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安全新聞5大好處2024!(小編貼心推薦)

一歲以下嬰兒雖然活動能力有限,但完全欠缺保護自己的能力;由一歲到五歲,幼兒踏進一個充滿好奇、活動力強及喜歡探索陌生事物的階段。 他們喜歡東摸西碰,跑跳攀爬,模仿力愈來愈強,但欠缺判斷力,因此潛伏的危險多不勝數,如果家長缺乏防範意外的意識,沒有及早作好預防措施,或一時掉以輕心,將幼兒短暫處於危機中,往往意外便因此而發生。 本地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報告 顯示,在 家居安全新聞 年238個向死因裁判官呈報的個案中,9.7%的兒童是死於意外,當中有四成是在家居發生。 五歲以下兒童占三成,其死因包括跌墮、中毒及懸吊。 衞生署2008年的 家居安全新聞 意外損傷統計調查顯示,與其他年齡組別相比,零至四歲小童在期間曾經歷三宗或以上損傷事件的百分比最高(12.4%)。 明白照顧兒童需要負很大責任,不過有時家長表現過於緊張焦慮對於事情並無好處,同時要先清楚了解小朋友傷勢狀態。

家居安全新聞

何小姐的單位只有她和女兒居住,劏房門前卻經常有陌生男士流連,令何小姐憂心出入安全。 「佢哋(業主)成日覺得住得劏房預咗環境差、水電設施唔好,有錢就住豪宅,唔好住劏房,佢哋根本唔會關心基本安全。」王女士曾向當局舉報業主違規改裝住宅單位,或向警方投訴潛在危機,但最終沒有下文。 單位曾發生多次電線短路問題,「我唔一定要(業主)買新,但都唔好執啲垃圾當新放我屋企。」王女士曾多次與業主反映問題,甚至發生口角,惟最終業主總是一句「唔鍾意咪唔好住,無人留你」回應。 如無異物,可用一些清潔敷料覆蓋傷口,並用手在傷口上加壓止血,與及把傷肢提高,減少出血。 2) 檢查傷者氣道是否暢通(可否說話),呼吸是否足夠及血液循環是否正常(觀察面色、呼吸深度、呼吸速率等)。

家居安全新聞: 家居安全|幼童3大家居意外陷阱!消防處:燙傷勿冰敷、中毒勿扣喉

樓主表示有渠佬指「廚房鋅盆塞咗,倒啲滾水落去,9成機會就通到」,但亦有另一個渠佬講法完全相反「廚房鋅盆千祈唔好倒滾水,… 油麻地廣東道發生奪命火警,1名女子送院後死亡。 今日(10日)凌晨2時55分,廣東道927號一幢唐樓低層發生火警,消防接報到場出動1條喉及1隊煙帽隊灌救,其間在一單位內救出1名昏迷女子,她被送往廣華醫院… 警方今早(13日)7時2分接報,指尖沙咀山林道22至24號瓊林閣樓上單位冒煙,懷疑發生火警。 消防接報到場將火救熄,約40名大廈居民自行疏散,沒有人受傷。

家居安全新聞

此外,父母亦要留意家居安全,避免使用容易引致意外的家具和設計,進行運動時則要做好適當的安全措施,而家長亦要以身作則教導兒童交通及道路安全。 如果情況許可,家長可以報讀急救訓練班,裝備自己應對緊急情況。 家居安全新聞 很多人以為孩子在街上會較易出意外,但其實過去的調查及經驗顯示,家居往往是兒童最常發生意外的地方之一,若能做好防範很多意外事故都可避免。

家居安全新聞: 新聞處各組別

每年在五名65歲長者中,就有一名在家中跌倒,往往與個人病理狀況、藥物影響和生活習慣有關。 攀高彎腰取物、用矮凳洗澡易滑倒等根深蒂固的習慣如難改變。 北區醫院部門經理(職業治療)程偉建指,根據「跨理論模式」,長者在跌倒後的30天內最容易接受要改變行為,故須即時教導正確的防跌方法,並把握六個月穩定行為的黃金期。 由於家中是最常發生損傷事件的地方,衞生署建議呼籲大眾在家也要時刻保持警惕,改善環境潛在風險以預防損傷,例如確保光線充足、移走容易令人絆倒的物件、使用防滑地墊。 家居安全新聞 另外,運動期間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飲酒、飲酒。 恆常做體能活動,可強化肌肉和提升協調能力以預防受傷。

家居意外的新聞屢見不鮮,而長者和幼童更是高危一族。 香港大學於2017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於2001至2012年期間,有約75萬名0至19歲兒童曾因傷接受急症室服務,當中以家居意外最多,佔逾28萬宗,可見其嚴重性。 家居安全新聞 小朋友在家中燒傷或燙傷較常見,主要是熱水或熱湯導致。

家居安全新聞: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

然而,假如小朋友從3呎以上的地方墮下、嚴重外傷或出血,又或曾失去知覺、行動異常、持續嘔吐、暈眩或嚴重頭痛等,便需要立即求援或到急症室。 等待救援期間,照顧者切忌餵水或食物,如發現呼吸道有阻塞則要清除,若呼吸或心跳停頓則要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有外傷便須設法按壓止血。 為免小孩或嬰兒發生意外,成人應注意家居安全,將家居隱藏的危機清除,並教導小孩一些安全常識。 如不幸遇到意外發生,應保持鎮定,並立刻致電召援。 由於這項漏洞與Philips Hue智能燈泡有關,安全研究人員已於去年11月跟Philips Hue的母公司Signify聯繫,並提供該漏洞的相關資料,方便對方修復。 Philips建議,Hue智能燈泡用戶應該檢查是否已經更新Hue應用程式,確保已安裝最新版本軟件。

今次就跟大家講解下揀選智能門鐘和警報器,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吧。 另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2條規定不得使6歲以下兒童獨處。 資料發現,兒童受傷時為獨處的情況已減少,但若成人照顧者雖陪伴在旁,實際卻在做自己的事,孩子仍舊形同無人照顧。

家居安全新聞: 兒童家居安全-初生至五歲

女童竟然吞食了逾60粒磁力珠,導致14處腸穿孔,雖然手術成功,但仍留下後遺症。 中國有民眾使用暖風機取暖時驚見暖風機冒出火花,事主本能意識地潑水「灌救」,不料暖風機竟瞬間爆炸,波及事主屋內的其他家具。 日前有一家四口的2歲女兒在電熱氈附近獨自玩耍時,電熱氈突然起火。 最新影片: 綜合内地媒體報道,事發於日… 近日有人在討論區發帖有關廚房鋅盆可否倒熱水的問題,此題尤如雞先定蛋先一樣難分難解!

充當管家角色:一些智能門鐘有實時影像、對話和遙距視察功能,即使戶主在上班或遠行,都能夠透過手機等裝置看到家門前的實況,並與門外的人對話。 例如要收包裹,戶主可即時透過系統跟速遞員溝通,毋須長時間留在家中等候。 裝著水或其他液體的桶、盆等大容器及抽水馬桶一定要加蓋,以防幼小兒童跌入嗆溺;食品容器(如飲料瓶、鍋碗等)絕對不能用來盛裝藥物、清潔劑等物品,以免誤食;垃圾桶也要加蓋,以防幼兒接觸丟棄的危險物品。 家中的地板不要用光滑的地磚,採用木質地板,或加鋪地毯或防滑的軟墊,可以預防滑倒,即使跌倒,也不致受重傷。

家居安全新聞: 兒童家居安全 | 如何避免兒童在家居發生意外?

而窗簾繩亦需要綁高,以免小朋友拿窗簾繩玩,最終纏著頸部令其窒息。 另外,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亦建議,政府亦應對劏房這類「畸形」的住房產物,設立一套專門的建築物安全及防火條例。 因劏房的負重量高,或影響樓宇結構安全,另外劏房住戶的雜物亂放走廊,亦會阻礙走火通道。 招國偉建議政府針對劏房的安全結構及防火措施,釐訂一套規管條例,例如規定單位內安置防火氈、消防花灑喉設備等。

  • BB爬來爬去,或者長大成幼童走來走去時,很容易會碰到起角的位置。
  • 用凍水冲洗燙傷處,以浸泡方式持續冷卻大約三十分鐘,然後儘快去看醫生。
  • 門窗、抽屜、或有凸角銳邊的傢具、牆柱等應加護墊、護角、護邊,以防兒童夾傷、撞傷。
  • 自行選定常用的連接編排成版面,例如包括個人常用服務如報紙或銀行網站,利用家居警察內聯網登入密碼或新開立密碼(可在警察內聯網的主頁申請)登入。
  • Philips建議,Hue智能燈泡用戶應該檢查是否已經更新Hue應用程式,確保已安裝最新版本軟件。
  • 家中盆栽有許多是有毒植物,最好放置在幼小兒童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也應教育兒童勿折花葉,以免接觸到植物汁液而中毒。

何鉅業指出,四成劏房少於13平方米,空間細小,間牆不耐火,一旦發生火警,容易波及其他單位,住戶更是逃生無門,「很多劏房的走廊及樓梯間堆滿雜物,無指示牌、更加無後備電燈,難以逃生」。 劏房管制小組曾建議政府要求劏房業主為每間劏房提供獨立煙霧探測器、手提式滅火筒和滅火毯,可惜未納入立法建議,他認為當局應加強宣傳,「若人人都認為是標準配備時,業主自然會提供」。 (大公報記者 方學明、陳詠韶、賀仁、鄭文迪、黃浩輝)住屋問題困擾不少港人,已經成為香港民生困局的焦點。 樓價高企下,各類劏房成為基層的容身之所,床位、地舖、分間劏房,甚至山邊寮屋,都可以「成家立室」。 但逾10萬劏房戶背後,消防安全隱患、緊張的鄰里關係,甚至自身心理壓力,都可能帶來致命危機。 大公報訪問多名劏房居民,他們各有不同困難,惟同樣期望能早日有安身之處、安心之所。

家居安全新聞: 避免意外發生?

「日常家居維修服務」以「全方位維修計劃」為藍本,為所有公共租住屋邨住戶提供妥善和迅速的室內單位維修服務。 事發當日,女童把兩腳插頭,自行插入插座時,突然間插頭發生爆炸,盡管女童手指被灼傷,然而幸運的是當時還沒通電,所以女孩沒有觸電,生命無礙。 從照片所見,真是觸目驚心,兩腳插頭被燒至變形。 事發地點不在香港,似乎是東南亞地區,有說是菲律賓。 還有網民分享了如何用膠盒製作電源安全保護蓋,讓孩子無法接觸電制。 小組工作:小組工作的服務範圍甚廣,由教育、治療、發展以至康樂及互助網絡,不一而足。

一般有設定自動更新用戶應不受影響,否則就要手動下載和安裝更新。 意外發生後家長首先安撫小朋友,小心把沾著熱水的衣服脫下,避免皮膚繼續被燙傷。 用凍水冲洗燙傷處,以浸泡方式持續冷卻大約三十分鐘,然後儘快去看醫生。

家居安全新聞: 家庭

美國有媽媽在社交平台分享,其3歲的女兒遇上膠水突然爆開噴出,她的雙眼不幸被膠水濺中,以致眼皮黏住睜不開,結果求醫花足6小時才能「開眼」。 雖然疫情後市面看似復常,但小編居住的沙田區,沒有通渠師父願意上門。 幸而,小編獲鄰居幫忙,買了4支通渠水,花了64便將座廁通了,而且洗得光潔如新。

而如果選用電池式的門鐘,則只須安裝選擇好的位置,但要記得定期更換電池和充電。 儲存檔案方式:有些智能門鐘具備拍攝功能,可以將門外拍攝到的畫面儲存上載,供戶主查閱、存取。 在選購前,應先了解型號儲存檔案的方式,例如是支援外置記憶卡,還是需要付費訂購指定雲端空間。 視野更清晰:傳統凹凸透防盜眼不但視野模糊,而且只能近距離在門後看,如果無人在家或者獨居,防衛效果較弱。 相反,智能門鐘的影像更加清晰,而且有錄影功能,更有效保障住戶安全。

家居安全新聞: 即時新聞

社區組織協會早前訪問362間劏房戶,七成單位的室溫高於室外,當中天台屋及籠屋的最高室內溫度高達攝氏37或38度。 家居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不過意外總難免,購買家居保險和意外保險可以讓生活多一份安心。 AIG 意外保險為你提供實報實銷意外醫療費用保障和每日住院現金,更同時提供高達HK$130萬一筆過現金賠償。 而AIG家居保險提供兩款周詳計劃,包括家居財物全險和樓宇結構 (火險),讓你的家居內外均有保障。 當你不幸遇上意外,意外保險能夠為你和家人提供保障,包括因意外而導致的醫療費用,減輕你意外受傷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每名長者平均獲2.3次家訪,至今已為超過300人建立安全家居。

家居安全新聞: 兒童燒燙傷避免方法+急救措施

一旦被控制的燈泡重新連綫,黑客就可以藉着ZigBee的漏洞,向其控制橋注入惡意軟件,從而滲透連接的家居網絡,散布勒索和間諜軟件等。 然而,日前網絡保安公司Check Point在其網誌指出,有安全研究人員在Philips Hue智能燈泡中發現了一項漏洞,黑客有機會藉此滲透用戶的家居網絡。 家居安全新聞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家居安全新聞: 政府電視宣傳短片

要預防家居受傷風險,他建議家長必須不時審視家居環境,而在添置新的家具或擺設時,亦要細心評估,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家」是讓人感到安心的居所,普遍家長都會認為子女留在家中定必比在外安全。 事實上,最安全的地方卻暗藏危機,普通日常起居生活都有機會釀成兒童家居意外。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初生至5歲幼兒最常見發生的意外地點是在家中1,他們尚未明白甚麼是危險,因此即使在家亦要注意家居安全,切勿鬆懈。 以下一文將會整合8項兒童/幼兒家居安全注意。 早前香港大學公布一項全港十八區兒童受傷研究報告,綜合2001至2012年的數據,發現期間約75萬名0至19歲兒童曾因傷接受急症室服務,當中以家居意外最多佔逾28萬宗,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經調查後,產品包裝上的資料沒有標示就安全存放、使用、耗用或處置的中文警告或警誡字句,其中12款只附有泰文警告或警誡字句,另兩款則只附有泰文和英文警告或警誡字句。 多年來專注於幼兒復康工作,對幼兒能力的檢測、家居危機的評估及防範的方法,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 研究人員發現,黑客第一步是通過對許多智能家居裝置都有使用的ZigBee低功耗無綫協議,作為遠程遙距入侵的接入點。 黑客透過調整Philips Hue智能燈泡的光暗和顏色,讓用戶以為燈泡遇到故障。 在用戶的Hue應用程式中,該智能燈泡會顯示為無法連接,用戶就會嘗試將燈泡在手機程式中移除,然後再重新連接。

家居安全新聞: 家居安全小貼士

若小朋友不幸受傷的話要保持冷靜,做好急救措施並馬上求醫。 醫管局表示,各公立醫院合共設有約1,130套不同型號的天花懸掛病人吊運系統,醫管局沒有收到其他異常報告。 天花懸掛病人吊運系統主要功能是協助行動不便的病人於病房內活動,以減輕醫護人員的日常扶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