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主要有富寧花園、安寧花園、厚德邨、頌明苑、明德邨、東港城、海悅豪園、蔚藍灣畔、南豐廣場和新寶城。 富寧花園和安寧花園同於1990年落成,為此區最早建成的屋苑。 寶林主要由將軍澳村對外的海灣填海而成,區內主要有寶林邨、景林邨、欣明苑、旭輝臺、慧安園、富麗花園、茵怡花園、疊翠軒、怡心園和新都城。 翠林邨於1988年落成入伙,是將軍澳最早建成的公共屋邨之一,同時是將軍澳新市鎮內唯一不是建在填海土地上的公共屋邨。 西貢區可大致分為西貢鄉郊地區與將軍澳新市鎮兩部分,住屋類型各具特色。
西貢區擁有山靈水秀的美景,鄉郊地方更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非常適合推展家庭旅遊和生態旅遊。 由於西貢區旅遊資源豐盛,沿海港灣景致怡人,還有不少歷史古蹟,因此吸引很多海內外的遊客到來,而推動地區旅遊也自然成為西貢區的重點發展項目。 調景嶺平房區夷為平地後,居屋「健明苑」建築工程隨即展開;政府2002年11月停建及停售居屋後,房屋委員會改之作出租公屋之用,即今日的健明邨;其東部的香港調景嶺中學原址及對開的填海區則建成屋苑彩明苑。 翠林(Tsui Lam)位於寶林西面之山麓,以區內的翠林邨命名。 翠林邨是將軍澳第二條落成的公共屋邨,亦為區內少數不是建於填海地上的屋邨之一,在1988年入伙。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是香港第七個新市鎮,自一九八三年獲批准發展為新市鎮至今,將軍澳一直都以高速發展,現時約有人口三十三萬。根據現時的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圖(圖則編號S/TKO/15),規劃人口約為四十八萬。
由此可見,將軍澳居民過度依賴港鐵作為單一對外交通工具。 另外,將軍澳已經發展為一個大型新市鎮;但除了地鐵之外,整個市鎮同東九龍的聯繫,就只係靠一條將軍澳隧道。 這條隧道嘅容量每日78,000架次,於1990通車,當時將軍澳人口不足20萬,隧道已經十分擠塞。
同另外兩個工業邨(大埔同元朗)唔同,將軍澳工業邨只容許一啲冇污染性同高科技行業設廠。 不過,啟用時正值香港製造業「日落西山」,所以真正喺將軍澳工業邨設廠嘅並唔多,唔少土地都係空置。 將軍澳警區目前仍與東九龍總部共用同一個警署,為騰出工作空間,東九龍總部將於2020年前搬遷至前啟德行動基地。 對於有區內意見要求,在將軍澳南設置報案中心,蕭傑雄透露,目前考慮選址寶邑路,有望盡早落實。 警區成立後,設有所屬的重案組、反黑組及刑事情報組,另設有警民關係組、耆樂警訊及少年警訊。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基礎教育
到時,由將軍澳市中心去東區海底隧道,只要五分鐘,節省時間10分鐘。 然而,由於工程延誤,根據最近西貢區議會的資料顯示,這條隧道最快延至2021年才能通車。 將軍澳已經發展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所以要興建更多道路與隧道來舒緩交通。 將軍澳的巴士路線主要分2部份,翠林、寶琳、坑口、將軍澳工業邨、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和日出康城等地巴士線由九巴及新巴經營,來往東涌及機場的巴士線則由城巴經營。
初時政府部門有不同意見,認為沒有先例,亦擔心會建築成本高昂。 不過他仍盡力爭取,希望讓社會明白任何基建項目,都應該顧及整個城市的健康。 若能提升將軍澳居民的健康,即使花費建築成本亦值得,慶幸政府最後同意興建大橋。
將軍澳人口: 地區人口特色
「眼見部分街坊子女由嬰兒至今已十多歲,但『產房』仍未見蹤影。」她表示,培訓婦產科醫療人員亦需一段長時間,希望政府政策盡快落實,不要令居民無限期去等待。 西貢地廣人稀,包括西貢半島南部、清水灣半島、將軍澳新市鎮及約70個大小離島,總面積為136.17平方公里,總人口327689人,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 西貢半島的山脈高峭崎嶇,不便於現代化發展,加上區內有3個郊野公園,因此大部分範圍均是受保護的郊野。 加強區內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與區內不同服務單位的協作,以便及早識別地區上有精神健康/情緒問題人士,特別是有較高精神健康風險的家庭和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和關顧。 將軍澳人口 此外,舉辦工作坊/分享會,以提升前線同工在跟進上述服務對象的專業知識及技巧。 因此,港鐵需要改善服務,例如優化訊號系統,增加列車班次,定期檢查列車,減少意外發生。
- 而將軍澳隧道在繁忙時間亦經常出現交通擠塞,隧道容量已經不勝負荷。
- 西貢區議員(環保南)張美雄早上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將軍澳137區的發展意味着該區內的堆填區等厭惡性設施將須「終極關閉」,將可減少目前區內每日數千輛重型垃圾車出入對居民造成的滋擾,故當區普遍支持137區的填海。
- 富寧花園和安寧花園同於1990年落成,為此區最早建成的屋苑。
- 在眾多新巿鎮當中,將軍澳是香港第三代新巿鎮,由八十年代開發展至今,人口已超越40萬,對交通的需求日漸增加。
香港政府自從1970年代開始發展了九個新巿鎮,提供大量土地興建住宅樓宇工廠,讓舊巿區居民遷入,紓緩區內過密的人口。 新巿鎮擁有完善的土地規劃,沒有舊巿區那麼擁擠,居住環境較佳。 在眾多新巿鎮當中,將軍澳是香港第三代新巿鎮,由八十年代開發展至今,人口已超越40萬,對交通的需求日漸增加。 然而,將軍澳對外交通過份依賴港鐵和將軍澳隧道,導致交通經常擠塞。 另外,萬一港鐵或將軍澳隧道發生意外,將軍澳對外交通便會中斷,造成嚴重問題。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交通擁塞原因多
當局亦建議興建將軍澳綫南延綫,由日出康城站延至137區,但需要在康城對出填海。 專業動力林素蔚指接獲過萬名區內居民反映,當局未交代填海範圍細節,引起公眾疑慮,並稱興建將藍隧道及跨灣大橋工程持續多年,剛完結這些建設又到填海,對居民身心有極大影響。 福利辦事處會繼續鼓勵區內安老服務單位組織長者義工,透過義工電話慰問、探訪和活動,構建鄰里支援網絡。 透過地區不同協作平台包括「黃大仙及西貢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和「西貢區青年協作計劃籌備委員會」等,推動/合辦有助提升青少年參與社區/加強對社區歸屬感的地區活動。
第二期發展於1987年開始,這期規劃主要是要發展將軍澳市中心。 此區大部份土地是把調景嶺東北部的海灣填海發展而成,主要有將軍澳中心、尚德邨、唐明苑、富康花園、寶盈花園和清水灣半島等。 尚德邨於1998年入伙,是區內最大的公共屋邨之一,也是此區最早建成的住宅,由於屋邨規模較大而且最早發展,早年連路牌亦清楚地標示了「市中心(尚德)」,故此,部份人或會將「將軍澳市中心」一詞與「尚德」交替使用。 到了2021年,路牌開始更換,改為直接標示「尚德」二字,以騰出空間標示連接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九龍」,可見尚德是將軍澳市中心的另一名稱。 現在,「將軍澳市中心」一詞泛指港鐵將軍澳站、天晉、尚德邨、廣明苑及將軍澳南一帶。 展望未來,區內多項大型基建及文康設施將會相繼落成,當中包括西貢公路改善工程第一期 、將軍澳第 66及 68區的市鎮公園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 -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等。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72區擬建消防局 2024年第3季完工
再者,政府發展其他交通工具,建議引入渡輪連接其他地區,例如增設將軍澳海濱長廊連接西灣河的渡輪服務。 西貢區的康城@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3,47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0,575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55,240,年齡中位數為 將軍澳人口 38.3歲。 港鐵(00066)今早宣佈重開大部份車站,但當中仍有13個車站關閉。 其中,將軍澳綫只開放調景嶺至北角站,將軍澳站、寶林站及坑口站仍然關閉,意味服務將軍澳的鐵路範圍仍然停駛。 由於港鐵及將軍澳隧道為將軍澳居民出入市區的兩大主要交通途徑,港鐵仍然停駛,令今早將軍澳交通幾近陷入癱瘓。
各新市鎮界線乃採自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訂定的新市鎮發展範圍。 全港共有12 個新市鎮,即是葵涌、青衣、荃灣、屯門、元朗、天水圍、粉嶺/上水、大埔、沙田、馬鞍山、將軍澳及北大嶼山。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並與另兩個創新園(分別是大埔創新園及元朗創新園)不同,將軍澳創新園只容許一些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業設廠。 政府早於2017年提出「不停車繳費服務」(又稱「易通行」),讓車輛無須在收費亭停車亦可繳付隧道費,並曾計劃在2021年將藍隧道通車時實施。 運輸署曾計劃在2020年第三季開始向登記車主派發車內感應器,首個車內感應器將會免費,亦不會額外收取行政費或月費。
將軍澳人口: 主要道路
日出康城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小赤沙第86區,於處將軍澳創新園以北,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上蓋,是一個包括住宅、商場、公園、海濱長廊的鐵路上蓋發展計劃,整個發展計劃將分為9至14期興建,原預計於2019年全部完成。 其中2009年的報道表示運動天地,以及海濱長廊,分別在2014年,以2015年建成。 2014年12月末,港鐵正式就日出康城的規劃改動入紙城規會,除了單位總數由原來批出21,500個增至25,500個外,亦調整項目的發展時間表,由原來分3期、預計2020年完成項目,改延遲3年,最快2023年完成。 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發展計劃於2000年展開,屬於將軍澳市中心一部份,當時唯一已落成的住宅為寶盈花園,其後因重新規劃而被強制暫停發展。 現時規劃被銳意打造,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包括將軍澳政府合署(興建中)及新入境處總部(興建中))、將軍澳市鎮公園(擬建中)及將軍澳海濱公園而建,物業發展高度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
曾經有聲音指出,將軍澳就好像一間酒店,區內市民白天外出工作,到晚上才回來,缺乏特色,希望大橋除了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做運動,身心靈更健康外,更可以成為將軍澳的新地標,令市民更有歸屬感。 將軍澳132區的計劃,會否成為修訂《城規條例》、精簡發展程序後,首個在城規會審批的區內計劃呢? 姑勿論如何,筆者敬請屆時發展局、城規會等各方能充分給予將軍澳居民表達的意見,並多加考慮替代方案,以平衡發展及現有居民的環境。 將軍澳隧道的車流量在過去5年持續增加,翻查運輸署交通運輸資料月報,除去年受疫情影響略有減少外,日均車流量由2016年的約9.1萬架次,增加至今年首8個月的約9.5萬架次。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簡介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香港政府在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並於1987年9月興建將軍澳隧道連接東九龍及香港島,至今仍是新市鎮的主要對外交通幹道。 西貢區人口超過48萬,佔全港總人口6.6%,區內住戶已超過16萬,年齡中位數為44歲,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社區。 西貢區內將軍澳新市鎮不斷有新屋邨、屋苑入伙,帶動區內人口飊升。
伴隨地鐵通車而來的將軍澳市中心經過多年大興土木,現時私人屋苑、購物商場與酒店雲集。 不過,將軍澳大型商場多以行人天橋互相連接,引致臨街商舖難以生存,令將軍澳有「無街之城」之稱。 時至今日,市中心南部一片廣袤填海地仍處於起步階段,社區設施尚未完善,與真正「市中心」仍有一段距離。 新市鎮第一期包括現今寶林、翠林、坑口及小赤沙一帶,在1983年動工,,港府把將軍澳灣填平,並將所得之新填地連同在狹長海灣兩旁部份斜坡上開拓之平台用作發展新市鎮。 寶林、翠林、坑口主要發展公營及私營房屋,小赤沙主要用作工業及堆填區之用。 第二期發展在1987年落實,以尚德一帶為主要發展地段。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小巴
六十年代的黃大仙區人口增多,實在需要一間完善的教會學校,培育人材,有見及此,聖公會於黃大仙區籌辦本校。 本校於1962年1月28日舉行開幕與奉獻典禮,由何明華會督祝聖與奉獻,副主席彭約榮先生啟鑰。 港鐵將軍澳線北角至寶琳段於2002年8月,以及將軍澳與康城支線於2009年7月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便捷。 林醫生明白要令市民健康,不只要做好醫療系統,更是應該讓市民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 這條大橋有不少前所未有的獨特性,是全港第一條同時包括行車、行人路及單車徑的大橋,市民在橋上跑步或踏單車時,同時可以觀賞將軍澳的美景。 他相信,人人都應得到健康的權利,而同時無論醫護人員、政府、以至每一位市民都應關注健康。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板隔房
西貢區議員(環保南)張美雄早上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將軍澳137區的發展意味着該區內的堆填區等厭惡性設施將須「終極關閉」,將可減少目前區內每日數千輛重型垃圾車出入對居民造成的滋擾,故當區普遍支持137區的填海。 至於將軍澳市中心約有3.59萬個住宅單位,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32,660元。 過去30日錄得86宗二手成交,平均成交實呎約19,130元。 昔日坑口是清水灣半島以至西貢區主要商貿、行政及工業中心,坑口鄉事委員會管轄範圍遍及井欄樹、大埔仔與大環頭。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廣場本月3宗成交
18世紀中葉,大量客家移民由廣東北面移居東南沿海,這批客家移民當中,有部分選擇在西貢坑口清水灣半島河谷定居,形成了客家族羣的村落。 西貢區位於新界東南,包括鄉郊和新市鎮部分,以及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島嶼。 區內除保留了鄉村的傳統民風習俗,同時亦具備新巿鎮的朝氣和活力。 在高速的都巿化過程中,西貢鄉郊難得仍保存了秀麗的天然景色,素有“香港後花園”的美譽。 )位於香港將軍澳寶林,是一所將軍澳的千禧校舍全日制小學,前身為聖公會基德小學上午校,於1962年在黃大仙開校至今。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藍田隧道
至於大、小赤沙則仍在發展當中,發展中和已發展的項目包括有足球場、污水處理廠、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其上蓋物業日出康城。 小赤沙因座落在該處的住宅物業,而常稱作康城(位於將軍澳新市鎮86區),並在將軍澳創新園(前將軍澳工業邨)及大赤沙以北,該區主要有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還包括住宅、商場、公園及鐵路上蓋發展計劃。 明代刊行的地方誌一《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已清楚標示「將軍澳」,故此,起碼在明代,將軍澳已經有居民定居。 1982年香港政府正式落實發展將軍澳為第三代新市鎮,發展計劃分三期進行。 簡略來說,第一期發展於1983年開始,涉及範圍包括了三個住宅區:翠林、寶林和坑口,以及兩個工業發展區域:小赤沙和大赤沙。 寶林、翠林、坑口、日出康城(位於以上提及的小赤沙)、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基本上皆屬於住宅區,建有公屋、居屋、村屋和私人屋苑。
將軍澳人口: 西貢區風土人情
例如,2013年12月16日,啟用11年的港鐵將軍澳線作發生歷來最嚴重事故,一部國產列車由調景嶺駛往油塘時發生供電問題。 ,故不少地方行政及社區工作亦從屬「東九龍」,例如區內警署及消防局皆屬東九龍區、靈實醫院和將軍澳醫院隸屬醫管局九龍東聯網。 加上1980年代的電話簿亦把整個西貢半島歸入「3」字頭的九龍電話區號,一些商業機構和傳媒亦習慣沿用舊有分區,至今仍錯誤渲染新市鎮為九龍的一部份,也會有人以為是九龍市區的拓展部份,視作市區內的一個區域,並不會看作為新市鎮。 後來新都城刪去有關字眼,事件才不了了之,但恒基兆業的網站至今仍未刪去有關字眼。
將軍澳人口: 將軍澳港鐵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荃灣區的房子,那就是——豐儉由人。 你可以找到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和荃景花園等老牌大型社區,也可以挑選適合中產置業的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樓盤。 除此之外,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將軍澳人口 從分區來看,自置居所比例最高的地區當屬西貢區,66.1%的人住在自己購置的居所,這個數字相信也主要來源於我們之前提到的將軍澳。
張美雄又提到,因應137區發展加上未來多幅綠化地帶改劃,預料將軍澳區未來人口可達逾70萬人,現時將軍澳綫的班次量根本無法應付急增的人口,認為港鐵有必要加密班次,以應付居民需要。 雖然港鐵稱,已為接駁寶林、坑口及將軍澳站的乘客提供接駁巴士,但由於道路嚴重擠塞,接駁巴士的人龍看不到龍尾。 不少人遂選擇步行至調景嶺站乘車,令調景嶺今早迫滿上班、上學的市民。
月期間進行了首次公眾諮詢,收集公眾對將軍澳進一步發展的意見,並於初步發展方案中加以考慮。 這些初步發展方案通過價值管理的改進後,訂定了四個不同的發展主題。 繼續推廣「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鼓勵區內長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發揮潛能,貢獻社會,體現「活到老、精彩到老」的生活態度,並讓長者認識健康管理、情緒管理、運動技巧等知識,從而推廣正向思維,促進長者以樂觀積極態度應對不同的生活壓力。 繼續推行「青少年身心健康診治轉介機制」,為地區上受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少年提供支援,協助他們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 透過推廣正向訊息以鞏固居民的情緒/精神健康;協助個人及家庭關顧其個人身心靈健康的需要,並透過協助他們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社會經濟和民生亦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衝擊。
過去,將軍澳海灣及陸地英文名稱一度採用「Junk Bay」,據聞是英人到將軍澳勘察時灣內泊滿中式帆船(或稱「戎克船」,junk),因而命名為「Junk Bay」。 政府「地名訂正委員會」在1989年6月確立音譯「Tseung Kwan O」為將軍澳新市鎮正式英文名稱,此後「Junk Bay」主要用於指將軍澳海灣。 然而,將軍澳首個堆填區在1978年才開始運作,「Junk 將軍澳人口 Bay」一名遠早於有關堆填區出現,所以有關傳言並不正確。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第三期拓展工程在翌年4月23日展開,建設將軍澳市中心;被視為政治敏感的「反共基地」調景嶺平房區遭夷為平地,連同填海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 將軍澳市中心以北的尚德邨於1998年建成,新市鎮範圍漸向西南海岸伸延。
小赤沙現時設有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康城站;大赤沙北部則設有將軍澳工業邨。 西貢區的主要交通工具有港鐵 (服務將軍澳新市鎮 )、公共巴士及專線小巴。 主要道路包括區內的西沙路、西貢公路和清水灣道,以及連接區外的將軍澳隧道和寶琳路。 1983 年拓展署開發將軍澳為新市鎮,亦是政府發展的第7 個新市鎮,它的計劃分別3期, 第一期是翠林及寶林的發展,第二期為海灣填海工程及發展市中心,第三期是包括市中心及海灣南部範圍的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