專業支援的患者提供綜合服務。 中大醫學院表示,樂見施政報告推出政策提升未來醫療體系的整體人手和質素,加強中醫藥在公共醫療體系的角色及中西醫協作,並推動中醫藥專業人員的專業發展,相信對吸引更多有志者入讀相關課程意義重大。 香港作為全球最長壽的城市,政府會採取不同措施加強支援居家安老,包括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恆常化、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並擴展服務範圍、擴大醫院管理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 同時,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增加安老院的資助服務名額。

未來兩天或達100%濕度下,明日悶熱翳焗的天氣在後日立即變濕凍,得咗! 此外,明年10月起,「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將恒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至於制定全民體檢、醫學篩查,盧寵茂表示要考慮篩查成本、風險,要視乎醫療數據支持,判斷醫學篩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中醫藥發展專員: 推動基層醫療  強化扶老助弱

特區政府應定下長遠發展計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香港中醫藥做大做強,利用香港的優勢,讓香港成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舞台,弘揚我國五千年國粹。 開拓公私營合作空間,公共醫療機構可與坊間中醫師以公私營合作的方式,在社區協助居民守護健康,紓緩公共醫療壓力,發揮中醫藥的優勢。 培力(香港)健康產品有限公司供應鏈總監鄺嘉輝說,從大陸採購中藥材遇到一系列困難,包括難以與國企競爭,將藥材運送回香港的清關時間長等。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進步,越來越多醫療機構採取遙距診治模式,受到民眾的歡迎。 三地部門及醫療機構應研究,針對中醫藥建立一套完善的遠程醫療體系,在電子病歷、遠程診療等方面打造完整的系統。

目前中藥在工業生產、實驗室科技及遠程醫療科技等方面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建議重視科技的力量,透過智能工業、網際網路技術、雲計算技術及大數據技術等推動中醫藥現代化,令中醫藥發展達至更高的水平。 現時粵港澳三地中醫藥主管部門並無定期的協調機制,只是透過不定期的會晤商討合作。 民建聯早前撰寫了《促進中醫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並在12月3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會面,提交建議書。 我方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以及民建聯監委李瑞成和中委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