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2024詳細攻略!(震驚真相)

跨灣大橋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路、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大橋的土木工程已完成,而地面配套、燈光以及綠化工程仍進行。 大橋上有不同石壆分隔行車路、單車徑及行人路,行人路上有三個觀景台讓市民觀賞風景。 何偉基指,運輸署預計將藍隧道開通後,3到4成以往行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隧道,減輕將軍澳隧道擠塞問題。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他又指,將軍澳北部寶琳坑口一帶,使用舊將軍澳隧道較便捷,將軍澳南部康城一帶就使用將藍隧道較方便。 署方會在區內設指示牌及隧道內使用時間顯示屏,供使用者提前選擇路線,而開通當日起將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

但新行人路卻因要讓路予將軍澳—藍田隧道走線,當中約百米的新路段在啟用兩年後或被迫改道。 2016年10月,將軍澳至藍田隧道工程開展,原來的行人徑縮窄至2米。 區議員陳繼偉表示,預計工程開展時,每日有近百輛重型車輛行走,但該處路窄多彎,對行人構成危險。 另外,調景嶺旁邊有一個白石柱沙灘,至今仍有不少區內居民在這天然沙灘暢泳。 但陳繼偉表示,按將軍澳至藍田隧道的工程走線,隧道的將軍澳出口就位於白石柱沙灘,這天然沙灘很可能因為這工程遭淹沒。 將軍澳區現時有約40萬人口,多年來要靠將軍澳隧道或山路接通市區。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將軍澳跨灣大橋

工程歷時三年多,在多番延誤下往將軍澳方向的轉乘站終於2020年10月2日啟用,九巴及新巴同日開辦98及797兩線,提供往返日出康城至觀塘區的服務。 兩巴同時增設各自的轉乘優惠,方便將軍澳乘客轉乘旗下獨營路線。 首階段共有25條巴士路線使用,大部分途經將軍澳隧道的路線均會停靠並提供優惠(初時九巴及城巴聯營的過海隧道巴士690線系列不提供優惠),乘客可使用八達通「補差價」或免費轉乘指定路線。

從港鐵站往商場,會到達商場的L3層,之後經過商場中庭一直直行,透過電動樓梯落下層,即是L2層,該層設有溜冰場,然後經「譽居」及「鼎王麻辣鍋」之間的出口離開商場。 甫出門,其實已是日出康城6期LP6外的迴旋處,並可見到跨灣大橋,向前直行便可到達,由康城站到達該處大約10分鐘。 新地旗下Ocean PopWalk 海天晉滙引入日系文青單車品牌「tokyobike」,特設週末日系單車租賃服務,讓你輕輕鬆鬆到場即可享受單車郊遊樂趣,於跨海大橋影靚相、睇日落,最適合喜愛文青活動的情侶浪漫出行。 期間限定店更特設小朋友單車,貼心為一家大細提供親子單車自駕遊好去處,邊享受海風邊欣賞沿海美景,悠閒歡渡週末。 商場更貼心為租借單車人士提供星級泊車優惠,自駕到場即可出遊,十分方便。 【Now Sports】巴塞隆拿周四西班牙盃4強首回合出征皇家馬德里,19歲前鋒柏祖拿榜上有名,或是能夠頂替受傷的利雲度夫斯基的秘密武器。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將軍澳好去處|將軍澳跨灣大橋暫定12月通車!全港首條行人/行車/單車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將於十二月十一日(星期日)通車,以完善運輸網絡,便利市民出行。 新增五條新專營巴士路線將於開通後的星期一,即2022年12月12日起開辦,並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及下午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九龍/新界。 若然由觀塘繞道入將軍澳,要視乎目的地決定走線,如去坑口或寶琳,用將軍澳隧道較方便;若去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工業村,用新的將藍隧道時間較快。 步行路線之起點鄰近將軍澳寶邑路及寶順路交界處,沿一條新建道路經將軍澳交匯處步行至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海上高架橋,再折返至近唐賢街新建道路的園境平台為終點,全程約6公里,步畢全程需時約1.5小時。

  • 「將軍澳跨灣大橋」的設計是採用拱橋形式建造,是全港最長的拱橋,主跨度有200米;橋拱最高點離海面約70米;橋面闊34米。
  • 由12月10日起,一連4個月日系文青單車品牌「tokyobike」將於將軍澳Ocean PopWalk 設週末期間限定店,為大家帶來日系復古單車,只需到場繳付指定租金,即可租借單車出遊!
  • 市民如欲率先觀覽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的面貌,可瀏覽附載短片。
  • 因此,六號幹線將成為一條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方向高速公路。

運輸署助理署長(運輸項目)何偉基預計,通車後可分流將軍澳隧道30%至40%的車流量,紓緩將軍澳隧道的交通負荷。 而途徑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的新巴士線將於翌日(12月12日)開通。 至於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跨灣連接路及南橋均設有觀景台供遊人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而且大橋上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將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單車徑和行人路沿途設有綠化帶,以植物美化景觀,使大橋與四周環境協調搭配,勢必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以及打卡熱點。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將軍澳藍田隧道|日系復古單車租賃

經一輪沿指示轉插後返回將軍澳海濱長廊,途中穿過兩條行「單車」隧道,與行人分隔,自然安心騎行,順利返回澳南海岸還車。 嫌不夠喉,還可多花約15分鐘的時間,沿往尚德方向的指示,順道遊將軍澳另一地標的香港單車館公園,打個到此一遊的卡。 由於將軍澳是第三代新市鎮,單車網絡比較完善,單車亦成為不少居民在區內穿梭的代步工具。

  • 而住在將軍澳跨灣大橋附近的居民最近也在Facebook群組「將軍澳主場」,分享疑似將軍澳跨灣大橋測試亮燈的相片,紫色的燈光照射將軍澳跨灣大橋,相信通車的日子應該距離不遠。
  • 大老山隧道連接小瀝源(沙田區)及鑽石山(黃大仙區),全長 4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由 15 元至 35 元不等。
  • 2013年5月10日,香港政府刊憲興建將軍澳-藍田隧道,並於2014年5月30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授權正式刊憲興建。
  • ② 風速40公里(相等於3號風球的風力),行人及單車徑會封閉,汽車則仍可繼續行駛,但會按照風速而下調車速上限,以至封閉。

將軍澳站上三相連商場各有新招,首先是將軍澳廣場的「聖誕將軍出菜!」,以從建築地盤回收的竹材作原料,經重新設計、處理及紮作,變身為6米高竹製聖誕樹,既特別也充滿環保意識。 接著是PopCorn則以玩具較勁,這個「潮玩匠心聖誕 – 香港品牌玩具展」,展出一系列由原創品牌玩具,將8大本地原創角色展現在「夢‧玩‧車站」中。 至於將軍澳中心則出動爬蟲,鬣蜥、石龍子、變色龍、守宮等各具魅力,不遑多讓。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將藍隧道開通跨灣大橋成景點 市民心情興奮

2020年下旬,正值COVID-19疫情第四波爆發,將藍隧道地盤先後兩度因爆發感染群組而停工,工友連同相關密切接觸者共79人確診。 土木工程拓展署原訂於2021年底完工,但受到疫情影響,須研究多項緩解措施,避免工程再度延誤。 2023年2月,運輸署聯同巴士公司向西貢區議員交代暫訂增設2條新過海路線在3月試行,分別為往坑口(北)及中環(交易廣場)的690S線和來往調景嶺站及小西灣邨的694S線。 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中國大陸實施公共交通管制,中國大陸入境需強制檢疫等曾令工人數目減少,使原料供應受阻而變得短缺,令工程出現延誤,在這因素下,將藍隧道工程延期至2022年第三季才竣工。 大橋的中段位置,亦即當局形容為「蝴蝶」、象徵「無限」的雙拱鋼橋大橋,為整條橋的一大打卡點。 蝴蝶位的其中一大特點為其景觀燈光設計,土木工程署之前表示,大橋裝有節能的發光二極管射燈,將光線射到拱肋及主跨橋墩上。

運輸及物流局日前在社交上表示,由於屬海上高架橋,為保障市民安全,橋上會根據現場實時的風速,實施不同交通管制措施。 當橋上的十分鐘平均風速達每小時25公里,現場會有指示提醒市民,不要停留在行人路和單車徑上;當風速達每小時40公里時,行人路和單車徑將會封閉,車輛則需要減速行駛;如風勢進一步加強,當局會考慮封閉部分行車線,或全橋封閉。 九巴及新巴/城巴皆設有將軍澳隧道巴士轉乘站八達通轉乘優惠,乘客於指定時間內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可於將軍澳隧道巴士轉乘站轉乘以下路線(同一路線或296C/296P、798/798A/798B/798P/798X之間的組別除外)。 往九龍方向的轉乘站則於2021年5月1日啟用,過海隧道巴士690線系列同日起增設跨公司轉乘優惠,乘搭指定的九巴及新巴路線轉乘690或690P線往港島只需補回差價(合共$16),往將軍澳則免費轉乘。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開通後茶果嶺迴旋處出現塞車

除了可分流環保大道的車輛,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環迴單車徑,橋上亦設有觀景台,可供市民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早在2018年開展,落成後會成為全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功能的海上高架橋,長達1.8公里,連接興建中的將軍澳至藍田隧道及通往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工業邨的環保大道。 而南橋是長約150米的行人天橋,連接將軍澳海濱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可提升兩岸海濱的連繫。 跨灣連接路全長約1.8公里,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 將軍澳市中心往東隧的行車距離將由約7公里縮減至約4.2公里。 運輸署發布模擬片段,指如駕駛人士熟習路牌及行車線後,由日出康城前往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減少約20分鐘,降至約11分鐘,又預計由將軍澳市中心往九龍灣商貿區車程約15分鐘。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此外,若單純作為地底道路工程,政府預料不會向地面村民作出賠償,但是村民日後欲打地基卻會受到地底道路限制,使村民的建築物高度受到限制,故此表達強烈不滿。 由於該隧道位於將軍澳的南部,而且「南」與「藍」音近,所以該隧道亦經常被各大媒體,甚至是在區議會文件誤寫為「將南隧道」。 在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18年6月批准跨灣連接路建造工程的撥款後,首份工程合約已於同月批出,並於2018年7月展開;第二份工程合約已於2018年10月批出及展開。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將軍澳好去處

行人路的寬度約3.5米,沿途設有3個觀景台及長凳,結合現有單車徑,可組成5公里沿將軍澳灣的環迴單車徑。 跨灣連接大橋上,設有行車道、單車徑以及行人路,是全港第一條多功能的大橋,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及通往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工業邨的環保大道。 羅世柏又透露,雖然跨灣大橋可抵禦超強颱風,但大風下在橋上行車或路過仍存在一定風險,所以政府正制定大風封橋機制,有關指標正交由相關部門審批,一旦落實會適時公布,並做好公眾教育。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另外,港島、九龍區百萬行暫定於2023年首季舉行,相關申請有待當局審批。 公益金於活動期間將實施一系列防疫措施,所有參加者須嚴格遵守防疫規例。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公益金百萬行2022個別步行人士同普通隊伍名額已爆滿,最新消息請留意公益金網站和Facebook專頁。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工程範圍簡介:

早前更獲另一國際權威Opensignal確認為2022上半年5G網絡可及率及5G視頻體驗全港第一! 上星期大家期待已久的將藍隧道通車,據知CMHK的5G網絡已覆蓋該路段,我們實測一下將藍隧道的上網表現如何。 與傳統建造方案相比,使用大型預製組件能夠縮短現場澆築混凝土的需要,降低因天氣、工作環境變化等導致的不確定因素,並減少對海面交通的影響。 在預製廠房環境施工,亦能提升安全性、品質、材料運用及整體工程效率。

因此,政府於1998年開始籌劃興建另一條隧道接通將軍澳及藍田,紓緩區內塞車的情況,其中一項主要工程是興建一條「將軍澳跨灣大橋」,大橋在2018年開始興建,已於2022年12月11日通車,成位將軍澳的打卡新地標。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海上高架橋的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是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鋼拱橋。 同時,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橫跨將軍澳灣,連接將軍澳東南部和將軍澳——藍田隧道,亦會聯繫調景嶺和將軍澳市中心。 將藍隧道為現有的將軍澳隧道提供替代路線,開通後可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大橋打卡位 「蝴蝶橋」每晚7至9時亮燈

該連接路海上高架橋的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是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鋼拱橋,同時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亦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項目預期於2022年竣工。 現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其承建商正進行最後階段的工作,包括進行系統最後測試及相關演練工作,以及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的安排。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表示,今早抵港的雙拱鋼橋長200米,重約10 000公噸,以高強度鋼材建造,是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海上高架橋的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是全港最大跨度及最重的鋼拱橋。 運載雙拱鋼橋的船隻本月九日由南通市出發,經過八日航程,今日早上進入將軍澳灣。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香港首條跨灣單車徑大橋] 將軍澳「活力無限大橋」2022年完工

這是繼2月9日「振半潛1」輪載運雙拱鋼橋安全拖帶出江後再次順利出江。 由於將藍隧道內行車線有分叉,分別前往東隧或茶果嶺方向,駕駛者進入隧道前要決定行車線,以免因轉線而發生交通意外。 13.4元位於藍田交匯處及環澳路的巴士站亦將於星期日(11日)啓用。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著數優惠|將藍隧道通車後 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

署方續指,每晚7至9時大橋都會亮起彩色燈光,其燈光效果亦可按時演變。 運輸署會透過現場指示牌、可變訊息顯示屏、廣播系統及「香港出行易」應用程式,通知市民有關的交通管制措施。 至於從康城站前往,由於附近有不少地方屬屋苑範圍,記者經B出口,即是「The LOHAS 康城」商場前往。

跨灣連接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的環保大道,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當跨灣連接路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減低對附近居民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大橋將於周日(11日)早上8時通車,其中跨灣大橋除了供汽車行駛,更為全港首條設有行車路、單車徑、行人路及觀景台的跨海大橋,勢將成為區內新景點。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連接隧道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已在2022年12月11日通車,為將軍澳開創一個全新景象! 自從港鐵將軍澳線的架空電纜在2013年12月16日發生嚴重故障,導致將軍澳線全線服務癱瘓5小時,引起當地居民關注將軍澳交通過度集中於港鐵的問題。

之後西貢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於同年12月30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改善將軍澳區內的交通網絡,亦有區議員建議在將軍澳隧道收費廣場外增設巴士轉乘站,更可以解決將軍澳區內的巴士路線重疊及繞圈的問題,更方便將軍澳區一帶居民不需要只依賴港鐵。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九巴表示,在隧道開通翌日會開辦3條巴士線,分別是由將軍澳來往大埔工業邨的96線、來往荃灣西站的290E線及坑口往來長沙灣的298X線,其中全新的96線可提供經科學園前往大埔的一程直達巴士服務。 特別的是,將軍澳跨灣大橋除了有行人道跟車道,也考慮到單車徑。 所以,將軍澳跨灣大橋將成為香港第一條同時包含單車徑、行人道、車道的跨海大橋。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單車

2010年8月27日,土木工程拓展署向西貢區議會提交最新的三個新方案,皆以保留天然海岸線為前提。 此與於2008年開始,保育團體和人士所提倡的建議原則上相同。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 此外,有關單位經過多輪諮詢後,落實選定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段採用「不設收費廣場的直線走線方案」,以減少興建隧道的地質風險和填海範圍,當局亦會另行研究隧道的收費方法。 當時的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提交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將軍澳-藍田隧道「須在約2016年完成,以便應付將軍澳人口增長及工業發展所帶來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