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2024必看攻略!(持續更新)

象徵作为威尔士亲王的长子,威廉王子的纹章有一条三尖头的坠饰横带。 扇贝则是代表其已故母亲戴安娜王妃,因她的斯宾塞伯爵纹章就包含了三枚银色扇贝。 威廉王子于2008年6月16日由伊丽莎白二世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礼拜堂正式授予勋章,他是第1000位登上名册的嘉德勋章成员。 上一次由君主授予孙子辈嘉德勋章是在1894年,由维多利亚女王授予阿尔弗雷德亲王。 2006年1月7日,威廉王子進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學院,開始他的訓練課程。 他先到伯利茲接受英國陸軍的軍事訓練,其後到了智利參與了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

  • 2015年1月7日,年僅一歲半的女嬰出生後確診患上先天多發性關節攣縮症,四肢嚴重扭曲,另外有耳積水及裂顎問題,動過六次手術,一直留院。
  • 威爾斯親王醫院在醫院管理局12/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中預約手術表現出色,但緊急手術卻表現遜色,出現兩極化。
  • 當值醫生巡房時發現病人藥紙上,除慣常服用藥物及利尿劑外,還有另外五種不屬病人慣常使用的藥物,並已服用一劑。
  • 為提供足夠空間以應付區內長遠醫療需求及醫護人員培訓需要,政府及醫院管理局於二零零七年開展醫院擴建工程。
  • 2010年10月,樓高12層的擴建大樓「住院主樓暨創傷中心」啟用,總樓面建築面積達71,500平方米。
  • 作为一名英国王子,出于正式和礼仪上的用途,威廉在婚前就和其他王室公爵的孩子们一样,将王子或公主的头衔冠于他们的教名之前,而后跟着的是他们父亲的领地称号,所以威廉王子被称为“威爾斯的威廉王子”。
  • 他於2002年,即他12歲時,發現心臟卵圓孔的問題,並於2003年轉到葛量洪醫院進行縫合手術,但當時這個缺孔已擴大至二點三厘米。

前年6月甫出生便因發燒及肺炎留醫威爾斯親王醫院,其間兩度嘔吐及腹脹,醫生開刀後發現浚恒腸道旋轉不良及小腸扭結,需施手術扭正小腸;但後來浚恒被發現腸扭結令腸臟壞死,最終全部小腸及大部份大腸遭切除,需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 浚恒父母質疑院方延誤發現兒子有腸扭結及進行電腦掃描,令其病情惡化,過去一年半四處奔走尋求真相,前年除夕向林鄭請願後醫管局責成公眾投訴委員會跟進事件。 後來男病人開始意識不清,不久臉色發紫,陪伴在旁的葉先生緊張得大叫護士,但未獲理會,直至父親完全失去反應,才有護士前來輕拍病人,見沒有反應始通知醫生將病人推入急救室。 搶救五分鐘後,醫生告知家屬病人曾一度停止呼吸,且因為腦出血過多,腦幹已經死亡,最終病重去世。 2009年8月,一名男病人因連續多日高燒、胸肺疼痛,在家中三度暈倒,晚上由女友陪同下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醫生替他「聽肺」後認為沒雜音,診斷是上呼吸道感染,僅處方藥物給他離開,沒有做X光檢查。 翌日(廿三日)早上八時再度入院,經過分流程序,約三個小時後才做X光檢查,證實是肺炎,直至傍晚六時,院方才注射抗生素,惟四十五分鐘後其病情急轉直下,神志迷糊、血壓急降、心臟更一度停頓近十分鐘,轉送深切治療部搶救。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服務及設施

2011年8月26日,一名老婦入住內科隔離病房,家人質疑醫護人員未及時察覺其病情惡化,入院兩日後逝世。 8月14日晚上,病人家屬指病人氣促,護士到場時監察儀器如常發出警報,翌日早上8時半和9時半,職員確認病人正常,但10時14分護士例行檢查時發現其心臟停頓,最終不治。 2011年5月26日,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一名助理教授在4月24日復活節假期凌晨,為一名年輕女病人進行緊急眼角膜移植手術,但他帶同女友入手術室觀看手術;該女子是中大醫學院碩士研究生,並非威院的醫護人員。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為加強醫院之間的聯繫與合作,以便更有效運用資源及分流病者,醫管局於2001年10月成立新界東醫院聯網,服務範圍包括沙田、大埔及北區,是現時醫管局7個醫院聯網中覆蓋面積最大的一個,總人口約110萬。 而當中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為聯網中的龍頭醫院,主力提供急症及全面專科住院服務。 威爾斯親王醫院於七十年代規劃,一九八四年啟用,是新界東聯網中規模最大的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資訊地圖巴士地鐵交通、探病時間、送花送果籃

醫院提供急症及第三層醫療服務,亦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2021年10月10日,1名13歲女童早上因低燒及感到氣促,到威院急症室求診。 醫生為病人檢查,病人當時維生指數正常,沒有發燒,病人獲處方藥物後出院。 至10月11日下午該女童於家中失去意識,被送到威院急症室。 兒科及深切治療部醫生於急症室為病人會診及參與搶救,惟病人最終於下午4時03分離世。

威院第二期重建計劃完成後,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將會提供額外的空間和更大的樓層面積, 以滿足運作需要, 配合服務發展的需求, 並促進研究和教學的發展。 重建後的威院更能提供以病人為本的優質服務, 為新界東區居民提供更適切和更有效率的醫療服務。 第一階段重建計劃完成後預計可增加約450 張病床和16 間手術室。 現時乘搭港鐵往威爾斯親王醫院,需要在第一城站下車後,走約7分鐘的露天步程才能到達,對長者或病人來說較不方便。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醫院歷史

而臨床前期的書刊、護理學、藥劑學、公共衛生和中醫藥的資料則一併存放在大學圖書館內,以支援在校園進行的課程。 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專題網站(/zh-HK/programme)詳列不同疫苗的接種地點、預約和查詢熱線等最新資訊。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啓用以來,已成為到醫院覆診人士一個方便快捷的接種途徑,提供兩款疫苗的接種服務,可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2010年5月14日,死因庭裁定呂巧琳,在威爾斯醫院接受化療注射打錯針,是死於不幸。 裁判官說,呂巧琳的死因很清晰,是醫生及護士無看清楚藥物注射方法,將原應注入靜脈的藥,錯誤注入脊髓。 2005年8月,一名電器技工,因心律不正,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手術,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及時進行治療,使他仍然昏迷,還有慢性腦缺血的危機。 首先,院方為李進行無線射頻熱療法和電學診斷檢查時,未有採取合適和安全措施,同時也沒有依足正常程序,為李施行心包穿刺術。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病房與非典型肺炎

醫院最初只設有五座大樓,包括主座大樓、特別大樓、教授樓、醫學大樓及專科診所,另外亦設有一系列職員宿舍。 為配合需求,醫院發展至今經歷多次擴建,當中最大規模一次為2007年,工程將原有直昇機坪及網球場改建成一座樓高13層的住院主樓暨創傷中心。 威爾斯親王醫院 (威院) 是醫院管理局 (醫管局) 轄下新界東聯網的大型急症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威院不但為新界東聯網居民提供全面的第二層及第三層服務,同時也為來自醫管局其他聯網的病人提供高度專門的第四層服務。

2019年1月19日,甫出生便確診患「腸扭結」的一歲半邱浚恒,經歷多次手術、最後切除全部小腸及大部份大腸。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浚恒父母一直質疑院方出錯,前年除夕到禮賓府向特首林鄭月娥請願,事後醫管局責成公眾投訴委員會跟進事件。 浚恒一家人昨午到醫管局大樓聽取調查報告結果,會後浚恒父親斥報告偏頗,指已提交拍攝的影片作新證據供專家檢視。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服務範圍

他於2002年,即他12歲時,發現心臟卵圓孔的問題,並於2003年轉到葛量洪醫院進行縫合手術,但當時這個缺孔已擴大至二點三厘米。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2011年5月25日,一名產婦投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剖腹分娩之後嚴重漏尿,最後在10月19日向急症室求診,經轉介檢查,才發現原來膀胱在剖腹分娩時被割穿。 2007年2月,兩名放射治療師,為一名58歲患上肺癌的男子進行放射治療時,涉嫌違反指引,其中一人沒有做好監察工作,結果治療中心點偏差4厘米,病人原本健康的右肺受到放射治療。 由於新住院主樓及創傷中心內病房將以A、B、C為識別,為免與正座大樓病房名稱造成混淆,院方安排正座大樓病房更改名稱,A、B、C及D座病房於2010年1月2日起改稱為H、K、L 及M座,8A病房改名為8H病房。 李嘉誠專科診療所(北翼)附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南端,樓高4層,於1984年5月隨著醫院落成正式啟用,內設49間各類全面性專科檢查及診症室。

  • 浚恒父母質疑院方延誤發現兒子有腸扭結及進行電腦掃描,令其病情惡化,過去一年半四處奔走尋求真相,前年除夕向林鄭請願後醫管局責成公眾投訴委員會跟進事件。
  • 2010年5月14日,死因庭裁定呂巧琳,在威爾斯醫院接受化療注射打錯針,是死於不幸。
  • 不過,周在拔喉後即出現發紺徵狀及血含氧量下降,更一度心臟停頓,醫生搶救三分鐘後才恢復心跳,並送往深切治療部。
  • 此病人實為非典型肺炎(SARS)帶菌者,引致病房中多人被感染。
  • 2018年9月30日,一名29個月大男嬰因發燒及呼吸困難送到急症室,心跳跌至每分鐘51次的嚴重水平,醫生處方0.26毫克阿托品,惟男嬰情況持續惡化,護士覆查紀錄時發現阿托品的注射劑量為1.56毫克,高於處方水平5倍。

至晚上約10時半,手術室護士交更期間發現膠盒內並無斷指,即時在院內進行搜索,至凌晨1時30分於手術室棄置物品中尋回斷指,斷指當時被原有的外科手套包裹。 術後醫生極速拔除氣喉,結果病人出現缺氧,心臟更停頓三分鐘,經搶救後雖檢回一命,但從此癱瘓。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目前需進行日間復康性治療,口齒不清、行動不便,需以輪椅代步,康復之日遙遙無期。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香港沙田區的公立醫院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雖然該院已進行了第一期重建計劃,並於 2010 年完成興建住院主樓暨創傷中心,以克服該院當時在應付服務及教學需求方面的嚴重限制,但仍有不少臨床服務分散於各座舊大樓,而這些大樓的狀況亦未如理想。 有鑑於此,醫管局為新界東聯網制定《臨床服務計劃》,為重建威院制定策略及指引。 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瑪嘉烈醫院除外)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最後接種時間為下午六時三十分。 瑪嘉烈醫院接種站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最後接種時間為下午五時三十分。 為提供足夠空間以應付區內長遠醫療需求及醫護人員培訓需要,政府及醫院管理局於二零零七年開展醫院擴建工程。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2020年12月18日,一名63歲男病人12月16日下午因左手被電鋸鋸傷被送到急症室。 病人當時左手五指嚴重受創,其食指被完全切斷,中指及無名指血管及神經亦被切斷,需進行緊急手術,接駁斷指及修復受傷血管和組織。 病人於晚上約6時半被送入手術室,其斷指以無菌外科手套包裹並放置於存有冰水的膠盒內,膠盒外貼上病人資料及斷指標示以作識別。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外科

擬議的威院重建計劃第二期(第一階段)的主要工程在2022年1月獲沙田區議會發展、房屋及環境衞生委員會的議員支持。 醫學圖書館位於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呂志和臨床科學大樓內,肩負著輔助教學、學習和科研的使命,利用最先進的科技,使醫學院的師生能隨時隨地獲得豐富而詳盡的生物醫學資料。 為配合教學醫院臨床教學課程的需要,本館著重收藏臨床和醫學科學書刊。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2008年5月,一名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護士誤將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存放至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沙田醫院的醫生為病人乙診斷及參考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治療記錄後為他處方藥物。 由於當時醫生並無察覺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錯誤夾附了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故錯誤根據該記錄處方一項病人乙本來無須服用的藥物(低劑量的降血壓藥物 Lisinopril )予病人乙。 2003年2月24日,一名26歲香港居民到京華國際酒店訪友後出現發燒症狀,在2月28日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診,被診斷為呼吸道感染後出院返家。 此病人實為非典型肺炎(SARS)帶菌者,引致病房中多人被感染。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服務及設施

擴建工程將直昇機停機坪及網球場拆卸,原址興建一座樓高13層的新住院主樓及創傷中心,建築面積為75,000平方米,設於2樓的行人天橋連接醫院正座,而正門面向巴士總站。 大樓設有800張病床提供內科及外科住院服務,尚有24小時服務急症室服務及觀察病房、16個手術室及日間小手術服務、放射診斷影像科、24小時化驗室及血庫、藥房及入院登記處等。 醫院的內科、外科及深切治療部等於2010年10月11日起分階段遷至新大樓,而大樓內的急症室於2010年10月28日上午8時起正式啟用。 威爾斯親王醫院同時設有包玉剛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提供癌症治療設施,推行癌症研究和教育;而賽馬會創傷及急症中心亦為受創傷及情況危急的病人提供綜合緊急醫療服務;醫院的專科門診為李嘉誠專科診所。 2017年12月,一名四十三歲男病人因牙痛及下頜腫脹到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醫,診斷有牙原性感染及蜂窩組織炎,拔除智慧齒及放膿後離院,惟相隔半日病情即急速惡化,再求診時證實患「口腔底蜂窩組織炎」,需即時在咽喉開刀放膿。

威爾斯親王醫院平面圖: 病房與非典型肺炎

其後院方重開8A病房,不單令疫症在醫院中廣泛蔓延,而該名26歲的男病人出院後更把病毒傳入社區,尤其帶到了淘大花園,引致社區大爆發,釀成巨災。 第二期重建計劃包括在2018年至19年分階段拆卸4座職員宿舍(A、C、D、E座),用作興建一座新住院大樓,現時位於舊大樓的兒科、婦產科及腫瘤科將率先遷入,新大樓落成後將可提供額外約450張病牀及16間手術室。 重建計劃在2018年9月開始,預計第一階段工程將於2027年完成。 ),簡稱威院,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圓洲角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全科醫院,亦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