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術後照顧2024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資深藝人賀一航3日因大腸癌於醫院病逝,享壽64歲。 他曾在2011年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3期,雖接受手術但拒絕化療,原本健康狀況看似良好,未料今傳出病逝消息,震驚各界。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早期並無可觀察的症狀,但症狀會隨著癌細胞的大小,以及生長的身體部位而有所不同。 以下列出需要留意的大腸癌症狀,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

想想看,原本活動自如的腸子若被沾黏掐住,就會讓腸道蠕動受阻,等於是勒住了腸子,腸子內的腸液、食糜無法往下送,僅能積存於前端腸子,尤其在進食時,患者會感到腸胃絞痛,脹痛脹氣或噁心、嘔吐。 相信很多人曾聽說,肚子開刀後的患者偶爾會肚子痛,吃什麼吐什麼,甚至要送醫院,被插上鼻胃管。 灌腸不能心急,約需 45 ~ 60 分鐘才能回流完全,可以看書報、雜誌、聽音樂打發時間。 就像正常人有時會排便不順,灌腸也會灌不出大便,心情要放鬆、平靜,慢慢就會出來,有心事、很急躁,都會影響排便。 「把造口當寶貝,記得要常常好言安撫它,」資深病友謝月桂分享她的經驗。 醫護人員會協助病人完成手術前的準備包括:解釋病情、抽血檢查、心電圖檢查、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照X光及填妥手術、麻醉及輸血同意書等。

大腸癌術後照顧: 健康4問破迷思!正確飲食遠癌症

化療會造成賀爾蒙失調,會停經、亂經,病人就很緊張,「化療過後就會慢慢恢復周期,不用擔心,」許惠梅說。 大腸癌術後照顧 由於大腸癌初期 ~ 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有上述症狀時,都已經是中期 ~ 末期了,因此若有上述症狀出現,務必要提高警覺,持續自我觀察,或盡早到醫院檢查。 多數移轉延伸症狀在於【血便、尿痛、神經疼痛、失禁】等現象。

  • 大腸癌手術後,患者腸道功能較差,建議選擇易消化食物,可將食物盡量剁碎,煮得軟爛,像是稀飯、白飯、麵條等。
  • 術後病患又會因為身上裝了引流管、尿管等系統而影響下床方便性。
  • 此外,可至青菜區買青菜回家汆燙,或至麵店、小吃店點盤燙青菜,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
  • 大腸癌最常見移轉的部位是肝、肺,因此每隔半年要做腹部超音波、胸部X光。

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外科蔣鋒帆主任表示,手術是腫瘤範圍還在局部時的最佳治療方式,提供癌友治癒的機會,經歷手術、麻醉、恢復等過程,對身體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癌友當然需要一定的體力。 補充足量水份和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降低致癌物質停留腸道的機會。 每日攝取應盡量符合「蔬果 579」準則,青少年一日 3 份蔬菜、2 份水果;女性 4 份蔬菜、3 份水果;男性 5 份蔬菜、4 份水果。 但由於雞精蛋白質含量並不高,因此要特別注意不能取代正餐,若要飲用,也要選擇成分最單純的雞精即可,避免其他添加物恐與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或是過多添加物增加病人身體負擔。 歐子瑄提醒,即使出院後,還是要遵循溫和飲食原則,觀察患者適應狀況,慢慢加入質地軟、有少許纖維的飲食。 「建議跟營養師共同討論你的飲食內容以及飲食時間表,維持理想的體重。主要要遵循軟質食物、均衡飲食的原則。」歐子瑄表示。

大腸癌術後照顧: 低渣飲食6原則 大腸癌術後少負擔

「腸癌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伴侶之間的性生活,我先生足足有半年不願意碰我,」資深病友周女士一臉無奈地說。 若吃蔬菜,梗的部分先去掉不要吃,保留菜葉部分食用,盡量吃纖維質較低的蔬果,如西瓜、黃瓜、胡瓜、木瓜或葡萄、香蕉,也以將蔬果打成果汁,過濾後飲用。 南投縣立委補選將於3月4日投票,最後倒數不到3天時間,藍綠都有輸不得的壓力。

  • 但上了年紀、無法自理的患者,因為會裝人工肛門袋,所以要注意清潔,排便後把袋子清乾淨。
  • 醫師會鼓勵健康的國人多吃高纖且未加工的食材,但是對術後的大腸癌病友來說,反而要吃低纖且精緻的食物。
  • 如果有長照服務需求或是公費補助部分,請打1966詢問。
  • 家屬在照護上多花心思,老人家也能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 大腸癌手術是切除一段腸道與鄰近的血管淋巴等構造,然後將斷端接起來。

』 ( 50歲~74歲國人每 2 年一次免費檢查 ),若是家族中一等親內有大腸癌的病史紀錄,即使未達免費檢查年齡,也要提高警覺定期自費檢查。 有顏色的蔬菜水果表示含有「植物化學素」,包括紅色、橘色、紫色、紅色、白色、黃色等,攝取的蔬菜水果的顏色越多,就代表吃進各種不同的植化素。 可把肉類、蛋、蔬菜、海鮮食材等經剁碎後與澱粉類煮成半流體狀態,用食物調理機打碎成全流質,像雞肉糊粥、海鮮粥等,看不見食物或米粒的形狀。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初期症狀&末期症狀有哪些?5大大腸癌自我檢測&6大前兆介紹

過往醫師喜歡將腸造口固定在腰際,或固定在腹股溝處,但這兩處都是起身、走路,身體動來動去會時常牽扯的位置。 一九五○年代後醫師開始考慮到患者的舒服程度,會於人工肛門手術前請病人畫出褲子腰帶的位置,並在手術中盡量避開;面對肥胖患者醫師也會盡量不建造位於下腹部的人工肛門,免得患者低頭時根本找不到腸造口。 腸缺血或破裂:腸子因為栓塞而缺血壞死,甚至破裂,醫師需要把壞死腸道切除才能避免後續的腹膜炎、敗血症等感染問題。 無須等排氣,術後當天即可進食,促進腸胃蠕動,補充營養;避免管路置放。 大腸癌術後照顧 鼓勵當天下床活動以減低長時間臥床造成下肢靜脈栓塞、肺擴張不全等併發症,助於體能恢復。 當骨盆腔因為曾經的婦科手術而產生沾黏後,這些不正常的纖維組織會改變器官的正常位置,可能改變生殖器官的型態,就像上圖呈現的「綁手綁腳」的狀況。

大腸癌術後照顧

所謂的低渣半流質,指的是藉於米湯與一般正常白米粥間的狀態,相較於純粹液態狀的米湯,仍保有軟爛的米粒。 此階段的飲食方式,仍應維持少量多餐的供給方式,以利患者獲得足夠的營養補充。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飲食方式,並不能提供人體足夠的營養所需,不建議施行超過48小時以上。 更重要的是,採取清流質的飲食方式,除了每日供給患者的3餐外,另外還要應供應早、午、晚等3次點心,盡可能維持每1小時或2小時進食一次的頻率,採用少量多餐方式,才能完整供給患者每日所需的熱量。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基本上差不多,但位置不同,要顧及的就不一樣。 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說,大腸周邊還有小腸、膀胱,所以周邊的器官、血管如何保持完整,是大腸癌治療中需要注意的;直腸則距離較遠,但有肛門問題,所以更需要考慮的是患者的術後生活品質。

大腸癌術後照顧: 健康情報

而新的術後加速康復概念,不只不認為術前要禁食8小時,甚至認為應該術前給予病患適當的營養和熱量,術中和術後的復原更快速。 至於所謂的物理性隔絕,是指在器官與器官之間,或器官與腹膜之間以防沾黏產品隔開,減少纖維組織的形成。 防沾黏產品會存在體內數日至數周,之後漸漸被身體吸收。 既然沾黏源自於身體自然的修復反應,想要「防沾黏」可以從幾個方向著手,一是減少手術對身體的侵襲性,二是採用物理性隔絕。

大腸癌術後照顧

而吃飽後可以起身散散步,或是坐著休息,千萬不要側臥或是躺下。 剛開始時進食速度一定很慢,不用氣餒,可以分少量多餐的模式,先從100cc的份量開始,慢慢增加。 但每天的熱量還是要吃到1800大卡,才能幫助身體恢復,所以如果份量沒辦法吃到那麼多,記得使用高蛋白的食材,或是購買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常見問題

大腸直腸癌的病人及家屬,對於治療後飲食常有些疑慮,營養品補充、術後進食順序以及飲食禁忌……該怎麼做最好? 進行完大腸癌手術之後,你應該注意要適當的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選擇一些纖維素含量比較多的蔬果,這樣可以起到刺激腸蠕動的效果,讓病人排便刺激增加,而且還能減少致癌物質還有細菌在腸道裡面停留的時間。 大腸癌是一種會給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巨大威脅的疾病,而當進行完手術治療之後,也不代表著病情就完全好了,這時候病人還需要加強各方面的護理,這樣才能幫助身體恢復。 很多癌症患者因為覺得很疲累,常認為要多休息才能恢復體力,但是他提醒這是「癌疲憊」,癌細胞和癌症治療會讓人愈來愈累,想要打倒癌疲憊,唯有運動才能擊退。

大腸算是腸胃道的最後段了,食物經過嘴巴、食道、胃、小腸一路消化、吸收後,就會進到大腸。 小腸負責消化、吸收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物質就繼續往下活動,由大腸吸收其中的水分。 其實,不願意再有性生活可能是單方面的藉口,這跟夫妻之間原本感情通常有直接關係。 同樣因大腸直腸癌開刀割除腫瘤的謝月桂,罹病已 20 年,夫妻感情不降反增,老公甚至連煮飯、洗衣、洗床單等家事也一手包辦,以免讓她太操勞,「不僅性生活照常,老公還會幫我主動更換清洗造口袋,」謝月桂笑瞇瞇地透露。 不過有些樂觀的病友自稱自己是「玫瑰之友」,因為造口的形狀、顏色與玫瑰花類似,「除了換個地方排便,其他也沒什麼不好,生活習慣甚至比以前還正常,」一位腸造口病友形容,自己正在展開一段玫瑰人生。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病人進入療程後營養補充

盡量詢問醫師關於癌症的發展狀況,以及療程選擇的優缺點。 ※ 本平台非長照服務機構,不包含長服法中定義之提供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者相關之照顧服務。 如果有長照服務需求或是公費補助部分,請打1966詢問。 隨時留意注意腸造口狀況,正常腸造口顏色應當接近紅色或粉紅色近似口腔黏膜的顏色,並且周遭皮膚不會有紅、種等狀況。

大腸癌術後照顧

(四)為了防止麻醉時造成意外傷害,於手術前須去除活動假牙、義眼、飾品髮夾、隱形眼鏡、手錶,女性病人勿化妝或塗指甲油。 (二)為防止手術部位感染,會依醫囑使用口服抗生素或視需要行手術部位剃毛。 大腸癌術後照顧 傷口未癒合前,避免勞力粗重工作、久坐久站(連續超過1小時)、搬重物(超過10公斤)、劇烈運動(跑步、打球、游泳、瑜珈、騎腳踏車等等),出遠門長途旅行。 2.術前:前一晚須喝下800C.C的含糖飲料,前六小時可食用輕食,前兩小時則喝下400C.C的含糖飲料,補充身體水分,避免缺水過久而過度消耗能量,減緩復原速度。 接下來的走向就如同寫了個ㄇ字型,從右側的升結腸,到中段橫結腸(橫跨上腹部,從右上腹、肝臟膽囊前方,往左到胰臟脾臟前方),再向下轉往左側降結腸,乙狀結腸,再來到直腸後接到肛門。 剛開始喝水及吃東西時可能會拉肚子,拉肚子太多次,需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告知醫護人員,由醫師評估是否須服用止瀉劑。

大腸癌術後照顧: 大腸癌除了手術切除,別忘記術後還有化療要做!

飲食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基本原則,避免刺激性、辛辣食物、產氣食物,避免不易咀嚼消化之食物,宜細嚼慢嚥,少量多餐,腹瀉者,請補充水分,並避免攝入高纖食物。 護理人員協助使用束腹帶,避免因活動或咳嗽牽扯傷口,且於咳嗽時可使用雙手抵住腹部,以免腹壓過大導致傷口疼痛。 因為行全身麻醉及腸道切除,術後進食需依醫囑,依醫囑先喝水,請由少量開始並隨時注意有無腹脹情形,若有異常,請先暫時禁食並告知醫護人員。 有些食物容易造成腸道阻塞,如堅果、芹菜、玉米、葡萄乾等,應避開食用,術後飲食以少量、多餐的溫和飲食為主,乳製品、辛辣、油炸和高糖食物,以及茶、咖啡和酒等刺激性食物都應避免使用。 大腸癌術後照顧 凃宜辰營養師建議,除了少量多餐,或將食物切成細碎、煮軟或使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流質外,民眾也可以選擇以營養豐富、可口開胃的味噌加入適量蔬菜煮成湯品食用,來增加食材的變化性。

大腸癌術後照顧

問:我奶奶79歲,罹患直腸癌二期且腫瘤離肛門1公分,醫生建議做手術。 大腸癌術後照顧 醫生說腫瘤非常大,就算切除很可能還是會再生長,因為手術會傷害肛門,包尿布易使尿道感染,又可能再長出新的腫瘤。 以她的年紀不能再次動刀,所以手術為她裝上人工肛門,一勞永逸。 4.術後:無須等排氣,術後當天即可進食,促進腸胃蠕動,補充營養;避免管路置放,鼓勵當天下床活動以減低長時間臥床造成下肢靜脈栓塞、肺擴張不全等併發症,助於體能恢復。

大腸癌術後照顧: 手術不用禁食!新型「術後加速恢復」照護,免禁食、不必等排氣、復原快

此外,精胺酸可以改善免疫狀態及T細胞功能,提升傷口癒合、減緩腫瘤生長及可能減少轉移數目。 魚油內含有的 Omega –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傷口與發炎性合併症等。 此外,若是本身有高血壓、腎臟功能不好、有痛風史的病人,則要注意雞精的鈉含量及普林可能較高,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負擔、或是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痛風。 大腸癌的產生可能和高致癌的二度膽汁鹽長期刺激有關。 奶油、肥肉、起司等高脂肪食物經肝臟代謝後產生一度膽汁鹽,接著排入腸道內,與腸道細菌作用轉換形成二度膽汁鹽。

大腸癌術後照顧: 新聞自律規範

不過手術後,無論是食道癌、胃癌還是大腸癌,大概都需要2~3週的時間讓傷口恢復,這時的點滴跟插管是過渡期,保持平常心看待,學習接下來恢復正常進食的飲食原則,其實才是更重要的。 所以除非是嚴重到腸胃道完全失去功能,或是進入安寧狀態的患者,都會建議盡可能從腸道吸收營養、甚至自己吃食物,即使只有一點點,能從嘴巴嚐嚐味道,對於大腦的刺激也是很好的,避免久臥造成的各種退化。 大腸癌近年來不僅是發生人數常名列前茅,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