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警告信號2024全攻略!內含天文台警告信號絕密資料

隨著東北季候風緩和,除二月十九日早上有幾陣雨外,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本港天氣乾燥及相當溫暖,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 天文台警告信號 二月十九日下午天文台氣溫上升至全月最高的26.6度,亦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雨水』。 受一股達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及其補充影響,本月餘下時間本港大致天晴及乾燥,早上天氣清涼。 受東北季候風及隨後清勁至強風程度的偏東氣流影響,本月首兩日香港大致天晴。 受一道覆蓋廣東沿岸的雲帶影響,二月三日至五日本港多雲,早上天氣清涼,二月四日及五日亦有幾陣雨。 隨著偏東氣流緩和,除有幾陣微雨外,二月六日及七日本港天色漸轉明朗及和暖,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

天文台警告信號

政府宣布,由於香港天文台會考慮在下午六時至九時之間改發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所有學校今日停課。 學校應實施應變措施,確保學生安全,並在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安排學生返家。 受風暴潮影響及時值天文漲潮,鰂魚涌的海水高度會在明日上午 5 時至 9 時期間上漲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 3 米,即比正常升高 1 米左右,海水上漲可能會引致低窪地區出現水浸,市民應儘量避免進入可能受影響的低窪地區及遠離危險地方。 機場天氣預報並表示,本港時間周四正午 12 時至晚上 8 時,期間間中吹東南風,風速達每小時 25 海里(46 公里),屬強風程度,當中陣風達每小時 35 海里(64 公里),屬烈風程度 。 「黃色火災危險警告」表示火災危險性頗高,而「紅色火災危險警告」則表示火災危險性極高。

天文台警告信號: 天文台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根據天文台的警告及信號資料庫,由1998年更新暴雨警告信號以來至2021年10月所發出的140個紅或黑色暴雨警告裡面,有100個,即71.4%的紅/黑色暴雨信號是在星期一至五的上班時間以外或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發出。 天文台向《香港01》透露,港府嚴格來說並非取消了綠色暴雨警告,因為當年綠色及黃色暴雨警告都未曾公開。 直至1998年,天文台才加入會對外公布的黃色暴雨警告,因此綠色暴雨警告對市民來說一直不存在;天文台又指,目前政府內部亦有不少的通報溝通機制,但目前已無再用綠色暴雨警告等有顏色的信號。 連日來的大雨,令黃、紅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接連出現,但原來本港以往並不只是有3種警告信號。

隨著尼格靠近廣東沿岸及逐步增強,天文台在十月三十一日下午4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當時尼格位於香港之東南偏南約600公里。 在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當晚及翌日本港普遍吹強風程度的偏北風,高地間中吹烈風。 天文台警告信號 澳門氣象局在10月28日下午5時30分發出「特別信息」,指尼格將於當週週末期間橫過呂宋島後進入南海,然而隨後的路徑及強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受東北季風與尼格的共同影響,預料翌週初澳門風勢將會增強。

天文台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命名

本港今日稍後將由吹偏北風逐漸轉為吹偏東風,原本受遮蔽的地方可能會變得當風。 自設立酷熱天氣警告以來,天文台總部錄得的最高氣溫但沒有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紀錄:2021年8月2日,錄得33.9℃。 澳門將於下午3時至5時改發3號風球,預料今晚至明日凌晨改發8號風球的機會中等至較高。 內地中央氣象台亦發布颱風黃色預警,預料海高斯會繼續增強,逐漸靠近廣東省西部沿海,並於明日日間在廣東台山至湛江一帶沿海登陸。 1964年、1971年及2017年,全部不同信號(包括所有方向的八號信號)均需發出,當中1964年亦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歷時最長的一年,全年共維持570小時15分鐘(23日18小時15分鐘)。 最短一號信號:颱風啟德,維持1小時5分鐘(取代三號信號,2012年8月17日下午3時20分至下午4時25分)後取消。

有關尼格的詳細資料及對香港的影響,請參閱其熱帶氣旋報告。 最晚全年首次錄得熱夜:1924年9月7日,錄得28.4℃。 而酷熱天氣警告設立後則是2008年7月20日,錄得28.4℃。 最晚全年首次錄得酷熱天氣:1897年9月29日,錄得33.2℃。 而酷熱天氣警告設立後則是2008年7月21日,錄得33.2℃。 天文台警告信號 繼2015年颱風蓮花及2017年熱帶風暴洛克後,第三個沒參考自動氣象站錄得烈風及三號也不達標的八號信號。

天文台警告信號: 香港天氣警告及信號

11月9日至12日,受超強颱風海燕的廣闊環流和東北季候風之共同影響,香港普遍颳起偏東強風,由於當時海燕距離香港超過900公里,故天文台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12月有熱帶氣旋進入距離香港800公里範圍:超強颱風寶霞,但受冬季季候風影響在南海消散,天文台無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風力現正或預料將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每小時118公里以上,陣風可能達每小時220公里。 颱風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將正面吹襲香港(在距離香港100公里範圍或以內掠過)。

天文台警告信號

上午11時,氣象局表示一號風球預料於當天下午維持。 氣象局隨後在下午5時表示,受「尼格」與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預測北風將會增強,風力間中達7級及有陣風,考慮於晚上7時至10時改發三號風球,而11月2日晚間至11月3日初時改發八號風球可能性中等。 晚上9時30分,氣象局改為考慮於清晨前改發三號風球。 11月1日香港當日普遍吹清勁至強風程度偏北風,高地間中吹烈風,天文台在早上8時45分指三號信號會於當日維持,並預測尼格會在11月2日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在香港西南約200公里左右掠過。 早上約9時,旺角聯運街有大樹懷疑不敵強風吹襲倒塌,被連根拔起,曾一度全線封閉。 天文台在下午4時45分表示,尼格會採取更為靠近香港的路徑,在翌日於香港西南約150公里以內掠過,預料香港翌日風勢會逐步增強,三號信號會在2日早上6時前維持生效,並會考慮在2日日間發出八號信號,但實際時間需視乎香港風力變化。

天文台警告信號: 發出最多不同信號的年份

翌年超強颱風鮎魚襲港,天文台發出一號信號時,鮎魚已移至香港之東南偏南約570公里,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及批評。 時任天文台台長李本瀅博士在2010年10月29日在天文台「台長網誌」發表《何時才會發出一號戒備信號》,解釋天文台在鮎魚襲港時沒有早些發出一號信號的原因。 晚發一號信號的行為直至岑智明在2011年4月14日接替台長一職後才有改善。 熱帶低氣壓尼格於十月二十六日早上在馬尼拉以東約1 3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西移向菲律賓並逐漸增強。

  • 受東北季候風及納沙的共同影響,未來兩日本港風勢頗大,離岸會吹偏北強風,高地風力達到烈風程度。
  • 較大的冰雹會破壞農作物,打破窗戶,溫室玻璃和汽車擋風玻璃。
  • 下午 9 時,強烈熱帶風暴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偏東約 770 公里,預料向西北或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 22 公里,橫過南海東北部,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
  • 當香港市區或廣泛地區的最低氣溫預料降至12℃或以下便會發出。
  • 惟紅雨警告是在學生上學途中發出,當時的教育署並無宣布停課,令情況相當混亂。
  • 其相關外圍雨帶會在未來兩三日繼續為廣東沿岸帶來驟雨及雷暴。
  • 中國中央氣象台傍晚 6 時發布的天氣預報提到,預計馬鞍在周四(25 日)登陸前可達到颱風級別,風力達到 12 級(33 米 / 秒),並在當日早上到中午在廣東惠州至電白一帶沿海登陸。

隨後於1956年4月15日新增三號強風信號,形狀為倒T字形 ,以及推出強烈季候風信號,以區分由季候風和熱帶氣旋所引致的強風警報。 馬鞍預料在星期三、四靠近廣東沿岸並逐漸增強,星期三稍後本港天氣會轉壞,海有湧浪,星期四風勢進一步增強,有狂風大驟雨及大浪。 即將改發、正懸掛或除下 8 號風球期間,列車服務可能隨著熱帶氣旋逐漸逼近而遞減;港鐵巴士亦會在 8 號風球懸掛 3 小時後停止服務,如天氣惡化,列車、港鐵巴士服務更可能會即時暫停。 目前港鐵表示,正加派人手協助乘客,且或於部份車站實施客流管理措施,並按需要盡量加密旗下列車及巴士服務的班次。 在過去一兩小時,鰂魚涌水位曾上升至 2.7 米左右,比正常潮水位高 0.5 米。 由於月內大部分時間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普遍較正常弱,二零二三年二月香港遠較正常溫暖。

天文台警告信號: 熱帶風暴尼格吹襲菲律賓南部 至少72人死亡

而寒冷天氣警告設立後則是2009年11月17日,錄得10.5℃。 最長連續酷熱天氣日數紀錄:1978年7月4日至7月22日,共持續19日。 而酷熱天氣警告設立後則是2009年8月23日至9月8日,共持續17日。

山貓最後於十一月十四日在威克島以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減弱為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榕樹於十月三十日晚上在雅蒲島之西南偏西約2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 翌日早上榕樹增強為熱帶風暴並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65公里。 隨後榕樹減弱,最後於十一月一日在菲律賓以東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減弱為低壓區。

天文台警告信號: 天氣|天文台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過去數小時,尼格採取偏北方向移動,繼續橫過南海中部。 受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本港風勢逐漸增強,離岸吹強風,高地間中吹烈風。 海面會有大浪及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按照現時預測,尼格會在星期三(11月2日)稍後至星期四(11月3日)初時相當接近珠江口一帶,其強度會逐漸減弱,但與珠江口的距離及其減弱速度仍存在相當變數。 天文台會密切監測其動向和發展,評估是否需要發出更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富裕小輪有限公司宣布,因風浪較大,往來屯門-東涌-沙螺灣-大澳的渡輪服務將於今日上午9時起不停大澳並於上午11時起暫停服務。

天文台警告信號: 影響

強烈熱帶風暴 馬鞍,在香港時間 2022 年 08 月 24 日 05 時的最新資料。 天文台預計馬鞍將增強至颱風級別,中心每小時持續最高風速 120 公里。 上午 9 時,強烈熱帶風暴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 490 公里,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 25 公里,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並逐漸增強。 上午 10 時,強烈熱帶風暴馬鞍集結在香港之東南約 470 公里,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約 25 公里,大致移向廣東西部沿岸,並逐漸增強。 按照現時預測路徑,馬鞍會於明早最接近香港,並可能在本港西南偏南約 200 公里範圍內掠過,對本港構成相當威脅。 天文台指出,當日凌晨時分,一道強雷雨帶在珠江口以西形成並逐漸靠近,天文台在上午4時15分發出了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市民。

上學途中的學生應繼續回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並不安全。 校車司機應確保接載學生到安全地方(通常為就讀的學校),除非前面路面或交通情況不許可。 校方應安排學校開放,並有足夠人手照顧已抵達學校的學生,直至情況適宜學生回家為止。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70毫米的豪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由於道路嚴重水浸及天氣情況惡劣,市民應留在安全地方暫避。 在黑色暴雨警告仍然生效及交通情況未改善之前,不應外出。

天文台警告信號: 寒冷天氣警告之最

因此台長負責審視颱風移動路徑及速度、本地風力、氣壓等變化、衛星數據、雷達數據、風暴潮的預計幅度、大範圍大氣條件對颱風的影響等等的因素,與及透過分析雷達同事的匯報,從而決定發出與否。 因強烈熱帶風暴康森有機會影響香港,天氣不穩定,天文台曾表示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由於康森比早前預計的路徑偏南,令導致香港離岸吹強風的機會減低,故最後無需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10月2日至3日,受強烈熱帶風暴利奇馬和東北季候風之共同影響,香港多處地區吹強風,而天文台認為境內受東北季候風的影響較為明顯,故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而沒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2+1)10強烈熱帶風暴天鵝對香港的威脅解除之際,颱風伊布都迅速靠近,使天文台於7月21日晚上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後,在翌日晚上再次發出一號信號。

天文台警告信號: 發出最多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年份

下午 天文台警告信號 8 時,熱帶風暴尼格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東南約 100 公里,即在北緯 21.6 度,東經 114.7 度附近,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 10 公里,靠近珠江口一帶。 下午 9 時,熱帶風暴尼格集結在香港天文台之東南偏南約 90 公里,即在北緯 21.6 度,東經 114.6 度附近,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 10 公里,靠近珠江口一帶。 受到尼格及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本港西南部仍然吹烈風。 天文台警告信號 海面有非常大浪及湧浪,市民應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天文台警告信號: 發出最多單一暴雨警告的年份

對此,直選議員林宇滔認為,當局應及時修訂因惡劣天氣的停課標準,是次尼格的影響有限,但卻導致長時間停課,若不及時修改,日後類似情況必然會重複出現。 原意是為了確保學生在惡劣天氣下可安全上下課的機制,卻流於表面,不但阻礙學生學習,更無助他們成長,過於保護學生無助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的能力。 另外,天文台在昨日下午8時55分發出的雷暴警告,有效時間延長至今日下午5時正,預料香港有狂風雷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