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第137區10大好處2024!(震驚真相)

雖然將軍澳跨灣大橋和將藍隧道將於今年12月正式啟用,有助分流目前環保大道及將軍澳隧道一段交通擠塞情況;不過,由於日出康城人口增急,倘若將來將軍澳第137區新增5萬個單位,該區交通配套依然不勝負荷。 單位數目及容納人口均較「康城」多出足足一倍,現時採用「2+1」行車模式的「康城站」,論班次已較其他將軍澳線疏落。 待「137區」落成後,「康城站」不單失去了尾站有位坐優勢,早上繁忙時間亦未知負荷程度,屆時區內交通會是一大挑戰,且從居住角度亦不利區內居民。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以臨時政府撥地形式批出,現有批地有效期至二○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團體建議將厭惡設施設於更遠地方,例如搬至岩洞之內,或南移到荒廢數十年的鯉魚門舊石礦場、清水灣俱樂部對面等地方,稱所建議的土地毋須大量填海和建築期短,更快滿足現實需要。

  • 運輸署在2022年12月下旬的早上及傍晚時段在藍田交匯處及偉樂街進行實地調查,指出96線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為65%。
  • 團體促請政府聽取民意,在維景灣畔以外的地方選址填海,建議在更遠地方改以岩洞方式、南移到鯉魚門舊石礦場或在鐵蔘洲附近填海設置6項設施。
  •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 政府部門須為工務工程制訂管理計劃,以在設計階段審慎檢驗減少產生公眾填料的方法,並在施工階段監察該計劃的實施。
  • 發展局在其《發展局技術通告(工務)第6/2010號》,頒佈在所有工務工程項目推行運載記錄制度的政策,務求在工務工程項目產生的建築廢物能循正確途徑卸置於公眾填料接收設施或堆填區,從而減少非法傾倒的事件。
  • 漁護署表示,該署聯同愛護動物協會及相關政府部門今日於將軍澳寶林邨附近一山坡進行打擊非法使用狩獵器具的聯合行動,檢獲一批捕獸器,並成功救出受困動物。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發展局建議發展將軍澳第137區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此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伙。 張美雄在會議上批評官員一方面在當區興建住宅「畀假希望」,另一方面無視居民反對、不顧及他們的苦況營運填料庫。 他指出,有關的泥頭車單在上周已倒瀉2次廢料,而洗街車往往只是「濕一濕條街」,令居民覺得愈洗愈骯髒。

將軍澳第137區: 公眾填料

日後「康城站」望藍塘海峽或跨灣大橋的單位,會多了一重垃圾回收站的景觀。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如黑色暴雨信號在設施正常關門時間後才除下,設施會完成處理在上述地方等候的泥車後才關閉。

該研究的目的是檢視第137區的發展潛力和限制,探討將該區長遠用作住宅、商業及其他發展的可行性,並且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 港府擬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1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立法會議員林素蔚聯同當區居民於今日年初二(23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他們收集了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本報訊】港府計劃於將軍澳132區,即維景灣畔對出約一公里填海,興建混凝土廠和建築廢料處理設施等6個「厭惡性」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 建6厭惡性設施 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根據發展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隨着預期出現的填海工程逐步吸納將軍澳第 將軍澳第137區 137 區的公眾填料,認為應把握此契機,重新規劃將軍澳第137區,以善用土地。 文件提到,137區將發展成一個新社區,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五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為建設一個配套完善的社區,亦會於將軍澳第137區提供所需的土地,以提供零售及商業設施、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休憩用地以及基建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將軍澳第137區: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建新社區供14萬人住 132區填海建廠引入內地電力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構思是高密度發展集中在將軍澳第137區,而近岸水域填海主要是提供土地興建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設施,支援第137區以至附近一帶的社區發展。 其中亦會研究透過於將軍澳創新園對出水域範圍填海,提供休憩用地、運動場等社區設施和「將軍澳線南延線」所需用地,相信這些設施有利該一帶居民。 將軍澳第137區 特首李家超在周三(19日)施政報告公布,將啟動發展將軍澳第137區。 發展局建議興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初步預期可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於2030年入伙。

將軍澳第137區

不過,康城一帶的基礎民生配套歷經多年仍相當匱乏,例如街市、郵局、停車場、體育館、警署等等現時都欠奉,但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卻對此沒有具體著墨。 她說,自己完全認同李家超「基建先行」的發展策略,建議政府應先改善當區配套,解決現有居民需要再發展。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近年政府擬把油塘混凝土廠搬遷至將軍澳第137區,遭到當區居民反對。

將軍澳第137區: 混凝土廠支持公屋計劃、重建項目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包括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發展局表示,填海及削波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把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按《2022年施政報告》,將軍澳第137區將會發展成建設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至於東九龍線,由於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分路段須深入地底。

「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在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我們認為將軍澳第137區長遠適合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並且配以商業、社區及基建配套設施。 相關部門現正就初步建議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及環境影響評估。 政府計劃在將軍澳第137區建設一個新社區,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及約20公頃填海地, 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將軍澳第137區: 使用狀況

局方更透露,會研究於將軍澳創新園(即前叫將軍澳工業邨)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進行填海,以提供休憩用地、運動場等社區設施和「將軍澳線南延線」所需用地。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伙公屋及1.55萬伙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伙單位。 區議員高呼「要求如期終止將軍澳填料庫」的口號,不滿環保署早於2002年就以臨時撥地形式將137區用作填料庫,但不斷延長限期,如今更計劃再次延至2026年,形容「5年又5年,哄足20年」是出爾反爾。 區議員批評填料庫是堆填區以外的泥頭重型車源頭,有如道路炸彈對居民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噪音滋擾及交通安全問題。

將軍澳第137區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新一屆政府今日(19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多個土地及房屋供應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增加儲備重奪供應主導權,並多管齊下提高單位供應量。

將軍澳第137區: 將軍澳南延線橫跨至137區中心

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兩年前開始清理的棕地,今年完成平整並交予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 在加快收回棕地進行發展的同時,政府會適切照顧包括寮屋住戶、棕地作業者等受影響人士的需要,包括明年起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並於地契條款要求撥出若干樓面面積以低於市場租金租予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 公眾填料委員會負責推行和促進有關拆建物料的各項措施,其中包括避免、減少、重用、及循環再造,以及監察公眾填土的運作和設施的使用。 公眾填料委員還會制訂和傳閱公眾填土計劃及分配公眾填料接收設施予工務工程項目。 發展局回應指,為確保土地供應,當局會持續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至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檢討,屬恆常研究的一部份;又指正籌備在年底前開展龍鼓灘填海的技術研究。 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去信西貢區議會,要求延長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用地的土地使用,至2026年12月。

除了信號系統提升工程外,港鐵公司亦會透過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靈活調整列車服務、加強客流管理措施,以及完善車站空間布局,以疏導人流及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質詢時表示,土拓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將軍澳第137區 (六)運輸署一直密切留意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即清雅苑對出)一帶的交通情況。 根據影業路公營房屋發展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報告,清水灣道近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在該項目落成後可應付交通需要。 雖然如此,運輸署仍會探討優化影業路迴旋處及附近道路交通情況的可行方案,應對長遠交通增長。

將軍澳第137區: 發展的影響

團體促請政府聽取民意,在維景灣畔以外的地方選址填海,建議在更遠地方改以岩洞方式、南移到鯉魚門舊石礦場或在鐵蔘洲附近填海設置6項設施。 如果棕地作業者選擇搬到其他私人地方,政府部門可以提供協助,例如城規申請、地契轄免等;政府又可以提供短期租約;至於多層工廈,時間上未必配合到。 另外,城規會早前批准在將軍澳第137區興建臨時混凝土配料廠,為期7年,預料2024年投入運作,引起將軍澳居民反對。

另外,當局會在今年提出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計劃,預計可提供50,000個房屋單位,最早2030年入伙。 當局又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及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本身位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有特定地域要求的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將軍澳第137區: 表: 將軍澳137區發展參數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不會進一步提高「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137區的發展將以「更寬敞及優質居住空間」為願景,以較大的單位面積及更高的休憩用地土地比率為規劃基礎,公營房屋單位平均面積約55平方米(約592方呎)、私人單位平均面積約82.5平方米(約888方呎),平均每人可享用3.5平方米休憩用地。 萊坊高級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說,六項重點基建有望幫助新界不同地區發展,遠至古洞、洪水橋等現時屬偏遠地區,改善新界地區到市中心所需時間,更加促進未來新界住宅需求。

將軍澳第137區: 公眾填料設施流動應用程式

根據《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將軍澳線南延線」將會由位於地面的將軍澳線康城站向南伸延至地底,大致以隧道形式經將軍澳創新園對開水域接駁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 發展局會聯同運輸及物流局和相關部門繼續就有關項目緊密溝通,深化該段鐵路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的走線和所需土地。 (三)至(五)運輸及物流局正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策略性研究》),探討香港大型運輸基建的布局。 《策略性研究》初步建議興建的三條策略鐵路及三條主要幹道,當中包括「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預期將有效優化將軍澳的對外連接。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容納供13.5萬人,「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 上述申請旨在回應對優質混凝土日益增長的需求,並為政府房屋計劃、九龍市區和港島北岸的地區活化及重建、以及將軍澳已規劃的發展提供支持。

將軍澳第137區: 將軍澳沙田北區污水檢測陽性 政府派發4萬檢測包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土地面積等於大約4個太古城,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相當重要,涉及一幅80公頃已平整土地以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土地。 當局建議,對岸第132區需填海或削波去提供約25公頃土地,容納部分臨海公共設施。 當局強調,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發言人表示,若將軍澳綫南延綫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第137區,可能需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

以最高地積比7.5倍計算,料可提供約5萬伙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按「7比3」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涉3.45萬個公屋及1.55萬個私人住宅單位,最快2025年動工,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約1.26萬個單位。 問及會否有隧道過海,發言人引述運輸及物流局研究指,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造價方面,發展局未有確實估算數字,但強調項目填海規模不太,但已經能提供5萬伙,是未來重要的房屋供應,值得投資。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建議出爐後,大埔區議會並不反對落實開辦此線,但要求把此線於西貢區的總站設於將軍澳工業邨,亦有居民表示此線繞經觀塘商貿區、白石角及運頭塘,導致車程過長,不建議在相關地點加設車站,並表示希望此線假日也可提供服務。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近年將軍澳人口急增,有居民反映乘搭港鐵時車廂越見擠迫,希望完善當地鐵路網絡及加密列車班次。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並配合土地發展探討將軍澳綫的進一步發展。 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將軍澳137區發展計畫,預計提供5萬個房屋單位,最早2030年入伙,另提出興建「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線」,配合該區未來發展。

同時為為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將軍澳137區」位於將軍澳工業村及佛堂澳以南,屬於一幅已經平整了的土地,佔地約80公頃。 部份倚近山邊的用地為「新界東南堆填擴展區」,但餘下大部份則為臨時填料庫,用作貯存公眾填料。

將軍澳第137區: 服務時間及班次

就上述兩個項目,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正因應政府的意見,就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項目的設計。 在建議鐵路方案的細節,例如走線、車站位置、落實時間表等完備時,政府會適時公布項目的未來路向。 就將軍澳線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將軍澳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進行研究,我們會配合上述研究的結果,探討將軍澳線的進一步發展。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將軍澳第137區建成有5萬個住宅單位的新社區,最快3.4萬人可於2030年遷入。 政府計劃將軍澳第137區由填料庫發展為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住宅單位。 發展局昨公布初步規劃方案,包括在137區填海約20公頃;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提供約25公頃,供設置垃圾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新界東南堆填區擴展區」現時每天平均處理2,700公噸建築廢物,每天有570架廢料車輛會經過;而「137區填料區」則平均處理15,000公噸,合共1,070架車輛會經過該區,日後會統統轉移至「132區」。 建議中的137區,因為沿海位置會填海,所以你現時望海位置日後就成為內陸,但由「康城站」延伸出來的「將軍澳南延線」,會穿過「將軍澳工業區」對出海域,及「佛堂澳」的地底一直延伸至此位置,成為137區中心地區。 沿海位置會發展海濱長廊及公園,車站旁則設有社區公園及文娛及商業設施,成為137區主要活動中心。 將軍澳第137區 有意投標者可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填料管理部索取投標表格和進一步資料,地址為香港九龍何文田公主道101號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5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今日(1日)聯同愛護動物協會及相關部門於將軍澳寶林邨附近一個山坡進行打擊非法使用狩獵器具的聯合行動,期間發現及即時移除11個捕獸籠,同時救出一隻被困捕獸籠的豹貓,該豹貓已送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作觀察和治療。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𧄌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為配合137區的房屋發展,當局建議於對岸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亦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137區的公共設施和四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這些設施均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以便日常運作。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還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運輸及物流局計劃於今年年底展開《策略性研究》的諮詢工作,就研究的理念、初步分析結果,以及建議興建的運輸基建走線及功能作詳細介紹,並會繼續聆聽公眾意見。 將軍澳第137區 加上政府正於將軍澳第137區興建海水化淡廠,並已規劃該區為住宅區,「日出康城、將南、調景嶺以至137區為最多人口增長的社區,發展局不應把高污染的水泥石屎廠,由一個較少人住的地方,遷至一個全港最高人口增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