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灣卡片教堂5大好處2024!(震驚真相)

而在三仙台北部,有著許多大規模的壺穴,最大甚至有直徑5公尺之大,再次顯現了這裡的海浪猛烈程度。 成功鎮由於黑潮暖流經過,海域孕育著豐富鯨豚、海洋生物,海洋環境教育是就是以此作為打造,將各種各樣關於海洋,關於漁業文化,以及傳統鏢旗魚的過程與使用的器具展示介紹,讓天氣大好的這天可以在戶外站在鏢台、拿著三叉戟,體驗討海人跟大海奮戰的感受。 從陌生到不停流連在,成功鎮地形呈現條狀是台東縣最長的海岸線,阿美族是他們重要族群,總有因為母系社會樂觀單純的天性,用著太平洋海域黑潮經過豐富的漁獲,料理來自大海一道道新鮮拿手好料,鬼頭刀、旗魚、黃鰭鮪魚,看要做成生魚片或是爆香鬼頭刀下酒菜,都不成問題。 (圖/浮雲客棧)現在很多設施設備都開始追求「無人化」,而在中台灣,也出現了「無人化」的高科技智能旅店服務喔! 浮雲客棧就坐落在台中市水湳經貿生態園區,鄰近知名逢甲商圈,掌握著交通便利及生活機能豐富的極大優勢。 (圖/ IG @amile77)為了搭配老城區古色古香的氛圍,民宿外牆特別採用鄉村復古高低磚,內部房間電視牆分別使用黑、白、黃等不同顏色的文化風格石材,浴室則以馬賽克、工業主義風格及木紋磚等不同風格磁磚及石材呈現。

宜灣卡片教堂

走沒幾步路,這攤東粄香傳統米食坊至今走過70個年頭,秉持客家勤奮精神,堅持選用新鮮食材用粄、樹薯粉做成碗粿,各式地道傳統小吃美食,看到旅人品嚐露出滿足的笑容,就是老頭家快樂來源。 一旁鐘塔,在約民國50年的時候,當時只要有重大事件舉凡,上教客、失火、重要慶典,還有人民離世都會由敲鐘職人拉出特殊節奏,讓鐘聲迴盪在鎮上周邊,至今曾有人嘗試卻也不再是當時敲鐘職人,那鐘聲節奏了,現在已鮮少在使用。 面對新港漁港,我們在港邊讓柔順的頭髮分岔了一次又一次,看這邊釣客早練就淡定的心,把初次對「給成功」郵筒感到好奇,且正在解背後愛情故事的大家注視了許久呢。 桃禧航空城內有以透明玻璃興建一座挑高約10公尺的水晶教堂,整座教堂採三角造型呈現,內部的座椅同樣也是透明風格,在自然的採光之下,散發出明亮而優雅的氣息。 (圖/ IG @throughapath)老屋,是城鄉容顏的關鍵構成因子,是追求永續發展的文化寶庫。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景點|親子休閒路線

也在新港魚市場不遠處,成功鎮早上市集都有鎮民來採買的身影,從距離不遠就可以看到夷將的粉色餐車開始,他用在地新鮮食材做成三明治早餐,紫甘藍、馬告最後放上豬肉片,是當地人常吃的早餐。 阿美族文化與熱情,從旮亙樂團帶來,阿美族傳統樂舞表演就可以完全感受得到。 在場區裡面對表演台,右手邊是阿美族家屋,屋簷蓋得比較低其目的有兩個,一則因為靠近太平洋海面會形成颱風,作為防風功能,一則耆老教導族人無論去到城市位階成就有多高,但是回到部落拜訪長輩要記得彎腰,帶著謙卑的心。 對親手寫下滿是情話的愛,信紙寫過一張又一張,在這三百多封情書裡,2017年七夕前夕以最能展現愛情的樣貌,透過與華康字型打造愛情體,期待文字的愛以及溫度再次重回在你我生活,間接喚醒手寫文字的觸感,給成功帶上一封信。 (圖/ IG @jessica_05_03_)教堂外觀由四片壁面組成,就像是雙手合十禱告,內部天花板則是格子狀建築。

宜灣的卡片教堂最初也是普通的木造結構,但在1974年的一場風災被摧毀。 部落研議重建新的教堂,因此參考了聖誕卡上的教堂圖騰,依樣畫葫蘆,造就了這處位在東海岸山脈下傳奇的教堂。 成功漁港,又名新港漁港,每日下午現場直銷新鮮漁獲供遊客採買,港區設立旅客服務中心與浮動碼頭設施,亦有豪華舒適遊艇可安排出海賞鯨、賞景之行程,為一兼具觀光功能之休閒漁港。 宋媽媽海產店的店裡環境明亮乾淨,海產新鮮且價格公道,可以單點,也有經濟實惠的多人合菜可以選擇,是來到三仙台遊玩的用餐好選擇。 必點的招牌有生魚片、鬼頭刀、炸魚蛋、塔香旗魚腹肉片,這裡的每道菜份量都不小,千萬不要因為肚子餓就不小心點太多囉。 宜灣卡片教堂 三仙台燈塔位於第二個礁岩「呂洞賓岩」上,是座在日治時期便已存在的老燈塔,燈塔高度約7公尺,海拔為61.5公尺,這裡可說是整個三仙台的置高點。

宜灣卡片教堂: 高雄-玫瑰聖母堂

第一次認識卡片教堂是在2012年某次講座上聽設計大師「蕭青陽」提到,當時我就對於這座教堂充滿了憧憬。 直到後來拜訪了卡片教堂,發現教堂規模然不大,卻是如大師口中所說,是座非常有特色的小教堂。 02|教堂座落在宜灣部落,最初為木造教堂,現在所見之樣貌已經是在1974年發生的颱風中損毀後、由賴明德先生設計再次重建後的模樣。 宜灣的教堂最初也是普通的木造結構,但在1974年的一場風災被摧毀,重建後的教堂十分具有特色,因而成為觀光景點。

這座教堂是由部落裡的教徒自力建造的,最早是以竹造茅屋建造(民國40年),雖後來有改以木造茅屋但結構依舊脆弱,民國63年時颱風來襲而致毀損後,才由信徒賴明德再次重建。 宜灣卡片教堂 此地擁有天然港灣加上形狀如螃蟹的箝子,故早期稱為「蟳廣澳」,在清代時期為漁船貿易往返的重要港口之一。 三仙台是由離岸的小島和海中的珊瑚礁岩石所構的自然景觀區,其中由八個拱形所組成的跨海大橋,更是氣勢壯大,因而成為三仙台的重要指標;此外,三仙台島上的景觀、植物生態及巨大的岩礁都保留最原始的面貌,而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是花東海岸線景觀最美的地方。 三仙台的地質屬於都巒山層火山集塊岩組成,在2300萬年前,台灣地區的火山活動頻繁,火山物質混合而成的岩塊便稱為集塊岩。 這裡原是一處岬灣,但因為海水不斷的侵融與風化,岬灣漸漸得被侵融成為離岸小島。 素有建築之美,傅修士在當時沒有大型機具跟砂石之下,透過部落居民整地、到海邊搬運石頭沙子,才有現在的模樣;在海岸線有100多件作品的傅修士,使用自然採光、周邊植栽完成這當時只用著七根柱子、七面牆,中間沒有任何一根樑柱的建築。

宜灣卡片教堂: 熱門行程搶購 Take a trip.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位於成功鎮宜灣部落的小教堂,小巧建築仿耶誕卡片建造,十分討人喜愛,也被列入歷史建築;但部分占用私人土地,6年前遭地主圍籬,縣議員楊秋珍盼縣府協助解封。 台東縣成功鎮宜灣部落的歷史建築卡片教堂,因建築物前半部占用到私人土地,地主與教堂有使用糾紛,6年前將自己的產權設下圍籬,信徒只能從一旁小徑出入,縣議員楊秋珍在縣政總質詢時提出盼縣政府協助解封。 教堂很多都是手作或使用在地素材,就連大鍋蓋也成為教堂外一處裝飾,仔細看看,你們有發現它在哪嗎? 鍾慧君老師接著這麼說,關於卡片教堂有兩個傳說,一個就是用歐洲的明信片概念所建造,一個說著這教堂只有看到正面,側面就是鐵皮屋薄薄的就像張小卡片,然而這傳說裡正也突顯早年物資缺乏,沒有足夠資金跟資源,都靠部落自發性去完成信仰中心,就讓人特別感受到它具生命力所在。

宜灣卡片教堂

伴隨著東海岸的陣陣浪潮聲,成功鎮宜灣部落的信仰中心「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家口中的卡片教堂坐落於此,與大海相隔一條路的距離,充滿怡然童趣、卻又恬靜如詩畫。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位於成功鎮的宜灣教堂,小巧建築仿耶誕卡片建造,被通稱「卡片教堂」,十分討人喜愛,也被列入歷史建築;但部分占用屬私人土地,六年前地主在產權地設下圍籬,縣議員楊秋珍盼縣府協助解封。 從台11線100.5K旁順著小徑轉入,可以看見一座白色的哥德式教堂,有高聳的尖塔與細膩的裝飾,這是成功鎮宜灣部落的信仰中心「#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家口中的卡片教堂。 成功鎮是臺東縣的16鄉鎮中的其中一個鎮,位於臺東縣東北部,地形呈長條狀是臺東縣最長的海岸線,全鎮的面積有144平方公里,東部為狹小的海岸平原,西部為海岸山脈山區。 成功鎮舊名「麻荖漏」,後名為「新港」,戰後始更名為「成功」,是東部最大的漁港,因太平洋海域有黑潮經過,所以漁業的資源非常豐富,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漁貨中心,也因漁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成功鎮成為臺東縣內的第一大鎮。

宜灣卡片教堂: 台中知名地標

置身於山林大海之間,耳聽蟲鳴鳥叫還能看海觀浪、欣賞日出日落,夜晚抬頭就是滿天星斗,再愜意也不過了。 底下為大家網羅台東地區熱門的露營區,趕緊挑一間前往體驗,讓自己從繁忙的生活中抽離,來一場與山海邂逅的共鳴之旅,洗滌身心疲勞,重新出發。 成功小鎮上有一座獨特又悠久的社區教堂,它像,也不像時下建造的那些特殊造型景點,它因部落裡的生活而誕生,也因信徒而獨具魅力。

  • 必點的招牌有生魚片、鬼頭刀、炸魚蛋、塔香旗魚腹肉片,這裡的每道菜份量都不小,千萬不要因為肚子餓就不小心點太多囉。
  • 成廣澳文化地景公園,位於台11線東部海岸公路,由屏東內埔的客家人溫泰坤創建的廣恆發商號,因鄰近港口優勢,運送物資十分便利,曾是台灣東部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雜貨商號。
  • 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從礁溪轉運站一直延伸到遊客服務中心、溫泉公園等地,29隻幾米畫中的兔子就這樣活潑可愛的出現在公園、森林之間。
  • 我在玩-玩冰箱以「豐盛玩美」為概念,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用天然木板集合擺盤料理的多人共享早午餐,那粗獷卻繽紛有如花藝創作的呈現手法,展現出台東海岸部落小農食材的多樣性,同時也呼應了追求天然原味的飲食概念,以及追求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態度。

而《卡片教堂》是一張100%譜寫出台東成功鎮故事的專輯,其中《卡片教堂的鐘聲》從東海岸的陣陣浪濤聲中揭開序曲,我特別喜歡豎琴版本,短短圓潤的優美音質讓卡片教堂如詩一般化作旋律,讓這景點更加醇厚有味。 據說,在人力物力的匱乏的當時,承接改建任務的賴明德先生憑藉著小時候收到的聖誕卡片上常會出現國外教堂畫面,來想像這座教堂的樣貌。 宜灣卡片教堂 因此,宜灣長老教會有高高的方形尖塔、還有圓形拱門,但都只是一面薄薄的裝飾牆而已,有可能是因為經費不足;也可能是因為收到的卡片是平面的,所以賴明德也不知道完整的立體外觀該如何建造,但這就是卡片教堂由來的小插曲,也讓卡片教堂多了一分可愛純樸。 兔年來到宜蘭礁溪、頭城的小旅行,就該以「遇見超可愛兔子」為起點。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大方小正民宿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來臺灣的歷史根源,最早可上溯至西元1865年英國馬雅各醫生台臺灣南部,以及西元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博士至台灣北部,進行行醫宣教工作。 在臺灣政治經濟困窘且貧乏的年代,教會提供了在地居民許多醫療、教育、精神上的支持與協助,成為不少地方上的信仰中心。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西元1950年(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有朱蘭妹等人從其他教派中陸續皈依,當時亦有陳志豐宣道師及林川明牧師協助教會傳福音的工作。 後來由於信眾日漸增多,家庭聚會場所已容納不下參加聚會的信眾們。 於是,隔年信眾們決議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完成禮拜堂,於西元1953年(民國42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西元1974年(民國63年),一場颱風毀損了原本的教堂本體,於是又有計畫興建新的教堂。

  • 都蘭是許多人認為台東經典的景點之一,有著隨興、有著文化,當然少不了海的那一份自在,海角咖啡或許也這麼樣地代表著東海岸,來到這裡品飲吹風,讓台東的回憶更多些愜意。
  • 走沒幾步路,這攤東粄香傳統米食坊至今走過70個年頭,秉持客家勤奮精神,堅持選用新鮮食材用粄、樹薯粉做成碗粿,各式地道傳統小吃美食,看到旅人品嚐露出滿足的笑容,就是老頭家快樂來源。
  • 據說是賴明德先生以兒時所蒐集之小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

然而老屋歸屬於文化部列管,在這方面將由明年進行大整建,屆時書屋暫時關閉,也期待之後仍可以與在地對話作為地方交流精神,親近在書本為文化氣息持續流動於成功鎮。 眺港二手書店座落在東海岸小鎮上,遠望就有漁港海岸美景,是少見擁有兩層日式木造建築,為第一代主人菅官勝太郎自辭官後所蓋的官邸,然而那時大戰並未結束,他在戰爭結束前就過世了,親人也因為戰敗從新港遭遣返回日本。 藍色醒目郵筒上面用白色字跡寫著給成功,港嘴燈塔旁,是2018年12月之時華康字型與台東成功鎮合力打造的郵便局,讓全台發問給成功,那時廣大的迴響在跟當下聽到的悸動,可想而知,活動期間郵差來收著大家的疑問,想說的話,都將透過各界16位名人回信給大家解惑,都是有問必答。 (圖/大方小正)你可以在任何一個你想駐足留影的地方停下,就悠悠哉哉的享受台東,以及這間民宿的美好。 一直到房間內純白的床被帶來無雜質的的睡眠品質,相信你可以在這裡得到一夜好眠。

宜灣卡片教堂: 日本北海道三大夜景之一!…

加路蘭海岸位在小野柳風景區附近,這裡原本是廢棄土置場,為空軍建設志航基地機場所用,如今在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整頓下,結合藝術與生態工法打造為自然遊憩區。 台灣每天的第一道曙光總先灑落在三仙台,座落在全世界最廣闊的太平洋,溫暖的黑潮自北赤道帶著強大的能量而來,東海岸因而充滿豐盛的生機。 橫臥在台灣本島與三仙台島間的跨海拱橋,帶領旅客親近島上風光,走在拱橋上宛如穿越海洋,壯麗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駕駛在台11線上,不能忽略位於長濱寧埔遊憩區的新大地藝術作品:「放在那邊的海」。 以鯨魚樣貌為主體,中間簍空的部分成了畫框,將緊鄰的藍海美景鑲成一幅畫;舒服的海風迎面拂來,浪聲是東海岸的背景樂,提供來到海岸公路的旅人,一個緩口氣的療癒之處。 衝浪客最愛的海灘之一──都歷海灘,在退潮時平靜如止水,淺灘處便如一面鏡子般,把藍天與白雲倒映在海面上,成為許多人殷切期盼來訪之地!

由於天主教傳入,吸引很多族人改信,目前教徒僅有十餘戶,無駐會牧師,現由長老賴國輝領導教徒管理,並於民國92年(2003)年底,經縣政府評列公告為「歷史建築」。 在台東成功鎮愛情詩篇裡,宜灣卡片教堂原本只是用茅草屋所搭建,然而不堪颱風摧殘,賴明德召集部落年輕人,透過他早年遠洋經驗、獨特創意,以及生活旅行經驗,再加上歐洲修士寄來的卡片,重新將小教堂打造以白色為基底有歐式風格、原住民元素,且拿下金曲獎最佳包裝的建築。 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以白色外牆為基底,搭配哥德式的屋頂,並分別在屋頂尖端與大門兩側設有十字架與天使雕飾,成為東海岸沿線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民國92年,更由臺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一九七四年,一場颱風毀損原本教堂,於是由從事板模工的阿美族教友賴明德根據他小時候蒐集的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 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白色外牆為主視覺基底,屋頂有哥德式建築的風格。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市景點

前往燈塔前必須先走過一百多個階梯,雖然有點辛苦,但隨著階梯漸漸上升,眼前的視野就越發寬闊,等到爬上頂端時所見景色,更是令人不禁讚嘆。 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還有居高臨下的暢快感,走上三仙台燈塔,是你不能錯過的秘境。 三仙台從以前便是台東觀看日出最好的選擇之一,更是台灣新年第一道曙光的地點。 小編相當推薦人生一定要來三仙台看一次日出,在尚未天亮的黑夜,坐在三仙台的海邊,伴著滿天銀河星空,等待著曙光的現身,陣陣的浪聲,拍打在海灘上的鵝卵石上,最原始的自然樂音,總是令人心情放鬆。 三仙台設有規劃良好的環島步道,舒服好走的木棧道,免去了遊客在礁石上行走的困難。

卡片教堂位於台11線公路,坐山面海,根據東管處的簡介,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隔年信眾出錢出力,於42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椰子樹隨海風擺盪,冰塊敲響玻璃杯緣,四周沒有喧嘩,只有波濤拍打上岸,假期不就該這麼渡過? 都蘭是許多人認為台東經典的景點之一,有著隨興、有著文化,當然少不了海的那一份自在,海角咖啡或許也這麼樣地代表著東海岸,來到這裡品飲吹風,讓台東的回憶更多些愜意。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來臺灣的歷史根源,最早可上溯至1865年英國馬雅各醫生台臺灣南部,以及1872年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博士至台灣北部,進行行醫宣教工作。 原本的宜灣教堂只是普通的木造結構、水泥瓦頂的禮拜堂,1974年風災被摧毀後重建,採磚造平房結構,由賴明德先生設計。 正面看來華麗精巧的教堂建築,繞到側面就可以發現原來教堂的正面結構只有薄薄一片,因為參考卡片上的圖騰,加上建築結構薄如卡片,因而被稱為卡片教堂。

宜灣卡片教堂: 台灣小鎮漫遊:台東成功鎮景點、市場美食、特色料理,小鎮的生活日常

宜灣卡片教堂 教堂裡面向大海,就像接通天際有與上帝最近的距離,如果安靜下來,海浪拍打在岸邊的聲音也就不難聽見,在於宣揚他們文化跟信仰,這教堂可說是相當特別,沿著東海岸旅人來到這除了留下張張美照,也不妨仔細看,只有經過40~50年才有這樣小小教堂的身影。 教堂裡面向大海,就像接通天際有與上帝最近的距離,如果安靜下來,海浪拍打在岸邊的聲音也就不難聽見,在於宣揚他們文化跟信仰,這教堂可說是相當特別,沿著東海岸旅人來到這除了留下張張美照,也不妨仔細看,台東教堂只有經過40~50年才有這樣小小教堂的身影。 楊秋珍質詢指出,卡片教堂早就座落現址,土地也是信徒捐贈的,但因地政作業疏失,導致土地產權出現變化,歷經拍賣及移轉,此案例例凸顯了地政作業的重要性,一個疏忽會造成重大影響。 此案涉及原住民及歷史建築,楊秋珍要求縣府地政、原民及文化處應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還給卡片教堂原有風貌。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觀光旅遊網

比西里岸的阿美族語「pisilian」原意指的是放羊的地方,過去在這生活的阿美族人靠海而生,在離岸小島上養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而現在部落裡更發展出幾米園區。 宜灣卡片教堂 由台鐵貨倉宿舍改造的鐵花村音樂聚落,不時會有原住民歌手高亢清亮的創作,來到這裡,就能享受山海文化孕育出澎湃的歌聲。 「多良車站」被譽為傳說中最美麗的車站,更是全台灣最靠近太平洋的一個車站,即使火車已經不停靠但仍然有許多人慕名而來。 顯眼黃色外觀,是隨著蘭嶼日升日落不斷變化,日出是鵝黃淡麗,日落是金黃閃耀。

宜灣卡片教堂: 台東小野柳 (富岡地質公園)

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從礁溪轉運站一直延伸到遊客服務中心、溫泉公園等地,29隻幾米畫中的兔子就這樣活潑可愛的出現在公園、森林之間。 其實水往上流是因為地形傾斜角度而造成視覺錯覺,灌溉溝渠的動線大致和下坡的公路平行,傾斜度大於一般人站立的地面,才讓人誤以為水是往上流的。 此外,水往上流距離綠島僅22公里,人的肉眼可直視44公里,所以在這邊可以直接遠眺綠島,成為到台東旅遊的必去景點。 另有一說是當時大家在討論教堂外觀時,賴明德先生拿出小時候蒐集之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是東海岸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 宜灣卡片教堂 現在宜灣卡片教堂還是部落居民做禮拜的聚會場所,平時並不特別開放,目前教徒僅有十餘戶,無駐會牧師。 這座獨特而悠久的社區教堂,因部落裡的生活而誕生、因信徒而獨具魅力,是台東成功鎮的故事,亦是部落裡頭永久留存的珍貴記憶。

宜灣卡片教堂: 高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堂

現今的新教堂由賴明德先生設計,為磚造平房,教堂正面外觀仿歐洲鄉間小教堂形式建造,白色外牆為主視覺基底,屋頂有哥德式建築的風格,並分別在屋頂尖端與大門兩側設有十字架與天使雕飾。 另有一說是當時大家在討論教堂外觀時,賴明德先生拿出小時候蒐集之小卡片,依照卡片上的樣式為建築藍圖打造而成,也因此得名,是東海岸沿線上極富建築的色的教堂之一。 西元2003年(民國92年),由臺東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旅遊平台與奧丁丁旅行社合作授權,原文刊登於:全台最有特色七大教堂! (圖/ IG @yiyu6905)圓滿教堂位於台中霧峰的金陵山上,周圍又有群山圍繞著,再加上空氣非常清新,平日來到圓滿教堂偶爾就能看見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們,到此處拍攝婚紗或是舉行結婚典禮。 沿著台11線公路南下,翠綠的山脈與蔚藍太平洋交織成唯美的自然風情畫,長濱與成功之間有綿長的海岸線,隨興轉個彎就是靜謐的無人海灘,來到這片山海大地,戲水踏浪、發呆放空隨心所欲,頂級料理、街邊小吃豐簡由人。 園區內會有定時解說,時間充足的話,不彷聽一下解說吧;室內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使用紙做成的,除了紙教堂外,園區後面還有一些造景及荷花園,非常適合親子來趟生態之旅,傍晚點燈後的紙教堂,又是另外一番風情呈現。

宜灣卡片教堂: 服務設施

隨著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人蒞臨成功鎮北端的宜灣部落,想一窺卡片教堂的風貌。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有朱蘭妹等人從其他教派中陸續皈依,當時亦有陳志豐宣道師及林川明牧師協助教會傳福音的工作。 於是,隔年信眾們決議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完成禮拜堂,於民國42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禮拜堂。 民國63年,一場颱風毀損了原本的教堂本體,於是又有計畫興建新的教堂。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於民國39年傳入宜灣部落,當地阿美族信徒原本是建造竹架茅草教堂,於是隔年信徒們決定自主籌建、出錢出力共同完成教堂,於民國42年完成具備水泥瓦頂的教堂。

圓滿教堂不只視覺上有了新奇的饗宴,心靈上也能獲得平靜與放鬆,此景如此優美浪漫,周圍又有群山圍繞著,再加上空氣非常清新,平日來到圓滿教堂偶爾也會看見即將步入婚姻的新人們,到此處拍攝婚紗或是舉行結婚典禮。 每年耶誕節,路思義教堂是慶祝活動的重要地點;欣賞完校園美景和雅致的教堂之後,鄰近的東海別墅、藝術街及中科商圈都是不錯的好去處,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創意商品及精品讓你有得吃又有得逛。 Cheela小屋從下午兩點營業到凌晨零點,是台東市區極為少數的深夜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