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謙法師唯識2024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也是沒有的,但是我們又要接受所有一切現像,這一切現象就是所有因緣法的排列組合,緣生緣滅而已,透過這樣緣起性空,我們才能理解所謂勝義諦的部分。 如果人生都是享受,我想我們也不會想學佛,生死的考驗是經常的,還有天災人禍,這些是不是也讓我們去體會到無常? 也就是所謂的世間法,在這之前,這些都還是屬於世間法,也就是在五乘共法,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就是所謂的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到大乘不共法,這是結合在一起的。 寬謙法師唯識 修學成佛的過程,正是在幫助我們提昇意境的視野,雖然我們的色身一直在不斷地生死輪迴,那只是累世色身肉體的改變。 今生色身是前五意識所現出來的業報體,是從第八識種子所變現出來的果報,所以很難改變。 而八識裡,最容易變化的是第六識,一個人在宇宙間,是多麼地渺小,雖然這麼渺小,我們卻還是可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 六入」在這個時期只是一個「識」,這個「識」是無形無相的。 識裡面的種子就是過去的「無明」和「行」所殘留下來的,有一些殘留還沒成熟變現出去的種子留到這個地方。 也就是說,無始的過去世總說都是因為「惑」而造「業」,而受到「果」,但是這輩子是不是也是如此?

寬謙法師唯識: 【八識規矩頌暨唯識三十頌影片】寬謙法師開示 – 生命電視台中五方講堂妳是否躺著也中槍 毫無吸引力女孩的四大特徵♪

大約 45 億年前,我們經歷了一次膨脹,地球是由主要是氫的塵埃和氣體形成的。 寬謙法師唯識 在整個物理化學過程中,源頭(上帝)將自己分化為我們稱為靈魂的意識單位。 音響忍,聽經聞法也是一種音響忍,要很有耐心不斷地接受,不僅接受還要忍,確認佛法所說的無誤,這個無誤不是只有思想上你覺得沒錯,而是你把它用到生活上,用到生命的層次裡面,你還是如此的確認它。 例如我的父親和姊姊,不到一年兩個人一起走。 如果對佛法的確認程度不夠,是很容易退道心的。

寬謙法師唯識

寬謙法師以建築理工的背景,繪出豐富的圖像與圖表,並以親切慈悲的文字說明,破解「唯識:佛教心理學」的迷霧,讓您從此看懂《八識規矩頌》。 龍樹菩薩講《大智度論》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就是在講「性空」,這裡性空,那裡也性空,那是不是就有平等的機會? 寬謙法師唯識 所以一看到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要覺得奇怪,不要從現象來談,從法性就清楚了。

寬謙法師唯識: 寬謙法師唯識 搜尋結果

: 第八識性唯無記,法體平等,無所違拒,能容習氣,故可受善惡現行的薰習。 所以清淨的佛果,和有漏的前識不能受薰。 這好比沈麝不能薰成臭的,蒜薤不能薰成香的,因為它本身氣味已固定了。 在果能變中,第八識生出前七識,同時八個識體上各各生出「相分」、「見分」。 前七識以其見聞覺知的認識作用,又薰習了起現行的種子。 因此,就薰習面來說,前七識是因,受薰的新種子又成為果了。

  • 透過「性空」而平等,在法性是平等,因為這一切同樣是性空,同樣是性空的關係,所以能平等。
  • 第八識本身並不造業,前六識以其思心所的作用,支配著身體、語言,造作下身、語、意三種業。
  • 佛滅後九百年傾,無著、世親兩大論師出世,為矯治當時沈空之弊,而標示 「有」義。
  • Al Bielek詳述了一切他憶起了2137這一年待上了6個星期,以及在2749年待了2年時間。
  • 此帶質境通於第七識的能緣之心,此能緣心恒起執著,即是妄情;又通於第八識見分,是所緣之境,此境是實種所生,自有其本質。
  • 心識生起,要因緣具足,而境,就是四緣中的所緣緣。

「學佛要回歸佛陀故鄉印度,理解當時印度人的生活模式。」因此光是印度朝聖之旅就舉辦了七次,北印追遠佛陀聖跡,中印則參訪各樣石窟。 公元前二世紀,阿育王時期在桑奇造了很多佛陀舍利塔,這些石窟沒有造佛像,保留最早的覆缽造型佛堂,包含禮拜的馬蹄形支提堂,以及僧人起居的僧院窟。 因此,法師不僅大力推廣佛教藝術,更結合自身的建築專業,將複雜的名相和艱澀的經文,如唯識百法、三大阿僧祇劫、菩薩位階等,畫成圖像式的系統架構,再回頭與經文對照,甚至搭配經變圖,形成獨具一格的講經方式。

寬謙法師唯識: 寬謙金剛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第1集 – YouTube

執常執斷,計一計異,是一個邪說充斥的時代。 龍樹廣造論典,揭示「諸法性空」之義,破諸邪執,大成佛教空宗。 此宗是依龍樹的「中觀論」一書而建立的,後世稱之為「中觀學派」。 寬謙法師唯識 此後二百年,中觀學派的學說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流。

寬謙法師唯識

種子下去了,就會有果,衆生關注在果,其實是要面對因。 要有甘受業報苦的準備,因為逃不掉,故來的信受,不再造新殃。 能取所取就是眾生心自性,故要在生活中”覺,不是”取”,無因不成果。

寬謙法師唯識: 寬謙法師唯識學入門知識摘要

思者思慮,量者度量,識之緣境,凡有了別,即有思量,因此八個識皆有思量的作用。 因為以八識作用殊勝來說,則「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末那義譯為意,意的作用本來就是思量。 [見分」:即心識的緣慮作用,亦即主觀的認識主體。

現在我們依照八識心王,五位心所,識體四分,九緣生識等順序講下去,最後再講頌文。 : 識者心之別名,是我人精神作用的主體。 在唯識學上,把識分析為八種,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個識。 眼、耳、鼻、舌、身是五種感覺器官,合稱前五識; 意識稱為第六識,是我人心理活動的的綜合中心; 末那識稱第七識,是有情「自我意識」的中心,阿賴耶識稱第八識。 它含藏「萬法種子」,是生起宇宙萬法的本源。

寬謙法師唯識: 玉佛寺 | 佛教會圖書館 | 中文錄音/影帶Jason Wu的世紀中期現代主義

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從法相來談;而惠能禪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用否定式的性空來談。 性空本身的意境是提昇的,透過性空,可以潛入海底,體會深海的寧靜;透過性空,也可以讓我們的思想,有機會升級,透過性空,讓我們的意境,能夠不斷地提昇,直到成佛後究竟圓滿。 發行《八識規矩頌》、《心經》、《成佛之道》等DVD計四十部,千六百多集,並彙集於播經機。 歷年舉辦亞洲佛教藝術研習營、學術研討會、展覽會、佛法與文化課程、佛教藝術課程並配合朝聖旅行,對社會大眾的推廣,不遺餘力。 一九五六生於臺北,一九八六出家於新竹法源講寺,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此帶質境通於第七識的能緣之心,此能緣心恒起執著,即是妄情;又通於第八識見分,是所緣之境,此境是實種所生,自有其本質。 此境以常似一之相配合,生出中間的相分,所以叫做「真帶質」。 第六識作用範圍寬乏,通於善、惡、無記三性,當心識生起,一念濟世利人之心生起,十一個善心所與之相應,則為善法; 如一念損人利己之心生起,二十六個煩惱心所與之相應,則為惡法。 如獨頭意識作意籌度,或利人或利己,亦通於善惡,如獨頭意識任由意念遊走,既無有益人群之心,亦無謀己私利之意,就成為無記法。 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九地,是欲界的五趣雜居地; 色界的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淨地; 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 我們所依託、生存的世界,是欲界、五趣雜居地。

寬謙法師唯識: 三十年來,寬謙法師以藝術結合義理弘法。她認為,思想的啟悟,配合圖像更加鮮明深刻⋯⋯

也就是行者入觀時,無漏智現前,使俱生我執受到壓制,但出觀後無漏智不能相續,我執又生。 必須至第八不動地,其時觀行任運而轉,自然發生作用,無漏的生空觀智,即恒時無間斷現行,俱生我執永伏不起,即「無功用行我恒摧」,此際就轉為中品的平等性智,也就是第二番轉。 在此以後,仍須藉著第六識的綿密觀察,再來伏滅俱生法執,進而斷所知障。 一直到證得佛果的究竟位,煩惱、所知二障,種子、現行俱盡,這時平等性智轉為上品,才算圓滿。 人我相,就是執著於有情的生命體為實我;法我相,是於世間仗因托緣生起諸法上,執為實法。

寬謙法師唯識

空性才是主體,依空性緣起的相是另一群主體,這個緣起的相,它的本質是空性,因為它是空性所生。 增上心就是學佛比不學佛好的心,因為這樣,我們才學佛。 當心靈世界豐富起來的時候,物質世界就比較無所謂了。 當心能夠調整過來的時候,物質外在這些環境是不是比較無所謂了。 出離心就是在世間法裡面,你發現縱然求得再高的名分或地位,還是免不了一死,於是對生死這樣的事情,你會覺得它是干擾、束縛,希望能夠脫離、超越,不要被它束縛,所以會有所謂的出離心。

寬謙法師唯識: 黃心川:玄奘及唯識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生活上的一點一滴都是現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都可以說是現象,其它包括色、聲、香、味、觸,乃至腦里想的都會呈現出種種的現象,這些都是「相」,是我們比較有經驗的部分。 唯識學擅於表達生命的現象,研究的是「法相」的問題。 例如上佛學課程,從上課到下課,心裡的種子也會有所不同,多上一堂課程,就會多增加一些佛法的種子。 寬謙法師唯識 寬謙法師唯識 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起心動念,善惡念頭不停地進進出出,就像電腦的硬碟,儲藏龐大的資料,不斷地輸入與輸出資料,雖然內容不易被覺察,在死亡當下,大量的因緣,將透過中陰期排列組合,決定來生的果報。 到了這次也不例外,來我家找我 本書是唯識學中的重要基礎課程,本是世親菩薩造的ㄧ部論典,後來由世親菩薩的 弟子安慧菩薩,就這部 …

  • 有是「存在」的意思,也是業的意,這是由取而熟切追求,由此造成必得後報的業。
  • 是立一切法無自性,所立非其實立,是立知見。
  • 緣起法則是因為有性空之故,任何形成的現象都不是單一的,起碼有兩個以上的因緣才合得出來。
  • 你只要趕快起善念,多做一點善事,還有就是收攝你那種囂張的脾氣。
  • 這輩子結束時,「前六識」自動脫開由「第七意識」執著地帶著「第八意識」去尋找下輩子的開始 ,再長出不同的「前六識」(十二因緣的六入)而展開另一段生命的歷程, 世世代代循環不已。
  • 獨頭意識中的定位意識是現量,夢中意識是非量,散位意識通於三量。

那是因為你不懂佛法,你無法把佛法跟實際生活與生命結合在一起。 所以所謂的「菩薩道」,要行得長久就必須把文字思惟都融到一起,除此還要有所謂的「柔順忍」。 出離心就要透過聲聞佛法,所以我們現在就是在做聲聞的工作,現在種下聲聞的因,只是還沒得到聲聞的果。 在教育體系上來講,大部分的人適合正常教育,少部分的人適合特殊教育,現在,對廣大的眾生我們還是用正常教育,所以大部分還是用聲聞方式,聲聞法本身按步就班,讓我們由凡入聖,超凡而入聖,甚至還能夠證無生。 一切現象其實是從緣生緣滅所顯現出來的,這二者合起來叫緣起法。

寬謙法師唯識: 世界那麼大還是遇見你歌詞必看介紹

例如要深入理解他的個性,到底是忠厚老實的,還是比較奸詐的,那是個性的問題,是比較深沉,比較不容易理解的部份。 佛法專門談「法性」的是般若,如《心經》、《金剛經》等都在談空,談不,談無,談非,這些不、無、空、非都有否定的傾向,否定甚麼? 就好像認識一個人,我們可以知道他的長相(高、矮、胖、瘦),乃至他的聲音是溫柔或粗燥,或是兇巴巴的,我們理解一個人的這些,都還是表面的現象(相)。

寬謙法師唯識: 法師生平

五、思心所:思是意志作用,成唯識論曰:「謂令心造作為性,於善品等役心為業。」故思的自性,只是造作,以其造作的力用與心相應,使心於種種善惡之境,作出種種善惡的業用,這即是身、口、意三業中的意業。 心識之生,由作意而至於思,思以審慮思、決定思、動發勝思三思之後,則善惡之念已經形成,而付之於行動,已不能中止了。 一、我愛執藏現行位:第七識妄執第八識見分為「實我」,而起我愛執著。 於此,第七識是能執,第八識是所執,故第八識又名「我愛執藏」。 二乘修到無學位,菩薩修到八地,俱生我執斷時,纔捨去藏識之名,稱為異熟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