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康梁為首的維新派代表着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和開明士紳的政治要求走上歷史舞台,得到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官僚的支持,皇帝開始實行維新。 當時的士大夫認為,救國之本在於徹底改學,也就是徹底改變學習的系統和培育人才的方法。 如梁啓超所説“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 孫家鼐也提出“國家要富強,民族要興旺,首先要開辦學堂”的主張,贊同維新派“開民智、通下情”的政治主張,並參與康有為創立的強學會的活動。
理科課程的教學原封未動,文科課程的減少,使理科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孫家鼐還認為變法自強宜統籌全局,分別輕重緩急,謀定而後動。 孫家鼐 指出:“今日時勢,譬如人患痿痹而又虛弱”,要對症下藥,不可病急亂投醫。 他説:“變法宜民出於公論,庶幾人情大順,下令如流水之源也。 ”不過,孫家鼐寄希望於“君臣同心”,只要符合大多數官僚的利益,變法維新就可以暢通無阻了,這顯然是把變法維新看得過於簡單了。
孫家鼐: 孫家鼐人物生平
然而,這年秋天慈禧太后重掌政權,光緒的新政均被廢棄,許多大臣被處死或革職。 孫家鼐雖為光緒皇帝的師傅之一,卻未受斥退,仍在朝中供職。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急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同治三年(1864 年)任湖北學政。 光緒四年(1878 年)命在毓慶宮行走,與翁同龢授讀光緒皇帝,後累遣內閣學士,提升工部侍郎。 江西學政陳寶琛上書請示以先儒黃宗羲、顧炎武從祀文廟,議者多以為未可,孫家鼐與潘祖蔭、翁同龢、孫詒經等再請,才得到批准。 孫家鼐,幼讀詩書,鄉試中舉後,初次會試不第,目睹諸兄登榜,益自奮勉。 終於咸豐九年(1859 年)中一甲一名進士(狀元)。 後授修撰,歷侍讀,入直上書房,欽賜擴建故居,懸“狀元及第”匾。
孫家鼐: 孫家鼐人物事蹟
光緒四年(1878年),命在毓慶宮行走,與翁同和同任光緒帝師。 歷升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侍郎等職。 二十六年,乘舆西狩,召赴行在,起礼部尚书。 充学务大臣,裁度规章,折衷中外,严定宗旨,一以敦行实学为主,学风为之一靖。 议改官制,命与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瞿鴻禨总司核定。
- 恰恰相反,1898年9月26日上諭及同年11月16 日懿旨一再要求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學。
- ”他的這一態度正合光緒之意,結果維新派的“設議院”主張沒有列入維新的詔令。
- 他屢向光緒帝推薦維新派鄭觀應的《盛事危言》、湯光潛的《危言》和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等書,並請印刷數千份發給各級官員。
- ”不過,孫家鼐寄希望於“君臣同心”,只要符合大多數官僚的利益,變法維新就可以暢通無阻了,這顯然是把變法維新看得過於簡單了。
- 时诏诸臣轮班进讲,家鼐撰尚书四子书讲义以进。
- 時詔諸臣輪班進講,家鼐撰《尚書》《四子書講義》以進。
由此可見,大學堂開學後遲遲沒有開始科學一事,真正的責任者並不是孫家鼐。 孫家鼐 問題出在負責招聘各課老師的“西學總教習”丁韙良(W.A.P.Martin)身上。 此人辦事懶散,漫不經心,在任同文館總教習時,他對開設科學課程,就有過這種表現。 因此,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 並任命張百熙為管學大臣時,後者的第一個舉動就是把丁韙良及以往聘用的所有外國教習統統免職。
孫家鼐: 孫家鼐
後与慶親王奕劻、軍機大臣瞿鴻禨總責核定改革官制。 光緒四年,命在毓慶宮行走,與尚書翁同龢授上讀。 江西學政陳寶琛疏請以先儒黃宗羲、顧炎武從祀文廟,議者多以為未可,家鼐與潘祖蔭、翁同龢、孫詒經等再請,始議準。 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實行新政。
次日,知州、總兵帶着都司前來請罪,孫公不但沒有怪罪,反而稱讚都司忠於職守,並建議提升。 宣統元年(1909 年)孫家鼐再疏乞病,不久去世,終年83歲。 翌年,家人扶柩回籍,葬於壽縣城南九龍鄉柳樹圩附近。 孫家鼐(nài)(1827年-1909年),字燮臣,號容卿、蟄生,別號澹靜老人,安徽省鳳陽府壽州(今淮南市壽縣)人,晚清狀元、政治家。
孫家鼐: 孫家鼐史籍記載
但是,由於保守勢力的反對,京師大學堂歷時兩年未能開學。 在此期間,孫家鼐任禮部尚書,旋遷吏部尚書。 至光緒二十四年兼任大學士,並受命加速開辦大學堂。 在光緒二十四年六月至九月的“百日維新”時期,設立大學堂是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 八月九日,“京師大學堂”成立(後為北京大學),孫家鼐為第一任管學大臣,丁韙良被聘為總教習,擇福隆安舊宅為校址,並立即修葺房屋。
令其侄孫孫多森在上海創辦阜豐麪粉廠、中孚銀行,並投資興辦啓新水泥公司、北京自來水廠、井陘礦務局、灤州官礦公司等。 孫家鼐 二十四年,慈禧與榮祿發動戊戌政變,廢除新政,罷免翁同龢,囚禁光緒帝,殺“戊戌六君子”。 孫家鼐變法立場較温和,遂未被追究。
孫家鼐: 孫家鼐
1895年,康有為在北京創立強學會,議論時政,譯書譯報,宣傳變法維新。 孫家鼐“嘗為代備館舍,以供棲止,且列名北京強學會”。 不久,御使楊崇伊秉承李鴻章的意旨,彈劾強學會“私立會黨,將開處士橫議之風”,強學會遂遭清廷封禁。 而孫家鼐“力言其誣,且謂事實有益”;以強學會人馬改組成官書局並主其事,主張廣覽博採,以備報效國家之用。 御史楊崇伊秉承李鴻章之意,向皇帝上奏“強學會妄議朝政”,於是將強學會改名為“官書局”,孫家鼐仍主其事。
1900年庚子事變發生後,編修官劉廷琛上疏責備身為大學士的孫家鼐失職,孫不與爭辯,後來皇帝命他推舉御史,孫家鼐卻獨保劉廷琛。 他這種對國家負責,不計前嫌的寬闊胸懷,受到世人的稱讚。 此外,在1898年9月9日的奏摺裏,孫家鼐要求在京師大學堂開設中西醫學專業,條陳立即得到皇帝的贊同。
孫家鼐: 孫家鼐史籍記載
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京師大學堂的創辦,正是這種思潮的產物。 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家鼐反對為朝鮮的宗主權與日本開戰,力言“釁不可啓”,主張妥協,與李鴻章的見解不謀而合。 二十四年,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成立,任第一任管學大臣。
”他的這一態度正合光緒之意,結果維新派的“設議院”主張沒有列入維新的詔令。 他主張向歐美學習,指出要“因時制宜,一切格致之書,專門之學,則又宜博採泰西所長,以翊成富強之業”。 同時,他又認為“中國以禮教為建邦之本,綱常名義,萬古常新”。 所以,他主張變法的目的只是為維護清廷統治出謀劃策,用“變法”來為它造血、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