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退燒藥水8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如果孩子是因為腸胃炎、尿道炎、鼻竇炎而發燒,就算用最高級的退燒藥,只要腸胃炎、尿道炎、鼻竇炎的症狀仍然存在,藥效過了,也一樣會發燒。 此外,應注意酒精擦澡會引起皮膚的血管收縮,反而有礙散熱,且酒精如不慎讓小孩吸入會有中毒的危險,任何情況下不應該使用酒精作為退燒。 註:台灣的兒童退燒藥水以晟德藥廠的使用最廣泛,安佳熱及伊普芬都有兩種顏色,紅色(綜合水果/草莓)或紫色(葡萄)只是口味上的差別,藥效是一樣的。

安佳熱的成分是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也就是大家常見且安全的退燒用藥-普拿疼,一般新生兒也可以使用,但須經醫師評估診治,所以3歲以下也可以使用。 ,他解釋,人類體溫標準37度,發燒時腦內的下視丘會下令讓體溫升至39度對抗病毒,此時需要「發抖」來產熱,若是大人用冰枕或是酒精等方式試圖強迫降溫,反而身體會為了產生熱能抖得更加厲害,讓孩子更加不舒服。 第2代抗組胺藥,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鎮靜作用小,作用時間長,能減少服用次數,用藥劑量較小,是治療兒童感冒的首選。

小兒退燒藥水: 服用退燒藥前,請先試著這樣做!

第二個情形就是小朋友有合併精神活動力不佳或食慾下降的情形,清神活動力不好可能代表體內有比較嚴重的感染。 而在發燒時水分散失會比平常快,所以若此時出現食慾下降或脫水的情形,也必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輸液治療。 如果您的小朋友年齡在三個月以下出現了發燒的情況,請立即帶他至醫院就診,因為三個月以下的發燒,因為在發燒的新生兒中,有 小兒退燒藥水 7% 小兒退燒藥水 可能是敗血症、腦膜炎、肺炎、泌尿道感染、骨髓炎等有致命危險的細菌性感染。 必須前往有檢驗能力的醫院,完成血液尿液糞便等完整的檢查。 有些孩童耳溫超過攝氏38度發燒時吃退燒藥,體溫降回37至38度間已算退燒,但因未降到36至37度,家長繼續讓小孩吃藥,就是過度使用。

除了單次劑量之外,兒童退燒藥水單日的最大劑量是一天5次,每次之間間隔至少要4小時。 如果遇到單種退燒藥效果不佳,醫師則會再評估是否另外再搭配依普芬或非炎肛門退燒塞劑。 兒童染疫數增加,甚至出現死亡個案,令許多家長憂心不已。

小兒退燒藥水: 醫生偏心「別人看診特別久」!婦產科名醫曝真相:最好一下就出去

本港兒科醫生歐陽卓倫表示,一般小童體溫達到39.5攝氏度,才屬於發高燒,若體溫在38至39.5度之間,只需口服必理痛等退燒藥即可。 通常口服退燒藥,作用時間大概要1-2個小時,家長千萬別過度緊張頻繁使用退燒藥,強制讓體溫降到正常溫度並非好事。 小兒退燒藥水 小兒退燒藥水 另外,發燒也可以用來觀察疾病的趨勢,如果小朋友本來6個小時發燒一次,之後慢慢延長成8個小時或是12小時發燒一次,這代表病程快要結束了,反之則要小心。 可是如果燒了兩三天還是沒症狀,可以請醫師做檢查,因為像中耳炎、泌尿道感染或嬰兒玫瑰疹之類的感染,其實外表上看不太出來。 如果就只有燒幾天也都沒出疹檢查檢驗也都正常,可能只是輕微的病毒感染,孩子的身體已經自己就好了,不需要特別擔心。 隨著現在網路流傳越來越多兒童常備藥建議,小兒科醫師巫漢盟也說明,較常開立的像是「停咳糖漿」可能含有鴉片類藥物,容易上癮,副作用也較大,建議2歲以上的孩童才可以服用。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在第一版的兒童發燒衛教中指出,發燒與退燒的循環會重複發生,如果持續至少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能代表疾病已經康復。 小兒退燒藥水 疫情持續至今已有4名兒童不幸離世,而截至2月累計1,939名17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確診並入院診治,49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留醫。 兒科醫生陳欣永指出近幾星期以來,病人都甚少前往診所,以遙距診症為主,當中有95%以上是感染新冠肺炎,年紀最細為十幾日大的初生嬰兒。

小兒退燒藥水: 退燒需要等待!服用兩次退燒藥,應至少間隔六個小時

的確,發燒是人體發炎或感染時自然抵禦的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但是發燒也會加速新陳代謝率,增加氧氣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產生,對於健康的孩子來說,或許傷害不是很大,但若是孩子有先天性疾病或體質虛弱,發燒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 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至於坊間有家長擔心小孩抽筋時咬到舌頭,因此將手指放入小孩口腔,歐陽卓倫強調,有關家長做法錯誤及沒有需要,因抽筋時小孩並不會咬到舌頭,但將手指放入則可能被咬傷,「千祈唔好咁做」。 塞入藥劑後,一般小孩會感覺到痛楚不適,肛門亦會收縮,家長可用紙巾按住肛門,以免藥劑從肛門滑出,待小朋友放鬆後即可放開。

小兒退燒藥水

吳醫生說,體溫持續過高才算是發燒,第一次探熱發現體溫高,應隔10至20分鐘再一次探熱,仍然過高才算是發燒。 同時,不同的探熱方式對發燒的定義也略有不同,例如探耳及脷底是37.5℃,腋下則是37℃,額頭為35.6℃,探肛就是38℃。 小兒退燒藥水 常見商品名是「依普芬」、「舒抑痛」、「炎熱消」,這一類的藥物退燒跟止痛效果比較好,不過比較會有腸胃道的副作用。 其實就是電視廣告上常出現的普拿疼,這個藥除了有錠劑也有糖漿,常見商品名是「安佳熱」。 它的藥性較溫和,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高燒比較不容易退下來。

小兒退燒藥水: 服藥前應細看說明 避免低溫、腸胃道出血

由於公立醫院爆滿,病情較輕的兒童不幸中招,只能留在家中服用退燒藥控制病情。 由於愈來愈多家長在市面買藥「看門口」,兒科醫生陳欣永將講解,一旦家中小朋友出現發燒症狀,家長在餵藥前應注意事項。 口服退燒藥的作用時間大概要1至2小時,有家長因為擔心小孩發燒,忽略了兩次退燒藥要間隔6個小時以上,若未間隔6個小時又發燒了,家長就給了第二次,很容易出現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當小朋友體溫升至 37.5℃ 或以上,家長應每 4 小時讓其服用Paracetamol(必理痛的主要成份,與另一款常見藥物Acetaminophen屬同一類別,家長留意別重複使用,以免出現副作用)。 如情況不算嚴重,建議先留在家中觀察孩子的整體情況,每隔 4 小時量體溫,以溫水抹身,但切勿使用酒精! 發燒時只需穿著平常的家居服,以長袖鬆身為主,容易穿上的單件衣服為佳。

小兒退燒藥水

家長真正該注意、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發燒,有無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困難、心跳不規則、是不是無法正常活動、皮膚有無出現紫斑和嘴唇、手指、腳趾有無發黑等危險病徵,若有出現這些症狀,應儘速帶去就醫。 對於疫情嚴峻,許多兒童確診後都發高燒,黃瑽寧在YT頻道說明,肛溫大於38度、口溫大於37.5度、腋溫大於37.2度,就算是發燒,也強調「發燒不會燒壞腦袋」,反而因為高溫不利於病毒存活,代表身體正在跟病毒對抗,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上述部分藥物屬于非處方藥(OTC),很容易在藥房買到,但給孩子用藥時還是要謹慎,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查看藥品有效期、適應症、劑量和用法,避免重復或過量用藥,最好能咨詢醫生的意見。 服用劑量是按兒童本身的體重而計算的:每次10-15mg∕kg(撲熱息痛∕體重),即每一公斤體重每次需服用10至15毫克撲熱息痛。 前幾天又在媽媽社團看到,孩子誤吃了大人的止咳藥水而住進加護病房的貼文,再次讓我覺得應該做一下藥物比較表,但要強調以上藥物均為醫師處方用藥,建議遵從醫囑使用。 臺北榮民總醫院小兒過敏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撰文指出,兒童常見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安佳熱以及消熱炎(又稱伊普芬、疏抑痛)。

小兒退燒藥水: 發燒就喝?別再稱「兒童救命神藥」 醫警告:延誤恐釀重症

對於過度迷信藥到病除,又或完全不依賴藥物、講究自然療法這兩種極端的人,做醫師的就必須以極大的耐心來說明孩子的病症以及用藥的安全性。 一般低燒(低於40℃/104℉),可以給小朋友多喝水、果汁或奶以避免脫水;用暖水抹身或洗澡,避免穿太多衣服及蓋太多被讓他們舒服一點。 緊記千萬不要用凍水抹身或用冰敷在額頭降溫,這除了會令他們打冷震之外,只會令他們更感不適,再無甚麼好處。

小兒退燒藥水

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的免疫系統未及大人成熟,所以一有病菌入侵,就要出盡全力打仗。 而相對地成人如果遇上輕微病菌入侵身體,很快便已經可以打敗病菌,所以發燒的情況就不需要出現了。 對於小朋友來說,除了發燒的數字,最重要就是還是留意小朋友的精神及胃口,如果只是比平常差少少還是可以放心的,但要注意的是情況會否越來越差。 例如 即使平時很喜歡吃的也完全沒有進食意欲、完全沒有興趣玩耍,甚至有抽搐情況等,那麼他的病情就好可能是比較嚴重一點。 治療發燒的寶寶,如果決定要降低寶寶的體溫,直接使用退燒藥,不但退燒效果好,而且方便使用,並不建議常規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只有在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不好的時候,才考慮合併使用物理性退燒法。

小兒退燒藥水: 小孩發燒怎麼辦?要吃退燒藥嗎?用藥的三大原則..《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退燒藥若以每顆500mg計算,使用的劑量則是「孩童體重/40」一顆,意即20公斤的孩子可以吃半顆退燒藥,但也要注意每天不宜超過五顆。 某些傷風咳藥成分可以經母乳傳送,並可能對進食母乳的嬰兒造成不良反應。 如你正在餵哺母乳,請告訴你的醫生或藥劑師,以便他們考慮其他選擇。

小兒退燒藥水

例如,曾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匆匆趕去急診室,卻沒有將孩子的身份證明文件、曾經服用的藥物資料、病歷放在身邊,這些資料都能協助醫護更快速地處理個案,減少延誤和不必要的誤會,值得家長注意。 疫情當前,特別是雙北地區最為嚴重,在醫療量能吃緊的狀況下,許多民眾都會準備常備藥和舒緩用品,以備不時之需。 因日前有網紅分享自己家裡備有的兒童退燒藥水,表示那是小孩感冒時醫師開的,孩子燒到38°C就會給孩子們喝,接著又有在藥局工作的網友私訊給她,希望透過該網紅對外喊話,表示藥局現在已經叫不到這藥水,建議可直接到診所協助開藥。 此文一出,有許多民眾開始稱這款藥水為「兒童救命藥」、「幼兒救命神藥」等,讓不少兒醫看了很擔憂。 除非寶寶是因為注射疫苗後出現的發燒反應,否則應該帶寶寶看醫生,因現時病毒病菌眾多,為安全起見,醫生費不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