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電動車2024懶人包!內含奧迪電動車絕密資料

此外,奧迪也以「簡單」為概念造電動車,強調使用者體驗,儀表板也保留燃油車的感覺,讓燃油車的駕駛能輕鬆轉換到電動車,不需要花太多心力習慣新介面。 Audi 南港展示中心融入 Audi Progressive Retail Concept 設計概念,以暖色系現代風格打造新車銷售區域,共可展示 6 款新車。 今年台灣奧迪更導入全新據點餐飲服務標準,結合星巴克咖啡服務 和精緻餐點,經銷商服務同仁皆換上新制服,服務流程不斷持續進化,為 Audi Family 和所有顧客提供高品質服務。

奧迪電動車

Audi e-tron、e-tron Sportback提供全車5年或10萬公里原廠保固之外,同時針對電動車的核心零件「鋰電池」模組,台灣奧迪亦提供8年或16萬公里保固,確保在保固期間內維持70%以上電池效能。 E-tron 55 是一台漂亮又豪華的純電休旅車,你可以在它身上看到各種奧迪的優點,換成純電動力之後的性能只有更猛又更順,加上奧迪有為傳統消費者留住既有的操作感,相信開慣燃油車的客戶是能夠無痛轉移。 再說,電動車可以省卻許多燃油車惱人的養護成本,而且是無論金錢、時間、心理等各層面都是,所以只要家裡能充電,我真的是非常鼓勵勇敢跳坑,「開過回不去」這句話真的是很多電動車主的心聲。 根據奧迪官方數據,e-tron 動能回收系統最高回充功率高達 220kW,可創造額外的 30% 行駛里程;動能回充會在「放開加速踏板」或「踩下煞車」時啟用,這時候馬達或從本來的耗電變成充電,所以減速充電、踩煞車也充電,在這樣不斷的回充幫助下,才能達成回程開一百多公里才用電 1% 這種看似不可思議的成果。

奧迪電動車: 車身外殼

台灣奧迪宣布全新 Audi 南港展示暨服務中心啟用,除首度導入 NEXUS 數位迎賓專區、星巴克咖啡服務與更舒適先進的服務環境,亦規畫在五月份啟用奧迪第 11 座原廠極速充電站,採用 180kW 雙 500A 液冷槍配置與 3.5 代充電樁設備,即將開放給所有 CCS1 電動車主使用。 消費者報告由美國消費者聯盟創立,評比各家汽車引擎、變速箱等性能,上個月和總部設於底特律的美國汽車新聞協會合作,於在線新聞發布會公佈調查結果。 整體而言,混合動力車和一般中型、大型轎車可能不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但或許是相對電動車較可靠的選擇。 為有效降低Audi e-tron車主的里程焦慮,台灣奧迪致力打造電動車友善的純電用車環境,自去年起即超前部署,積極佈局多元化充電網絡共同打造便利純電生活圈。 台灣奧迪針對「家用充電」、「目的地充電」與「高效充電」等三大面向的充電服務,整合多方資源以尋求最適合台灣電動車車主的充電環境,不僅僅為了滿足Audi e-tron車主充電需求,更希望能推動台灣電動車市場的整體發展。 為了給予消費者安心的購車保障,除提供全車5年或10萬公里原廠保固之外,同時針對電動車的核心零件「鋰電池」模組,台灣奧迪亦提供8年或16萬公里保固,確保在保固期間內維持70%以上電池效能。

現代Ioniq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EPA等效油耗值為119 MPGe,且配有最好的保修服務,該混電系統保修10年或160,000公里。 Audi RS e-tron GT 優異的動力性能,歸功於智慧型效能管理系統,不僅全力加速可以重複多次,動力輸出與性能幾乎不會衰退。 效能、安全、截然不同的全新科技與駕馭體驗 – 這些都是選配 Audi e-tron 全數位虛擬後視鏡所帶來的額外價值。 對此,奧迪透露他們在全球都收到了很明確的客戶反饋,表示希望開電動車可以有與燃油車類似的感覺,最好可以很接近、不需要額外學習,所以才讓 e-tron 具有類似於燃油車打 D 檔蠕行的表現。 ▲ e-tron 55 表顯續航里程是以最近 150 公里的行駛狀況計算,浮動較大,建議盯趴數就好,比較好掌握電量。

奧迪電動車: 台灣3月新車銷量出爐!CR-V超越RAV4、Lexus擠下賓士奪豪華車冠軍

動力規格已知A6 e-tron Sportback採用雙馬達配置,總馬力475匹,扭力800牛頓米,0到100公里加速4秒內可完成,以動力來看並不突出,但是看到續航力高達700公里,顯見A6 e-tron Sportback還是偏向實用需求。 車身外型採用跑格的長斜背設計,這樣的造型原本由A5及A7使用,這回出現在A6 e-tron Sportback,很有可能定位為性能型主力房車,至於是否衝著Model S還不得而知,但是與保時捷共同開發的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台來看,保時捷想必也會推出同級新車,與奧迪聯手夾擊特斯拉。 在經過多次預告後,福斯(Volkswagen)正式發表首款電動休旅ID.4。 定位在C-Segment休旅級距的ID.4,希望能藉由嶄新設計、寬大空間與科技界面,為福斯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競爭對將包括Chevrolet Bolt EV、Hyundai Kona EV與KIA Niro EV等,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就會上市。 期待已久的 Audi 純電動車 e-tron 系列,終於正式在台灣上市開賣,除了讓我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奧迪首台純電車的設計之外,台灣奧迪這次也帶來關於充電配套措施的好消息。 說回Q4 e-tron及Q4 Sportback e-tron,這兩部車採用最新一代的奧迪電動車設計主題手法,外形很大程度參照了早於2019年初亮相的概念型號。

  • 本屆於銀石賽道(6hrs of Silverstone)展開賽季,但這場比賽對奧迪來說簡直是一場災難,奧迪的兩部參賽車輛都因為事故而被迫退出比賽,使得奧迪汽車第一次在世界耐力錦標賽中未能站上領獎台。
  • 單看EQB的外表幾乎同GLB同出一轍,因為都是用汽油版相同底盤及車架設計,大家就不要想新車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 奧迪強調,他們的 DC 150 kW 快充不只從 0 充到 80% 只要 30 分鐘,而且還是「高原式」充電曲線,相較其他競品 60% 之前就會降速,e-tron 到 80% 都可維持相對一致速度充電。
  • 軟體業的基本邏輯之一就是相信軟體越更新越安全,這點可以從特斯拉平均每年 OTA 高達 6 次的數字完全體現出來;但也是特斯拉是依照第一性原則跟敏捷開發打造的產品,每次更新就會讓整體駕駛體驗變化一次,駕駛得花時間重新適應。

奧迪在 2006年推出了 Audi R8 賽車的後繼車款,命名為 Audi R10 TDI。 2003年,和奧迪同屬福斯集團的賓利採用奧迪開發的賽車引擎打造了兩部 Bentley Speed 8,並且向奧迪借將由 Joest 車隊的賽車手來駕駛這兩部賽車,參加了 GTP 級別賽事,最終贏得了前兩名;而向奧迪採購 R8 賽車的 Champion Racing 車隊則獲得了總成績排行第三名,LMP900 級別的第一名。 奧迪在 2004年的比賽中回到了冠軍的領獎台,前三名的賽車手全部都是駕駛 Audi R8:第一名 Audi Sport Japan Team Goh、第二名 Audi Sport UK Veloqx 和第三名 Champion Racing。 奧迪人工智慧(Audi AI)是一套奧迪獨家研發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並希望在將來能發展成為完全自動駕駛系統,但必須先克服各國法規和技術上的障礙才能實現此目標。

奧迪電動車: 電動車Benz EQC 400 4MATIC與Benz EQA分別

世界棒球經典賽(WBC)正式開打,A組的荷蘭與巴拿馬今日(3/9)碰頭,都想先取得2連勝優勢。 荷蘭推出、曾效力統一獅隊的前投手馬帝斯(Shairon Martis)先發,對抗巴拿馬派出的、洛杉磯天使(Los Angeles Angels)投手巴瑞亞(Jaime Barría)。 ▲Audi e-tron GT採雙馬達、93.4kWh鋰電池及quattro 4驅配置,在標準模式下具有476匹/64.2公斤米扭力,而在Boost增壓模式下則可提升至530匹/65.3公斤米扭力;而RS e-tron GT更具有646匹/84.6公斤米的強悍表現。 ▲Audi 奧迪電動車 e-tron GT全數位虛擬座艙plus,具有12.3吋全數位虛擬儀表、10.1吋MMI中控螢幕,後座腿部空間也採地窖式設計,提升長途舒適性。

奧迪電動車

另外iX3標準配備主動式懸掛系統 ,吸震筒會根據路面及駕駛情況而自動調節,提升懸掛系統適應不同路況。 EQE 350+ 電量容量 90.56kWh,續航力超長,最多可以行654km (WLTP),更比Tesla Model S 奧迪電動車 Plaid的續航力更強(637km)。 一換一賣$799,000,雖然比起六十餘萬的E-Class貴少少,但無論後座闊度,馬力以及增加多方面的高科技配備,都算是頗吸引的四門房車,感覺比E-Class更高「性價比」。 建基與保時捷共同開的全新PPE 電動車專屬底盤平台,Activesphere Concept 長4,980mm、闊2,070mm、高1,600mm、軸距達2,970mm,配上22吋六幅式巨輪與285/55 奧迪電動車 R22 輪胎與電子側鏡,前衛奪目運動型態相當吸睛。 有消息指出由現在起至 2024 年尾期間,至少會有 100 款電動車加入市場,而以下我們就為大家數數未來一年間將會上市、而且規格不俗的電動車,讓各位準車主可以參考一下。 除此之外,Audi e-tron全車系標配獨立五連桿式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駕駛者可透過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切換七種不同阻尼與車高設定,並依據道路狀況、行車速度與駕駛偏好等因素調整車身高度,使其能因應各種地形、天候狀況,展現傑出的操控及動態反應。

奧迪電動車: MG HS 2.0T AWD台灣登場 售價106.9萬

《Game Changer》系列活動以《Pride in yourself》座談會拉開序幕,於全台奧迪展示中心舉行,一同慶祝2023年國際婦女節。 而針對GT車型的定位屬性,e-tron GT不僅在動力輸出上給予車主性能駕馭感受,更增加主動式氣壓懸吊系統與動態全輪轉向系統等配備,來滿足車主在都市與長途旅程的全方位駕駛需求,將精準操控和多元駕駛情境均衡融入e-tron GT的駕駛靈魂當中。 空氣力學是電動車造車的關鍵因素之一,Audi 設計團隊在研發過程中更緊密與空氣力學工程團隊合作,e-tron GT 不僅展現新純電美學巔峰,更創造出0.24Cd風阻係數,進一步增進車輛動能輸出與續航力表現。 E-tron GT開啟四環品牌性能純電發展新紀元,Audi 設計團隊將品牌造車精髓如細節工藝、精準操控、設計等面向發揮至新高度,亦刻劃出未來純電車設計發展的走向。

  • 奧迪邀請《TechOrange 科技報橘》參與 e-tron 55 quattro 的中橫試駕體驗,透過 224 公里的長距離,包含 100 公里的連續上坡、50 公里的連續下坡與 50 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無數 180 度大迴轉山路與 3000 公尺高海拔路段,讓我們體驗電動車的操駕感覺。
  • 國際汽車聯盟(FIA)在1998年基於難以規範奧迪的 quattro 智慧型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導致其他同場競爭對手根本毫無勝算為由,最終禁止了所有四輪驅動賽車參加系列賽。
  • 2011年的奧迪A8 首次發表了優化後的 6.3 升 W12(WR12)引擎,能提供 490 匹馬力。
  • 對此,奧迪透露他們在全球都收到了很明確的客戶反饋,表示希望開電動車可以有與燃油車類似的感覺,最好可以很接近、不需要額外學習,所以才讓 e-tron 具有類似於燃油車打 D 檔蠕行的表現。

也包括在英戈爾施塔特(Ingolstadt)生產小型但耐用的 奧迪電動車 125 cc 摩托車和 DKW 貨車 DKW F89 L。 英戈爾施塔特的廠區佔地廣大,加上有許多很適合做為行政辦公以及車輛倉儲的前軍事建築群,但是在這個階段,英戈爾施塔特還沒有適合大規模生產汽車的專用工廠:用於製造該公司戰後第一批一般民用汽車,所以此時期汽車聯盟在杜塞多夫向萊茵金屬公司租用了廠房。 經過長達十年的努力,汽車聯盟吸引了新的投資者,獲得資金在英戈爾施塔特總部建設大型的汽車工廠。

奧迪電動車: 賽車運動

2004年,經過多年與 TT-R 在德國房車大師賽(DTM)系列賽的競爭,私家車隊 Abt Racing 車手 Christian Abt 與 LaurentAïello 一起獲得了2002年冠軍,奧迪作為的賽車運動技援車廠返回了賽車界,支持 Joest Racing 這兩支車隊以奧迪A4參賽 DTM。 奧迪也將 quattro 商標應用於奧迪A3 和奧迪TT 等車型的四驅版本,但這些車型不像早期的奧迪 quattro 車款都是使用基於 Torsen 機械式差速器開發的四驅系統,而是和奧迪R8以及藍寶堅尼Huracán一樣,都是使用 Haldex Traction 電子式差速器所開發出來的四驅系統。 目前所有奧迪車系可用的引擎為 1.4 升、1.6 升和 1.8 升的直列四缸引擎,1.8 升、2.0 升的四缸渦輪增壓引擎,2.6 升和 2.8 升的 V6引擎、2.2 升渦輪增壓五缸引擎和 4.2 升 V8引擎。 在 1998年,V6引擎被新的 2.4 升和 2.8 升 30V V6引擎所取代,在馬力,扭矩和換檔順暢度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善。

電動車|減低碳排放是目前各國都在努力實現的環境保護目標,而其中一個手段就是加快普及電動汽車,而各車廠的電動車技術亦已漸漸成熟。 杜卡迪(Ducati),全球知名的高級摩托車製造商,在 2012年正式成為 Audi AG 全資子公司。 作為衛冕冠軍,奧迪再次以 Audi R18 e-tron quattro 參與 2013年世界耐力錦標賽(WEC),奧迪車隊贏得了連續五場比賽,包括 2013年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 美洲賽道(Circuit of the 奧迪電動車 Americas)第五回合的勝利具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是奧迪以利曼原型車獲得的第 100 場勝利。 奧迪(Audi)在紅旗富士比賽中獲得第二名和取得半分之後,在第六回合中拿下連續第二次 WEC 年度汽車廠牌冠軍。

奧迪電動車: 台灣「速霸陸新跨界休旅」來了!配有EyeSight 4.0安全防護

截至2009年底,奧迪的營業利潤為11.7 億歐元(18.5 億美元),成為母公司福斯集團前9 個月營業利潤總數字 15 億歐元的最大來源,而同集團中的其它品牌如賓利(Bentley)和西雅特(SEAT),則帶來了可觀的財務虧損。 2011您5月,新款的奧迪A7 和奧迪A3TDI柴油車款為奧迪美國創下了銷售紀錄的歷史新高。 1986年,與福斯Passat相同底盤基礎開發的奧迪80開始發衍生出一種「老人的車」形象時,新型的Type 89 被推出。 然而,它摩登且充滿活力的外觀,掩蓋了它引擎性能相對低階的事實,內裝基本套件也是相對較陽春的(甚至車側後視鏡還被列為選配)。

另外,奧迪也在美國市場同步推出 e-tron Sportback,入門價 69,100 美元 (約台幣 202 萬元),入手價和 e-tron 相比多出了 3,000 美元 (約台幣 8.8 萬元)。 由於在美國購車還可享有最高 7,500 美元 (約台幣 22 萬元) 的優惠補助,因此最低只要 58,400 美元 (約台幣 171 萬元) 就能在美國買到一台奧迪 e-tron。 起亞推出了很多款混合動力車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但目前最高端的就是2019 款起亞Optima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路測出發地是花蓮干城,途經中橫再駛去位於台中五權西路的奧迪極速充電站,行程前半段往武嶺是一路攀上海拔三千、超過一百公里的山路,過武嶺之後開始下山,然後回到平地往市區開;根據谷歌地圖計算,這段路程共計 224 公里。 車身長4.99米、闊2米及高1.71米,此款Audi SUV的外型比姐妹車型Q7更寬、更短及更低。

奧迪電動車: 電動車|2023年5款最想買電動車 Benz、BMW、Audi、IONIQ 5

文章一開頭就提到,駕駛者可以充分從 e-tron 的操作手感、行車體驗深刻感受到它是一台 100% 的奧迪車,首先是電門加速感,當踩下 e-tron 的電門時,一方面仍有電車加速獨有的即時「貼背感」;但如果駕駛不喜歡這種感覺,想回到傳統油車的手感時,也可以調成舒適模式。 奧迪也表示,目前已在全台的服務中心建置 6 座快充站,年底前將會到達 10 座,而且這 10 座將會開放給其他採 CCS 1接頭的電動車款使用;e-tron 本身也能至 ASIS 的 DC 快充站進行快充。 到了台中以後,筆者緊接著到奧迪台中服務站的極速充電站,體驗奧迪的快充服務。 奧迪強調,他們的 DC 150 kW 快充不只從 0 充到 80% 只要 30 分鐘,而且還是「高原式」充電曲線,相較其他競品 60% 之前就會降速,e-tron 到 80% 都可維持相對一致速度充電。 奧迪第一台量產電動 SUV「e-tron」去年 12 月正式宣布在台上市,這次 INSIDE 接受奧迪官方邀請,參加從花蓮出發,橫跨中橫公路到台中的公辦媒體試駕活動,好好地為 e-tron 的續航力見證一番。 期盼藉由更多的Audi極速快充站串聯合作夥伴Noodoe EV環島充電網、EValue與EV OASIS全台目的地充電據點,打造更便捷的純電生活圈。

兩輛空運到港的e-tron GT包括標準版及高性能RS版,本周移師太古城專店展出。 奧迪上周在港推出全新e-tron GT電動四門超跑,「一換一」車價$1,398,000起,市場對手是近期熱賣的「姊妹車」保時捷Taycan。 現在的關鍵是在適當時間,於主流市場提供適當的車款,並且在此過程中仍能保持盈利。

奧迪電動車: Audi e-tron 台灣正式開賣,聯手三家充電業者準備圍攻特斯拉

▲新Audi e-tron GT也是集團首席設計師Marc Lichte最滿意的作品,並提到後輪拱上方的車身曲線是他認為最美的地方。 Audi RS e-tron GT 如雕刻藝術品般的設計,將斜背動感車身比例及 Audi RS 車型無法錯認的特色整合於一身。 E-Tron GT的轎跑車定位,令它需要速度與舒適兼顧,後座的頭腳空間都十分足夠外,中間也可以放下含杯架的扶手。 另外簡潔化的,還有中船設計,取代手煞車及手排檔的,是上下移動的排檔鈕,自動停車系統與音樂控制也都在一鍵之上。 方向盤的高爾夫球式花紋已是Audi風格的一部分,控制電子化儀表板的按鈕也被集結在方向盤上,方便駕駛一手掌握。 奧迪最新公布,2021 年式 e-tron 美國入門價格是 65,900 美元 (約台幣 193 萬元),和先前的車價相比下降了 8,800 美元 (約台幣 25.8 萬元),約是八八折的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