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如何檢查2024必看介紹!內含子宮頸癌如何檢查絕密資料

HPV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為雙股螺旋 DNA 病毒,感染途徑以性接觸為主。 目前已發現兩百型以上,其中約有四十型可感染下生殖道的皮膚或黏膜,且至少有十五型以上與子宮頸癌有關,其中16、18型為常見導致子宮頸癌的類型。 醫師會使用擴陰器,緩緩放入陰道中,並觀察子宮頸狀況,再以抹片棒或抹片刷在子宮內頸上,輕輕刮取少量細胞和脫落細胞。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HPV 檢測是檢測子宮頸細胞有否受高風險類型的 HPV感染的檢測;而柏氏抹片則是檢測子宮頸細胞有否不正常病變的測試,若顯示細胞有病變,一般會安排活檢等進一步的檢查。 要注意的是,即使停經後,女士還需繼續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因為子宮頸癌是感染病毒後,病毒長期破壞子宮頸細胞而引致的細胞病變,過程可長達5-20年,因此更年期停經後或沒有性生活的女士,建議繼續定期接受子宮頸檢查。 沒時間做子宮頸癌抹片篩檢,婦產科醫師籲HPV自我採檢! 子宮頸窺鏡檢查是一項專科的婦科檢驗,可為子宮頸細胞的病損程度提供進一步的診斷,從而及早進行治療或轉介,以保障婦女的性與生殖健康。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肌瘤症狀1:經期長達10至15天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另外,接受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6星期內,切勿進行性為,讓傷口正常癒合,待身體完全康復後,就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 WHO所提目標,我國在各面向皆積極落實,其中透過校園公費HPV疫苗施打政策,全國國中入學女生接種率在2022年就已達92.0%,超過WHO提出的目標值。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但台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認為,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應該每年做一次。 因為重複或交叉感染,很難判斷病毒的種類,且病變的速度可能很快。 美國防癌協會(ACS)建議30歲以上若連續三次抹片正常,每兩到三年做一次即可。 馬偕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楊育正建議初次性行為之後三年開始檢查,一年做一次,因為乳突病毒病變的時間要五到十年,且80%的感染者一到兩年後病毒會自動脫落。 子宮頸抹片是找出子宮頸病變的方法,在防癌歷史上,它曾擁有輝煌戰史。 美國婦女的子宮頸癌因防癌抹片的盛行,使得子宮頸癌死亡率從1910年的十萬分之41降到1990年代的十萬分之3.2,但卻無從滅絕,因為傳統抹片篩檢有相當程度的不準度,使得患者因假陰性的抹片而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服務內容

圓錐形切除術:當子宮頸抹片或骨盆腔檢查發現異常時,就要做更進一步的測試。 這時,醫師會在子宮頸及子宮頸周圍切出圓錐形的組織,再送去病理化驗室做檢查以確定有無病變。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已經超過大家耳熟能詳的子宮頸癌。 但子宮內膜的篩檢不像子宮頸有抹片、有疫苗,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檢查,該用什麼方式檢查,很多人搞不清楚。 其實子宮內膜並不是人人都需要檢查,只要等到症狀出現再做檢查,大部分都還來得及,雖然發生率增加,也不需要太緊張或恐慌。 施打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視疫苗種類(二價、四價、九價疫苗)每100人中只能預防60-90人發生子宮頸癌的風險,所以施打疫苗後仍需常規執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方能達預防子宮頸癌最佳的效果。

基本上建議25歲或以上的女士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每年一次最為理想,如未能做到,最低限度應最少3年做一次婦科檢查及子宮頸細胞檢查。 很多人都誤以為婦科疾病只發生於已生育或年長的女性身上,其實疾病無分年齡,年輕女生切勿掉以輕心! 因為任何年齡的女性都有機會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科疾病,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統計顯示,本港最年輕乳癌患者不足20歲。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抹片異常是「子宮頸癌」還是「癌前病變」?後續怎麼確診與治療?

原因是因為子宮頸癌——我們目前認為它的成因,主要由人類乳毒病毒感染到子宮頸而造成,這個人類乳毒病毒在文獻上指它的一個潛伏期大部份是在數週,但是也沒有辦法確認是否有數個月或是數年之久的一個可能性。 健康院為25歲或以上,並曾有性行為的婦女提供需要收費的子宮頸細胞檢驗。 假如你已定期做這檢驗,請在到期日前一個月才預約。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根據一項研究顯示正子攝影對於後腹腔淋巴腺的診斷表現為:敏感度,85.7%;特異性,94.4%;正確性為92%。 一般而言,雖然正子攝影的表現雖然比傳統影像檢查來的較好,但是對於1公分以下的腫瘤仍有其盲點。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以上內容由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提供。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與傳統抹片相比,液基細胞檢測法/超薄柏氏抹片的好處包括避免細胞乾化,大大減低了人為診斷錯誤的情形,即使費用較高昂,仍會鼓勵女士採用新方法進行檢測。 子宮頸的癌症主要來自上皮細胞,但同時也有少數來自腺細胞。 外來的性病毒令子宮頸細胞受感染,是引發子宮頸癌變的主要來源。 另外,醫生一般建議病人在手術後 6 星期內不要進行性行為,以讓傷口正常癒合。 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在 2020 年,香港錄得 1,186 宗子宮頸癌新症,佔女性癌症新症總數的 6.8%,為往年的雙倍有多,成為香港女性第八大常見癌症。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 若曾檢查出 CIN2 或 CIN3,應在發現後持續定期抹片檢查至少 20 年。
  •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 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惡化跡象,配合適切的治療,便可減低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 從知識傳播出發,擴大朝向全方位平台發展,提供更多元、值得信賴的健康內容、產品、活動與服務。
  • 若白帶過多已造成生活困擾,建議平時可以多帶一件棉質內褲更換。
  • 醫師得憑自己的經驗,還有超音波上看到的不平整,去評估大概需要刮哪個方向跟位置,雖然還是有刮到病灶的機會,但確實比較不精準。

由於化療會損害骨髓的造血細胞,因此血細胞指數可能會變低,令感染風險增加和出現貧血等。 九價HPV疫苗能覆蓋上述香港最常導致子宮頸癌的七種 HPV 基因型。 疫苗的功效對從未感染 HPV 的女性最為顯著,因此最理想的接種時間為未開始性行為前,不過成年後接種也有一定保護能力。 由2019/20學年開始,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免費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疫苗則在翌學年當女童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 持續受某些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篩查

病人與主診醫生在治療完成後,可商討並制定一個復康護理計劃,當中包括後續檢查的建議時間表,並列出一些可能需要的檢查項目,列明當出現甚麼情況便需要再次求診,亦可列出一些飲食和運動建議等。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復康路途更加清晰,加強病人徹底康復的信心。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藥物亦有可能令陰道和部分結腸或腸道間形成瘻管,或令腸道破損,但情況較為罕見。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若感染高危險病毒如HPV16型、18型、52型、58型,可潛伏在人體內約5~7年,恐10年內會使子宮頸細胞出現變異或進展為子宮頸癌。 都市女性生活壓力大及節奏急速,不良作息時間容易為身體帶來龐大負擔。 滴蟲陰道炎為第三常見的陰道炎,女性會有大量膿狀且惡臭黃綠色陰道分泌物,會伴隨排尿困難、性交疼痛或是下陰搔癢,症狀多發生在生理期中或剛結束時。 超聲波掃描檢查是透過高頻率音波穿過人體皮膚,將身體各個器官及組織顯示成實時圖像,從而觀察器官的運作及血液流過血管的過程,超聲波掃描對人體無痛無害,亦沒有輻射,準確可靠且安全。 透過檢查得知體內器官及血管的健康狀況,從而作出對應的生活習慣改善或進一步診斷治療。 女性應從二十五歲開始家期接受子宮頸癌檢查,首次檢查正常後於第二年進行一次檢查,然後可以大約三年接受一次檢查。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抹片「發炎」是癌症前兆?婦科名醫教你判讀+養子宮祕訣

因為懷孕期間檢查可能會有血絲流出,導致類似小產或作小產的情況。 對於 25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在 2020 年,子宮頸癌成為香港女性第 8 大癌症殺手,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

  • 政府自1995年起補助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至今已使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下降約7成左右。
  • 因此,要預防患上子宮頸癌,女性應該多加注意性接觸時的衞生及安全,預防經性接觸傳染的疾病,例如使用安全套。
  • 國內有許多名人罹患子宮頸癌,如賈靜雯媽媽、傅娟、梅艷芳、陸明君、蠟筆小新配音員蔣篤慧等。
  • 至於已經有多處轉移者,可考慮緩解性化學治療,或支持性療法。
  • 子宮內膜移位症常見的症狀包括近似經痛的盆腔痛、性交疼痛、月經異常等等。

邱德生表示,目前除了呼籲女性可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男性也建議接種,約有三成的喉癌與感染HPV病毒有關,主要是性行為不在只從陰道,口交也是主要的性行為方式,因此男性也可能因為感染HPV病毒,而產生癌變。 臨床上有非常多女性會問,難道有過性行為之後就不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了嗎? 邱德生表示,如果已經感染HPV病毒,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沒有效果的,建議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若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效果最佳。 邱德生表示,其實女性只要年紀符合抹片資格,婦產科醫師都會主動協助採檢,有些常規接受抹片檢查的女性,也會可能發生子宮頸癌。 主要是抹片的敏感度雖高達七成,但還是有三成的不敏感度。 所以現在都在推動傳統抹片檢查加上人類乳突病毒PCR檢驗,約需自費一千八百元。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婦科檢查包括什麼項目?

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對子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率有待提昇,甚至有文獻報告僅達40%到70%,子宮頸抹片在子宮頸癌的篩檢表現仍有進步空間。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但不可否認,目前子宮頸防癌抹片仍是公認最為有效且最經濟的方法之一,提升診斷率是子宮頸癌防治的重點工作,包括:如何提高篩檢量、提升抹片品質、及尋求高敏感度的輔助篩檢方法。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疫苗並不是百分百能夠預防子宮頸癌,不論有沒有接種疫苗,女性在開始有性經驗後,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 根據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六成到九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有多個種類,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劑能阻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發揮作用,阻止腫瘤形成新血管以獲得生長所需營養。 子宮頸切除手術:切除部分或整個子宮頸、周圍組織和陰道上部,但保留子宮。 此手術能保留女性生育能力,但僅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自採」配合「抹片」 偵測率達95%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一般而言,30 歲以上的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子宮頸癌,而本港子宮頸癌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55歳。 子宮頸癌在第二期B階段後,必須採取「化療+放療」的搭配治療。 值得民眾留意的是,雖然子宮頸的「癌前病變」進展很慢,從輕度、中度到重度,平均約需3〜5年的時間,但只要進展到子宮頸癌階段,就跟一般癌症一樣,有快速惡化的可能。 在第二期B之後就採取「化療+放療」,顯示在這階段之後就必須採取全身性治療,來防治轉移。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素有很多,如果女士有吸煙、患有其他性病(例如衣原體和疱疹)、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免疫系統脆弱,都建議每年定期檢查。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子宮頸癌

念珠菌陰道炎由念珠菌引起,而出現的原因由於陰道環境變化成適合念珠菌繁殖的溫床,例如患有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懷孕等等,如感染患者的白帶會呈現乳酪狀,外陰位置異常痕癢。 另外性病亦會有機會引發陰道炎,而一旦感染陰道炎而未及早發現並治療,嚴重可引致盆腔炎甚至不育。 子宮頸癌越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相當高,反之子宮頸癌症狀非常明顯才來就醫者,通常較難處理,存活率較低。 這也是為什麼子宮頸抹片如此重要的原因,它能透過定期檢查來發現早期病變,提高患者治癒率。 零期的子宮頸癌在臨床上往往沒有特殊的自覺症狀,絕大多數都是在例行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意外地被發現出來。 子宮頸癌到了腫瘤有潰爛時常會聞到一股特殊臭味,有如魚屍腐爛的味道,常常尚未走近病患就可以聞出。

子宮頸癌如何檢查: 懷孕期間又應唔應該做子宮抹片檢查(柏氏抹片)?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 歲香港女性最容易罹患乳癌(即乳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和子宫體癌 。 於2017年,乳癌就已佔本港女性癌症的36.8% ,即每3名患癌女性中,就有1名乳癌患者。 而大部分婦科疾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身體檢查猶如一道「護身符」,關心女性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可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隱患,預防及治療婦科疾病。 張建玫醫師呼籲,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治癒率極高,5年內存活率超過90%,是少數能透過篩檢方式就能找出致病源的癌症,婦女應定期檢測。 病例中的A小姐因即早診斷治療,適當切除子宮頸後,後續抹片篩檢結果顯示子宮頸細胞正常,治療後,她甚至還成功受孕,並且順利自然產下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