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核內含基因,它們全面控制細胞,包括細胞如何生長和何時死亡。 癌症的主要成因是基因受損,損傷可能是遺傳或由其他因素引致,例如吸煙。 我們的身體細胞會分裂繁殖,從而讓器官和組織生長及自我修復。 癌細胞的分裂程序會失控,速度往往比正常細胞快,許多時這些細胞會形成腫塊,即腫瘤。 並非所有腫瘤都是癌性,有些腫瘤不會滲入周圍的正常組織,也不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分,這類腫瘤稱為良性腫瘤。
- 外形好像一個倒轉的啤梨,下面三分一較細的部分稱為子宮頸,上面三分二較闊的部分稱為子宮體,子宮頸下部連接陰道,子宮體上部連接向兩旁伸展的輸卵管,而卵巢就在子宮的兩側。
- 蘇棋楓說明,子宮頸原位癌(零期癌)屬於癌前病變,癌細胞沒有超出組織基底層,屬於非侵犯性癌症。
- 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蘇醫生解釋,香港逾9成子宮頸癌個案皆是由HPV引起,如被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子宮黏膜會產生病變,子宮頸癌可分不同期數。 我們可以避免一些高危因素來預防子宮頸癌,例如實行單一性伴侶,性交時使用安全套和不吸煙,這也是預防方法。 然後樣本會被轉至一樽液體內以便保存,或者塗抹在玻璃薄片上,又稱柏氏抺片,整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而且非常安全,之後樣本會被送往化驗室,在顯微鏡下進行測試。 微波治療:微波是一種新型的物理療法,當微波電極觸壓局部病變組織時,即在瞬間產生很小範圍的高熱而達到凝固的目的。
子宮頸癌徵狀: 常見子宮、卵巢病變前兆為何?如何治療?婦產科名醫潘俊亨解說一次看懂
這些後遺症一般在完成治療數個月以致數年後才會漸漸浮現。 進行陰道鏡檢查的過程大致與抹片檢查相同,除了在拿取組織樣本時病人或會感到不舒服外,檢查不會引起痛楚。 細胞樣本會先被塗在玻璃片上並用藥水固定,跟著送往化驗室由細胞學專家在顯微鏡下檢驗,若發現變異或癌細胞,報告會盡快送回主診醫生,病人需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而晚期、復發、不能手術切除、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慮荷爾蒙治療,醫師會給予病人抗雌激素、孕激素等人工激素或藥物去調整病人體內的激素。
其發生機會、症狀及嚴重程度,會視乎個別藥物及劑量、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與身體反應,以及病人同時接受的其他治療等因素而異。 體外放射治療是利用直線加速器對盆腔發出高能量射線。 每次治療前,放射治療師會為病人確定治療部位,之後病人會單獨留在治療室內約十數分鐘進行治療,期間病人須保持靜躺。 子宮頸癌徵狀 治療師會從閉路電視小心觀察病人的情況,如有需要,病人可透過對講機和放射治療師談話。
子宮頸癌徵狀: 子宮頸癌的治療
流行病學上,第十六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盛行率高於第十八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是故臨床上子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表現為主,腺癌則相對少見。 目前政府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且沒有最高年齡的限制,若健康情況許可,都應每年接受篩檢。 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將儀器放入女性陰道,清楚觀察子宮頸,然後再用小刷子伸入陰道刮取宮頸細胞樣本,再放進顯微鏡進行檢查。 如果不幸發現有變異或者癌細胞,必須要再作進一步的檢查,向醫生諮詢。
潘俊亨說明,由於細菌隨著泌尿道逆行而上,初期可能是尿道感染、陰道感染,蔓延至膀胱等整個泌尿生殖系統,進而造成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卵巢炎,都統稱為骨盆腔炎。 子宮腺肌症是良性疾病,不會變成癌症,但要定時檢查,以評估子宮有沒有受到子宮腺肌症的影響而逐漸變大,或症狀越變嚴重。 若只切除子宮肌肉層的腺肌組織卻有一定困難,因為這些組織與正常的子宮組織沒有清晰的界線,很難將所有腺肌組織移除,而移除後子宮亦難於修補,日後懷孕時或會增加子宮傷口爆裂的風險。 如果發現持續不適,應盡快看醫生,並告知醫生你最近曾接種的疫苗。 如出現以下情況:包括對酵母及疫苗針有敏感反應、已經懷孕、有免疫系統疾病、血小板過低、凝血有困難,例如在打針、受傷或脫牙後流血不止、當天發燒或正在服用藥物,請在注射前告知醫生。 在所有研究中,HPV疫苗大致上不會引起太大反應,只有少數參加者(0.1%)因不良反應而中止注射疫苗。
子宮頸癌徵狀: 高風險人士 + 預防方法▼▼▼
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放射線殺死癌細胞,主要針對骨盆與淋巴腺區域,常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一起使用,達到更好效果。 化學藥物治療:為全身性療效,利用口服或是注射藥物,制止癌細胞分裂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可有效延長病人生命。 由於脂肪組織製造過多的雌激素,高濃度的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生長,長期下來造成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和子宮內膜癌風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指出,子宮內膜癌又可細分幾種類型,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亮細胞癌、漿液細胞癌、腺肉癌則較為少見,但十分惡性。
較輕微的病變顯示病人曾受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又或病人已出現低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這類情況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少過1%。 較嚴重的病變則顯示病人有高程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其演變成子宮頸癌的危險則可達5%。 子宮頸癌徵狀 不過子宮頸癌的早期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呼籲婦女定期做子宮頸抹片篩檢、人類乳突病毒DNA檢測,或是施打HPV子宮頸疫苗,透過「抹片+病毒DNA+疫苗」套組檢測的多重防護,可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子宮頸癌徵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但若然沒有性經驗的女生,則不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子宮頸位於子宮底部,連接子宮及陰道。 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所致,但受HPV影響的子宮頸細胞一般都要經歷一段較長時間,如5至10年才會演變成癌症。 蘇棋楓說,子宮頸癌尤其癌前病變,常無特殊的症狀,早期發現仍要靠子宮頸抹片篩檢,建議年滿20歲或開始有性行為的婦女,就要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如每次經期之間陰道不規則出血或停經後出血,便更須注意,皆因約九成子宮內膜癌患者皆有陰道異常出血症狀。 子宮內膜癌是香港女性第四大常見的癌症,如女士經常出現經期紊亂,或陰道時有發現呈粉紅或棕啡色並帶有異味的分泌物,便要多加留意。 子宮頸癌徵狀 不少人亦以為自行服用避孕藥便可助調經甚至防癌,但其實這可能引起副作用,隨時帶來反效果。 想了解更多子宮內膜癌,不妨參考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寛耀醫生的意見,小心提防這個徵狀不明顯的癌症。 子宮頸癌病人在完成治療後,仍需要接受醫生的密切跟進,以及接受有需要的後續檢查,包括實驗室的化驗或其他影像檢查,以查看有否癌症或治療副作用的跡象。 如果在檢查時有任何可疑症狀或結果,則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檢查。
子宮頸癌徵狀: 定期進行子宮頸普查
潘俊亨表示,早期子宮頸癌通常沒有症狀;臨床上,大多數婦女因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就醫,如性交後出血、排便後出血或停經後出血,確診罹患晚期子宮頸癌。 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陰道分泌物增加、伴隨血絲狀分泌物,或是腫瘤壓迫骨盆腔內器官,進而產生腹痛、腰痛,或是便秘、頻尿、尿急等症狀。 董小姐表示,這5年來,都沒有任何疼痛或是陰道不規則流血等不適症狀,幸好近期再次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才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醫師也證實已是「子宮頸原位癌」。 長安醫院婦科傅玉麒醫師表示,子宮頸癌前病變若一開始沒有妥善處理,經過多年以後容易轉變為子宮頸癌0期(又稱原位癌),後果不堪設想。 化療藥物會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會損害身體正常細胞,導致某些副作用。 副作用取決於藥物的類型和劑量,以及接受治療時間長短。
放射治療分體外及體內兩種,前者利用機器發出高能量的放線,照射患者整個骨盆腔,包括子宮頸、子宮及其周邊,消滅癌細胞;後者則在患者的陰道和子宮頸位置,擺放細小並能發出輻射的導管。 療程每次照射10分鐘至數十分鐘不等,一般合共進行3至4次。 不過,由於早期子宮頸癌可能無徵狀,不易察覺,需要時刻留意自己身體狀況,如有以下徵狀就要小心,盡快找醫生檢查。 除了根治性手術外,在術後或復發後,視乎危險因素和分化程度,決定化療、放射治療或荷爾蒙治療。 有 30% 的女性,在經歷過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後可能會還會復發。 若正處於子宮頸癌的治療期或恢復期,以下帶你認識復發的症狀和風險。
子宮頸癌徵狀: 罕見子宮體癌 腫瘤一般較惡
在子宮頸癌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是胸部X光及輸尿管完整性的檢查。 有學者針對320位期別IIB, III, 及IVA 子宮頸癌徵狀 的子宮頸癌病患利用電腦斷層,淋巴腺攝影及超音波三種影像學檢查來研究主動脈旁淋巴腺的影像診斷表現。 研究結果發現淋巴腺攝影,電腦斷層,及超音波的偽陰性分別為14.2%,25%,及30%。 潘俊亨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因,與先天遺傳及後天肥胖所造成胰島素阻抗有關,患者由於長久月經不來,也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以及高胰島素抗阻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
子宮肌腺症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口服避孕藥是最方便的方式,有助緩解經痛及經血量多的症狀,也可注射抑制荷爾蒙的藥物,幫助子宮內膜異位症組織萎縮,或是子宮內投藥系統來抑制子宮內膜生長。 另外,初期子宮肌腺症可採取子宮減積手術或海扶刀治療,保留正常子宮組織;若是已完成生育的婦女,可以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潘俊亨指出,子宮肌腺症的成因是子宮內膜跑到子宮肌肉層內,排不出去的經血長期累積,導致子宮肥厚而增大,可能從原本的3公分腫脹到8~10公分以上。 典型症狀為腰痠、嚴重經痛,並伴隨子宮異常出血,出現大量經血或月經延長,而引起貧血症狀,也可能合併腸胃壓迫症狀,造成頻尿及便秘,也容易影響受孕,導致重複性流產、早產。
子宮頸癌徵狀: 陰道異常出血
不過,在化療期間懷孕並不安全,因為這可能導致出生缺陷並干擾治療,完成治療的患者通常可以繼續生育,但亦應先與醫生商討。 體內放射治療是將放射源置於癌症內部或附近,在子宮頸癌治療中,放射源會放置在陰道或子宮頸內進行。 體內放射治療多數會與體外放射治療一同用於治療子宮頸癌,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會單獨使用(通常是較特殊的早期子宮頸癌病例)。
畸胎瘤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屬於卵巢生殖細胞的腫瘤,由生殖細胞所組成,腫瘤中會看到毛髮、牙齒、骨骼、脂肪等分化的組織,通常是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好發20~30歲的年輕女性,惡性機率小於千分之1。 子宮肌瘤產生的不適症狀,根據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及大小而不同。 若是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引流或手術切除膿瘍,嚴重感染可能併發腹膜炎、敗血症,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而致命。
子宮頸癌徵狀: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子宮內膜癌有什麼症狀?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復康路途更加清晰,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子宮頸癌徵狀 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發燒、噁心、頭痛、皮疹、食慾不振、便秘、關節或肌肉疼痛和腹瀉。 此外,這些藥物的基本作用是消除身體免疫系統的辨認能力,有時會有免疫系統攻擊身體其他部位的副作用,例如會導致肺部、腸道、肝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出現嚴重問題,但這些嚴重副作用的發生機率較低。 免疫系統的一個重要作用是防止自身攻擊身體的正常細胞,但癌細胞會利用PD-1這個免疫檢查點,阻止身體T細胞攻擊體內其他細胞,從而令癌細胞繼續生長。 針對抑制PD-1的免疫治療藥物,能有效增強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令腫瘤縮小或減緩它們的生長。
子宮頸癌徵狀: 症狀
都市女性生活壓力大及節奏急速,不良作息時間容易為身體帶來龐大負擔。 女士面對更年期老化逆轉,預早了解老化過程中的身體變化! 人體大腦主宰了一部份老化的機轉,其中一項就是賀爾蒙的波動。
子宮頸癌徵狀: (七) 治療方法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病人若遇上腹痛、肚瀉、排尿頻密或赤痛,應飲用充足水份及進食低纖食物。 若情況嚴重,病人應盡早告知醫護人員以作適當處理。 對於任何因使用本物品所載的任何資料,或因參與本贊助項目/計劃而引起或與之有關的任何申索、索求或法律責任,愛滋病信託基金概不負責。
子宮頸癌徵狀: 【子宮頸癌】 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七位,了解原因和病徵可及早治療。
而患有彌漫性子宮腺肌症的女士,除了子宮肥大,她們會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影響導致其他的問題,包括盆腔黏連,輸卵管堵塞等,減低受孕機會。 而當懷孕後,嚴重的子宮腺肌症亦會較容易引起併發症,包括小產、早產等,腺肌症亦有機會令到胎位不正而需要剖腹產;生產後,腺肌症會影響子宮收縮,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若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而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慮子宮切除手術,再根據患者年齡決定是否保留卵巢,以根治問題。 大部分人術後需留院3-5天,大概一個月便會復原。 雖然切除子宮後不會再有經期,但若保留卵巢,身體荷爾蒙水平不會受到影響,亦不會出現更年期症狀。 人類乳頭瘤病毒是透過性行為傳播的病毒,但通常沒有任何徵狀。
子宮頸癌徵狀: 子宮頸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坊間亦有不少專業機構提供全面的賀爾蒙檢查,讓大家更準確掌握自身的賀爾蒙水平。 子宮肌瘤指的是生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形成的原因在於子宮內出現平滑肌的病變或增生,並分為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黏膜中肌瘤、子宮黏膜下肌瘤三種類型。 子宮肌瘤出現的原因醫學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只了解與雌激素有關,而且發生的機率以40至50歲女性為主。 絕大多數HPV感染沒有徵狀,但部份屬高風險基因型的病毒可引致細胞病變及癌症,引致多種嚴重健康問題,例如生殖器官濕疣、子宮頸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或口咽癌等。
如月經周期持續超過35天,或於更年期後異常出血,宜及早求醫找出病因。 陰道鏡檢查 — 醫生使用名為陰道鏡的照明放大儀器檢查子宮頸,並抽取一小片組織樣本(活組織)交送化驗所檢測,確定異常細胞是否已擴散。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亞洲婦癌研究團體榮譽理事長賴瓊慧教授表示,子宮頸癌病患當中,約四成從來沒做過抹片檢查,所以才會發現就是晚期,實際上只有2至3成會確實每3年做一次抹片檢查。 等到晚期時,多數以疼痛表現,譬如說癌細胞已經擴展到子宮的旁邊的坐骨神經,患者才會有腿痠疼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