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費10大優勢2024!專家建議咁做…

不過,並非所有樓契文件均能在土地註冊處找到,文件遺失便無法補回,所以必須小心存放。 登記費以按揭行為由澳門居民或總部或分支機構設在澳門之銀行進行。 如按揭金額為澳門元,收費上限為三萬元,如按揭金額為非澳門元,上限為九萬元。 當按揭行為由澳門居民或總部或分支機構設在澳門之銀行進行,如按揭金額為澳門元,涉按揭部份的登記收費上限為三萬元,如按揭金額為非澳門元,上限為九萬元。

契費

但最大壞處是,若果一時忘卻存放的位置,萬一單位發生家居意外,如火警導致室內物品付之一炬,單位便會失去了樓契。 當然這個舉動不一定要即時進行,往往是有賣樓需要時,在世業主才把相關死亡證作出註冊。 銀行按揭利率的協定一般會跟隨銀行公會公佈的「最優惠利率」而釐定,而2000年12月的Prime Rate (P%) 為9.5%。 在1997年樓市高峰期,一般銀行提供按揭貸款利率設在「最優惠利率」之上,例如:P+2%。

契費: 查詢進度及領取結果

因為有些律師樓只會把樓契存於在倉庫內,若倉庫發生事故,同樣也會令單位失去了樓契。 而且早前有律師樓被接管,因人手及工序問題,未必能即時把相關契約取出,會出現一些延誤。 三、 公證署以短訊形式通知買方繳納不動產移轉印花稅(此類印花稅公證署可代轉交予財政局);倘個案尚涉及額外移轉印花稅及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簡稱“取得印花稅”),當事人須自行前往財政局結算及繳納。 因為每當我們購入物業時,例如我們會跟發展商簽定樓契外,律師還需要向發展商索取「物業地契」、「公契」、「過往買賣合約」等紀錄來審查,看看樓盤有沒有問題,總之一切關於地皮背景的事宜,律師都需要得到一份文件,並會協助查看清楚,因而衍生一筆「抄契費」。 根據《物業轉易及財產條例》第4條,法定產業權只能透過「契約形式」予以設定、終結或處置,所以即使我們只簽定買賣合約,只能代表買家擁有買入單位的權利,但卻不能作為證明物業轉讓的證據,故必須透過訂立一份樓契。

但現時銀行樓按競爭劇烈,一般銀行都設定利率在「最優惠利率」之下,例如:P-1.5%,P-2%,部份銀行更提供P-2.25%。 律師樓會先向買家徵收,在法例指定繳交期限內為買家交往稅務局,費用多寡亦要視乎物業的成交價而決定,最高可達樓價之3.75%,詳情可參考現時印花稅稅率)。 12月13日第522/99/M號訓令 – 核准民事登記手續費表、物業登記手續費表、商業登記手續費表及公證手續費表。 除上述文件外,視物業登記情況而須遞交其他有關文件,例如房屋局發出的聲明書、財政局發出的證明書等。

契費: 程序3: 贖契後需要保存樓契

如屬申請豁免財產轉移印花稅、按財政預算案申請首三百萬相關之印花稅豁免或申請豁免取得印花稅的情況,當事人須先到財政局申請有關豁免,獲批准並繳納倘有的稅款後,攜同由該局所發出的相關證明及其他辦理不動產買賣所需文件,方可到公證署申請不動產買賣手續。 如屬行政公益法人購買不動產的情況,法人代表須先到財政局申請豁免物業轉移印花稅,當獲批准後,攜同由該局所發出的豁免物業轉移印花稅證明及其他辦理不動產買賣所需文件,方可到公證署辦理不動產買賣手續。 由於一般業主均有承造按揭,也就是我們把物業抵押給銀行,銀行會將一項按揭押記令註冊在物業的土地註冊處紀錄內,而相關樓契文件也就會由銀行保管,直接還清所有按揭貨款。 若下手買家協議購入該物業時,律師及銀行均會索取查閱樓契,而銀行在查閱後才決定是否批出按揭。

  • 若下手買家協議購入該物業時,律師及銀行均會索取查閱樓契,而銀行在查閱後才決定是否批出按揭。
  • 所謂「加名」就是把新的業權人加入成為聯名業主;「除名」就是把聯名業權持有人除去一個或多個;而「轉名」就是把聯名業主的名字轉換成另一人。
  • 印花稅:每份公證書澳門元 100元(若不動產價值不超過3萬,則為澳門元20元);另加按買賣的不動產價值乘 0.5%的印花稅。
  • 當按揭行為由澳門居民或總部或分支機構設在澳門之銀行進行,如按揭金額為澳門元,涉按揭部份的登記及公證收費,每一公證行為上限為三萬元,如按揭金額為非澳門元,上限為九萬元。
  • 12月13日第522/99/M號訓令 – 核准民事登記手續費表、物業登記手續費表、商業登記手續費表及公證手續費表。
  • 安全起見,臨近供滿樓,業主應主動向銀行查詢贖契事宜。

業主如果即將供滿物業,銀行一般會發信通知需要贖契,否則便要收取寄存費,但亦有部份銀行不會主動通知。 契費 安全起見,臨近供滿樓,業主應主動向銀行查詢贖契事宜。 一般銀行會提供指定律師樓名單供業主選擇,由與銀行溝通及在土地註冊處登記,需時約為三個月,一般費用為二、三千元。 結果按第24/2020號法律修改《印花稅規章》及《印花稅繳稅總表》後的規定計算,只供一般參考及說明用途,實際收費應以登記局及公證署所計算的為準。 如需了解計算方法,可於“公證登記”分類項目的“手續概覽”清單內, 選擇相關服務後,查看費用連結。 一般而言,在接近供斷樓的前幾個月,銀行一般會發信通知買家需要贖契,並在律師協助下處理贖契,此時有些律師樓會協助客人把樓契存在律師樓內。

契費: 服務辦理地點及時間

一般程序,在接近供完樓的前幾個月,銀行會發信通知買家需進行贖契安排,由於有些銀行可能忘卻通知,業主需主動向銀行查詢。 經指定律師樓安排下,律師會準備贖契文件交由銀行簽署,確定業主已還清所有按揭貸款,並將之註冊到土地註冊處中,之後再向銀行索回樓契。 一般來說,由處理文件、註冊、至完成贖契需時三至四個月,而費用約為二、三千元。 另外還要一提,並不是全部律師行也可進行贖契安排,在委任律師協助前,也需要先向銀行查詢該律師行是否被認可辦理贖契手續。 契費 簽署當天買賣雙方及銀行代表必須帶同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正本到場簽署公證書,以及簽署交給財政局及物業登記局作納稅及登記的申請書,同時繳納公證費用。

契費

部份業主即使已經贖契,也會重新進行翻按,並把借出的物資金放在「按揭儲蓄掛鈎戶口」內以抵銷利息開支,但同時間樓契也可抵押在銀行上。 另一個方法,就是存於銀行保險箱內,但實在銀行的保險箱長期也是供不應求,雖然每年收費約2,000元內,但並相信這關乎供應問題大於一切。 更重要一點,雖然近年舊契重建的物業,也多提供了CD契,但一些不採用CD契的樓契,其厚度及量數之多,未必夠位放入保險箱內,這也是存放於保險箱的另一壞處。

契費: 不動產買賣及抵押公證書

所以,在買賣物業的過程中,「樓契」是一份相當重要的文件,因為它會作為單位業權的證明。 我們會透過一文剖析樓契的重要性、贖契程序、保存樓契方式、以及轉名除名常見的問題。 我們以顧客身份致電幾間銀行查詢,中銀及恒生均表示會接受「CD契」。 對於日後買賣有沒有影響,則要看代表客戶的律師是否接受,而不能成交,他們則不會負責;但如果代表你的律師沒有問題,銀行是會接受電子契的。 恒生職員也表示會接受,其批出的條款跟一般買賣並沒有分別。

契費

部份銀行會提供存於服務,每年大約收取3,000-4,000元,其最大好處是遺失樓契的機會不大,但付費卻相對地高。 而且因普遍律師及銀行對現契樓也有較大戒心,擔心有假業主的問題,若一直存放於銀行則予律師及銀行有較大信心。 對於部份已經沒有按揭在身的業主,其樓契則需要自己選擇存放的地方,部份會選擇直接存於於家中。

契費: 程序1: 樓契會抵押於銀行

不過,由於買賣雙方並沒有合約去綁定交易日,過程中也有一些灰色地帶。 例如兩夫婦聯名持有的物業,可以先簽定臨約作為交較低稅階的文件;但為免影響舊居的按揭,則可以拉長正式買賣合約至未來的一段很長期限,變相按揭契可以繼續。 不過對於樓契上,相信更多準買家或業主關注轉名、加名、及除名的安排。 所謂「加名」就是把新的業權人加入成為聯名業主;「除名」就是把聯名業權持有人除去一個或多個;而「轉名」就是把聯名業主的名字轉換成另一人。 由於業權上作出改動,故需經由律師樓處理,在上述改動完成後,律師樓會把相關文件註冊在土地註冊處內。

契費

「樓契」是一份把物業由原業主轉移到新買家的一份文件。 通常經律師協議後,律師會把買賣雙方根據「正式買賣合約」的協議轉化成契約,買賣雙方簽署「轉名契」後,新買家便正式在法律上成為「物業持有人」。 如屬新樓入伙,收樓時除了要支付律師費外,亦需要支付公契費、圖則費、泥頭費、差餉保證金、管理費按金、大廈維修基金及/或大廈各類雜費。 此外無論是購買發展商新樓或二手物業,都難免要為家居粉飾一番,一般包括翻新、線灰、灰水/牆紙、地板、加裝電掣、入牆或掛牆傢俱及廚俱、更換門鎖、大閘等。 華僑永亨的職員則表示,有些律師樓會採用CD契,但卻不是每間銀行都會接受,該行暫時並不接受CD契,只接受紙本契。 所以,如果選擇「光碟契」的準業主,個別銀行會接受,個別會拒絕受理,買家要接受按揭銀行較少的事實,反觀若認為自己只會向大銀行做按揭,則可以節省該筆開支。

契費: 登記公證服務模擬計費系統

在《破產條例》下,債權人可以追討破產人士因避開破產,而作出的資產轉移,追討時間可以由破產日期計起前五年,故銀行對於「送贈契」物業有可能在五年內也不會批按揭。 契費 理由是銀行跟買家承造按揭,是根據當時的業權人的入息而簽訂;若業權上有任何更改,銀行會重新辦理按揭申請,及重新計算入息及壓力測試。 還有一點要留意,雖然轉名、除名、或加名時並不用繳付「額外印花稅」,但轉名、除名及加名後會視為一次轉讓,故其新購入的份數要重新計算「額外印花稅」的禁售期。 根據稅局的豁免條款規定,近親轉讓可以免卻「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並不需要繳付劃一15%的「從價印花稅」,而僅按較低稅率的「從價印花稅」及按其購入的業權份數來徵稅。 鑑於樓價銀碼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從價印花稅」,故部份人會刻意壓低交易銀碼、甚至以零元代價的方式作出轉讓。

部份印花稅是否在執行此公證行為時收取,將由公證署職員按實際因素而決定。 考慮的因素可包括印花稅是否已由/將由當事人繳納、存在其他豁免條例或後續公證行為、收納專屬財政局權限(公證署的收取只屬代轉性質)等。 契費 上述各種資料的變更,如同時涉及修章,需另加上述”章程之變更”所涉及的登記費。 如果把價格定得太低,稅局是有可會追收印花稅差價,故不建議用過低價格來作轉讓。 如果買家希望盡量減少稅項,可以多找幾間銀行或測量師行作估價,並取其最低估值作參考,起碼是有根有據的估值參考。 另外,若以「送贈契」形式作轉讓,銀行也會有很大戒心,因為擔心轉名或除名是為了為破產準備,而作出的資產轉移。

契費: 按揭計算機

當正式完成贖契程序,業主所持有的就是「現契樓」,即沒有按揭在身,你需要自己妥善保存樓契。 因為一旦樓契遺失了是不能補領的,只能透過律師協助進行宣誓而取得副本。 如果樓契有遺失,或核證副本並不被接受,則會成為樓契殘缺下,律師拒絕確定物業的業權良好,銀行也未必願意承造按揭,下手買家需一炮過找清樓價,自然會成為買家壓價的理由,影響物業價值。

究竟如何可發揮到最大的慳稅效果,我們一文為大家解構。 律師費多寡要視乎物業成交價及樓齡而決定,一般為HK$8,000至HK$50,000不等,詳細可向律師樓查詢。 銀行保險箱:收費雖然較為優惠,年費介乎$1,000至$2,000,但保險箱供應較緊張,輪候時間較長。 若一個物業由多於一名業權人購入,則屬共同擁有物業,例如很多時兩夫婦會共同購入一個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