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食藥2024懶人包!(持續更新)

但當情況一直惡化,甚至岀現其他危險症狀,家長需要盡早向專業醫護人員查詢。 小朋友食藥 兒童傷風一般會靠免疫系統自然痊癒,一旦傷風感冒的症狀超過14天或出現其他症狀,例如發高燒、痰中有血、昏睡和呼吸困難,應儘快求診。 小朋友食藥 可以諮詢藥師後,把吃藥的時間安排在相對空腹,如飯前或是飯後一段時間後服用。

而在餵藥之前,應先把醫生建議的份量的藥水抽取在針筒內,然後逐少逐少把藥水注射入孩子的口腔內,切記不要一次過將針筒內的藥水注入孩子口腔內,這樣孩子可能會把藥水吐出來。 有些父母為了讓藥水「易入口」,會將藥水混在果汁或牛奶中,試圖用果汁或牛奶的味道來掩蓋藥水的苦味,但這樣做有機會讓孩子發現,從而令他們對果汁或牛奶產生抗拒。 此外,父母切忌將藥水加在蜜糖中,讓一歲以下BB的食用,因為蜜糖中可能帶有「肉毒桿菌芽胞」,BB的身體未有能力抵抗,容易引起中毒。

小朋友食藥: 兒童用藥怎麼吃?小孩把藥吐出來怎麼辦?兒童藥品可以混入牛奶或果汁?

其次,藥物如果同清水以外嘅飲料混合,一方面會影響酸鹼度,繼而影響藥效。 另一方面,果汁或牛奶等飲料,有機會同藥物產生相互作用,輕則減低藥效,嚴重者會導致副作用,令小朋友嘅健康受到負面影響。 中醫兒科的門診常常遇到帶著幼稚園年紀的小朋友來看診的爸爸媽媽們很高興地說小朋友症狀改善了,希望懷裡的另外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寶寶也用中藥來調理,可是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吃中藥? 因此,在中醫兒科門診裡,家長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多大才可以吃中藥?」通常之後還會接著第二個問題:「中藥那麼苦,寶寶要怎麼乖乖地吃下肚?」。

小朋友食藥

這時候你要先看看他們有沒有其他病徵,例如咳、流鼻水、嘔吐、腹瀉或出疹等,從以上病徵你大概會知道他發燒的原因。 如果餵藥方法正確,寶寶仍抗拒吃藥,可能是因為藥的味道寶寶不熟悉,或該類藥有苦味。 對付苦藥,可以加甜味覆蓋,例如:將藥粉倒在湯匙裡,再將果糖擠在藥粉上,裹住藥粉,便於服用;或將藥粉與布丁混和,讓寶寶感覺藥跟甜點一樣可口而順利吞下。 對於會吞藥的寶寶,可以將藥粉包在膠囊內,如此也便於攜帶,問題不難解決。 孩子並非天生怕吃藥,只怕餵藥時,爸媽缺乏技巧而屢用強灌的技倆,令孩子身心皆生恐懼,才會逢吃藥即拒藥。 如果父母從小建立寶寶良好的服藥態度,將使得餵寶寶吃藥更容易。

小朋友食藥: 不要喝!「天良諾克治痛感冒液」 被查出過期改標

一提到吃藥,許多小朋友擺頭扭身、嚎啕大哭甚至吐藥,就是不願意乖乖把藥吃下去,醫師提醒,餵藥時千萬別用蠻力,建議改用互動的方式誘導,吃藥後可給予少許果汁獎勵,但不宜和藥物同時或搭配飲用。 他指,6歲以下的幼兒用藥較為複雜,要小心處理,如某些幼童會出現藥物敏感的情況,最好找家庭醫生配藥。 他亦提到,6歲或以上的小朋友有一定表達能力,進食藥物後若感不適,家長較容易了解情況,故自行配藥無太大問題,他建議家有6歲或以上子女的家長,可於藥房及超市購買退燒藥、傷風咳藥及止吐藥「看門口」。 很多小朋友都會「嘔藥」,特別是在飯後服藥,他們會將食物和藥一併嘔出來。 如果小朋友有這樣的情況,家長最好在他們進食後最少一小時才餵藥,或者空肚吃藥。 家長不必太擔心空肚吃藥會令小朋友不適,只要根據指定的時間服藥,大部份藥物都可空肚服用,家長亦可先向醫生查詢。

小朋友食藥

我請爸爸按住他,固定他的頭不讓他轉來轉去,然後我快速的把藥擠進他嘴巴裡;但是卻因為太心急,擠太快,害他嗆到了。 1.有助於調整藥物:生病的小孩經過2、3天治療後,某些症狀已經緩解許多,另外一些症狀可能變得更嚴重,這時候如果吃的是藥丸,家長可以依據症狀的變化與嚴重度去作調整,但如果是磨在一起的藥粉,家長就無法更精準地做調整了。 幾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有發表過關於兒童發燒的指引,其中一項,就是針對晚上已經睡著了,不用再叫他起來,特地吃退燒藥的說明。 除非孩子一直發抖、翻來翻去,甚至醒來說頭痛、或哭鬧,這樣就最好用適量的退燒藥讓他舒服一些。 例如:如果38度以上,但是孩子精神活動力很好,醫生也判斷這是一般的感冒,本身沒有熱痙攣的病史,則的確可以考慮不用吃退燒藥。

小朋友食藥: 健康網》降血脂「藥」吃一輩子? 醫:自行停藥恐增心梗風險

藥品的保質期是指未拆封前,藥品品質和藥效保證的時間。 家長期可以準備一啲濃味食物,以引誘小朋友乖乖食藥。 小朋友抗拒食藥時,好多家長會捏著小朋友鼻子,令佢哋張嘴,強行餵藥。 因為當小朋友唔能夠用鼻呼吸,單靠嘴巴呼吸,好容易會嗆到,甚至因氣道被堵而導致窒息死亡。 常見商品名是「依普芬」、「舒抑痛」、「炎熱消」,這一類的藥物退燒跟止痛效果比較好,不過比較會有腸胃道的副作用。 ◆ 使用劑量:劑量算法是體重除以2(例如體重為10公斤,一次服用的劑量為5 C.C.),4-6小時一次。

小朋友食藥

若家長或小朋友確診而暫未獲送院,須在家等候安排的話,趙醫生提醒患者要喝充足水份,可安排少食多餐,緊記切勿外出,以減低傳播風險。 確診者最好留在自己的房間,若與家人共用廁所,只蓋上廁板沖廁並不足夠,下一位人士使用前須消毒廁板,才能減低傳播風險。 如果孩子年紀較大,家長可嘗試在餵藥前,讓他們吸吮小冰塊,然後才吃藥。 因為低溫能減低味蕾的敏感度,這時候才吃藥,可使藥物的苦澀味減低,更易入口。 但其實若果孩子年紀較大,家長可以不用欺騙他們,反而直接向他們講解吃藥的原因,讓他們知道吃藥可使他們痊癒,這是對他們好的,讓他們更易接受,甚至不再抗拒吃藥。 A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用藥安全報告指出,兒童用藥錯誤的發生率為成人的三倍,主要與劑量錯誤有關。

小朋友食藥: 11 月 嬰幼兒吃藥:餵食禁忌家長必看

若是服藥的順從性不佳,可請教醫師能否開立兒童專用製劑,減少小朋友排斥服藥。 除非有特別指示,口服藥品應以常溫開水服用,以免產生食品和藥品間的交互作用。 所以大家應該搞清楚了,喉嚨發炎其實不見得需要吃什麼藥,大多數都會自己好,除了A型鏈球菌引起的喉嚨發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外,大多數的藥都是用在症狀治療(止痛跟消腫)上面。

  • 其次,藥物如果同清水以外嘅飲料混合,一方面會影響酸鹼度,繼而影響藥效。
  • 不過,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跡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就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 它的藥性較溫和,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高燒比較不容易退下來。
  • 她提醒,務必確認藥袋上是否標示有抗生素的藥物,如有抗生素藥物,務必遵從醫囑,按時服藥與定期回診,決定是否可停用或增減藥物劑量,還是須更換藥物。
  • 有些寶寶常因藥苦或氣味強烈而不敢服用,這時可採用一些不會影響藥物效果、又可讓寶寶安心服下藥物的方法,例如有些藥物可加入果汁或糖漿一起服用。
  • 可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Acetaminophen),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6-18歲)、授乳媽媽及孕婦。

臺北榮總小兒過敏感染科陳俊仁醫師表示,感染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會燒燒退退的,家長會給小朋友使用退燒藥,常見退燒藥的藥效大約都是4到6小時,所以藥效過了自然發燒就又出現了。 張濤澤醫師表示,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正確的給藥和餵藥方式也有所不同! 若是1歲以下的嬰幼兒,給藥多為香甜好入口的藥水,家長可用吸管、滴管或餵食器餵藥,孩子的服藥接受度較高。 小朋友食藥 此外,部分藥物含阿斯匹林、可待因或產生嗜睡的抗組織胺,容易引起副作用,對嬰幼兒都是一種傷害。 唔少家長都識得冷靜咁帶小朋友去睇醫生,不過,就卻忽略咗用藥嘅安全,一個小心反而令小朋友嘅健康受到威脅。 當醫生處方咗藥丸或膠囊時,小朋友一句「媽咪,我吞唔落呀」,家長就無可奈可,唯有將藥丸壓碎或將膠囊嘅藥粉倒出嚟,再混入果汁或牛奶,令小朋友較容易吞。

小朋友食藥: 健康網》小孩感冒能否吃成藥?吐了還要再餵嗎? 兒童4大用藥問題1次解決

不過,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神智突然轉變或模糊、持續發高燒、抽筋跡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就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 多打開窗戶,因為室內空氣流通能有效稀釋病毒或讓病毒隨氣流帶走。 Iii, 小朋友食藥 保持個人及家居衛生照顧者和病童留在一個房間,並且關上門,儘量不要與其他家人接觸,也不要離家。

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針對孕婦沒有安全數據,藥廠不建議使用;沒有數據顯示賽洛唑啉會否分泌於母乳中,授乳媽媽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小朋友食藥 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部分研究建議右美沙芬只適用於部分有需要孕婦,且應避免使用含酒精配方,孕婦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授乳媽媽來說,未知右美沙芬會否分泌於母乳中,且哺乳時應避免使用含酒精配方,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或藥劑師。 適用於6-18歲兒童及青少年;因會穿過胎盤,藥廠不建議懷孕婦女使用(尤其妊娠第一期);此藥亦會分泌於母乳中,沒有數據顯示藥物對哺乳中嬰兒是否有影響,藥廠不建議授乳媽媽使用。 究竟一旦染疫有哪些常用藥物可紓緩新冠肺炎輕症症狀? 中醫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藥物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小朋友食藥: 健康「膚」識

不過,藥粉摻雜奶粉一起沖泡,可能影響人體對藥物成分的吸收,而且有時候牛奶泡太多,小朋友喝不完,服用的藥物劑量不足,也會拖延疾病的痊癒速度。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ADHD藥物也不例外,服用後有機會出現失眠、胃口變差和情緒波動等,這些副作用通常是暫時性的1。 孩子是爸媽心中的寶貝,若是小孩不舒服或生病,家長與其他照顧者一定會很擔憂! 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陳巧丹藥師針對兒童用藥安全常見疑慮一一解惑。

小朋友食藥

要辛苦爸爸媽媽,大概每四小時便要檢查小朋友體溫一次,即使晚上睡覺都一樣。 本港疫情幾近失控,每日數千人確診令人不寒而慄,其中不少嬰幼兒在家中快速驗出陽性,而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頗長,一旦子女發燒,家長往往手足無措。 兒科醫生歐陽卓倫指,從兒科角度看,37.5度就算是發燒,但一般只需觀察,若體溫持續上升至38度或以上,才需要使用藥物。 小朋友食藥 「哇!哇!」小小孩感冒發燒,爸爸媽媽如臨大敵,不只是擔心孩子健康,更為餵藥所苦惱!

小朋友食藥: 兒童常見退燒藥水種類、劑量,以及發燒正確知識

市面上除了必理痛之外,還有幸福醫藥、痛熱適等牌子,都有兒童適用的「撲熱息痛」藥物。 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味道較濃的食物,以引誘小朋友乖乖吃藥。 只要味道香濃,相信便能吸引到小朋友,如:小蛋糕、餅乾或啫喱等。 家長應該讓小朋友半躺在自己懷中,透過針筒、滴管或小湯匙,將藥慢慢流入他們口內。

  • 病毒會導致聲帶(喉頭)和氣管腫脹,而腫脹可使呼吸道變窄,令呼吸困難,主要影響6個月大至5歲的嬰幼兒。
  • 由於母乳本身含有充足的水分,吃母乳的寶寶發燒時只要增加母乳餵哺的次數,便已足夠。
  • 順帶一提,由於果汁具有酸鹼性,也不適合與藥物和著飲用。
  • 若是才把藥吃下去,就馬上吐出來,需要補服藥物;如超過半小時才吐,不需要補服,以避免過量使用藥物;吃完雖未馬上吐,但在半小時內吐出,則建議補服。
  • 傷風又稱「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泛指鼻腔、鼻竇、咽頭、喉嚨及聲帶等。
  • 在藥物的外包裝上,一般都會說明服用方式、副作用及成分,家長在用藥前應仔細查看這些資訊,如果有疑問應及時向開藥醫師諮詢,以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