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hpv10大著數2024!(小編推薦)

本港現時提供「4合1」及「2合1」兩種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前者適用於9至45歲女性及9至15歲男性,而後者適用於10至25歲女性。 最新發表子宮頸癌疫苗效果持續年數的研究,指出四價子宮頸癌疫苗保護效力可維持9.5年,是目前追蹤效力最久的疫苗,但接受注射10年後需不需要補打,目前沒有定論,也無研究證實。 子宮頸抹片篩檢推廣成功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是癌症防治上成效最好的篩檢。 所謂抹片篩檢是以抹片棒或子宮頸刷等器具,採集外子宮頸之上皮細胞,目前為採集到子宮頸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交界處,取樣後之細胞將其固定在玻片上,再利用帕氏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存在。 從國民健康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已可降低60%~90~子宮頸癌侵襲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由於大部分子宮頸癌的元兇是HPV,讓很多人誤以為HPV是女性的「專利」。

另外,HPV感染也會造成男性陰莖癌、男女兩性肛門、扁桃腺、舌咽、口咽及舌頭等癌症。 HPV 疫苗針對沒有性行為或未受到 HPV 感染的人最有效,但有過性行為者仍可施打。 此外要注意的是,接種 HPV 疫苗只能預防 HPV 感染,進而預防子宮頸癌、生殖器疣及其它肛門癌、陰道癌等。 人類乳突病毒 是有性經驗的男女皆可能感染的病毒,傳染力極強。 大多數 HPV 感染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並會被免疫系統自行排除,若持續的感染,可能導致癌前病變或癌症。

子宮頸癌hpv: Gardasil, Merck. HPV 子宮頸癌疫苗

HPV 即人類乳頭瘤病毒,是一組包括超過 150 種不同基因型的病毒, 其中約 40 種會感染人類生殖器官 (包括男性和女性) 。 部分屬高風險基因型的病毒可引致細胞病變及癌症(例如子宮頸癌、陰道癌及肛門癌等)。 子宮頸癌hpv 大部分受 HPV 感染的人士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可自行清除病毒。 有部分女性卻因持續感染高風險類型的 HPV 而導致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的細胞病變(癌前病變)。 這些病變大多會回復正常,但部分可能會在數年間發展成為癌症。 最近風靡不少女士的新生代藝人姜濤擔任新一代HPV疫苗代言人,再次令不少年輕人關注香港婦女癌症十大殺手之一的子宮頸癌。

  • 在「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下,女童需接種共兩劑HPV疫苗,首劑會在小五接種,而第二劑會在小六接種。
  • 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目前尚無法以一般微生物檢驗方法培養及分離。
  • 請事先告知病史、量體溫等評估;身體如有任何特殊狀況或疾病,務必告知醫師,經醫師綜合評估後,進行疫苗的接種。
  • 男性並無定期檢測HPV的機制,因此更應該要積極預防HPV。
  • 有的人刚刚注射时,可能会出现头晕不适,所以注射后一般都会建议休息、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即可离开。

HPV疫苗是「預防型」疫苗,主要是藉由預防HPV感染,以預防子宮頸癌病變,並無治療效果。 對受試者進入研究時在HPV DNA檢測中呈陽性反應之HPV類型所引起的疾病,並無任何證據顯示可產生預防的效果。 不過,對接種疫苗前已感染其中一種HPV類型的人,仍可預防另一種HPV類型所引起的臨床疾病。 HPV感染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通常9成的HPV感染會在1年內消失。 HPV感染超過1年不消失就稱為持續性感染,女性未來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較高。

子宮頸癌hpv: 定期進行子宮頸檢查

秀明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吳忠倫進一步指出,美國因為HPV造成的頭頸癌比例是7成,可以推測,台灣當菸酒檳榔使用族群減少,頭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也會轉為HPV。 癌症蟬聯近40年台灣十大死因榜首,而長期被認為是女性專屬的HPV感染,其實也會導致男性相關癌症。 耳鼻喉科醫師表示,有一部份的頭頸癌病友,就是因為HPV反覆感染而引發,顯示HPV是男女都應該注意的健康問題。

  • 如果已經侵犯到其他組織,或是擴散速度很快、但看不出轉移邊界,多半會移除子宮頸、整個子宮及附近的組織,包含卵巢及輸卵管也會同時移除。
  •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南昌說,有急性疾病者建議急性期過再接種;懷孕婦女建議先暫緩施打HPV疫苗,若不知已懷孕而接種者,後面劑次等生產後再接種。
  • 經廣泛檢視 HPV 疫苗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數據,世界衞生組織和海外衞生部門已表明 HPV 疫苗安全有效,亦無證據證明顯著副作用由接種 HPV 疫苗所引起。
  • 直到2005年澳洲科學家發明HPV疫苗成功到2006年美國FDA核准上市。
  • 依目前可得到的研究資料顯示,二價保蓓疫苗保護力可維持至少 9.4 年,四價嘉喜疫苗至少有 8 年,但是否能維持更久、未來是否需要再追加,都尚在觀察中,目前的共識是不需再追加施打。
  • HPV,是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統稱,當中包括40種可經由性接觸傳染的病毒,亦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逾99%子宮頸癌因HPV而起。

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病,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提供的2020年發病數字顯示,香港女性發病比例達28.4%,每十萬女性中,就有121.9位患上乳癌。 美國乳房外科協會最新乳房篩查指引建議25歲以上女性接受乳癌風險評估;40歲或以上女土則應接受乳房造影檢杳,及早發現可能潛藏的乳癌風險,以取得更佳診治效果。 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因此政府推動高中生及早接種,就是希望能在初次性行為發生前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 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降低65%到85%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能降低97%感染高危險的HPV16或18型的感染。 邱德生表示,其實女性只要年紀符合抹片資格,婦產科醫師都會主動協助採檢,有些常規接受抹片檢查的女性,也會可能發生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hpv: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建議及注意事項

在台灣以第16、18型的人類乳突病毒屬最常見,涵括了近70%的子宮頸癌病人,且分別站50~60%與10~20%,再其次有31、33、45、52及58型。 在台灣,除HPV-16外,以58、18及33較常見;而在亞洲其他國家則是以18、58、52及45較常見。 HPV-16和HPV-18亦與70%子宮頸上皮內贅瘤有關,CIN為子宮頸上皮內的過度增生,是子宮頸細胞的癌前病變。 而與90%皮膚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息息相關的HPV第6、11型,是屬於低危險型HPV。

子宮頸癌hpv: 子宮頸癌無明顯病徵 定期檢查最有效

總而言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大多是暫時性的,大約12~24個月,而免疫力降低的人較可能會持續感染,最後子宮頸發生病變或轉變成侵犯性子宮頸癌的機會將很高。 也有統計指出,如果同時感染多型的HPV,其風險可高達21.2倍。 子宮頸癌hpv 根據香港關注HPV聯盟,本港男性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機會比女性還高,而少於10%的男士感染後能產生抗體;而HPV亦造成很多女性高危疾病,常見的有子宮頸癌,以及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及口腔癌。

子宮頸癌hpv: 感染 HPV 病毒可能會有的健康危害

此計劃為您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經查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綜合26項臨床研究指出,注射HPV疫苗並未造成不良反應的案例數量增加;整體而言,現有醫學實證顯示HPV疫苗是具有相當安全性的。 是的,接種前必須先經醫師的評估診察,以確認接種者身體狀況,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 國民健康署於112年上半年提供具我國國籍之110年入學國中女生(97年9月2日至98年9月1日)接種第2劑HPV疫苗。

子宮頸癌hpv: 婦女健康服務

如果一向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病徵,檢查主要從篩查角度出發,建議25歲起至65歲並有性行為的女性,定期誰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篩查子宮頸癌風險。 臨床上有非常多女性會問,難道有過性行為之後就不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了嗎? 子宮頸癌hpv 邱德生表示,如果已經感染HPV病毒,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沒有效果的,建議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若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效果最佳。

子宮頸癌hpv: 子宮頸癌

若錯過接種機會的婦女,可把握第一胎生產後,配合寶寶疫苗施打時程,坐完月子可施打第一劑;2個月後,寶寶回診施打五合一疫苗時,施打第2劑;再4個月後施打第3劑。 醫護人員會詢問接種者的病史,及有沒有對疫苗曾有過敏反應;並評估其身體狀況,以決定應否給予疫苗,或繼續接種。 愈早接種抗體水平愈高,最好於未有性行為前接種,最佳接種時間為 10 – 14 歲。 方國珊建議政府加強託兒及課餘託管服務增設托兒服務機構,並訂立彈性上班時間,方便在職父母照顧子女,讓媽媽們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食環署轄下公廁時有發生罪案,部分公廁位置偏僻,公廁周邊的夜間治安及風化案問題令女性尤為擔心,方國珊建議食環署研究在公廁外增設閉路電視,保障社區治安。

子宮頸癌hpv: HPV疫苗 / 子宮頸癌疫苗 |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功效及打針時間表

而國中女生常見施打預防針「暈針」,建議放鬆心情不要緊張。 此外,近期仍有新冠疫苗、流感疫苗接種,可以同時於2個不同部位接種,而新冠疫苗施打後較常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熱、痛,但HPV較少出現,避免混淆可分開施打。 HPV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的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外生殖器癌發生有關。 子宮頸癌有超過70%是由HPV第16、18型所引起。 HPV第6、11型是最常見的低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菜花(生殖器疣),致癌機率相對小。 在澳洲,男、女童都要接種HPV疫苗,數據反映性病疣和癌前病變數目日漸下降。

子宮頸癌hpv: 女生必看!何時該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是什麼一次看,有過性經驗依舊有效

HPV疫苗一開始只針對女性,但因為男生也可能會感染,所以現在男性也能疫苗接種。 子宮頸癌hpv 目前HPV疫苗核准四價可用於9~26歲男性接種、九價可用於9~45歲男性接種。 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會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 它有一百多型,並可分為低危險型與高危險型,其中的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有很大的關係。 子宮頸癌的治療方法取決於腫瘤大小、位置、期數、擴散範圍、患者的年齡、是否可承受手術及麻醉風險、生育意願等。 早期的子宮頸癌一般局限於子宮頸,可考慮以手術切除,治癒機會較高;可是一般子宮頸癌手術都會影響生育能力。

子宮頸癌hpv: 子宮頸癌的徵狀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較具效益。 還沒感染HPV前是最佳的接種期,接種年紀愈輕,抗體的產生效果愈好,建議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讓女兒接種疫苗。 正接受化療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安全套,以作預防措施,皆因醫生不能肯定化療藥物會否通過陰道或子宮黏液傳給患者的伴侶。 子宮頸癌分為兩大類型:鱗狀細胞癌(最常見)和腺癌,但兩者常會同時混合。 這兩類型子宮頸癌是按照癌變的細胞類型命名,鱗狀細胞是覆蓋子宮頸的扁平細胞;腺細胞則位於子宮頸連接子宮的通道。

子宮頸癌hpv: 國健署籲打HPV疫苗 子宮頸癌預防率高達70%

若感染了低風險型的HPV則會有得到尖性濕疣也就是『菜花』的機率。 子宮頸癌hpv 男性並無定期檢測HPV的機制,因此更應該要積極預防HPV。 因此建議男性與女性伴侶共同預防,減少把病毒傳給另一半的風險。

子宮頸癌hpv: 香港婦健

除了要安全性行為,也要預防避免HPV感染,此外更要定期做子宮抹片檢查,才能降低癌症風險。 如前面所提到,絕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 女性子宮頸上皮細胞因感染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在受到病毒基因的作用之後,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開始出現化生不良,隨後就有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 目前已知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型別約100多型,其中會感染人類生殖道的約有40型。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邱南昌說,有急性疾病者建議急性期過再接種;懷孕婦女建議先暫緩施打HPV疫苗,若不知已懷孕而接種者,後面劑次等生產後再接種。

至於香港, 2016年的數據顯示,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九大原因。 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能檢測出早期子宮頸細胞的異常變化,如果不幸發現有變異或癌細胞,能及早進一步檢查並接受治療,便可防止細胞惡性增生演變成子宮頸癌。 要留意的是,HPV 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基因型的 HPV 感染,亦不能清除已感染的 HPV 子宮頸癌hpv 病毒,即使接種了 HPV 疫苗,成年婦女仍需要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子宮頸癌hpv: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從2008年因HPV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的德國科學家,於70年代即發現HPV與子宮頸癌高度相關性的研究。 子宮頸癌hpv 直到2005年澳洲科學家發明HPV疫苗成功到2006年美國FDA核准上市。 證實若能在HPV感染前施打疫苗,使人類產生抗體就能保護免受病毒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