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區人口2024必看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新隧道是香港六號幹線的一部份,全長直線4.2公里,雙線雙程行車;連接著一條長1.8公里的跨灣大橋,駁到環保大道。 到時,由將軍澳市中心去東區海底隧道,只要五分鐘,節省時間10分鐘。 然而,由於工程延誤,根據最近西貢區議會的資料顯示,這條隧道最快延至2021年才能通車。 將軍澳區人口 由此可見,將軍澳隧道車流量過多,已達飽和,不勝負荷。 將軍澳已經發展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所以要興建更多道路與隧道來舒緩交通。

1896年將軍澳以「Junk Bay 」的名稱出現在地圖中。 及後將軍澳則以「Cheung Kwan 將軍澳區人口 O」或「Chung Kwang O」的英文名標示。 而將軍澳和坑口所代表的位置也多次變改,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間,將軍澳可代表今日茅湖仔或田下灣、坑口可指今日的翠林一帶。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

將軍澳區人口: 將軍澳市中心

根據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報告刊載有關長者的統計數字及分析。 政府統計處今日(二月二十四日)出版《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兒童》。 根據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報告刊載有關兒童的統計數字及分析。 繼續推行「青少年身心健康診治轉介機制」,為地區上受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少年提供支援,協助他們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 透過推廣正向訊息以鞏固居民的情緒/精神健康;協助個人及家庭關顧其個人身心靈健康的需要,並透過協助他們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社會經濟和民生亦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衝擊。

將軍澳區人口

再加上跨灣大橋即將落成,越來越多精英、高淨值人士入住區內,帶動房價和發展潛力。 市民可通過民政事務處,表達對政府部門的意見;而政府部門也會通過民政事務處,搜集居民的意見,以了解社情民意。 另外,西貢區議會在地區層面亦致力協助政府推行地方行政,並透過轄下各委員會及工作小組完善區內設施和服務、就地區事宜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推動康樂及文化活動和環境改善計劃,令區內居民安居樂業。 西貢區的主要交通工具有港鐵 (服務將軍澳新市鎮 )、公共巴士及專線小巴。 主要道路包括區內的西沙路、西貢公路和清水灣道,以及連接區外的將軍澳隧道和寶琳路。 屯門區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也是香港人口最多的住宅區域之一。

將軍澳區人口: 住宅

形象化一點說明,就等於本港約一年私樓吸納量,所以純粹看發展藍圖,以目前政府持有土地足襟見肘下,137區的供應確可彌補長遠不足。 特別是137區的規劃發展,跟康城站及將軍澳區關係密不可分。 適逢將軍澳新市鎮在此期間發展,提供大量行使權益書的機會。 自1991年至1994年間,政府在將軍澳總共出售九幅私人住宅用地,其中八幅均以兌現甲/乙類換地權益書(Letter A/B)的形式批出土地,地盤面積總計超過120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面積超過約1000萬平方呎。 香港政府在新界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大量徵地,賠償金額令政府財政緊絀。 政府遂於1960年起,提供以換地權益書交換農民田土。

(三)至(五)運輸及物流局正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策略性研究》),探討香港大型運輸基建的布局。 《策略性研究》初步建議興建的三條策略鐵路及三條主要幹道,當中包括「將軍澳線南延線」及「將軍澳-油塘隧道」,預期將有效優化將軍澳的對外連接。 黃永豪,〈從坑口墟到將軍澳新市鎮〉,載《西貢歷史與風物》(香港:西貢區議會,2011年3月新版),第56頁。 昔日坑口是清水灣半島以至西貢區主要商貿、行政及工業中心,坑口鄉事委員會管轄範圍遍及井欄樹、大埔仔與大環頭。 翠林(Tsui Lam)位於寶林西面之山麓,以區內的翠林邨命名。

將軍澳區人口: 將軍澳沙田北區污水檢測陽性 政府派發4萬檢測包

不過,由於明萬曆年間將軍澳的地名已經出現,故第三種說法明顯根據不足.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有關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的新聞及/或宣傳推廣通訊物料或促銷資訊。 將軍澳人口持續增長,警方去年接獲該區近4.3萬宗報案,較2012年增逾一成。 為應付需求,將軍澳於上月正式升格為獨立警區,人手編制增至438名人員,增設重案組、反黑組及刑事情報組,加強打擊盜竊及欺詐案外,亦會繼續著力反爆竊行動。

將軍澳區人口

1867年,上洋村村民劉樹棠利用其在渣甸船務公司擔任學徒所存的積蓄,於坑口開設同泰機器廠及造船廠,隨後附近不少村民亦在船廠附近開設店鋪數十家,漸成繁盛墟市,即日後所稱的「坑口墟」,成為西貢墟以外另一商業重鎮。 按政府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將軍澳的居住人數正在急升,處於生育年齡、即15至49歲的女性有逾13萬人。 但現在將軍澳醫院僅提供產前檢查及產後護理專科門診服務,區內孕婦待產需舟車勞頓,最近也要跨區至觀塘聯合醫院或私家醫院分娩,很多準媽媽對跨區生產憂心忡忡。 寶林村位於寶琳寶琳北路18號(中原樓市片區:寶琳)。

將軍澳區人口: 將軍澳基礎教育

,故不少地方行政及社區工作亦從屬「東九龍」,例如區內警署及消防局皆屬東九龍區、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隸屬醫管局九龍東聯網。 加上1980年代的電話簿亦把整個西貢半島歸入「3」字頭的九龍電話區號,一些商業機構和傳媒亦習慣沿用舊有分區,至今仍錯誤渲染新市鎮為九龍的一部份,也會有人以為是九龍市區的拓展部份,視作市區內的一個區域,並不會看作為新市鎮。 後來新都城刪去有關字眼,事件才不了了之,但恒基兆業的網站至今仍未刪去有關字眼。 至於東九龍線,由於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部分路段須深入地底。 工程預計會有相當大的技術困難,主要是克服山勢所造成的技術問題。 將軍澳區人口 就上述兩個項目,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正因應政府的意見,就可行方案作進一步研究,以改善項目的設計。

據2006年香港人口普查資料,元朗人口約53萬人,面積約138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與大嶼山接近。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有兩個新市鎮(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

將軍澳區人口: 香港人口概況

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 據2006年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約有523300人。 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線路軌為界。 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

屯門區南面的青山灣於20世紀70年代起被填海,連同周邊沿岸一帶發展成屯門新市鎮。 屯門區包括的範圍,除了整個屯門新市鎮外,還包括藍地、亦園、大欖湧、掃管笏、稔灣、龍鼓灘、爛角咀等等地方,另外還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龍鼓洲、沙洲等細小島嶼。 根據規劃署內城市規劃條例規定製訂的法定圖則, 屯門區包括屯門,掃管笏和藍地及亦園。 灣區內的大型商場首先在1980年代,地鐵(現港鐵)荃灣線開通後,在荃灣站附近建成。 如南豐中心、荃豐中心和直屬地鐵公司(現香港鐵路公司)物業綠楊新邨的綠楊坊。

將軍澳區人口: 將軍澳之城市規劃變遷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及香港島,至今仍是新市鎮的主要對外交通幹道。 ),是香港的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 將軍澳本來是人煙稀少,只是一條小漁港,不及鄰近的坑口原有小墟市,現經過大幅填海,發展為將軍澳新市鎮,並擴展為全區的名字。 將軍澳新市鎮雖然與九龍區只是一山之隔,但其實屬於新界範圍,由于地产商及无线台广告推销,至今仍有少部份人誤以為九龍區,跟荃灣及葵青一樣。 在政府內部的討論中,就新九龍界線的擴充,亦只有對調景嶺是否應納入新九龍有過爭論,時任市政事務署署長的何禮文(David Ronald Holmes)曾提醒,將調景嶺納入新九龍後,政府會面對昂貴的開支問題。 因接鄰的馬游塘原居民抗議下,政府無意將馬游塘納入新九龍,如強行將調景嶺再納入新九龍中,將令馬游塘的問題變得更複雜,因此政府放棄將新九龍界線擴展至調景嶺一帶,更遑論將界線擴至更遠的將軍澳之中。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新市鎮位於西貢區的西南部,南望鯉魚門,東部則為向東南伸延的清水灣半島。 新市鎮的發展可追溯至1980年代中期,可分為八個區域,包括寶琳、翠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小赤沙、大赤沙及百勝角。 方國珊引用政府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西貢、將軍澳區嘅人口增長率名列全港第4,而處於15至49歲生育年齡嘅婦女則逾13萬。

將軍澳區人口: 香港房屋協會夾心階層住屋

顏汶羽說,東九龍區屬於多長者及基層社區,整體對聯合醫院的醫療需求非常龐大,但聯合醫院硬件老化、地方細,醫療功能已經不勝負荷,目前正在進行擴建工程。 顏汶羽建議,政府最好在將軍澳區或現有醫院增設產房服務,符合當地的發展需求,解決孕婦跨區舟車勞頓之苦。 福利辦事處會繼續鼓勵區內安老服務單位組織長者義工,透過義工電話慰問、探訪和活動,構建鄰里支援網絡。 透過地區不同協作平台包括「黃大仙及西貢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和「西貢區青年協作計劃籌備委員會」等,推動/合辦有助提升青少年參與社區/加強對社區歸屬感的地區活動。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下稱「福利辦事處」)的服務範圍覆蓋黃大仙和西貢兩個區議會分區。

  • 根據2001年政府的統計,大埔區的人口有310879人;主要聚居於6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也有不少居民散居於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 將軍澳以「澳」為通名,符合地理特徵,也符合輿圖記載「可避颶風」的作用。
  • 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當中137區將會填海20公頃,預料可興建5萬伙住宅單位,132區則會興建6個公共設施,包括電力設施等。
  • ),是香港的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東南部,填海前沿岸亦有名為「將軍澳」的鄉村。

其後房委會於2001年2月把邨內單位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四期發售予租戶,現時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此外,景林邨連同一些較舊屋邨單位亦是秀茂坪邨1-17座單身長者住戶的主要安置資源,但因為此邨當時交通不便,那時的長者普遍不願接受這次編配。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將軍澳區人口: 香港十八區葵青區

將軍澳新市鎮八個分區之地域劃分,由政府「地名訂正委員會」在1989年6月確定,分別為「寶林」、「翠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百勝角」、「小赤沙」及「大赤沙」,紅色公共小巴嚴禁在區內提供服務。 將軍澳新市鎮屬於新界西貢區,但社區結構與一般認知上的新界「西貢」鄉郊地區截然不同,反而與九龍觀塘區唇齒相依,令不少市民把將軍澳誤解為九龍區的一部份,部份區內設施(例如商場及酒店)甚至宣稱地處「九龍東」。 將軍澳區人口 按照政府原有規劃,將軍澳新市鎮中南部及北部,即寶林、翠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及調景嶺以高密度住宅區為主;東南部大赤沙與小赤沙則規劃為工業區及堆填區,近年小赤沙一帶亦已轉型為住宅區。

將軍澳區人口: 將軍澳工業

而入息中位數最高的灣仔區,人口只得約7萬戶共約17.8萬人,而教育程度有關數據亦顯示灣仔區住戶的學歷是最高,有45.9%住戶有大學學位程度,高於全港平均的25.3%,難怪灣仔區一直被譽為是少數高收入專業人士的聚居地。 本來,西貢、將軍澳嘅孕婦毋須舟車勞頓,跨區分娩,因為政府2008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擴建將軍澳醫院時,曾指主座大樓4S已預留做婦產科及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用途。 將軍澳區人口 後來喺2014年發表嘅《九龍東聯網臨床服務計劃》中,醫管局話會研究於啟德醫院新急症室投入服務前,將婦產及新生嬰兒部遷往將軍澳醫院。 但後來以擔心醫護人手,以及西貢、將軍澳區分娩孕婦數量不足為由擱置計劃。 由於將軍澳基本上缺乏公司及商業區,所以對外交通的需求彈性比起其他新市鎮還要低,而將軍澳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港鐵和巴士。

將軍澳區人口: 醫院聯網、醫院及醫療機構

喺發展市鎮嘅同時,將軍澳亦設有垃圾堆填區,開咗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同埋將軍澳第二/三期堆填區。 將軍澳區人口 雖然兩者已經先後關閉,但現時重有運作緊嘅新界東南堆填區。 2011年,立法會終於撥款150億,在將軍澳興建一條接駁藍田的新隧道,以紓緩現時將軍澳隧道的擠塞情況,以及應付因為區內人口增長而帶來的交通需求。

簡略來說,第一期發展於1983年開始,涉及範圍包括了三個住宅區:翠林、寶林和坑口,以及兩個工業發展區域:小赤沙和大赤沙。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當中137區將會填海20公頃,預料可興建5萬伙住宅單位,132區則會興建6個公共設施,包括電力設施等。 西貢區議員(環保南)張美雄今日(26日)表示,居民普遍支持發展137區的填海項目,惟預料將軍澳人口急增至逾70萬人,促請港鐵加密將軍澳綫班次,以應付需求。 發展局完成制定將軍澳第137區及132區造地建議初步發展大綱圖,當中137區將會填海20公頃,預料可興建5萬伙住宅單位,132區則會興建6個公共設施,包括電力設施等。 近日,發展局公佈137區房屋發展計劃,當中包括鄰近調景嶺的132區削坡填海工程,造地25公頃興建六項公共設施,當中大部分的公共設施具厭惡性,而設施原本都不是位於將軍澳,以應付區域東 (九龍東、西貢、將軍澳等) 的需要。

在2021年人口普查,全港約九成的住戶接受簡單的點算,只須提供住戶成員的基本人口特徵資料;其餘約一成住戶接受詳細的訪問,提供住戶成員多方面的人口及社會經濟特徵的資料 … 政府統計處今日(二月二十七日)出版四篇《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短篇文章》。 這些短篇文章簡介單親人士、青年、長者及兒童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