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南延線2024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該站將採用架空島式月台設計,車站大堂設在地面,而月台則建於大堂之上。 隨後,定線會再次進入隧道並以s型連接到位於華富村華安樓與華樂樓之間的華富道地底 之華富站,而該站將會採用島式月台設計。 離開華富,定線會續以隧道方式向西伸展,經過田灣村(在田灣村多層停車場之下設有未來田灣站的預留位)、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香港仔大道抵達位於水塘道花園以及香港仔巴士總站地底之香港仔站。 香港仔站設有三層,最高一層為車站大堂;最低兩層分別為月台,而這兩層月台均為單向式設計。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表示,會落實「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競選政綱,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建議興建的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和鐵路系統,拉動未來發展。 將軍澳南延線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將軍澳南延線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將軍澳南延線: 施政報告|將軍澳南延線由康城站延一站至137區 料容納13萬人

相比其他港鐵路綫,將軍澳綫的急彎特別多,原因之一是要遷就將軍澳新市鎮地不同住宅發展區地形——轉彎路段有將軍澳站至坑口站、將軍澳站至百勝角隧道和百勝角隧道至康城站。 由於寶琳及坑口站的列車班次上限受制於寶琳站的月台設計,即使將軍澳綫信號系統可支援更頻密的班次,亦不能進一步提升班次。 於8月18日通車,過海最高票價為$11.8,較過海巴士票價低兩成。 油塘站和調景嶺站成為轉綫站,為使乘客適應觀塘綫和將軍澳綫的新轉車安排,油塘站於8月4日率先投入服務。

  • 陳帆回覆表示,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正就第137區的土地用途方案展開研究,局方會配合上述研究結果,再探討將軍澳線的進一步發展。
  • 《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鐵3路」,今日(12月2日)起展開公眾諮詢,政府預計於2023年下半年制定整體交通運輸藍圖。
  • 由於將軍澳南一帶初期只有工業邨及堆填區,而進駐工業邨的公司本身多自設有廠車方便市民上下班,一度只有九巴298E線獨市服務,即使首個住宅項目清水灣半島於2001年入伙後亦然。
  • 港島綫,故該站西面設有越位隧道,經堡壘街區地底伸延至天后廟道與炮台山道交界處地底,供列車調頭。

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置較偏僻,與最近的住宅維景灣畔約有1公里緩衝距離,較最初設計拉遠多200米。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定線最後以隧道穿過可石排灣村及香港仔海傍道並在香港仔網球場處穿上高架橋,再利用黃竹坑明渠上面的空間跟南港島線匯合並且一直伸延至黃竹坑站。 該站位於現時黃竹坑新村第十座對出的明渠之上,設有兩個島式月台和三條軌道,中間的為西港島線軌道,而另外兩條則供南港島線使用,乘客只需走到對面月台便可轉乘兩線之列車;車站大堂設於月台之下,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附近街道。

將軍澳南延線: 車站

萊坊高級董事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方耀明說,六項重點基建有望幫助新界不同地區發展,遠至古洞、洪水橋等現時屬偏遠地區,改善新界地區到市中心所需時間,更加促進未來新界住宅需求。 他認為,運輸基建項目連同「北部都會區」綱要將有助新界樓市發展,促進整體大灣區發展,預料新界與港島九龍的樓價差距會由現時相差四成漸漸收窄。 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在同一節目表示,將軍澳油塘隧道與將軍澳藍田隧道功能高度重覆,又質疑為何落腳油塘,認為油塘是很小的社區,擔心會令油塘交通「塞爆」。 )是港鐵屯馬綫一個已落實興建的車站,屬於屯門南延綫項目的一部分。 香港社區論壇秘書長陳志豪認為,受訪者對施政報告關於將軍澳的部分高度認同,認同度甚至較施政報告的總體評價更加高,反映市民始終較關注自身生活和居住的地方,期望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地區行政,透過改善地區設施和發展來加強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 ,由現有屯馬綫屯門站越位路軌開始沿屯門河向南伸延至湖山遊樂場東側附近,再轉入湖景路止,路綫全長約2.4公里,並於湖景路上設一個架空車站。

而油塘站至東區海底隧道一段匯集了將軍澳綫和觀塘綫的乘客,所以流量是全綫最大的。 2002年,前地鐵公司發現韓製Rotem電動列車(當時購入13列)不能即時適應2套新舊列車系統,而且地鐵公司把將軍澳車廠外判給澳洲戈尼南(Goninan)公司(即負責翻新都城嘉慕列車的公司),但該公司不懂維修韓製列車,所以該款列車無法行駛將軍澳綫。 現時將軍澳綫共使用13列港鐵市區綫韓製列車行走;另每天均有部分來自觀塘綫的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行走,派車不定。 受制於寶琳站單側式月台的設計,除非增加往康城的列車班次,否則將軍澳綫已經沒有加密班次空間。

將軍澳南延線: 日出康城|將軍澳137區突增5萬伙 居民憂交通癱瘓:我層樓最少跌5成

警方經初步調查,周女涉嫌普通襲擊、刑事毀壞及襲警被捕,帶返警署扣查。 將軍澳南延線 將軍澳南延線 將軍澳南延線 將軍澳南延線 往寶琳站的列車班次為2.5分鐘-2.5分鐘-(往康城站列車)-5分鐘一班,往康城站的列車班次為10分鐘一班。 本綫寶琳站至北角站的路段於2002年8月4日通車,而將軍澳站至康城站的支綫於2009年7月26日通車。 〈【港鐵醉倒】乘客疑睡著 車長開咪叫唔好瞓 港鐵:如屬實會訓示〉,《香港01》,2019年1月31日。

到1988年2月,地鐵與港府正式商討時,方案微調至1993年動工及1997年通車,預計通車時將軍澳人口超過20萬,會有足夠乘客量,設5個車站,包括油塘、填海區、將軍澳工業區、坑口及將軍澳市中心。 1989年9月,地鐵主席馬達誠表示仍未落實興建將軍澳綫,要視乎將軍澳人口增長及該處填海的進展。 同年下旬,港府宣布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 因其工程浩大、耗費不菲,港府決定暫緩將軍澳新市鎮第三期填海發展,令區內潛在人口數量大減。 布政司署運輸科在1990年1月發表《 香港運輸政策白皮書》,把將軍澳支綫納入未來鐵路版圖。 但地鐵公司在同年8月以人口未達目標和財政等因素,明確表態不會興建將軍澳支綫,被議員指斥其與政府欺騙當區居民。

將軍澳南延線: 日出康城居民逾9成反對填海建鐵路 冀政府另覓替代方案

當局認為此填海規模合適,既能夠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政府表示會發展137區,由於地點及目前的環境因素跟過往康城相似,相信很大機會複製康城的方程式。 根據地產代理顯示,康城這周的交投一般,未有受惠於政府的137區發展計劃,交投依舊淡靜。 為配合137區的房屋發展,當局建議於對岸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亦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水域,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137區的公共設施和四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這些設施均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以便日常運作。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還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當局亦建議在132區建設一個建築廢料處理設施、一個廢物轉運站及一個海上垃圾收集站。

將軍澳南延線

於2013年5月13日至5月15日期間的晚上非繁忙時間,列車曾於本綫載客行走北角站至寶琳站,然後於2013年5月16日安排行走康城站穿梭列車作詳細試驗。 在2013年5月13日和2014年4月15日,列車在將軍澳綫行走和載客以進行試驗,為日後的緊急調度安排準備,目前未有將該款列車調往將軍澳綫服務的計劃。 北車長客列車在首次載客試驗後,在2013年12月16日調景嶺站至油塘站架空電纜故障期間首次進行緊急調度,沿觀塘綫至藍田站後經將軍澳綫過海段往北角站,故障排除後一段時間亦曾行走將軍澳綫。 所以通車初期,很多乘客都還未習慣繁瑣的轉車過程,加上將軍澳綫的列車班次疏落,一度引起混亂,期間亦導致東九龍居民改乘東隧巴士前往港島區。 不過,隨着鄰近調景嶺站及將軍澳站的大型屋苑紛紛入伙,以及油塘站附近的公共屋邨重建完成,將軍澳綫的客量大幅攀升。

將軍澳南延線: 屯門南延線及洪水橋站

乘客如需由北角站、鰂魚涌站或油塘站乘搭首班車或尾班車前往康城站,需在調景嶺站落車並轉乘下一班列車。 將軍澳南延線 乘客如需由寶琳站或坑口站乘搭首班車或尾班車前往康城站,需在將軍澳站落車並往對面月台轉乘往康城的列車。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2019年9月4日,晚上約9時正,大批示威者到寶琳站集結要求站長交待就8月31日晚上將軍澳綫各站提早關閉的原因。 將軍澳綫在2009年8月21日,上午8時30分,曾發生信號系統故障,當日中午曾成功修復,但一小時後信號再次故障。 來往北角站至寶琳站之列車服務受阻,交替以寶琳站和康城站為終點站的「3+1」安排亦需暫停一天,改設來往將軍澳站及康城站的特別列車服務。 在星期一至星期六的早上和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繁忙時間,將軍澳綫有16列列車運行。 但由於韓製Rotem電動列車僅有13列,故須有3列都城嘉慕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