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大廈2024詳細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大廈響中環德輔道中2A號,高17層,1950年起好,係嗰時香港最高嘅樓。 特殊的歷史意義,讓時年65歲的貝聿銘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給他的建築作品添加一幢與眾不同的摩天大樓的機會,也是來自於一個國家的重託。 他所設計的新的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樓必然要象徵香港美好的未來前景,從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香港會繼續繁榮昌盛。 作為中國銀行的地區總部,這幢高246米,共50層的塔樓容納了近8,000名員工。

中國銀行大廈

建築依據場地條件設計,圓角三角形塔樓沿縱向漸升扭轉,與周遭的城市、山巒和大海這三種背景元素融為一體。 抗戰勝利後,中國銀行接收了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德國德華銀行和被王偽改組的中國銀行,解放後收歸國有。 1979年後,這座大樓裏遷入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上海分公司、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以及中國茶葉、畜牧、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等,成為上海金融業的一個集中點。

中國銀行大廈: 設計

中國銀行大樓是外灘上唯一由中國人主持和設計的大型建築,也是近代西洋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相結合的成功典範。 中國銀行大廈 我們的中銀集團人壽保險大廈中環辦公室佔地六層,提供適合1至30人以上團隊、物有所值的靈活服務式辦公室。 中國銀行大廈 我們的靈活辦公空間服務包括不同大小、兼具隱私和安全的服務式辦公室、客製化辦公空間、共享辦公室、會議室,以及企業級IT基礎設施。

中國銀行大廈

大樓由華商陶馥記以工期18個月、造價181.3萬元中標承建。 地基打樁做的十分道地,南北兩翼打下的鋼筋混凝土樁深50米,中部深30米。 剛完成地基部分時,隔壁沙遜大廈的業主維克多沙遜得知要建34層大樓,便出來干涉,提出高度不得超過沙遜大廈的金字塔行尖頂。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像甚麼?

1989年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也是北美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其外形如同雨後春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希望與進步的象徵。 香港中環的天際線(skyline)上,有一棟用簡單幾何線條勾勒、但卻獨特矚目的摩天大樓——中國銀行大廈(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Tower)。 中國銀行大廈 它出自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手筆,雖然失落全港最高建築物之名,但憑著辨識度極高的的外形,至今仍是香港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中國銀行大廈

雖然近年來電子理財越來越方便,但你有時或仍需要親身到分行辦理工商業務、存款、投資或作大額匯款。 我們為你列出中銀在香港的分行地址及營業時間,以便大家尋找附近的分行。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曾被貝聿銘自稱“收山之作”,2002年,貝聿銘又接受了蘇州博物館與澳門青少年科技館設計任務。 寧波中銀大廈廣場將該場地與附近的奉化江連線起來,構成穿越金融區中心地帶的通道。 包覆穿孔金屬面板的大面積雨篷圍繞塔身,並一直延伸到廣場,為行人遮陽擋雨。 在建築頂部,由格柵構成一個露天觀景區,使得浙江寧波和附近山脈的景色一覽無餘。

中國銀行大廈: 中銀大廈的交通站點

倘有任何疑問,您應於進行交易或投資前徵詢獨立財務顧問的專業意見。 中國銀行大廈 這是精心挑選的日子,被香港人認為是20世紀最吉利的日子。 中銀在香港發行的各個版本的港幣上,都採用了中銀大廈的標誌。 不少香港發行的郵票、明信片,也常以中銀大廈為觀景之一。 而後再上就是幾層高的雙柱形的裝飾、通訊、避雷多重作用的長杆形建築。 北正門入口為大堂,大堂以中國式雙拱型通道設計,讓人聯想到中國的象徵——長城的拱門。

三代人的傳承與堅守,凝練出一幢幢地標性的傑作與建築經典。 中國銀行大廈曾是中國銀行在香港的總部所在,並曾於1952至1979年間成為華潤集團總部。 中國銀行大廈 在1990年位於金鐘道和花園道交界的新中銀大廈啟用後,此大廈曾為新華銀行所使用,並易名為新華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的交通站點

中國銀行成立至今,尤為注重銀行辦公樓的建築設計,常以地標建築的規模、形象示眾,提升品牌區域影響力。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是國民黨執政時期四大官辦銀行之一,其前身是清朝户部所辦的户部銀行,資金400萬兩銀子,原定半數招商民入股,但應募者寥寥,户部便撥款50萬兩。 銀行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開業,上海分行則於10月31日成立。

根據中銀香港網站內的介紹大廈設計是仿照竹樹不斷向上生長,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則代表中國。 結構上,整座建築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強混凝土柱支撐,由三角形框架將建築的壓力轉移到四根柱子上。 其獨特外型設計因此讓它成為香港最矚目地標之一,不少香港發行郵票、明信片亦常以中銀大廈為觀景之一發行。 另外,其結構設計亦被應用至同樣由理雅工程顧問擔任結構工程師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及深圳華僑城大廈。 中銀大廈(英語: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中環花園道1號。

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私人銀行各分部名錄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集團中心(Cheung Kong Center)建築外形「正正方方」,仿如擋著四方的盾牌,傳聞這是聽過風水意見後作的設計。 當時貝聿銘已經60多歲,早已是國際知名建築師,並剛完成北京香山飯店的建築項目。 北京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受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對下述項目進行國內公開招標。

  • 大廈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象徵中國。
  • 可以預見,貝氏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上海中銀金融中心將展現中國銀行助推中國經濟持久繁榮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將成為臨港高速發展的里程碑,見證上海自貿區逐步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 另外,其結構設計亦被應用至同樣由理雅工程顧問擔任結構工程師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及深圳華僑城大廈。
  • 1991年落成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總辦事處從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南通商業大廈遷入本大廈。

可以預見,貝氏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上海中銀金融中心將展現中國銀行助推中國經濟持久繁榮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將成為臨港高速發展的里程碑,見證上海自貿區逐步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性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正在建設中的中銀海口江東國際金融大廈,由貝氏建築事務所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完成,建築位於海口江東新區,建築面積92903平方米。 自1912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國銀行已跨越110年的悠久歷程,是中國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銀行。 從1937年建成的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起始,到香港中環、北京長安街,再到蘇州、上海臨港新城、廣西南寧和海南海口,貝氏陪伴中國銀行已走過近百餘載。

中國銀行大廈: 中銀大廈寫字樓租單位出租

在二○○八年三月,中國銀行大廈樓頂安裝了本行標誌,大廈外牆也完成了燈飾改造工程。 中銀大廈是世界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匠心傑作。 其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徵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也寓意中國銀行(香港)未來繼續蓬勃發展。 其建築特點是將中國的傳統建築意念和現代的先進建築科技結合起來,大廈由四個不同高度結晶體般的三角柱身組成,呈多面稜形,好比璀璨生輝的水晶體,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不同色彩。 這座由玻璃幕牆與鋁合金構成的立體幾何圖形建築物,巍然矗立在港島中區,雄視維多利亞港。 蘇州中銀大廈自2010年開始設計,2015年建成,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

中國銀行大廈

享負盛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法國巴黎羅浮宮設計了金字塔入口,在香港亦留下中國銀行大廈這建築界鉅作。 中銀大廈外形為稜柱狀,仿照竹不斷向上生長,喻意「節節高升」,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象徵中國。 大廈揉合中國傳統建築意念和現代科技,以玻璃帷幕及鋁合金建成;結構上也講求實用,大廈的重力集中在外牆,加強受風能耐及防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