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自行補充荷爾蒙:台灣婦癌醫學會提醒,應與醫師討論停經後補充荷爾蒙的必要性,但切勿自行買藥服用。 慢性病:研究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有關,且糖尿病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 3.4 倍。 她舉例,研究顯示,第 1A 期類內膜型腺癌的病患僅用手術治療,五年存活率可超過九成;第 1B 期若是病患超過 60 歲,則手術搭配放射線治療可改善存活率,但對於 60 子宮細胞 歲以下則無明顯差別。 如果你也是深受肌腺症所苦的朋友,問8在臉書開了一個子宮肌腺症腺民的討論社團,裡面有很多網友提供他們的心得以及方法,由此進。 現在的趨勢是精準醫療,極需要做切片的狀況才去做「精準的」子宮鏡下切片,絕對不是盲目的子宮內膜搔刮術。
我們有嚴格的採購指南,只鏈接到信譽良好的媒體網站,學術研究機構,並儘可能與醫學同行評審的研究相關聯。 請注意括號中的數字(,等)是這些研究的可點擊鏈接。 因體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胰島素及荷爾蒙,誘發癌症細胞成長,因此控制體重以及規律的運動能幫助調節體內荷爾蒙、加強免疫力,因而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子宮細胞: 症狀
HPV是一組包含超過一百種類型的病毒,其中四十種能感染人類性器宮。 當中與子宮頸癌關係密切的類型,被稱為「高風險人類乳頭瘤病毒」 子宮細胞 ,其中HPV-16 及 HPV-18 就跟七成的子宮頸癌有關。 對於 25 歲以上及有性經驗的女性,建議定期接受抹片檢查。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每年做普查者,子宮頸癌累積發病率減少 93%,每隔 3 年做普查者則減少 90%。 到了第一期後期與第二期,若病灶較大或合併慢性骨盆腔發炎的病患,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將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的上三分之一、子宮兩旁結締組織,以及兩側骨盆腔淋巴結全部摘除。
適用於子宮頸癌的標靶藥物有多個種類,其中,血管生成抑制劑能阻止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發揮作用,阻止腫瘤形成新血管以獲得生長所需營養。 HPV病毒因應基因組合有逾150種,並會引發不同病症。 低風險HPV病毒(多為6型及11型)不會演變為癌症,但會導致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 子宮細胞 高風險HPV病毒則可致癌,研究顯示有逾40種HPV病毒可經性接觸傳播,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等癌前病變及癌症。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八位,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 2019年共錄得520宗新症;同年,因子宮頸癌死亡的人數有162人,是本港第八大女性癌症殺手。
子宮細胞: 懷孕期間又應唔應該做子宮抹片檢查(柏氏抹片)?
這是因為不良的抹片品質是會造成抹片檢驗的偽陰性。 第一步是「臨床觀察」,例如詢問患者經期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嚴重經痛等;第二步是「醫學檢測」,最常用就是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從而檢測子宮的脹痛情況、卵巢是否有朱古力瘤。 其他相關因子還包含過量雌激素暴露、高血壓和糖尿病。 根據文獻指出,單獨服用雌激素會增加罹病風險,但同時服用雌激素和黃體激素(一般常見於避孕藥中)卻會降低罹病風險。
但放療最大的缺點是會影響到卵子的品質,很可能導致日後無法生育;手術治療即便切除子宮,只要保留卵巢,都還可以透過子宮移植的手術恢復生育能力。 所以患者可以好好跟醫師討論使用哪種方式,比較符合現在的身體狀況、還有後續恢復及想要的生活。 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採集子宮頸及陰道後壁的剝落細胞所做的檢查,能顯示出子宮頸有沒有感染、發炎、異常細胞或是癌症發生的可能。 特別提醒,檢查前避免盆浴、不要沖洗陰道、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及避開月經期間。 建議曾有性行為、年齡介於 21 ~ 65 歲之間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細胞: 子宮頸癌發病及死亡統計
國民健康署提醒,30 歲以上婦女每 3 年至少接受 1 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目前,政府提供 30 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另外,也可以透過自費的方式,進行人類乳突病毒(HPV)篩檢。 現在還有一種新式的子宮頸癌根除手術,可以幫癌友「保留子宮」。 針對第一、二期的子宮頸侵襲癌,如果骨盆腔淋巴腺沒有擴散,腫瘤體積小於 3 公分,才能適用保留子宮的子宮頸癌根除手術。 這項新技術是先將子宮與子宮頸癌切除下來後,把腫瘤部分完整削除乾淨,再將子宮重新接種回去,復原以後,月經一樣正常、婦女仍然可以保有生育能力與正常性生活。
而生殖細胞瘤的病人,除了1A期未成熟型畸胎瘤(immature teratoma)和生殖細胞不良瘤(dysgerminoma),其餘都必須接受手術後的綜合化療。 有效治療是BEP方案(bleomycin、etoposide和carboplatin),3至4個療程。 子宮細胞 儘管是復發的生殖細胞瘤,仍有機會對化療敏感(chemotherapy sensitive)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子宮細胞: 子宮護理的5大要點
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常見病徵包括:陰道出血、腹痛、經期期間不正常出血以及劇烈經痛等。 約九成被確診患上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婦女都有以上的病徵。 2012年,約有320,000位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並造成約76,000人的死亡。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中的第三名,僅次於卵巢癌和子宮頸癌。 子宮內膜癌在已開發中國家更為常見,也是已開發國家中,最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癌症。 1980年代到2010年間,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在許多國家中竄升。
若診斷為者,代表有輕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這其中有一部份會恢復正常,有一部份會惡化下去。 因此建議陰道鏡檢查或3∼6個月再重做抹片。 診斷代表有重度鱗狀上皮內病變;而是鱗狀上皮癌,這些都應馬上接受陰道鏡檢查,進行切片或子宮內頸管搔刮來確診。
子宮細胞: 子宮內膜癌怎麼治療?
別小看這些感染,它們可是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及輸卵管癌的重要發病因素。 (3)子宮圓韌帶:呈圓索狀,由結締組織和平滑肌纖維構成。 起自子宮角,輸卵管附著部的前下方,在子宮闊韌帶前葉覆蓋下彎向盆側 壁前行,越過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動脈外側,經深環入腹股溝管,出淺環附著於陰阜及大陰唇皮下,它是維持子宮前傾的主要結構。
最後張伊醫師叮嚀女性朋友,多注意生理期時間與症狀,如有異常,別害怕看婦產科,所有疾病都是及早治療效果較好。 30歲以上每年最好做子宮頸抹片,同時做超音波檢查,以便早期偵測到疾病發生。 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會根據病人的年紀、子宮肌腺症嚴重程度、是否需保留生育能力而有不同的考量和選擇。 其他保守緩解症狀的手術方式包括子宮內膜電燒破壞術、以及子宮肌腺症減積切除手術等。 各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須針對病人狀況及需求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