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馬來西亞遊人向當地媒體表示,“沒有免稅店就沒有人會來”;而由於所購的酒不得帶離該區,故有部份人會移師沙灘上喝酒歡聚,也有本地人帶同小孩來使用遊樂設施及泳池。 這個僅開發數年的建築項目內的不少新設施經已缺乏保養維修,雜草叢生。 中國樓盤 例如,度假村內的水池蚊蟲滋生、池水也變成混沌不堪的青綠色;其中一個寬敞的商場內的商戶都停業,隨處可見被丟棄在自動電梯和地板上的煙頭,似乎沒有人在清潔打理。 許多馬來西亞人早已戲言,“森林城市”真的快要變成森林了。 中國樓盤 中證房地產債券指數跌至近四年來的最低水平,而追蹤中國高收益債券的指數創下歷史新低。
- 你亦應預算,相對於樓價,中國城市工人工資並不高,租金回報或未必如香港物業般理想。
- 本文為你總結在大陸買樓的各項要點,包括如何在大陸物色物業、常用買樓網、買樓程序、做按揭、及相關稅項和費用。
- 路透社報道,投資者周四爭相拋售中國的銀行股、地產股以及中國地產商的債券。
- 昨日,廈門集中拍賣6宗土地,這些地塊均位於廈門島外。
- 如果不想大費周章到找換店匯款, Wise 的人民幣匯款服務可以讓你足不出戶都能匯款至大陸銀行戶口,省卻攜帶大量現金的麻煩。
- 由於限購問題,港人在大灣區很多區份都不能力購買住宅物業,只能買入不限購和不限貸的商用物業,而商用樓再細分為公寓、商舖及寫字樓。
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內地設立的分校、醫院或分支機構如能符合特定條件,可列為試點單位,獨立申請人類遺傳資源出境來港。 中央政府支持內地保險公司在港澳市場發行巨災債券,放寬對他們在港澳設立特殊目的保險公司時所受到的限制。 為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外國人提供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停留、居留便利,讓他們可向內地當局申請辦理有效期兩至五年以內的簽證或居留許可。 【新香港人購買力】優才 VS 專才 到底有何分別? 中國樓盤 從申請方面來說,優才和專才的區別主要是,香港優才由申請人本人申請,人才類型包括行業翹楚、精英人才及世界冠軍。
中國樓盤: 中國樓盤
換言之,整個ONE INNOVALE系列,昨日共售出13伙,套現超過6185萬。 週四(9月29日),中共當局允許約20個城市降低首套房貸利率。 中共當局週一(10月24日)公布經濟數據,結果顯示,中國房價已連續第13個月下跌。 這表明,中國房市仍難以走出低迷,將嚴重拖累經濟的復甦及增長。 中國樓盤 上海房企旭輝集團(CIFI)週二(11月1日)表示,由於未能與債權人達成協議,該公司已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務本息。
不過,有分析指出在中國內地房產業近兩年陸續出現“爛尾樓”的情況下,能否樂觀看待“森林城市”的發展仍有待觀望。 至於主打高端客戶的“森林城市”,原本的目標客群是那些想享受新加坡生活質素、頻繁往返星馬兩地工作的中國內地中高收入人士,以及來自印尼、泰國和阿聯酋等地的投資者。 據開發商表示,該項目已售出及交樓的住宅超過2萬套。 不過,現時估計真正入住了的隻有數百至2000人左右。 試想像在香港東區駕車,沿途雖有大型屋苑、商場商廈等摩天建築,卻幾乎不見任何人影、汽車也寥寥無幾…
中國樓盤: 最新專欄文章
若連豪宅業主也信心動搖,恐怕預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大崩盤。 根據克爾瑞研究中心(CRIC)今年3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大陸24個重點監測城市尚未交付的問題項目總建築面積佔2021年商品住宅成交總面積的比重已達到10%。 彭博社引述花旗銀行最新報告指,截至7月12日,在中國大陸的22個城市有超過35個住宅項目的購房者決定停止支付按揭貸款。 如果要以按揭買樓,香港人普遍最多能做 6 成按揭,如果在內地已經有物業,按揭成數則未必能夠做到 6 成。 如果發展商會提供承造按揭的銀行,首套房或能借到樓價的 7 成。 但你需留意,國內貸款的利率普遍較香港高,例如人民銀行公布的 5 年以上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 4.9 厘,按揭息口普遍達 5% 或以上。
【看中國2022年2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一些偏遠城市樓市的房價已經崩盤,如今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區域也有類似「鶴崗化」情況出現,分析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泡沫破裂的過程。 事件發酵至今約三個多月,資料顯示,為數不少的恆大‧珺瓏灣買家,原來已經更改樓價付款方式。 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字分析,6月份中國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售價按年升4.7%,連漲69個月;按月則升0.5%,但漲幅已呈收窄,創3個月最低。 其中,上漲的城市有55個,遠少於5月的62個,下跌的增逾倍至12個城市。 由此可見,樓市溫度有所下降,無論是上漲城市數目或樓價升幅均現回軟,穩中有落,這與政府調控政策不無關係。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河南鄭州高新區「永威金橋西棠」住宅項目,附近4公里內有4所大學,吸引了大量高校教職工和畢業生購買。
中國樓盤: 大陸
有評論指,大陸的房地產爛尾或引發連鎖反應,正進一步危及金融系統。 星期三(7月13日),港股內房股大跌,碧桂園領跌,跌幅近一成;內銀股亦錄得普跌。 如果你計劃在買樓後出租房屋,是需要繳交一定的稅費,包括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費等,金額取決定房屋的性質、用途和租金來決定。 你亦應預算,相對於樓價,中國城市工人工資並不高,租金回報或未必如香港物業般理想。
馬泰陽預料,隨著本港經濟逐步復甦,今年新盤推盤步伐加快,市場釋放一定購買力,預計全年一手交投按年升逾6成至約1.5萬宗,二手註冊量將按年升逾兩成至4.5萬宗;全年樓價最多升15%,呈價量齊升格局。 中國樓盤 港置行政總裁馬泰陽表示,自年初兩地通關,一手新盤交投回勇;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1月錄507宗新盤成交,按月上升88.5%,創4個月新高。 據陸媒報導,今年以來各地頻頻出台調控政策,但是購房者信心偏弱,景氣疲軟,部分城市出台「限跌令」。 專家分析,中國房價高得離譜,早已偏離正常軌道,「限跌令」也難有實質效果。 外媒指出,中國水泥產量出現了至少20年來的最大跌幅,這顯示中國房地產危機正在打擊其他依賴其增長的行業。 中國高收益美元債(即俗稱的垃圾債)已跌至新低,這些主要來自中國開發商的票據,平均價格已跌至56美分以下。
中國樓盤: 【地產爆煲】中國爛尾樓盤恐逾180 買家走投無路集體拒供按揭
延續已到期的專業資格,以及讓具有香港專業學會會員資格的香港建築師、結構工程師與內地相應協會(學會)會員開展資格互認工作。 保障港澳居民或居民隨遷子女按規定享受居住地學前教育服務,以及落實港澳居民子女按當地隨遷子女有關政策參加中考,入讀高中。 【退休在灣區】豐盛人生及早籌劃 中國樓盤 肥媽教您樂活中山! 將眼光望向香港的西北面,隔著珠江口,就有一個最適合養老的城市——中山,其在城市幸福指數、宜居程度、空氣質素等多個方面,都名列前茅,今日聽肥媽好推介。
內地房地產商固然亦同樣受到上述問題衝擊,加上中國政府進行房地產監管,內房陷於近10數年來最艱難處境,籌資困難,加上中國政府近年嚴厲打擊資本外流,大大削弱中國投資者海外置業的熱情。 縱使碧桂園作為內地最大的住宅開發商,本來雄心萬丈的“森林城巿”項目亦因多重因素疊下,亦麵臨大規模爛尾可能。 不僅香港人,不少本地人都有限購,不過,每個區域的情況都不同,有些較寬鬆,有些就較嚴謹。 如在珠海買家除非可提供連續繳納社保五年或個人所得稅,否則現時並不能購買當地的住宅物業,只能買入不限購和不限貸的商用物業。 樓盤爛尾問題惡化,迫使不少中國準業主組織維權活動。 深圳寶安區的樓盤「佳兆業樾伴山」,兩年前開盤就早已售罄,目前同樣處於停工狀態。
中國樓盤: 中山岐江新城、馬鞍島成交熱烈
隨著大灣區日益發展,香港買家在大灣區指定樓盤物色住宅項目,建行(亞洲)專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樓宇按揭貸款服务,實現客戶大灣區的置業目標。 買家北上買新盤不熟路,首選中港兩地具信譽發展商及地產代理,揀樓前詳細瞭解樓盤資訊,摸清地方政策、物業類型及產權期限,個別地方選購一手住宅要「搖號買房」,類似香港新盤入票抽籤程式。 【2023香港樓價】撐起樓市 還看中港通關及政府搶人才計劃優才赴港工作,明顯增加香港物業市場的住屋需求。 中國樓盤 綜觀近年來內地買家購買一手私宅宗數地區分布,當中最受內地買家鍾情的地區為啟德區,佔約兩成左右。 近年來成為市區焦點區域的啟德,區內未來供應充足,差不多每隔一季都有全新盤推出應市,而且戶型選擇,以至發展商品牌都十分多元化。
- 報告並指,其中鄭州、長沙、重慶和武漢的項目交付風險較大,尚未交付的問題項目總套數均超過2萬套。
- 修正案實行前,外國人需要在中國居住或工作最少一年的時間,並限制只可以購買一棵物業。
- 本公司不對任何資料的準確性作出明示或隱含的保證,閣下宜向獨立法律或相關專業人士諮詢意見。
- 自從恆大集團陷入債務危機之後,各個開發商爆雷、裁員、賣資產……成為屢見報端的新聞關鍵詞。
- 星期三(7月13日),港股內房股大跌,碧桂園領跌,跌幅近一成;內銀股亦錄得普跌。
- 媒體之所以稱各地政府這一系列做法為「限跌令」,是因為部分房企或中介在降低銷售價格並明顯低於市場正常價格時,受到了官方約談或制止。
另外,由會德豐地產發展的啟德GRANDE MONACO昨錄大額成交,為1A座3樓B室,面積961方呎,屬4房戶,以2414.3萬成交,呎價約25123元。 九建發展的將軍澳現樓新盤海茵莊園,將於今日以先到先得方式發售36伙,項目連日開放示範單位參觀,吸引不少準買家前往參觀現樓示範單位,現場不時出現睇樓人流,並以新一代年輕人士為主,整體氣氛不俗。 在樓市氣氛持續改善下,近日多個餘貨新盤推出銷售,當中由恒基發展的粉嶺ONE INNOVALE-Bellevue,昨推售新一批單位,吸引不少準買家前往揀樓,該盤即日沽出12伙,套現逾5715萬。 河南鄭州市房地產「爛尾樓」問題嚴重,當局上月6日提出要「大幹30天,確保全市停工樓盤全面復工」。 學者分析,復工牽涉問題龐雜,資金不足難落實,保交樓更是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