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發燒7大優勢2024!(小編貼心推薦)

除了持續發燒,如果小朋友出現抽搐、精神不振、不願進食、脫水等情況,家長應盡快帶小孩求醫,並將他曾服用的藥物資料及病歷告訴醫生。 因為耳道較細、較彎、分泌物多等等問題,測量耳溫是不可靠的,以測量肛溫最準確,若未達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因為抵抗力不足,嚴重細菌感染的機會很大,請不要猶豫,立刻帶去可以做詳細檢查的醫院就醫。 而當發燒很多天帶去看醫生的時候,18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找「小兒科醫師」,無論是小兒科,或是小兒耳鼻喉科、小兒感染科都可以,因為如果不是受過小兒科專科訓練的醫師,很難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小孩特有的疾病,反而會錯過治療黃金時間。

除了用退燒藥,家長亦可以用溫水為孩子抹身體幫助散熱。 確認寶寶的體溫偏高時,先檢查寶寶的衣物是否穿多了? 如果有以上狀況,先幫寶寶解開衣物或移去蓋被,讓環境保持通風狀態,一段時間後,若溫度降低,即表示寶寶應該是穿蓋太多,無法散熱所致;若依然發燒,但活力狀態還不錯,父母並不需要太擔心而一定要立刻就診,當然也不用在半夜時分衝去醫院掛急診。

小童發燒: 兒童發燒 散熱很重要

孩子發燒,總是讓新手爸媽感到萬分緊張,往往一發現寶寶發燒,就抱起孩子往醫院衝,即使在半夜,也會到有急診的醫院就診,深怕孩子有個閃失。 提醒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有必要了解更多關於發燒的事。 對於有過高熱驚厥史,可低鈣、癲癇的病兒,更應及時給安定預防驚厥發生。 其二是發熱本身是人體抗病能力消滅致病因素的正常反應,你用藥物殺滅了細菌病毒,就會影響吞噬細胞的增殖和抗體的產生,影響機體抗病能力的增強,所以不要過早應用抗生素。 蘇一宇醫師說明,若孩子發燒,突然抽筋、眼睛上吊、喪失意識,這時要讓孩子平躺在安全的地面,頭側一邊,避免被分泌物嗆到,趕快叫救護車;或是等孩子停止抽筋,再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小童發燒

患者當中 0 至 9 歲兒童佔約 2 %,10 至 19 歲兒童及青少年亦佔約 2 %。 仍在餵哺母乳及配方奶粉的嬰兒或兒童,最合適的飲料就是母乳或配方奶粉,而清涼及經烹煮過的開水亦可以作為水分補充。 內容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合資格的醫護人員給予閣下之個人建議。 家居室溫應維持於 22℃-26℃,應打開窗戶,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小童發燒: 兒童發燒|持續高燒未必會燒壞腦 了解4個迷思 燒至41度要小心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進入散熱期,會開始大冒汗,這時可以繼續補充水分,但也不能退燒,因為身體本來就在散熱,又外加一個退燒藥或是退燒方法,可能會造成身體溫度太低而失溫。 發燒期間,杰仔又說膝頭哥痛,我們已經第一時間帶他見骨科醫生,經檢查後確定沒有骨折,醫生說可能是受過濾性病毒感染,病毒去到膝頭,因而出現膝頭痛,處方了一些消炎藥物。 測量耳溫是不可靠的,以測量肛溫最準確,若未達三個月以下寶寶發燒,因為抵抗力不足,嚴重細菌感染的機會很大,請不要猶豫,立刻帶去可以做詳細檢查的醫院就醫。

  • 本港第五波疫情仍不斷在升溫,接連更有嬰幼童確診,甚至有死亡個案,為人父母眼見感染數字屢創新高,又怎能安心和放心!
  • 他表示,通常塞藥後,30至45分鐘後,就會開始退燒。
  • 但如果寶寶退燒之後活動力良好,吃了退燒藥之後,可以先觀察一兩天,若再度發燒,只要體溫仍在39℃以下,可先退燒後再繼續觀察;但若再度發燒到39℃以上,應立即就醫。
  • 此外,有些家長會試圖按住或控制正在抽筋的孩子,這亦可能會令他身體受傷。
  • 寶寶發燒會較為疲倦,應留在家中,讓他有充分休息,不宜送他到託兒所或上學。
  • 雖然三個月以下小孩的發燒通常是由一般性病毒所引起的,但如果是因為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會很快地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就算已過了就診時間,也應該以急診的方式立即檢查會比較保險一點。

要知道造成發燒的原因很多,可能因為腸胃炎、尿道炎、鼻竇炎、甚至是便祕而發燒,而上述原因即便用最好的退燒藥,只要症狀存在,藥效過了還是會發燒。 請各位家長務必有正確的觀念,退燒藥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疾病,它只能緩解症狀以及爸媽緊張的情緒,若發燒兒童沒有合併嚴重的症狀,同時精神、活動力與食慾正常,就不需要積極服用退燒藥。 要數育兒路上令家長擔心的事,必定是小朋友發燒生病,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也提醒要市民注意寒冷天氣容易引起或加劇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等。 一名港媽日前在facebook 育兒群組發文,指兒子連續發燒第七日,度數介乎38-40度,但除發燒並無其他症狀,已入醫院檢查,但醫生仍沒有找到發燒原因。

小童發燒: 健康網》吃多小心慢性發炎! 醫揭3類食物少碰:肉鬆上榜

然而,「痊癒」的重要關鍵還得仰賴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只要病毒尚未完全消滅,退燒藥效過後再度發燒的情形實屬常見。 小童發燒 建議父母應持續補餵寶寶,寶寶才有體力對抗病毒並避免脫水症狀。 不少人都聽長輩說過,小孩子發燒要盡快退燒或帶去看醫生,不然寶寶的腦袋「可能會燒壞」,這種說法又從何而來? 其實多數所謂「燒壞腦袋」的案例,通常是小孩本身有腦炎(Encephalitis)或腦膜炎(Meningitis)等疾病,而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並不會「燒壞腦袋」。 陳欣永醫生表亦有其他病症會出現持續長時間發燒,如免疫力系統失調問題,肺結核都可以是長時間沒病徵發燒,所以醫生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而作出檢查或者檢測。 我們得先了解,發燒度數與病情嚴重程度沒有直接關係。

小童發燒

一般而言,醫師會認為除了溫度計上的數字之外,更需要觀察孩子實際上的反應,但對三個月以下的嬰兒來說,溫度計上的數字是相當關鍵的指標,只要出現38度以上的發燒,就必須立即就醫。 雖然三個月以下小孩的發燒通常是由一般性病毒所引起的,但如果是因為細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會很快地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就算已過了就診時間,也應該以急診的方式立即檢查會比較保險一點。 如果您的寶寶是三個月至六個月左右且發燒攝氏38.33度,或是寶寶是六個月至兩歲且發燒39.44度以上時,也都必須立即就診。 寶寶年紀越小,出現嚴重感染的機率越高,臨床的判斷也越困難。

小童發燒: 健康 熱門新聞

導讀:寶寶發燒,是爸爸媽媽最緊張的事,「發燒」是兒童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小兒科醫師門診中,至少有80%以上兒童,都是因為發燒。 小童發燒 孩子發燒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免疫系統,有些孩子3~5天可以退燒、有些需花上一週的時間,蘇一宇醫師說明,希望爸媽在了解發燒時,不用太著重在體溫幾度,發燒導致體溫升高只是一個徵象,重點是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孩子在半夜發燒,爸媽一定覺得心急如焚,思考著是否該立刻帶去急診,還是等天亮再就醫,其實只要謹記以「活動力」判斷的原則,就能拿捏是否需要掛急診。 蘇一宇醫師說明,就算孩子在半夜發燒,若沒有危險的徵象,不妨等到早上看門診,但發生較危險的情況,則應該儘速就醫。 蘇一宇醫師表示,量測新生兒的體溫仍使用肛溫,因為最接近核心溫度。

小童發燒

此外,嬰兒玫瑰疹、川崎氏症,或是細菌感染,例如中耳炎、肺炎、扁桃腺發炎等,也會引起發燒症狀。 小童發燒 大部分父母會立刻給寶寶吃藥退燒、接著第一時間掛急診。 A4:退燒藥服用後至吸收以及達到藥效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服用當下便立即見效,因此吃完藥後馬上量體溫仍發現高燒並不代表藥物沒有效果,而是還沒到達藥效時間。 常見的退燒藥如普拿疼以及布洛芬服用至出現藥效約需要1小時,退燒作用普拿疼可維持4-6小時,布洛芬維持6-8小時,兩者約能退燒1-2°C。

小童發燒: 小朋友食譜 ︳ 改善消化、促進吸收!營養師推介木瓜奶凍食譜

他表示,通常塞藥後,30至45分鐘後,就會開始退燒。 他續解釋,有時家長發覺子女體溫飆高至39度,會非常緊張,此時可服用另一款藥,「因為成分不同,就算未夠4個鐘頭,都可以食」。 這時免疫系統正式開始對抗病菌,所以會覺得整個身體都在發熱,這時可以多喝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除非溫度飆高到攝氏39度以上,否則不需要特別退燒。 ,孩子退燒後精神不錯食慾很好,就算再燒起來也不用緊張,但如果孩子沒發燒,卻精神不好,食慾也很差,請務必把孩子帶去看醫生。 彭少良醫生向家長解釋,所謂「發骨節」是指兒童的長骨末端生長、拉長,因而產生痛楚,即關節痛,不會發燒,但大家常以為會發燒。 小童發燒 最易有發骨節關節痛楚的位置是膝頭及腳跟,如小朋友突然因膝頭關節痛而大哭,痛一陣便沒事,不伴隨發燒,是發骨節的典型徵狀。

  • 而感染性又可以細分成病毒類及細菌類,高達90%多屬於病毒引起、10%則是細菌所造成。
  • 流感症狀發作很突然,初期發燒、頭痛、喉嚨痛,有7-8成患者會有咳嗽症狀。
  • 她一步強調,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 至於穿更多衣服將汗悶出是絕對不建議的,也不建議將孩子的全部衣著脫去以利散熱,較適當的方法是保持適當的衣著,避免過熱或過冷的環境。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知識分享 and tagged 小孩發燒, 小朋友反覆發燒, 小童發燒 幼兒發燒無症狀, 新生兒發燒, 發燒原因. 他強調,新冠病毒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都有機會令兒童出現併發症,當中最嚴重要是腦炎、呼吸系統發炎,以及可致器官衰竭的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一旦出現這些情况應盡早求醫接受治療,例如以類固醇及免疫球蛋白控制炎症。 小童發燒 他又謂,人的體溫在不同時間也有差異,通常在清晨6時最低,下午4至6時則最高,因此晚上發高燒比下午發高燒可能顯示情况更為嚴重。 此時如果測量寶寶體溫,也可能會超過38度,但只要褪去寶寶身上多餘的衣物,幫助散熱,體溫若有明顯下降就無大礙。 許多爸媽在面對寶寶發燒時有各種錯誤的觀念,《Hello醫師》特地邀請來自台灣的張博堯診所的主治醫生林怡樺,針對以下幾項常見的迷思來說明。 除了取決於發燒度數,還要考慮他們的年紀、病徵、精神狀況,及發燒時長等因素。

小童發燒: 健康網》醫列「兒童發燒」處理原則 遇「4情況」就該跑醫院!

針對以上兩種做法,劉明發醫師表示,首先,父母應了解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即使寶寶發燒到40℃,發燒症狀並不是造成寶寶腦部受損的元兇,過去在醫療不發達的年代,因為不了解引起寶寶高燒不退的原因,所以才會誤以為發高燒會燒壞腦袋。 「通常發燒3~4天以上,患者合併有頭痛、嘔吐的症狀,須當心可能是腦膜炎,腸病毒感染也會引起腦炎,導致腦壓上升,所以,父母要提高警覺,注意寶寶若合併有其他症狀,且活動力變差、昏睡,都應趕緊就醫。」劉明發醫師解釋說。 典型的過程是,孩子突然發高燒或高燒不落時,突然不醒人事,而且四肢收緊抽搐、雙眼可能反白、口吐白沫、或失禁。 大家試想想,如果你正在一個人站在這孩子身邊,你有甚麼反應呢?

小童發燒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再度在香港肆虐,由於發燒是其中一種常見症狀,眾多食肆和辦公室紛紛祭出電子體溫計,為進入場所人士量度體溫,以期分辨出懷疑受感染人士。 如果你的孩子有輕微發燒,但沒有其他症狀,並且在各方面表現正常,那麼你只須確保孩子喝足夠的飲料或水,好好補充身體水分,而不必再做些什麼。 發燒往往是一個好徵兆,一般來說,當孩子的免疫系統抵禦傷風感冒、咳嗽和耳部感染時,便會發燒。 當感染一開始發生,身體的防禦系統便會釋放抗感染化學物質至血液中,而這些化學物質也會影響身體的溫度調節,這個溫度調節系統位於大腦中,稱為下丘腦。 本產品含有撲熱息痛,請避免與其他含撲熱息痛藥物一起服用。

小童發燒: 孩子發燒要吃退燒藥?超過40度燒壞腦袋?破解小孩發燒8迷思

吳醫生說,體溫持續過高才算是發燒,第一次探熱發現體溫高,應隔10至20分鐘再一次探熱,仍然過高才算是發燒。 同時,不同的探熱方式對發燒的定義也略有不同,例如探耳及脷底是37.5℃,腋下則是37℃,額頭為35.6℃,探肛就是38℃。 罹患中耳炎、肺炎、猩紅熱、化膿性扁桃腺炎、泌尿道炎等感染性疾病,經治療後雖不再發燒,但仍應遵照醫囑服用整個療程的抗生素,不可自己停藥以免降低療效。 耳溫槍是利用紅外線偵測來測體溫,因此測量時要拉直對準耳道、測到血管才會準確,但因新生兒的耳道狹窄、耳溫槍的測頭常無法完整地放入耳朵裡,影響測量數據,建議3個月後的小朋友使用較佳。 是新生兒最常採用測量體溫的方式,屬人體核心溫度,因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且測量肛溫時最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較能測出新生兒正確的體溫。 小童發燒 發現寶寶發燒了,趕快拿出小林退熱貼貼在額頭處,冰涼的觸感能讓孩子比較舒服。

小童發燒

小朋友發燒時應穿著長袖鬆身衣物;須避免過熱或過涼。 衣物應以棉質為主,以便吸汗,衣物吸汗後應作更換。 沖温水浴、以温水抹身、使用退熱貼或冰袋,雖然不能幫助小朋友退燒,但可以減輕其不適感。 發燒時,身體會增加產生抗體、提升吞噬細胞作用、加快循環系統速率,以幫助抵抗入侵的病原體,這情況下,體温一般會在38.5°C – 40°C / 101°F – 104°F之間。 這樣能令小朋友感到舒服一些,而又能幫助散熱及保持身體有足夠水份。 小病人體溫到達預定溫度後,上述的不舒服會減少很多,看起來懶懶的是正常的,馬拉松跑完總是要休息一下的。

小童發燒: 幼兒常夜醒哭鬧 醫師:先養成好睡眠習慣

若果兒童進入昏迷狀態,屢叫不醒且沒有脈搏呼吸,應立即做心外壓及人工呼吸,若仍有脈搏則讓孩子打側躺,頭微向後以保持呼吸道暢通。 帖文引來網民討論及熱烈回應,分享自己的孩子試過無症狀持續發燒,當中最多家長留言表示自己小朋友持續發燒最終確診的病症常見是「尿道炎」、「腺病毒」、「川崎症」、 「肺炎」、「玫瑰疹」及「 腸病毒 」等,令到媽媽憂心不已。 相反,如發燒的孩子較為年長,精神狀況良好,也沒有出現其他病徵,家長可持續觀察,無須過於緊張,勉強在深夜前往急症室。

小童發燒: 健康網》寶寶蹭臉好可愛 醫:要當心不是撒嬌而是異膚

答:首先不要讓小朋友仰卧,因仰卧時孩子的舌頭會向後,阻擋呼吸。 小童發燒 此外,有些家長會試圖按住或控制正在抽筋的孩子,這亦可能會令他身體受傷。 顏俊宇近日在「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臉書提到,自從快篩陽確診上路後,診所通報了不少病患,還好目前追蹤起來的小朋友都是輕症,只是狂燒2-3天的時候,真的嚇壞不少家長。 發燒的原因很多,包括各種感染(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等等)、腫瘤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夏季熱等。 在您測量小朋友的體溫後,發現他(她)已發燒時,您可以做一些措施來讓小朋友體溫下降,但體溫下降並不會使病兆消除,只會使您的小朋友感覺舒適些而已。 記得小時候生病時都會喝上好幾罐舒跑,舒跑能幫助補充水分。

小童發燒: 正確使用退燒藥物

一般孩子的體溫會比成年人再高一些,如果穿太多、天氣太熱、環境溫度高、洗完熱水澡,有時的體溫也會超過38°C,建議調整室內溫度、減少衣物或被蓋,讓孩子稍加休息後,再量一次體溫,若因此降溫,就只是「體溫過高」而已。 面對孩子發燒,父母總是心慌意亂,以為病得很嚴重,莫不急著送醫。 首先,父母應建立發燒是「是一種徵象,而不是一種病」的觀念,後續掌握好孩子的每個症狀,才能給予正確處置,爸媽才能放下莫名的擔心。 「當人體受到感染時,體溫就會高起來,若細菌或病毒跑到腦部引起腦膜炎、腦炎等病症時,就可能會造成腦部功能受損,也就是俗稱的燒壞腦袋。 此外,傷口感染(例如蚊蟲叮咬)、蜂窩性組織炎也會引起發燒,若傷口有紅腫熱痛現象且合併發燒症狀,可能有細菌感染疑慮,也應就醫。

小童發燒: 健康網》預防肺癌纏身! 營養師教6大飲食要點

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 感冒大多源自病毒感染,服藥僅能「減輕」不適,例如暫時抑制發炎反應幫助退燒,或是改善感冒常見的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 他提醒,孩子發燒往往伴隨著食欲下降,若發生沒有食欲的狀況,不能只多喝水,也要多補充電解質,否則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而看到孩子精神不濟的現象。 蘇一宇醫師表示,因為中樞體溫升高,代謝也會加快,目的是希望免疫系統可以活化病毒,去對抗侵犯體內的病原體,體溫高也可以略微降低病原體的複製及侵犯的速度,未來也能增快免疫系統去辨識病原體,以利遇到病菌時能更快出現抗原反應。 若是因為細菌性的感染,可能會合併中樞神經的影響,因此會進行脊髓液體的檢查。

小童發燒: 兒童感染Omicron有哪些症狀?

一般退燒藥物使用後約30分鐘即可產生效果,但不會使體溫完全降到正常範圍, 只要感染存在,體溫可能又會上升。 低燒或中度發燒一般不用退燒藥,因為過早退熱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建立,而且藥物退熱常會引起大汗、虛脫等不良反應。 因為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

它的藥性較溫和,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高燒比較不容易退下來。 發燒出汗會令身體流失水分,所以小朋友需要補充適量水分,每日 6 至 8 杯飲料。 如果小朋友的體温升至40℃ (104℉) 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嚴重咳嗽、胸痛、面色蒼白或轉藍、皮下出血跡象,甚至昏迷、癱瘓、頸梗僵直、咽食困難、不停流口水、嚴重嘔吐、腹瀉、腹痛、腰痛、脫水,家長應盡快帶小童到急症室接受治療。

當杰仔進入診症室後,接見的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向杰仔查問哪裏不舒服,杰仔似乎不太想回答,但在父母的提示下,他勉強抬起頭,用手摸一摸額頭。 父母趕忙向醫生說:「他五日前開始發燒,體溫維持三十八、三十九度左右,我們給他餵過退燒藥,好像退了少少,但之後又燒過,直到現在。 最容易發燒的年紀是2-5歲幼兒園的階段,一年燒個5-6次以上蠻常見的,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一看到小孩體溫高就往急診衝,其實是沒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