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即是甲狀腺功能不足(hypothyroidism),是指甲狀腺激素分泌太少,使代謝功能減慢。 這種病通常難以察覺,因其徵狀如皮膚乾燥、怕冷、便祕、肥胖、水腫、體溫偏低、經常疲倦等,很少馬上令人聯想到是甲狀腺有問題,而且也未至於感到生命受威脅。 目前醫界已有共識,MRI是一窺體內軟組織(如腦部、腹部內臟、水泡)的最佳利器;CT是檢視硬組織或空氣(骨頭、肺部等)的最佳選擇。 CT價格較低,健保給付較低,健保審核刪減的機率較低,排檢速度也較快,所以不少醫療院所偏愛CT檢查。 但以身體健康為出發點,選擇無輻射線的MRI,仍是較佳的選擇。
- 在家測量時,被測者應身體直立,眼睛平視,兩臂自然下垂,保持正常呼吸、頸部放鬆、嘴巴可以稍微張開,以減少頸部肌肉緊張。
- 手術適合病情反覆或復發的格雷夫病患者、甲狀腺癌和多發性甲狀腺結節的患者。
-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的咽喉部位,有左右兩葉,兩葉向上伸展呈蝴蝶狀。
「大頸泡」即甲狀腺變大、腫脹,原因有很多,有些人就算無結節,甲狀腺都會變大。 要找出腫脹真正原因如結節、多結節性(不只一粒,多發性)、甲亢或甲低(甲狀腺功能過高或過低)、甲狀腺發炎甚至是癌症所致,必須求醫檢測證實。 很多人誤解,驗血甲狀腺功能正常,就以為甲狀腺無事。
大頸泡位置: 甲狀腺疾病—成因、診斷與治療
如果是因為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激素(T4和T3),就會給病人放射性碘來收縮腺體。 如果是因為碘缺乏而引起甲狀腺腫,就會用小劑量的複方碘或碘化鉀來治療。 相反,如果位置不常碰到,則可以待其自然「收水」慢慢褪去。 常見的水泡類型,都是由燙傷或磨擦等不同類型的外傷引起。 但楊醫生指,皮膚病如水泡狀濕疹、水痘或是免疫力低下,都可能導致身體出現水泡。 如果你不曾經歷過外傷,身體莫名出現水泡,就需要盡快求醫找出病症根源。
影像會呈現您甲狀腺的大小,以及甲狀腺是否有醫師無法用手觸摸到的結節。 中醫講究「動汗可貴」,是說運動過程中出的汗最可貴,因為這是深層次出汗。 我們平常「蒸桑拿」或是因溫度過高而出的汗都是淺層出汗。 深層出汗相對於淺層出汗來說更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和陽氣的舒展,所以夏天不妨參加一些運動,讓身體適量出些汗。
大頸泡位置: 檢查前注意事項
無論是燙傷還是鞋子磨腳導致水泡(水皰)出現,多了一個水泡在身上總是渾身不對勁,總是心思思想要刺穿它! 坊間流傳多種處理水泡的方法,當中更有指刺穿水泡會好得更快。 Cosmo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楊聿川,為大家簡介水泡成因,以及簡單的水泡應急處理方法。 水泡沒有症狀、沒有壓迫到體內其他器官組織,就不處置;大部份器官的水泡,變惡性的機率比中樂透還低,不需要太過擔心。
如有發燒、呼吸困難或流血不止等,應即到就近急症室。 全甲狀腺切除手術是把整個甲狀腺切除,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甲狀腺是我們身體唯一會製造甲狀腺素的器官,因此手術後病人需要每天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以維持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
大頸泡位置: 非功能性 分泌正常
被動出汗:被動出汗是通過熱環境,促進人體出汗,這種出汗的方式消耗量更小,適合身體不適宜運動的人。 大頸泡位置 下班等公交車時,被太陽曬得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被工作壓力所困擾,煩躁焦慮,急得額頭微微滲出汗珠;和朋友一起蒸桑拿,在悶熱的環境中汗如雨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教授朱學駿表示,這些出汗方式大都非常被動。 總體來說,因為天氣、環境或心理壓力造成的出汗稱為被動出汗。 建議: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若腦下垂體或甲狀腺出現問題,便會引致甲狀腺機能失調,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是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盛,擾亂新陳代謝。 大頸泡位置 而採用微創手術,主要是基於美容原因,在傷口痛楚及復元方面,兩者並無分別。 故現時香港外科醫生大部分用傳統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小部分用微創。 如果屬惡性腫瘤,在徹底清除及要切走淋巴的大前提下,傳統手術最有利。 能快速見效,但有一定風險,包括傷及聲帶神經線,導致聲音沙啞;術後可能會出現「甲減」,需永久服用甲狀腺激素補充劑。
大頸泡位置: 「大頸泡」甲狀腺腫大是「常見病」究竟切定唔切?
因此,發現腹腔器官的大水泡都需要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來確認。 馮:如結節屬良性,只要定期覆診監察便可;若良性腫塊愈來愈大,影響外觀,或壓迫氣管出現呼吸或吞咽困難等徵狀,就會建議患者切除甲狀腺。 鄭:經常有病人懷疑自己有「大頸泡」而求診,大頸泡泛指頸腫,有很多原因導致頸腫,大多數是指由甲狀腺疾病引起頸部肥大。 透過超聲波檢查甲狀腺腫脹,究竟是整體腫脹還是局部腫脹,最擔心是甲狀腺癌。 大頸泡位置 胸腔主動脈瘤常見於高血壓患者,本港每年平均有1,400人因該病而入院,而相關死亡個案更多達300宗。
每人應定期作身體檢查,更應留意警覺頸部有無肥大,有無結節,若有問題,要及早找專科醫生做檢查。 除上述兩類成因,另一種大頸泡是因為生理因素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令甲狀腺發大。 龔慧慈表示,這主要發生在女性身上,青春期及懷孕期間最為常見,這類型的大頸泡是短暫性的,過了一段時期後,它便會消失,病人不需要服食任何藥物或做手術。
大頸泡位置: 手術的過程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2019年本港甲狀腺癌新症個案有1,059宗,女性佔逾7成,死亡個案有49宗,可見只要及時接受診斷和治療,患者康復率頗高。 甲狀腺腫瘤又俗稱「大頸泡」,良性腫瘤分為甲狀腺腺瘤和囊腫,惡性腫瘤95%以上為原發性甲狀腺癌,會侵蝕喉部神經線引致聲沙,並擴散至頸部淋巴形成頸部腫塊。 「如果在覆診中發現病人有惡性細胞轉移,便需要再接受放射性碘治療,飲用放射性碘劑殺死癌細胞。」陳醫生說。 由於袁女士的腫瘤屬單結節,故手術需時較短,連化驗時間,整個手術約兩小時。
甲狀腺腫大分為全部及局部兩種,由於甲狀腺增生時,會接觸到鎖骨,令頸入口位收窄,當增生組織愈來愈大,有機會壓住氣管,影響呼吸 甲狀腺腫大的成因包括多發性甲狀腺結節、良性或惡性甲狀腺腫瘤、甲狀腺水囊和格雷夫病。 如果是良性甲狀腺功能亢進,以服藥為治療方法便可,但療程是以年來計算,如果效果不理想,就會採用放射碘或進行手術。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喉結下方、氣管兩旁的內分泌腺體;其分泌的甲狀腺素負責協調全身的新陳代謝。 當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致甲亢,患者會有心跳快速、消瘦、手震眼凸、精神亢奮、失眠、泄瀉等症狀。 而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則成甲減,令人心跳緩慢、體重增加、反應遲鈍、憂鬱、疲乏無力、便秘等病症。
大頸泡位置: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這種甲狀腺腫大的特徵,通常是頸部單邊腫起,在超聲波下可見腫塊或結節的影像,而且可以透過超聲波檢查判斷腫塊的性質,例如纖維瘤、囊腫或惡性腫瘤。 當患者過勞、精神受刺激、接受各種手術、外傷、細菌感染或併發糖尿病時,便可能爆發甲狀腺風暴。 它發病時間急促,且病情劇烈,一下子大量甲狀腺荷爾蒙釋出,患者會一次過經歷心跳急促、惡心、腹瀉、肝腫、全身顫抖等情况。 由於大量甲狀腺荷爾蒙溢出,大大增加心臟和血管的壓力,若無適當治理,患者會有精神錯亂、昏迷、心律不正或心衰竭致死。 大頸泡位置 甲亢患者一旦出現上述徵狀,應即時送院,幸好機會較罕見。
馮:透過超聲波掃描檢查可初步判斷,根據臨牀經驗,如果結節大小超過1厘米,邊緣不規則或不清楚,有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如果結節中出現鈣化點,患惡性腫瘤的機率更高。 然而醫生不能單看結節的大小形狀來定斷,初步檢查如有疑點,建議進一步做刺針抽取細胞來分辨它屬良性、惡性腫瘤或其他成因。 抽針檢查創傷低,類似打針;醫生先以超聲波輔助定位,將一根針準確地刺進結節內,抽出小量細胞作病理化驗。 大頸泡位置 香港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屬於早期發現,因此治癒率較高,但是甲狀腺腫瘤生長緩慢,長遠來說有復發的可能,所以要定期進行跟進檢查。 而有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亦應該定期接受檢查。
大頸泡位置: 原因
據統計,約10%甲狀腺結節個案屬惡性甲狀腺腫瘤,如果臨床症狀,超聲波和細胞檢查三項都是良性,而結節小於2厘米,只需要定期超聲波監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結節2厘米以上,如果壓迫氣管或影響美觀,雖為良性,仍應手術治療。 然而活組織抽檢沒有發現癌細胞,亦未能百分百否定可能是惡性腫瘤。 這次張先生同樣見過多位醫生,他們的專業意見並不一致,其中有建議他進行手術切除,再進行化驗;另外亦有建議持續觀察,因手術切除風險高,頸項前方的位置有很多神經線,又有聲帶,如不慎觸及或切斷,會引致很多後遺症,包括失聲。 大頸泡位置 其中一位耳鼻喉專科更明言這是「大手術」,叫他考慮清楚,令張先生不知如何是好。
事實上甲狀腺結節從血液檢測無法顯示,甚至有結節的人大多數甲狀腺功能正常,要檢測需要透過超聲波檢查。 大頸泡位置 由於胸腔主動脈瘤患者大多無明顯症狀,57歲的吳女士分享指,早年以為自己只是大頸泡,惟醫生診斷是主動脈擴張至頸部,甚至影響控制聲帶的神經而聲沙。 情況持續惡化,她早前接受新手術後12日已出院,且無痛感,而現時能做日常家務如煮飯、晾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