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臺地鐵站11大著數2024!(持續更新)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了保存這塊充滿歷史價值的巨石,便在巨石原址以西米的地方興建一個公園,同時將巨石切割成一塊石碑,移置於公園之中。 首頁 » 九龍城區,土瓜灣,地標,香港足跡,景點,觀光» 宋王臺 – 充滿歷史故事的巨石。 張嘉麟強調,車站命名對社區影響深遠,可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他舉例指位於土瓜灣下鄉道內街有一家新建酒店,由於港鐵之前將附近車站命名為「馬頭圍站」,該酒店亦命名為「富薈馬頭圍酒店」。 2017年11月27日,港鐵在九龍城段兩個新車站的平頂典禮上,正式對外宣布將原有的土瓜灣站易名為宋皇臺站,而馬頭圍站則改稱土瓜灣站。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建議於馬頭圍道近土瓜灣街市設置名為「土瓜灣」的地鐵站,分別為沙田綫及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土瓜灣站共設有5個出入口,分別位於江蘇街、落山道、落山道遊樂場,以及建有兩個相鄰的出口的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

宋王臺地鐵站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宋皇臺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建議於北帝街興建的馬頭圍站,是沙田綫的其中一站。 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則將擬議之馬頭圍地鐵站改設於譚公道現時欣榮花園至傲雲峰間的地底,是東九龍綫的中途站。

宋王臺地鐵站: 車站票務

宋皇臺站暫設三個主要出口,可經地下行人隧道網路連接九龍城區內不同位置,前往宋皇臺公園、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單車公園及九龍城街市等均十分便捷,區內更雲集泰、越菜餐廳及親民食肆,加上新派咖啡店進駐,是品嘗美食的熱點。 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的屯馬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該站已於2021年6月27日通車。 巴士站名為「宋皇臺公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然而啟德機場搬遷後宋皇臺道已經再沒有任何的專利巴士途經,只有在近宋皇臺一帶仍有小巴會途經此道路,直至2016年8月九巴開辦5X線才再次有專利巴士在平日下午繁忙時間途經。

  • 港鐵指倘商戶認為鐵路工程對其生意造成影響,可根據《鐵路條例》提出申索。
  • 是次展覽展出的文物以宋元時期陶瓷器為主,介紹宋元時期的香港,尤其是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 使用「上水/烏溪沙—尖東全月通加強版」、「東涌—香港全月通加強版」、「東涌—南昌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或「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頭等額外費並不會享有此項優惠。
  • 原島榮一表示,第一大國際現正緊鑼密鼓招募人才中,近一年來,公司組織了十幾名的建築師及規劃設計顧問團隊,積極籌劃並於去年10月提送都市設計審查,但因商業考量與需求,申請撤回重新調整規劃設計,預計近期完成設計後再次提出申請。
  •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2012至2015年間,配合宋皇臺站建設工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委託考古專家於工程範圍進行考古工作,結果出土大量宋元時期的考古遺存,包括宋代石構水井、70多萬片宋元陶瓷碎片等。 2014年4月21日,明報報道有工人在此站近宋皇臺公園位置發現南宋時期方形石井,包括6個古井及幾千件文物,當中有陶瓷器碎片、錢幣及鐵塊等。 而古物古蹟辦事處表示,鑑於考古發現重大,已要求港鐵擴大考古範圍至周邊土地,港鐵亦決定將研究範圍擴至啟德工地內的宋皇臺站及地底車站,當時預計考古工作於2014年第3季完成。 同月26日,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此站地盤在考古監察過程中,再發現宋元時期的方井。

宋王臺地鐵站: 紅磡往旺角東站列車懷疑故障 列車服務一度受阻

坊間一直流傳,南宋兩個小皇帝曾逃亡到九龍城一帶生活,後人在大石刻上「宋王臺」紀念。 除有皇帝落難的「傳說」,港鐵在建造宋皇臺站期間,曾在工地出土逾70萬件文物碎片,當中發現香港擔當對外貿易的角色,而出土的精緻茶具中,更能窺探出宋朝時的香港,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 宋王臺地鐵站 九鐵慮及即使在啟德發展後,土瓜灣站使用量仍會偏低,故提出將土瓜灣及馬頭圍站合而為一,成為馬頭角站。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宋王臺地鐵站

是次展覽展出的文物以宋元時期陶瓷器為主,介紹宋元時期的香港,尤其是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宋王臺地鐵站 運輸及房屋局於2017年11月向立法會匯報沙中綫最新工程進度時表示,港鐵公司考慮到土瓜灣站附近發現大量宋元時代的古物,以及市民、區議會及團體的意見,建議把土瓜灣站正名為「宋皇臺站」,以反映其歷史代表性。 至同年11月27日,港鐵舉行九龍城段車站平頂典禮,運輸及房屋局同時正式宣布修改此站站名為「宋皇臺站」,以回應地區人士對站名彰顯宋季古蹟特色的訴求;而「土瓜灣站」一名則改用於原有之馬頭圍站。 但港鐵此次正式公佈站名修改,距港鐵起用新名字已有八年之久。

宋王臺地鐵站: 車站結構

以前鹽是貴重物資,須由官府售賣,而官富場(鹽場)正位處九龍東邊海灣一帶,當中包括現時宋皇臺一帶。 馬文光說,雖然今次考古發現中,有較粗糙的平民用具,但估計部份精美古物,亦有人「自用」。 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考古)馬文光說,這對香爐位處工地發現的宋元時期古井旁,被整齊倒轉放置在坑內,而且香爐是以浙江龍泉窰的青瓷製成,有別以往粗糙物料。 他說,龍泉窰是宋元時期中國著名的青瓷產品,不少外銷物品都與龍泉窰有關,可見這對香爐別具意義。

  • 除了體驗車站新設施外,參觀人士透過站內的介紹,觀賞及認識更多關於宋皇臺地區的歷史及車站藝術 —《大地陶詞》的故事。
  • 另一個展櫃則以文字和車站一帶的舊照片,使參觀者認識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 馬文光說,雖然今次考古發現中,有較粗糙的平民用具,但估計部份精美古物,亦有人「自用」。
  • 端宗正位福州,以元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而潮州而惠州之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
  • 然而,因应启德发展计划中可能兴建大型体育场馆,土瓜湾站的设立有可能影响到体育场馆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湾站的兴建细节仍会受该计划影响。
  • 車站開放初期,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文物展櫃,以致須不時實施人潮管制措施,限制在指定範圍內近觀展品的人數,並播放廣播呼籲市民在其他時間前來。
  • 位於九龍尖沙咀東的「星光大道」,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也是一個休憩的好地方。
  • 五線單程(啟德隧道2A出口以西)地點香港九龍九龍城區起點馬頭角承啟道終點馬頭涌馬頭涌道建造通車1950年代宋皇臺道為宋王臺花園正門前的一條街道。

因應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預計此站將會成為體育場館的重要交通配套。 大堂亦設有兩個展櫃展示逾400件文物,當中包括宋代貨幣、陶瓷器,建築構件以及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車站一帶的地圖、照片及日常用品。。 這次展覽展出的出土文物超過400件/片,以宋元時期陶瓷器碎片為主,種類包括香爐、龍泉窰系青瓷、福建窰系青釉瓷等,還有宋代貨幣、宋元時期建築構件。 展覽亦介紹配合宋皇臺站建設的考古工作、主要考古發現、宋皇臺的歷史,以及出土文物的特色與重要性。 宋皇臺站在建造期間出土的部分文物將於屯馬綫通車當日展示於車站內的文物展櫃,以供公眾觀賞。

宋王臺地鐵站: 九龍城美食│宋皇臺站美食合集+好去處!禪意打卡Cafe/泰式遊船河/潮式清心丸糖水

港鐵估計,日後經屯馬綫由紅磡站去土瓜灣站只需 6 分鐘,去鑽石山站則只需 12 分鐘,較現時東鐵轉觀塘綫快 8 分鐘,而屯門去烏溪沙則要一小時左右。 而陳帆表示希望屯馬綫的開通能夠有效紓緩東鐵綫大圍至九龍塘站的擠迫情況,同時節省乘客車程時間。 港鐵回覆東網記者查詢時表示,港鐵公司就高鐵香港段項目現時的角色是興建有關項目,尚未獲得其營運權。

宋王臺地鐵站

另外,今次考古發現到大量「香爐腳」,部份更以猛獸頭部裝飾,估計除本地使用外,香爐亦是外銷的產品之一。 屯馬線全線通車後,新站宋皇臺站同時舉辦「聖山遺粹」展覽,挑選出逾400件宋元時期出土文物展覽。 在工地的考古發現,大部份出土時已成碎片,需要人手後期修補。

宋王臺地鐵站: 九龍城小店 細味中西新舊文化交融的氣息 – 大和堂咖啡室

啟德發展計劃已預留啟德體育園區西部毗鄰宋皇臺道以北約5公頃的用地重置宋皇臺公園,該位置比宋王臺花園現址較接近宋王臺(聖山)原址,暫未有動工時間表。 然而,二戰後空運需求增加,所以香港政府沒有終止擴建啟德機場的計劃,最終把聖山夷平,並在原址建造了啟德機場客運大樓。 後來在九龍街坊福利會的請求,由香港政府把巨岩殘骸切割立碑,整修並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在1960年開放。 19世紀末期,宋王臺周圍因盜採石材以作建築材料,對古蹟造成威脅。 香港立法局議員何啟支持九龍城居民發起的保存宋王臺運動,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動議,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臺古蹟。

宋王臺地鐵站

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除了不少現有車站外,當時未啟用的宋皇臺站出入口亦在同年10月初被示威者破壞。 宋元時期文物埋藏地下超過700年,大部分出土時只是碎片,需要人手作後期修補。 古蹟辦職員會為器物進行拼對,並以特別的黏合劑把屬於同一器物的碎片拼貼,亦會以白色石膏填補器物缺失的部分,盡力把它們還原。

宋王臺地鐵站: 車站用途

沙中綫通車後,大家乘坐港鐵至宋王臺站,從 C 出口出站,即可抵達宋王臺花園,憑弔古蹟變得更加方便。 除宋王臺外,九龍城區內還有另一跟宋帝昺相關的歷史景點——九龍城侯王廟,相傳為紀念南宋「侯王」楊亮節協助宋帝昺逃難有功,於是建此廟作紀念。 又或者,大家可前往鄰近的 Mikiki 商場,進行購物血拼。

爲免影響考古工作,當時港鐵公司停止了考古範圍內工程,只進行配合考古發掘的工序,導致土瓜灣站和相關隧道工程進度滯後。 爲了不影響區內遺跡,港鐵公司修改了隧道鑽挖機豎井的設計及調整豎井建造工序。 因應古蹟辦要求,考古工作進一步擴大至整個土瓜灣站建造範圍,最終2014年9月完成。

宋王臺地鐵站: 香港九龍富寧街2號(宋王臺地鐵站B1出口)電話: ( 2713 3733傳真: ( 2362 2328電郵︰[email protected]

之後跟隨指示板指示,沿著德高道走約3分鐘到世運道,便可以看到這個公園。 相傳是在南宋時期,南宋皇帝為逃避元兵的追殺,便南下逃亡,並在今日的九龍九龍城一帶短住了一段時間。 其後南宋滅亡,當地的居民為紀念南宋皇帝曾避居於此,便在一個小山丘的巨石上刻上「宋王臺」三字,以此為念。 截至今年六月三十日,沙中線總體工程進度為七成半,其中東西走廊工程完成約八成九,預計可於二○一九年年中通車,而南北走廊工程則完成五成半,預計二○二一年完工。 宋王臺地鐵站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方面,截至今年八月初,整體工程已完成近九成半,兩地亦已展開跨境聯合調試及試運行。

宋王臺地鐵站

車站開放初期,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文物展櫃,以致須不時實施人潮管制措施,限制在指定範圍內近觀展品的人數,並播放廣播呼籲市民在其他時間前來。 由於展櫃處於已入閘區內,乘客若駐足細賞文物,有逾時出閘之虞,港鐵在展櫃附近設置流動拍卡機,供乘客查閱入閘時間及出閘時限(入閘時間起計150分鐘)。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九龍城區自宋元時期已經有人居住,歷史古蹟有不少,除了站上蓋的宋皇臺花園,還有更多值得打卡的古蹟和新景點! 另外,為了對考古遺存的價值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古蹟辦的同事需要翻查大量資料,例如尋找出土陶瓷的產地、分析所屬窰口等重要課題;並要參考不同地方相關的考古工作報告、對比陶瓷標本資料等,以追尋線索,深入研究。

宋王臺地鐵站: 港鐵屯馬綫6月27日通車 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啟用

港鐵表示,宋皇臺站20米深、30米闊,及200米長,該站設有三個出入口連接區內,方便周邊居民往返車站;同時為配合宋皇臺站的歷史元素,車站內將會展示出土文物。 配合宋皇臺站工程而進行的考古工作2012年展開,2015年完成;文物移交則在2017及2018年分批進行。 古蹟辦的工作主要分為三方面:(一)審閱港鐵委聘的考古團隊的考古工作計劃;(二)監察考古工作,包括向考古學家提供意見和參與討論、進行實地視察;(三)接收考古團隊移交的文物,進一步整理和研究。 近日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宣佈,經上月 2 日全綫列車測試,機電工程署已經正式通知港鐵,確認屯馬綫建設達安全及良好狀態,可以投入服務。

宋王臺地鐵站: 出入口

古蹟辦隨即派員到場視察,檢視所發現的文物,並與考古學家討論保護方案,確保遺跡及文物受到妥善的保護,不會受到工程而破壞。 唯到同年5月中,大部分工地已陸續交還港鐵,並同步動工建造豎井,以便日後放入巨型鑽挖機建隧道;惟豎井建造時因愈挖愈接近宋元方井與房屋遺址,路政署才要求港鐵先停工建保護牆,並需評估古蹟不會受損才復工。 另外,港鐵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的「土瓜灣站」,已宣布正式易名為「宋皇臺站」,以反映該車站鄰近宋王臺古蹟的特色。

宋王臺地鐵站: 啟用日期

城南道一帶有多間泰國餐廳及雜貨店,泰國特產、美食糕點、香料、手工藝品都應有盡有,泰國國旗、國王像和佛龕隨處可見,仿如置身「小泰國」一樣。 不過,當中位於土瓜灣站大堂的宋元古井最終逃不過拆遷命運,古物諮詢委員會決定採用價錢最平又不會令沙中線進一步延誤的方案,即以一千萬元逐件拆除該井。 港鐵提出過四個保育古井的方案,造價由一千萬元至十三億元,最便宜的方案是把井及引水槽人手拆除、紀錄及重置。

他又指,香爐的腹部有坑紋作裝飾,當中是「八卦」的圖案,有宗教含意,估計可能與水井神祭祀有關。 土瓜灣站以藍為主色,選色呼應土瓜灣的「灣」字,象徵與水相關。 土瓜灣一帶附近盡是民居,故4個出入口鄰近區內主要街道及生活設施,包括牛棚藝術村、土瓜灣街市、土瓜灣體育館、高山劇場及馬頭圍道等,四通八達。 新車站設計各有千秋,亦分別以藍、黃兩色作為設計主題顏色,《香港01》將盤點各站特色,讓讀者先睹為快。

宋王臺地鐵站: 月台

此外,古蹟辦同事亦會以超高像素的數碼相機拍攝文物,把文物細節如紋飾、工藝特點等清晰地顯示出來。 Sofi Coffee 除了咖啡外,也提供甜品、窩夫及刈包等輕食。 新豬肉使用九層塔、紅蔥頭及炸乾蔥炒香,帶來泰國菜獨有的濃、香、辣。 屯馬線通車後,西鐵線將成為屯馬線一部分,紅磡站亦成為屯馬線和東鐵線的轉線站,屆時東鐵線乘客需由現時的東鐵線月台,前往新的屯馬線月台轉車。 6月20日開始,西鐵線列車將使用紅磡站的新月台上落客,紅磡站新的轉線安排同日起實施。 直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日軍侵佔香港,當時為了擴建機場,小山丘被夷為平地,擴建成為了機埸的其中部份,幸好刻有「宋王臺」三字的巨石仍保存完整。

宋王臺地鐵站: 車站色系

有坐輪椅到場參觀的長者感性地表示,等通車已等了十多年,現時開心到流眼淚,有這個車站很是感動。 屯馬線將於本月27日全面通車,港鐵繼昨日在新車站土瓜灣站舉辦開放日後,今日開放另一個新車站——宋皇臺站,讓持入場券的市民參觀。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因應此站建造時掘出大量古代文物,港鐵於車站大堂已入閘區近洗手間的位置設置兩個展櫃,供古物古蹟辦事處放置此站興建期間出土的文物。 宋王臺地鐵站 展櫃題為「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其中一個展出約400件在興建車站期間出土的宋元時期文物,以陶瓷器皿為主,亦有陶骰、藥王像、青瓷香爐、宋元通寶銅錢等。 另一個展櫃則以文字和車站一帶的舊照片,使參觀者認識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關注團體指,港鐵為新鐵路線車站命名時,最適宜諮詢地區居民意見去集思廣益。 港鐵聽取了地區人士對走綫的關注後,已再度審視區內不同走綫方案的可行性,包括沿炮仗街、譚公道、下鄉道及麟祥街走綫的建議,確定上述街道的路面闊度都不足以容納鐵路車站,倘須興建車站,便須收回私人土地及拆卸在路面兩旁大量現有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