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另一個主要副作用是會影響眼睛,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可能會出現乾眼症、視力改變、視力下降或角膜潰瘍,建議病人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不太常見但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血栓、傷口癒合問題及心臟衰竭等。 藥物亦有可能令陰道和部分結腸或腸道間形成瘻管,或令腸道破損,但情況較為罕見。
放射治療分體外和體內兩種,前者一共做25次,合共5星期,照射病發部位和盤腔。 後者只做2至3次,病人須做局部或全身麻醉,再把導管放進陰道中做放射治療。 化療則做6次,每3星期一次,需時約4個月;一般副作用為短暫性掉髮、神經綫麻痺、易累,有些病人或會局部膀胱發炎,但不常見。 5.攜遺傳基因——錯配修補基因、連氏綜合症患者。 部分人因基因突變而誘發子宮內膜癌,患者當中有2%至5%為此類人士;另若直系親屬曾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等,亦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子宮內膜癌預防重點?
這種違規的跡像是疲勞,處於飢餓狀態的冷漠狀態,煩躁和情緒波動。 最初的跡象可能表現為陰道流血,水樣更白,腹部有壓痛。 在這種情況下,最常記錄的主要症狀是從子宮出血:這種症狀是非典型的,因為可以觀察到大多數婦科疾病(例如,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 另外,若醫師懷疑子宮內膜癌細胞已隨著血液、淋巴轉移到子宮附近的器官,或較遠的肺部、肝臟,則可能會加上胸部X光、核磁共振檢查(MRI)提高診斷的準確度。
對術前診斷Ⅱ期,術中或術後未發現宮頸內有癌灶,僅有位於宮腔下部癌腫者治療范圍則常不足,生存率低。 有作者認為對癌灶位於宮腔下段患者治療應予重視並應密切隨訪。 早期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的併發症和手術的死亡率往往使治療效益大打折扣。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檢查出子宮內膜病變,該拿掉子宮嗎?
GOG組曾對47例已知腫瘤分級及ER、PR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孕激素治療的觀察:腫瘤分級1及腫瘤分級2的患者其緩解率分別為20%及24%,而12例腫瘤分級3的患者對孕激素治療均無反應。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5、對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有密切隨訪或監測: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治療後應密切定期隨訪,爭取及早發現有無復發,約75%~95%復發是在術後2~3年內。 常規隨訪應包括詳細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癥狀)、盆腔的檢查、陰道細胞學塗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檢測及血常規、血化學檢查等,必要時可作CT及MRI檢查。 一般術後2~3年內每3月隨訪1次,3年後可每6個月1次,5年後1年1次。 95%復發病例均可經臨床檢查、陰道細胞學塗片檢查及血清CA125檢查發現。
- 若對有宮外播散或其他影響預後因素未能重視,使患者治療不充分或治療不當將直接影響預後。
- 4.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和原位癌 子宮內膜的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已被廣泛接受。
- 以及有子宮鏡檢查,透過直視子宮腔,若有癌灶生長,能直接觀察病灶大小、生長部位、形態,並可取活組織送病理檢查。
- 新儀器和新型腹腔鏡皆有轉動功能,可更準確接近患處並加快康復,患者甚至最快於術後當日已可恢復下床,並沒有感覺痛楚。
- 有條件能進行癌組織PR、ER測定者,當受體陽性時首選孕激素治療;當受體陰性時,則更多採用化療。
- 患者總的存活時間為10.2個月,9例存活超過5年。
- 早期確診的子宮內膜癌(子宮體癌)的存活率相當高,臨床經驗顯示,高達八成。
肺腫瘤微創手術適合早期診斷出的腫瘤,楊絡勝建議民眾,可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健康保肺。 (4)腹部包塊 早期內膜癌一般不能觸及腹部包塊。 如內膜癌合併較大子宮肌瘤,或晚期發生宮腔積膿、轉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塊(如卵巢轉移時)時可能在腹部觸及包塊,一般為實性,活動度欠佳,有時有觸痛。 除傳統剖腹手術外,近年通常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其好處為低創傷性、易於康復,一般病人在術後兩至三日後已可出院。 對於第一期患者,由於癌症並未擴散,就子宮體積之小,以微創手術已足夠。 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有70%介乎收經前後,即50至60歲,而約30%則為70至80歲,年輕患者則較少。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子宮內膜癌
對於圍絕經期陰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的患者,分段診刮還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分段診刮的標本需要分別標記送病理學檢查,以便確診或排除子宮內膜癌。 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與磁共振成象(MRI)CT對內膜癌診斷有一定價值,CT掃描圖象清晰,組織細微結構可準確描出,對腫瘤大小、範圍,CT可準確測出,子宮壁腫瘤局限者83%能確定病變階段。
- 如每次經期之間陰道不規則出血或停經後出血,便更須注意,皆因約九成子宮內膜癌患者皆有陰道異常出血症狀。
- 近年來,在應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時,每個周期均加用至少10天孕激素,則又中和瞭雌激素長期應用的致癌作用,使其安全性明顯增加。
- 多表現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或出血同時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臨床表現與內膜癌十分相似。
- 同時,子宮內膜會增生及變厚,除增加不孕和流產的風險外,罹患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機率亦相對較高。
- (一)腹水或腹腔沖洗液查找癌細胞;切開腹膜後,對有腹水者即取之行離心沉澱查找癌細胞。
有研究指出,術後輔助性體外放射治療,對於早期但有高度復發風險的子宮內膜癌病患,可改善整體存活率。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不過,對於低度復發風險的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施行術後骨盆腔放射治療,並不會增加整體存活率。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因此,對於早期且低、中度復發風險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不一定需輔以放射治療。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荷爾蒙補充藥物
張正昌主任最後提醒,屬於子宮內膜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初經早、未婚、停經時間比較晚、有不正常出血的人,都應該提高警覺。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子宮內膜癌比起卵巢癌要來的容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發現異常,必須找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評估,以免延誤病情。 第二,「定期回診」,術後每3-6月接受骨盆腔內診、抹片、超音波檢查,追蹤CEA及CA125腫瘤指標是否有異常上升、監測肝、腎功能等數值。
常見的副反應有輕度水鈉瀦留和消化道反應,其他可有高血壓、痤瘡、乳腺痛等,0.6%可有過敏反應,但無1例造成死亡。 對於癌已深浸肌層、細胞分化不良者,術前腔內放療,術後還應加用體外照射。 鑒於上述優點,對有放療條件者,需術前放療者仍以放療加手術為宜。 (2)腺角化癌(adenoacanthoma):又稱腺棘皮癌。 鏡下特點是腺癌中含成團成熟分化好的良性鱗狀上皮,可見細胞間橋及角化形象或形成角化珠。
子宮內膜癌一期治療: 黃男咳半年擔心罹癌 醫師細心檢查才知是排骨屑卡喉
子宮內膜癌的初步治療為分期手術,是否例行施予骨盆腔淋巴結摘除仍有待進一步證實。 骨盆放射線治療是子宮內膜癌首選的附加治療,而附加化學治療在子宮內膜癌的治療角色仍不明確。 晚期或復發的子宮內膜癌以全身性的化學治療為可行的選擇。
然而,它不適用於癌症過程:子宮內膜癌可能是缺乏治療或該疾病治療不當的並發症。 實際上,子宮內膜層的增生具有惡性傾向 – 即癌症變性。 對於非典型類型的疾病尤其如此(因此,這種類型的惡性腫瘤最常用於其治療 – 例如,子宮切除術)。 在其他情況下,主要是聯合治療,這意味著手術和激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