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南橋2024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當局於2009年完成第一階段公眾參與及設計概念徵集活動,於2010年初制訂了6個大橋設計方案,其中4個為斜拉橋,其餘2個則為拱橋。 經過詳細分析公眾參與活動結果及技術評估,當局選定「活力無限」為跨灣連接路大橋的基礎設計方案,指出橋上主跨兩個向外傾斜的橋拱設計,呈現出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 跑澳南2023|隨疫情放緩,社交距離逐步放寬,唔少市民重拾戶外活動嘅興趣。 澳南海岸第一屆慈善比賽現已接受報名,通過跑步、單車同寵物行三種方式為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及導盲犬協會籌款,有益身心之餘又可以做善事,梗係要參加啦! 將軍澳海濱公園除在調景嶺及將軍澳市中心(怡明邨)設有出入口外,在唐賢街(建築中的天晉III以南)及唐俊街(播道書院以南)亦有出入口。

  • 運輸及物流局日前宣佈,將軍澳-藍田隧道 (將藍隧道) 以及連接隧道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將藍隧道及多座大樓已告完工,預計今年12月通車。
  • 當局指將會與北面橋樑功能重疊,而且工程造價將要增加八成,加上曾就工程諮詢區議會,意見顯示應盡快做且不需要單車徑,又指會加設花槽在入口位置作分隔,或設置告示牌等方法阻止,惟不會安排任何人手作監督,但強調會與相關部門合作。
  • 羅世柏相信,明年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及將軍澳—藍田隧道同步通車後,將軍澳東南部的市民將改變出遊習慣,減少使用環保大道前往將軍澳市中心,有助分流將軍澳隧道的車流量,應付區內漸增的交通需求。
  • 因此,政府於1998年開始籌劃興建另一條隧道接通將軍澳及藍田,紓緩區內塞車的情況,其中一項主要工程是興建一條「將軍澳跨灣大橋」,大橋在2018年開始興建,已於2022年12月11日通車,成位將軍澳的打卡新地標。
  • 將軍澳跨灣大橋在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可供遊人在大橋的沿海長廊踩單車及散步,沿途更可飽覽無敵海景。

開幕典禮將於3月 4 日下午12時舉辦,屆時將會有前香港單車代表隊運動員黃金寶先生和著名超馬跑手施性概先生(施 Sir) 出席並在下午 12時30分帶領選手開始比賽。 路線B:將軍澳運動場→康城路(來回,於港鐵康城站折返)→南岸(在調景嶺唐賢街入口折返)→將軍澳運動場,基本全長約7.3公里。 SEA TO SKY提供2房至4房戶型,主打2房戶及3房戶,大部分單位可以望將軍澳海景及藍塘海峽海景。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藍田隧道跨灣大橋通車!同時設單車徑行人路 附巴士路線

新興建的將軍澳跨灣大橋以及將軍澳南橋,設有單車徑及行人步道,連接現有海濱長廊及單車徑,可成為一條環將軍澳的單車及行人步道。 如你想多做一點運動,你可參考土木工程拓展署官方網頁介紹,沿將軍澳灣走一圈(包括將軍澳跨灣大橋、將軍澳海濱公園、將軍澳南橋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大約5公里,漫步兩個小時應可走完。 在海濱長廊的北端附近,建有一條約140米的跨海橋稱為「北橋」,供予行人及騎單車人士使用,連接將軍澳市中心南部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

事實上,將軍澳隧道的設計容車量為東西行每小時各2,600架次,惟在今年8月,將軍澳隧道東西行曾在一小時內錄得分別3,353架次和3,146架次的車流量,已超出設計容量2至3成。 議員鄭松泰就認為南橋無休閒設施,且無實質作用,當局亦無明顯的規劃意圖,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認為無必要建造,「用咁多錢畀人行過睇吓日出曬吓太陽」,可以說是無謂的設施。 將軍澳南橋 當局就指新橋可以方便將軍澳區內居民往來之外,亦可讓3,000名市民駐足觀賞將軍澳灣景色,另估計每小時亦有4,000人使用。 在大橋近「將藍隧道」入口回望橋上兩個橋拱的形狀,「無限」的符號「∞」更形突出。 當你遇上生活上的挑戰,不妨來到「將軍澳跨灣大橋」走走,感受「活力無限」,為自己重新注入能量,面對挑戰。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好去處

2022年11月20日,公益金百萬行是公益金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度恢復舉辦實體步行籌款,在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舉行,1.5萬名市民可以在這個將軍澳新地標正式啟用前,親身踏足全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上步行。 不過所有參與者須持「藍碼」及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活動當日亦需出示快測陰性結果及在活動範圍內全程戴口罩等。 大會亦規定參加者不可穿著帶有侮辱、政治等成分的服飾,亦不得進行違反國安法行為。 多名議員提議在南橋上增設單車徑,議員胡志偉表示,香港對單車使用者諸多限制,提議將行人路跟單車徑共融,在行人路旁劃線讓單車行走。

兩個向外傾的橋拱與收窄的橋墩,形成一個相連的環,像數學符號INFINITY,象徵永恒不息,活力無限。 為迎接新橋新路通車,公益金於11月20日舉行百萬行,以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為基本路線,全長約6公里,需時1.5小時。 另一居民蘇先生表示相當期待跨灣大橋通車,「如果以後要出日出康城,一定會行呢條橋。」問到會否擔心會出塞車的情況,蘇先生指政府在前期應要做好分流措施,避免過度擠塞的情況出現。 直至2018年,百勝角始動工興建住宅,首批五幢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合共提供648個單位預計於明年初完工,該處亦是政府試行推展「組裝合成」建築法的先導項目。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藍田隧道

由於將軍澳發展日益繁盛,為了進一步發展將軍澳以及舒緩區內交通壓力,政府於2002年委聘顧問研究為將軍澳進步發展制定全面計劃,報告建議研究興建跨灣連接路和將軍澳 – 藍田隧道(將藍隧道),使公眾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有多一個選擇。 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將於星期日(11日)通車,跨灣大橋設有行人步道及單車徑,關連的將軍澳寶順路與寶邑路行人天橋「南橋」已率先在昨日(8日)啟用,可經此處直接往跨灣大橋入口,但要留意這條天橋無斜道,踩單車需用升降機上落。 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將於明日(11日)通車,跨灣大橋設有行人步道及單車徑,關連的將軍澳寶順路與寶邑路行人天橋「南橋」已率先在本月8日啟用,可經此處直接往跨灣大橋入口,但要留意這條天橋無斜道,踩單車需用升降機上落。

將軍澳南橋

行人天橋高度高於雙層巴士,在上方可望向將軍澳一帶景色,相信會成為將軍澳又一打卡勝地。 行人天橋雖有單車徑,但三個出口均沒有斜道連接地面,因此如帶單車,需使用升降機或樓梯。 財委會日前通過該項目,工程除興建一條約150米長、六米闊的行人天橋外,亦會興建排污設施,涉款逾三億港元。 當局預計,新橋可方便將軍澳區內居民往來,亦可讓數以千計市民駐足觀賞將軍澳灣景色,估計每小時有4,000人使用該行人天橋。 大橋一邊是行車通道,可直通新的「將藍隧道」出九龍或經東區海底隧道到港島東;另一邊就是行人及單車通道。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南海濱長廊

今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趕及通過,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用地餘下基礎設施的興建撥款,當中包括橫跨東邊水道的新行人天橋「南橋」。 當新橋落成後,居民來往將軍澳市中心和日出康城兩邊的海濱長廊,將不用再繞經避風塘「兜大圈」了。 雖然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環境優美及平坦易行,但是西貢區議會區議員認為海濱長廊上的設施不足夠,例如避雨地方、洗手間及座椅等,以及沒有大樹能夠遮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橋上將不設單車徑,只採用類似香港單車館旁的共融通道方案,即行人及單車共用同一條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早在2018年開展,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而且大橋上的單車徑將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連接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勢將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早前通過,在將軍澳堆填區附近興建橋樑和排污設施的撥款,涉款逾3億元。

發展局於網頁中指出,南橋為一條長約一百五十米的行人天橋,以提升東邊水道兩岸海濱的連繫,形態恍如海浪在將軍澳灣與東邊水道之間蕩漾。 2021年2月26日,雙拱鋼橋成功安裝在在將軍澳灣的橋墩上,土木工程拓展署指,由於雙拱鋼橋重逾萬公噸,工程人員採用「浮托法」配合潮汐進行安裝,這是香港首次以「浮托法」建造橋樑,由早上7時開始,至中午12時前完成,整個過程歷時近5小時。 2018年2月,運輸及房屋局和土木工程拓展署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連接將藍隧道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造價約56億元,較政府2008年初步估算的22億元升1倍半。 今日的周年研討會有約160位航運界代表、本地船隻船長及操作員和海事工程代表出席。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大橋詳情

南橋為一條長約150米的行人天橋亦是全港最大跨度的鋼拱橋,跨灣連接路主橋與南橋均為鋼拱橋,與北橋在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互相呼應;而跨灣連接路是一條長約1.8公里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 南橋設計注入不少創新元素,其主橋採納「活力無限」設計方案,呈現出「∞」象徵無限的數學符號。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我家》補充指,政府在設計興建南橋時已預留足夠空間,橋面與東邊水道水面的高度距離約七米,足以讓6.1米高的船隻通過並停泊於東邊水道。 另外,亦確認計劃中的南橋足以抵禦時速達每小時360公里的強風,預計即使將軍澳遭受與如「山竹」相同強度、風速達每小時220公里的颱風吹襲,結構仍然安全。

將軍澳南橋

議員馬逢國對排污設施洗費高達3900萬港元提出質疑,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福耀表示,排污設施屬於整個將軍澳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亦要接收堆填區足球訓練中心和水上康樂活動排出的污水和廢物。 筆者2012年底婚後遷居將軍澳調景嶺,2013年秋季開始參加了跑步班,並開始恆常操練長跑。 由於參加了跑步班,因而由教練口中得悉,在將軍澳南有兩個很好的跑步熱點──「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及「將軍澳海濱公園」。 全港「跨」啦啦 – 跨灣連接路的海上高架橋,採納了一個名「活力無限」的拱橋方案,以為將軍澳海灣建立有特別意義的地標性建築。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南橋 料明年安放橋躉

而議員田北辰則直斥工程荒謬,認為南橋到北橋僅幾分鐘路程,卻要花逾3億元建造新橋。 將軍澳南橋 遊人可在港鐵康城站B出口,落扶手電梯,穿過康城公共運輸交匯處,之後左轉走到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入口,向左邊方向走(不入長廊)就可去到達行人及單車上橋的位置。 為了修復受颱風蹂躪的海濱長廊,土木工程拓展署開展防浪牆加建工程,防浪牆全長500米,高約1.1米,以「L」型方式固定在海堤和行人路之間。 路政署發言人表示,近康城站的海濱長廊行人路,於颱風襲港、天文台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期間被海浪破壞,已安排承建商維修,正跟進路段損毀原因。

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自2017年起計劃在將軍澳多幅政府土地改建公營房屋。 發展局昨日(3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昨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躉上。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工程範圍包括興建一條長約1.8公里並附設有單車徑和行人路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

將軍澳南橋: 交通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則指,已完成清理損毀路段,並正安排維修。 有區議員指出海濱長廊雖然路面寬闊、彎位不多,但是事實是上危機四伏,因為連接海濱長廊的跨海行人橋(北橋)路段有斜坡,單車下坡時有機會造成比較高的車速,若果有騎單車人士不留意,可能會撞向電燈柱或者扶手,容易發生意外。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南橋 另外一段單車徑(近寶盈花園)上斜位存在急彎,騎單車人士容易收掣不及,撞上單車停泊處的石欄。 而長廊上有一段行人路需要橫過單車徑,被指出道路上無指示牌提醒,行人容易與騎單車人士相撞。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海濱公園則於2013年11月啟用,由港鐵調景嶺站沿唐賢街向海邊深入約600米,就是海濱公園在調景嶺的入口,一直至將軍澳市中心(怡明邨),以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的跨海橋作終點,全長1.6公里。 與將軍澳南海濱長廊一樣,沿途大部份都是無敵海景,景觀開揚,更可遠眺將軍澳工業邨一帶。 除非得到海事處處長的允許,否則超過高度限制的船隻不得進入或通過相關高度限制區域。 將藍隧道出口的藍田交匯處設有新巴士站,將於12月12日啟用。 運輸署屆時會新增5條專營巴士路線,並提供行人通道連接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的巴士轉乘站。 將軍澳南橋 全港「跨」啦啦 – 全港首條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道兼備,以和諧共融的方式增進了將軍澳區居民的交通便利以及休閒活動。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跨灣大橋年底通車 方國珊倡提升行人路物料

(發展局facebook)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自2017年起計劃在將軍澳多幅政府土地改建公營房屋。 發展局昨日(3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昨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墩上。 至於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跨灣連接路及南橋均設有觀景台供遊人欣賞將軍澳灣及東邊水道的美景。

將軍澳南橋: 香港吃喝玩樂優惠

發展局又形容,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現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預計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墩上,並透露南橋的設計及建造上均注入了不少創新元素。 南橋是一條在將軍澳東邊水道南端(海濱長廊中段位置附近)興建的跨海橋,行人天橋長約150米。 而當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是全港最大跨度的鋼拱橋,以及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共約1.8公里長,可供遊人在大橋的沿海長廊踩單車及散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今年初表示,期望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後續工序可與將藍隧道一同在今年開通。

將軍澳南橋: 藍田

(受訪者提供) 由於跨灣大橋及南橋將形成5公里沿將軍澳灣的單車環線,設計適合進行健體運動及比賽,例如馬拉松、或作三項鐵人賽等。 方國珊除建議橋面車路鋪設隔音物料,亦建議提升行人路物料至緩跑徑質素,方便居民運動之餘,亦有助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日後舉辦賽事。 在將軍澳東邊水道南端(海濱長廊中段位置附近)將興建一條跨海橋(稱南橋),落成後跑手可選擇取道南橋往來將軍澳南海濱長廊及將軍澳海濱公園,單程會減少約1.1公里。

參賽者選擇以跑步、單車及寵物行三種方式參與全長 7 公里嘅跑步和單車跑道或 3.5 公里嘅寵物跑道。 起點為 Monterey Place 草坪、Capri Place、將軍澳跨灣大橋、 Savannah Place,最後回到 Monterey Place 草坪的終點。 呢項活動十分具意義性,50%嘅報名費將捐給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及香港導盲犬協會。

將軍澳南橋: 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東拓展處處長梁中立回應指,南橋闊道為6米,但需要預留兩旁設置圍欄和路燈,所以實際可用橋面闊道只有4.5米,政府對橋上增設單車徑持開放態度。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今早(27日)召開會議,討論將軍澳堆填區基礎設施,興建南橋連接將軍澳第68區與將軍澳第77區。 在席議員不記名下一致通過議案,議員陳淑莊提出議案在財務委員會分開表決。 通常同學們會叫將軍澳南海濱長廊稱「康城路」,而將軍澳海濱公園則稱呼做「南岸」。

將軍澳南橋: 將軍澳南橋已架置臨時存放區 料明年可安放橋躉

另外在百勝角港鐵通風樓上蓋,亦計劃興建兩幢住宅,料涉及432伙單位。 居住在將軍澳的范太不時會到海濱長廊緩跑做運動,她認為,海濱長廊連接着將軍澳、調景嶺和康城三個地區,可說是四通八達。 將軍澳隧道的車流量在過去5年持續增加,翻查運輸署交通運輸資料月報,除去年受疫情影響略有減少外,日均車流量由2016年的約9.1萬架次,增加至今年首8個月的約9.5萬架次。

),連同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的將軍澳海濱公園俗稱「將軍澳海濱長廊」,是一處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海濱長廊。 將軍澳南海濱長廊於前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沿海地方興建,全長約2公里,連接將軍澳南至日出康城,屬於「將軍澳堆填區第一期發展基礎設施工程」的一部分,由路政署興建,耗資約1.5億港元,並於2012年6月6日開放。 西貢區議會今日(5日)召開大會,土木工程拓展署明確回應,將軍澳跨灣大橋將於今年年底通車。 方國珊關注,在康城LP 6及9期 Marini之間的(日出大道、環澳路交界處)出入口會否設有紅綠燈,以控制車流情況。

大橋的創作意念是「活力無限」,以橋上主跨兩個向外傾斜的橋拱,設計成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 【本報訊】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自2017年起計劃在將軍澳多幅政府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發展局前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前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躉上。 暫定跨灣大橋同將藍隧道通車日子為12月11日,將藍隧道全長4.2公里,此公路隧道將會連接九龍觀塘區茶果嶺同西貢區,出口則會接駁1.8公里長嘅將軍澳跨灣大橋至日出康城一帶。 跨灣連接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的環保大道,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 當跨灣連接路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減低對附近居民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將軍澳南橋: 荃灣豬肉威消失半年染返黑髮變晒樣 老咗又殘咗嚇親網民

遊人全走大橋來回所需時間大約45分鐘(連打卡時間),累了便可在設於橋上的坐椅稍事休息,遊人亦可騎單車跨過大橋,但要小心當風的位置,如要打卡,可將單車停在行人道上才拍照,切勿一邊騎車,一邊拍照,做成危險。 長廊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近北端建有跨海天橋(稱為北橋)連接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的至善街。 長廊設有三個主要出入口,分別為距離將軍澳站約5分鐘步程的至善街(怡明邨旁)、清水灣半島南面及康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北面入口前往。 於長廊可以觀賞到將軍澳市中心南部、調景嶺、將軍澳海域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以至鯉魚門海峽及港島柴灣一帶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