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 憨態可掬的“蓮年有餘”,莊正威嚴的“門神”,活潑靈動的“缸魚”,經過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傳承和創新,一幅幅年畫都“活”了起來,向人們傾訴自己與眾不同的身世,講述著一個個獨特的東方故事。
在此期間,劉竹梅還認真學習和鑽研民間繪畫、剪紙的技巧,學習中國工筆重彩技法,為日後藝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些大大小小的門神畫中,兩位武將或衣著不同,或形態各異:步下鞭、馬上鞭、回頭馬鞭、抱鞭、豎刀、披袍等,不下20種樣式。 綿竹年畫在繪製風格上,既承傳了唐代之前手工繪製年畫的製作風格,又繼承了唐代之後雕版印刷年畫的風格。 《荊楚歲時記》中的《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山西農村的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房舍之中張貼年畫,把房內布置得色彩繽紛,同時又充滿情趣。
中國年畫: 上海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兩年超4萬億,跨國公司總部增至891家
到了唐五代,畫目繁多,有韓滉的《豐稔圖》、周昉的《遊春仕女圖》、《撲蝶圖》、李嵩的《觀燈圖》、易慶之的《元宵圖》、徐熙的《牡丹圖》、蘇漢臣的《嬰兒對浴圖》等。 尤其是《嬰兒對浴圖》,畫上畫的嬰兒赤身係紅兜肚,戲舞花側,著色鮮明,栩栩如生。 這證明,唐代的年畫在構圖和用色上,均達到了相當水平。
河南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曆史悠久,堪稱中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北宋年間,每逢過年過節,特別是過春節家家戶戶貼門神已成爲一種風尚,以祈求人壽年豐、吉祥如意、招財進寶、鎮邪除妖。 中國年畫 後來北宋沒落、滅亡,開卦幾經戰亂,木版年畫便衰落下來。 中國年畫 到了明代,開封年畫雖然又獲複興,但已逐漸轉移到朱仙鎮。
中國年畫: 中國木刻年畫展 民間手藝送祝福
走進霍慶有書畫博物館,一塊塊年畫古版引人注目。 腐朽的木頭、殘缺的線條,訴説著楊柳青年畫的興衰沉浮。 歲朝時節,辭舊迎新,人們期待閤家團圓、福瑞連綿的美好願景開啟。 此時古人常以吉祥之語、吉祥之圖開筆,作歲朝圖,用水墨的方式留住時間流轉的美好。 它不僅描繪春意盎然,表達新年的喜悅和祝福,更記錄著古人的傳統習俗。
朱仙鎮木版年畫有五大特點:一是線條粗獷,粗細相間;二是形象誇張,頭大身小;三是構圖飽滿,左右對稱;四是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五是門神神碼多,嚴肅端莊。 民間年畫、門神,俗稱“喜畫”,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兇迎祥。 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中國年畫 中國年畫 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 東漢蔡邕《獨斷‧捲上》記載,漢代民間已有在門上貼「神荼」、「鬱壘」的習俗。 除此之外制作工藝精細也是佛山年畫的優點,它構圖豐滿、造型誇張、色彩強烈、線條樸拙渾厚、極富裝飾感的獨特風格,視覺沖擊力強,很能吸引觀者眼球。
中國年畫: 宣傳畫的由來簡介
上海本地年畫興起於晚清,因畫師和作坊集中於上海縣城舊校場一帶而發展起來。 舊校場街靠近城隍廟,因廟興市,舊時爲香燭紙馬鋪肆集中之地,又是上海舉行節日慶典的場所。 因此,這一帶的商戶多以經營箋扇、筆墨、書籍等文化產品以及與廟會民俗活動相關的商品爲主,許多店鋪也代銷蘇州桃花塢年畫以及桃花塢年畫的仿冒品。 1860年太平軍攻陷蘇州,山塘至楓橋一帶被大火摧毀,數十家年畫作坊和所藏畫版幾乎被焚燒成灰燼。 大批桃花塢年畫業主和工匠爲躲避戰亂帶着木版逃入上海。 據不完全統計,在長僅二百餘米的舊校場路上,年畫作坊已有數十家,舊校場成了老上海著名的“年畫一條街”。
在畫面適當的位置標有商品、商號與商標,並配以中西對照的年曆或西式月曆(由此産生“月份牌”這一稱謂),贈送給顧客。 這種形式新穎、寓意吉祥的月份牌一經誕生,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與別具的韻味便贏得人們的喜愛,于是精明的中外商家趨之若騖,樂此不疲。 歸納起來有:避邪迎祥、曆史人物、戲曲故事、民俗民風、名人字畫、花鳥蟲魚等,按制作方法分爲”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類。
中國年畫: 木版年画申报准备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一南一北兩個年畫產地,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是靠近運河,背靠經濟繁華的都市,亦是書籍刻印中心和工匠手藝人的聚集之地。 在中國,天津楊柳青與四川綿竹、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齊名,並稱四大“年畫之鄉”。 “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描繪的正是楊柳青年畫的空前盛況。 小小的年畫里,不僅僅是手藝人的技法,更是中華文明賡續至今的見證。 那些豐富的想像,古老的智慧,濃濃的煙火氣,寄寓中國人世世代代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所謂大毛,就是整張粉箋紙上作畫,大多繪秦瓊,尉遲公等武將,飛稱武門神。 “二毛”者,即張貼于二門的文門神,其畫稍小于前者,此類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貴的內容。 貼于寢室門或竈屋門的三毛,畫幅小于二毛,大多爲仕女、娃娃題材,如觀花美人、八寶童子等,那有魅力的藝術造型,特別逗人喜愛。 此外還有一種屬于稀有的落地門神,它是一種與大門一樣大小的特大門神。 這類門神常見于舊時代大戶人家的龐大龍門之上,內容多爲武將。
中國年畫: 民間藝術
在這裏,人們可以欣賞到100多套年畫佳品,可目睹自明代以來的各種各樣的年畫制作工具、原版,還可現場觀看充滿神秘色彩的年畫制作工藝。 明弘治時,名畫家唐寅(伯虎)曾在這裏營建桃花庵,自此名揚。 其作品富麗堂皇,題材多樣,或謂能“巧畫士農工商,妙繪財神菩薩“,並且“盡收天下大事,兼圖裏巷新聞”。 中國年畫 內容有故事戲文,人情風俗,時事新聞、美人、娃娃,以至竈君、神馬等。 戲曲故事類年畫可謂是年畫藝術的高峰,其表現內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戲曲,如蘇州桃花塢年畫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其裝束行頭當是崑曲扮相;京劇形成後,天津楊柳青盡其表現;河北武強年畫中有許多河北梆子戲的名篇。 戲曲故事類年畫的表現形式也承襲於戲劇,不僅人物形象來源於戲劇,而且角色行頭的動作也經過誇張,背景亦舞臺程式化。
- 年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存在並得以不斷的發展,是因為它的觀眾之多、社會需求量之大、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是其他任何畫種所無法比擬的。
- 全新包裝的時裝美女,使看慣《點石齋畫報》“海上百豔圖”中都市仕女的平常百姓,爲之耳目一新。
- 在過去的全國各地的傳統年畫中,通常只印有年畫商號,作畫者落款並不常見。
- 各地制作年画时的要求和操作工艺反映着各产地不同的文化取舍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年画的传承方式——家传、招徒、办学——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民族标识、社会的组织力以及其中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 《老鼠娶親》、《秦叔寶.尉遲恭》、《和氣緻祥》,幾乎每幅年畫都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現存的四十多個品種成爲見證曆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
-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它採用刻繪結合的手法,以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來製作,既有版畫的刀刻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形成了與一般繪畫和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 佛山年畫分原畫、木印、木印工筆三種,包括門畫、神像畫兩大類。 設色多使用大紅、桔紅、黃、綠等色,有的還吸收了當地銅襯剪紙藝術的特色,在畫中人物的盔甲袍帶上加飾金銀花紋,使神像金碧輝煌,這種強烈的裝飾風格可謂佛山年畫的一個特色了。 中國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同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並稱中國民間3大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興於清朝,重喜慶、濃彩、實用,多反映理想、風俗和日常生活,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流暢。 有着600年曆史的楊柳青(位於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間木版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當時有一名長於雕刻的民間藝人避難來到楊柳青鎮,逢年過節就刻些門神、灶王出賣,鎮上的人爭相模仿。 楊柳青年畫從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最為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