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2024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社區聚腳中心-童喜點於觀塘設立童喜點,並按幼兒之年齡與發育階段設計當中的區域,家庭參與其中共同編織社區支援網絡。 恩童計劃旨在為育有3歲或以下幼兒之家庭提供以實證為本的全面服務。 為殘疾人士及其家人而設的社區支援計劃,其目標是為了增強家庭照顧殘疾人士的能力,紓緩照顧者的負擔,及提升殘疾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質素。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為出現問題(例如用發脾氣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這與管教方法和社會人士對他們態度與期望有關。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為了讓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及早得到適切支援,本會自2015年起獲社會福利署撥款推行「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至今由5支隊伍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共52間幼稚園 / 幼兒園受惠。 鑑於市民對測驗服務所提供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衞生署已着手增設一所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並增加人手和服務名額,處理日增的轉介個案。 衞生署也採取了過渡措施,在二○一八年一月開設了一所臨時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 此外,政府由二○一九/二○年度起增設22個公務員職位,除部分支援人員外,護理及專職醫療專業人員於二○一九年中後期已陸續加入測驗服務,以協助處理有關測驗服務的工作。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年3月至8月,訪問147名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基層家長。 調查亦反映,逾5成兒童曾接受社署的學前SEN支援服務,惟逾8成家長不清楚中小學的兒童支援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服務範圍

阿旋表示之前該機構的訓練很好,兒子認字有進步,但1年多的時間太短,感覺剛有進步服務就停了。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阿珍一家四口亦屬基層家庭,租住劏房單位,兒子於去年10月才被確診有學習障礙和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評估後參加了約6個月的「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計劃,於社會服務機構接受每星期2堂,每堂約1小時做訓練,內容包括提升專注力和小肌肉訓練等。 阿珍聽從兒童體能和智力測驗中心的評估報告建議讓兒子重讀K3,可惜現時兒子未能受惠於任何服務,阿珍亦無法支付坊間的昂貴訓練費用。

常見的兒童發展問題包括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自閉症、言語發展障礙、發展遲緩、智力障礙、動作協調障礙、腦痳痺、視障及弱聽。 兒童若在成長中出現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時,就需要適切的專業評估,診斷及治療。 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接受家長為兩歲以下的兒童預早登記輪候特殊幼兒中心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服務,但當有服務空缺時,這些兒童必須已符合基本入讀條件,包括年齡已屆兩歲,方能合資格獲得服務編配。 一般而言,當中央轉介系統收到服務單位通知有空缺時,便會為合資格的輪候兒童按其申請服務的先後次序和地區選擇進行服務編配。 另外,教育局設有「融情.特教」(SENSE)專頁( sense.edb.gov.hk/tc/index.html),提供有關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資訊,包括家長資源小冊子,供家長及公眾人士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需要及所需支援。 為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政府透過獎券基金撥款約九億九千萬元,於2018/19年推出為期三年半的「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分三階段為全港700多間符合參與先導計劃的學前單位,合共約15萬名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此外,關愛基金已於二○一二年一月開始為正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目的是為低收入家庭中有康復服務需要的學前兒童,提供不多於十二個月的學習訓練津貼,讓他們可盡早獲取所需服務,以幫助他們的學習及發展。 由於需要時間就計劃恆常化作全面研究及徵詢持份者的意見,以確保符合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及善用資源,在過渡期間,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已接納社署的建議延續本援助項目,讓有需要的兒童可繼續盡早接受適當的訓練。 於二○二一至二二年度,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及特殊幼兒中心分別有8 933名、3 980名、1 938名及2 153名服務使用者。 政府的相關政策局和部門一直通力合作,透過跨專業模式提供各種服務,支援有特殊需要或有發展遲緩危機的兒童。 具體來說,食物及衞生局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評估和醫療服務,勞工及福利局提供康復和福利服務,而教育局則負責為公營普通學校提供不同的額外資源、專業支援和教師培訓,協助學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通過為教師提供培訓,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以便他們及早識別和提供適切的支援予有特殊需要的學童。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中心以「樂航」為名字,致力與家長同行,讓發展上有障礙的孩子在一個充滿支持、欣賞、有趣和關愛的環境裡,得到最佳的發展,引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快樂啟航,邁步成長。 為殘疾人士(包括6-15歲殘疾兒童)提供短暫日間或住宿照顧,讓他們的家人或照顧者處理個人事務或突發事情,或暫時卸下照顧重責,減壓調息。 家長可直接向服務單位申請,或由各醫務社會服務部、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特殊學校或康復服務的社會工作者轉介。 透過非政府機構的跨專業服務團隊,為於參與計劃的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輕度殘疾幼兒提供到校訓練服務。 跨專業服務團隊亦會為教師及幼兒工作員及家長/照顧者提供支援服務。 亦由於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恆常化與名額大幅度增加,各項學前康復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都大大縮短,五年之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輪候時間由17.9個月,減少至11.2個月。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孩子已上低班(約四至五歲)一段時間,可是卻:

在二○二一/二二學年,8 300名就讀資助特殊學校的學生均能受惠。 部分特殊學校亦設有宿舍部,照顧有較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的長期住宿需要。 在二○二二至二三財政年度,教育局投放在特殊教育的開支約36億元,比較起二○一七至一八財政年度增加約44%。

受訪兒童全來自其層家庭,包括在職低收入家庭(佔59.8%)、綜援家庭(37.0%)、單親家庭(28.6%)和新移民家庭(22.5%)。 值得留意的是44.4%的家庭居於籠屋、板房、劏房(包括村屋/鐵皮屋),租金中位數為$5,200元,租住私樓的家庭絕大部分均居於套房(1房0廳)和1房1廳。 根據政府統計處於二○○六至二○○七年期間進行的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統計調查結果,估計在統計期間有2 500名患有自閉症的人士為15歲以下。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教育心理學家擔當評估、培訓、危機處理角色 服務對象涵蓋學前兒童及SEN學童

親子水療服務 兒科物理治療師會各種有趣的個別及群體水中治療活動,促進兒童的體能發展及提升運動及學習表現。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按此連結將會離開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本會”)網頁,轉至本會指定提供網上申請系統的第三方網站。 只有本會員工或本會授權代理人才可以使用經該申請系統所收集得的個人資料進行處理申請「同心村」元朗東頭過渡性房屋項目之用。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唯本會不會為第三方網站就該網站的個人資料(私隱)政策的執行情況負責。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為了讓家長獲得駐校社工服務的最新資訊,「愛.孩子—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計劃」現推出電子版季刊 《偕同》,藉此陪伴家長與孩子,彼此支持成長同行。 1上述的現象不是新事物,大部份的資助服務當供應上升時,都會帶動需求上升。

「E位」、「S位」、「I位」及設有住宿服務的特殊幼兒中心可經由社工轉介至社會福利署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作出申請(適合初生至六歲以下評估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 為幼兒提供早期教育及訓練,並特別著重協助家長/監護人/家庭成員接納、了解、照顧和訓練有特殊需要幼兒。 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在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內,為輕度殘疾幼兒提供訓練和照顧,以協助他們將來融入主流教育及社會1。 90後的阿妮育有一對7歲及5歲的SEN子女,他們的特殊需要主要是發展遲緩、言語障礙。 她回想自己當年讀書的日子,便覺與今天小朋友所面對的情況截然不同。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A.評估服務

而他們的情緒主要來自子女問題(95.2%),其次為家庭經濟82%。 最後,許博士表示,今年計劃更會增加2,000個服務名額,幫助更多學前SEN兒童。 展望未來,她透露計劃會加強跨專業服務團隊的人手、克服場地的限制;建立流動訓練中心,充當幼稚園的延伸;加強對家長的支援,如增進親子關係,提高育兒知識,以及加強教師的支援及培訓等,並希望政府繼續在各方面支援該計劃。

  • 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在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內,為輕度殘疾幼兒提供訓練和照顧,以協助他們將來融入主流教育及社會1。
  • 教師會在每年12月至1月期間,為可能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填寫甄别問卷,以便及早給予輔導。
  • 雖然生理因素是導致此症的主要原因,但心理及社會環境的因素(包括家人的協助、學校提供的調適及社會對此症的接納等),也會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對生活的影響。
  • ▲現今,香港有約20,000名學前SEN兒童,但政府及社會對他們的支援仍有不足。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特殊教育需要子女關注組今日(15日)發表《基層SEN兒童和照顧者需要》調查報告,發現學前及學齡支援服務出現斷層,照顧者亦對校本支援不滿意。
  • 我們很樂意聽取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持續優化各項措施,提升質素及效能,並與各界攜手協作,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不同階段健康成長及發展潛能提供支援。

本會的社工積極協助青年人和其父母溝通,緩和家庭氣氛,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尊重及諒解。 截至2016年3月31日,EETC共有3,102個名額,到2020年3月31日,已增加至3,771個,即增加了21.6%;今個財政年度將會增至4,068個。 由於過往的努力,未來數年陸續會有新的服務單位落成,加上上述OPRS的效果及其名額增幅,EETC和OPRS的服務零輪候時間目標將指日可待。 要落實SCCC零輪候時間的目標,亦要視乎在「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下多個SCCC項目的發展及落成進度。 目前共設有6 間綜合服務中心、 3 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 及1隊外展言語治療服務隊,當中2間附設宿舍,為有困難的家庭提供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香港眼角膜關懷協會

中心靈活運用不同策略,包括視覺策略、互動時光及心智解讀等,教導自閉症兒童,成績令人鼓舞。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申請人需要提供就讀/將會就讀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資料,有關資料在申請服務時可暫時留空,但本署只會當申請人確認獲得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學位時,才會進行服務編配。 假若申請人未能提供就讀學校資料,申請人將不會獲編配「到校學前康復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融合教育實施至今,已接近二十年,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及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懂得欣賞差異,從而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 然而在這理想下的困難是,面對課堂內的個別差異,教師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來教導全班學生,亦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劃一的學習水平。 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甫上任便增加50 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其中花逾6 億元為全港公營中小學各增加一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常額教席,以改善對SEN的支援。 若僅依賴學校服務,將協助壓力集中在教師身上,相信繼續出現SEN兒童融入困難、教師壓力備增、家長缺乏支援的三輸局面。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對兒童有甚麼影響?

你可透過私家醫生、普通科門診、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醫生轉介,接受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 或 醫院管理局大口環根德公爵夫人兒童醫院兒童體智測研部(香港大學)的評估及診斷。 殘疾人士社交及康樂中心讓殘疾人士有機會參加及組織不同種類的活動,以滿足他們的社交、康樂及發展需要。 殘疾人士社交及康樂中心分別為視覺受損、聽覺受損、肢體傷殘及智障人士而設,同時亦為其他殘疾人士及健全人士提供服務。 傳達及資訊服務會透過閱讀輔助器材,以及有聲或點字書籍/雜誌,向視覺受損人士提供閱讀資料及音樂,滿足他們在學習及康樂方面的需要。 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暫時照顧兩歲至六歲的殘疾幼兒,以便他們的家人及照顧者可偶爾外出辦理各項要事或突發事務,從而減低獨留殘疾幼兒在家而引發事故的危機。

  • 假如孩子出現以上多項問題,而且情況持續,便須盡快由老師透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作出轉介,或家長可致電所屬母嬰健康院,約見護士為孩子作檢查。
  • 社區聚腳中心-童喜點於觀塘設立童喜點,並按幼兒之年齡與發育階段設計當中的區域,家庭參與其中共同編織社區支援網絡。
  • 雖然現時全港所有公營學校均有申領此津貼,而津貼優勢在於有足夠彈性讓學校選擇外購專業服務、聘請額外人手、改善校內設施等協助SEN兒童,惟津貼的劣勢為教育局未有就治療和訓練服務的比例、節數、時限和營辦機構作出規範和指引,各校購買專業治療和訓練服務不同,實施情況參差。
  • (四)正在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合資格兒童可向社署申請「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以盡早獲得由認可服務機構提供的自負盈虧學前康復服務。
  • 為了讓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成長發展的黃金期及早得到適切支援,本會自2015年起獲社會福利署撥款推行「樂牽」到校學前綜合服務,至今由5支隊伍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共52間幼稚園 / 幼兒園受惠。
  • 據統計處資料,2018/19學年,有36.9%(142間學校)獲得了100萬或以上津貼,但是次調查中超過九成照顧者仍明顯感覺校內支援不足。

被檢驗出有特定學習困難或行為問題的兒童,會被轉介至醫管局轄下的兒科作治療及跟進。 相關的跨專業團隊會為有需要兒童的家長及照顧者提供有關發展問題的資訊,讓他們能了解相關的病徵和治療需要。 團隊亦會與相關組織(例如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和學校)保持緊密聯繫,按有關兒童的發展需要提供支援。 有見及此,不少社會服務機構透過不同的慈善基金資助,進行多項先導計劃,為輪候服務的殘疾幼兒提供訓練及支援服務。 社會福利署汲取了這些先導計劃的經驗,由2015年11月起,推行OPRS試驗計劃,透過非政府機構統籌的跨專業服務團隊,為就讀於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讓他們在學習黃金期內,可盡早獲得所需的訓練。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特殊教育

弱智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藥物可以治癒的。 但弱智人士可以經過訓練而發展其有限的潛能,增加其獨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社署現正進行更改輪候名冊的資訊系統,待完成後便可實行上述政策的更改。 家福會走進青年人成長必經之處 – 校園,以「強化家庭」為宗旨,給予專業輔導,培育青少年全人發展。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 明愛全人發展培訓中心 – 香港中心

由測驗服務轉介接受學前及在學訓練、輔導及特殊教育的個案數目分別為二○一七年14 294宗、二○一八年17 359宗及二○一九年18 011宗(臨時數字)。 到校推廣「子職教育」計劃:為高小學生提供家庭教育,學習子女應有的角色及責任,強化與父母有正面的溝通。 本會共有4區家庭生活教育組,分為5個家庭生活教育服務單位,位於荃灣及葵青區、沙田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及西貢區,以親職教育為重點,協助父母了解親職意義及提升為人父母的動力,掌握培育子女的方法,促進親子關係。 家庭生活教育服務亦兼具預防及發展功能的社區教育服務,藉以加強家庭功能、鞏固家庭關係和預防家庭危機的發生。 以實證方式提供以兒童為本遊戲早期介入以遊戲方式提供優質刺激環境,使孩子有足夠的成長發展機會,讓每一位孩子都有同一起步點。 計劃的介入方式將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兒童為本家庭探訪、及第二:以遊戲介入之全面社區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服務安排

關注組更於八七年二月正式註冊成為社團,並命名為「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 二零零一年二月,家長會轉為註冊有限公司,使會務更有系統,管理工作更趨完善。 本會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並曾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獲得「傑出康復服務自助團體獎」。 特殊幼兒中心:提供特別的訓練和照顧予兩歲至六歲以下中度至嚴重程度殘疾的幼兒,以協助他們發展及成長。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學前服務歷年致力研究及發展自閉症兒童教育資源,與院校合作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並出版書刊及教材套,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承。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評估及診斷結果

研究顯示,百分之七十五的患者服用上述藥物後有顯著成效,專注力有明顯改善,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亦大為減少。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體重下降、難以入睡、肚痛及煩躁不安等。 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都是輕微和短暫的,並會因應劑量及服藥時間的調整而減少,所以大部分兒童均能適應。 若有需要,醫生亦會考慮使用「非中樞神經刺激劑」,例如屬於「選擇性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 的「阿托莫西汀」 (「斯得瑞」)。 總括世界各地多年的大型研究,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為現今國際認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 兒童啟迪中心

是次調查中發現照顧者主要照顧1-2名18歲或以下兒童(照顧1名36.7%;照顧2名48.6%;照顧3名12.9%),當中有1至2名兒童有特殊教育需要(1名SEN71.7%;2名SEN17.7%)。 當中85.2%照顧者最近一個月有失眠情況,而當中15.4%有自殺念頭。 值得留意的是照顧者需要定期覆診精神科的比例為73%,可見照顧者精神壓力大,情況令人擔憂。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第五波疫情下學校再度停課,SEN兒童的基層家長欠缺支援,心理壓力無處釋放。 學前SEN兒童相對是幸運的,無論是「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或「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或是「資助學前康復服務」,均由有經驗推行康復服務的機構統籌跨專業團隊提供。 但學齡兒童在校獲得的服務,提供服務團體的專業度和針對性就極為參差,由於缺乏一個核准及服務認證的機制,未能確保提供服務團體的服務質素,造成服務質素參差、服務與家長期望有極大落差。 本會的調查發現學校提供的主要支援服務爲言語治療(44.7%)、功課輔導(42.1%)、以及家長講座(21.1%)。 但家長期望得到的校內支援項目主要爲考試/功課/課程調適(55.3%)、針對性的專業訓練(47.4%)、定期聯絡家長以跟進子女情况(44.7%)以及情緒輔導(42.1%)。 可見在教育服務以校為本的原則下,未能確保有同一需要的SEN學童在不同學校內可獲得相同的服務,而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亦與家長期望及SEN學童需要有相當差距。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相關產品

在學前SEN兒童人數方面,由於無就讀於幼稚園的SEN幼兒統計數目,至2018年底,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特殊幼兒中心和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共提供7,322個名額,加上有5,142輪候人數,推算共12,464名確診學前SEN兒童。 本會於2018年的《SEN兒童在「人本支援」模式下的支援成效》的質性研究結果顯示,SEN學童的自信心較低和存有自卑感。 校本支援除協助他們的學業外,亦需要發掘SEN兒童的潛能,若他們可在藝術、體育或音樂等多元智能方面有所成就,相信可重塑他們的自信心。 可惜基層兒童因家庭經濟拮据,即使有興趣愛好,亦無法報讀坊間的收費項目,或無法支付裝備、服裝、參加比賽或考試的費用,只可依賴學校或社區提供的免費課外活動機會,但這些活動通常欠持續性,過去兩年因疫情,絕大部分校本興趣活動均受嚴重影響。 是次調查中亦顯示,SEN兒童若在社區中參加興趣類的收費班組,每節需支付$ 元(如繪畫、音樂和運動等),平均數為$104元,每月以4節計算則需約$400元。 根據教育局定義,SEN兒童包括讀寫障礙、多動症和專注力不足、自閉症、肢體傷殘、發展遲緩、聽障、視障和言語障礙,2020/21年度亦將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包含在內。

隨著家長與弱兒的成長,家長會除跟進學前、學齡及成人的服務外,亦關注與殘疾人士有關的法例,以及倡導家長積極參與推動政府改善服務質量的工作。 設立照顧者津貼,擴大「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的受惠對象至所有確診基層SEN兒童照顧者,並按比例派發津貼;領取綜援或在職家庭津貼的家庭可根據SEN兒童評估報告直接獲額外津貼。 (一)在過去5年,特殊幼兒中心及兼收計劃每年的服務名額、輪候人數及平均輪候時間的資料,載列於附件。 截至二○一二年九月,特殊幼兒中心及兼收計劃的輪候人數分別為1 136及1 104。 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可能同時患上其他發展障礙,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對立反抗症,或其他行為及情緒問題。 (六)(i)衛生署及醫管局表示,他們會繼續與各服務提供者保持緊密溝通,以期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更適切、更到位的醫療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 九龍中心

各幼兒園均附設有延長時間服務計劃,讓家長參與就業/再培訓計劃/外出求職或其他偶發事件時能夠使用更長時間的幼兒中心服務。 2019年10月施政報告宣布在未來三年,每年再增加1,000個服務名額,於2022年將增加至一萬個名額。 縱使OPRS的供應增加會間接令需求增加,我相信一萬個名額應是足夠的。 此外,根據OPRS原先的設計,可運用約10%的名額為那些正輪候評估的幼兒提供一些訓練。 不過,由於OPRS本身都出現輪候隊,所以可以為那些輪候評估的幼兒提供服務的空間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