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利弊2024詳解!(持續更新)

而由於涉及海洋生態的破壞,2018年起中國政府嚴格管控大灣區內的大型填海計劃,如惠州環大亞灣新區、珠海橫琴南部、中山市翠亨新區、東莞長安新區、深圳小鏟島碼頭及倉儲配套工程,以減少海洋生態所造成的破壞。 2019年6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廣電聯盟在廣州成立,由廣東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擔任理事長,整個聯盟旨在加強粵港澳21間傳媒機構的協同合作,迎合官方宣傳需要。 2020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大灣區大學辦學初步方案》,在東莞濱海灣新區籌建以理工科起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2018年7月,香港大學與廣東藥科大學宣佈,在中山市成立廣藥大 – 港大創新平台,以及設立香港大學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 201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於深圳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籌備成立南科大-港科大深港微電子學院。

但是大灣區內則有廣州、深圳及香港三個主要城市,各自在人口、經濟規模方面相若,如何整合各市在大灣區內協同發展避免「龍頭之爭」,將是重要課題。 大灣區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區內城市相互合作的地區,並發揮更好的協調。 根據2017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以及香港總商會聯合委託的 YouGov 調查顯示,在共 614 位企業管理層中,59%認為大灣區城市具有互補性。 另一方面,64%的受訪者表示,大灣區城市的經濟角色存在相當程度的重疊。 這一點也反映了過去幾十年來,大灣區內的許多城市常常在同一行業中進行競爭,缺乏區域協調與合作。

大灣區利弊: 相關推薦

梁浩基說:當時是美聯集團的員工,我看到公司有保證回報,我公司(美聯)集團是上市公司,當時當然相信是沒有問題,加上是國企,沒有想過國企都會爛尾,我真的沒有聽過國企都會爛尾。 大灣區基建最矚目的無疑是去年9月和10月相繼通車的廣深港高鐵及港珠澳大橋,而兩會後剛出台的大灣區「港人港稅」政策更是大利好。 大灣區利弊 第四,内地企业前往外国建立销售网络、进行直接投资、采购和各类型收购活动时,往往需要美元或其它外币资金为有关业务融资,可利用香港资金流通和一应俱全的专业服务优势为海外业务融资,以有效地解决内地”走出去“的投、融资问题。

大灣區利弊

大灣區內各地亦應共同推動文化發展,設立項目推廣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以及香港一眾創意人才和活動,例如國際影視展、香港書展和設計營商周等。 在旅遊方面,綱要提到要支持香港成為國際旅遊樞紐及國際郵輪港,並讓香港加入「一程多站」旅遊項目和推廣。 以上各點均指出,企業如要把握中國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就必須先於大灣區立足。 過去一年,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普遍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不少青年人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均對今年的就業市場不表樂觀,擔心未能找到心儀工作。

大灣區利弊: 文化體藝交流

對比香港快節奏的生活圈,粵港澳是個生活工作兩不誤的選擇,與此同時,香港青年來大灣區創業就業,有相對的交通補貼,從香港西九龍站至廣州南站段費用,按照每次160元(人民幣,下同)予以補貼,珠海北站至廣州南站每次60元,每人每月最高可補貼1萬元。 大灣區利弊 沒有工業化,當然還可發展,但只能倚仗別人,作為轉運與仲介服務的中心。 也正因中國內地沒有完全的開放,香港借助中國內地經濟擴張使轉運仲介的業務增大,造就當前作為中國國際金融和服務業中心城市的功能與作用。

大灣區利弊

香港的薪俸稅(即內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在2%至17%之間,標準稅率為15%,對首13.2萬港元應課稅收入實行免稅。 ,根據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的記錄,原本大部分地名均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 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不同省市多個港人購、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取票設備,省卻在櫃台排隊的時間。 因粵港澳之間的制度、法律差異大;跨境溝通機制未能對接;航空網絡、交通尚未完善,甚至存在競爭關係;人才、資金暫未實現自由流動。

大灣區利弊: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結果顯示,61%的受訪者不願意在香港及澳門以外的大灣區定居,表示願意的受訪者有18%,另有19%表示一半半。 大灣區利弊 大灣區利弊 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東北對開水域約130公頃的填海區上,經交通網絡包括香港連接路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可通往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主橋、屯門及北大嶼山。 由12公里的香港連接路、6公里的主橋和13.4公里的珠海連接線組成,全長55公里,是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 更進一步,如果以應課稅年收入100萬和500萬元人民幣計算,在內地分別會被徵收24.31萬元和204.11萬元個稅,而同等金額的港幣在香港則會被徵收15.79萬港元(約人民幣13.51萬元)和87.51萬港元(約人民幣75.05萬元)的薪俸稅。

大灣區利弊

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將繼續發揮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 現時香港產業結構日趨單一化,經濟過度向服務業傾斜,令香港面臨發展瓶頸。 大灣區規劃可望成為未來香港城市發展的突破點,例如本港擁有大量科技業界人才,大灣區內部分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日趨完善,對人才需求殷切,為本港年輕人帶來大量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本地企業亦對國際科技潮流趨勢及技術標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幫助內地科技成果進行商業化,並開拓海外市場。

大灣區利弊: 灣區城市加速融合 珠海赴深圳簽30項目涉人民幣189億元

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東亞(尤其是東盟)處於地緣政治的最佳位置,東盟與中、日、韓和南亞將是2030年全球最有活力的區域。 後疫情時代的劃分,大灣區潛藏着巨大的機遇,尤其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發展與東盟和南亞合作的機制和網絡,推進與「東盟+南亞」的關係蓬勃發展,推動中國「走出去」,而香港歷來擔當着這一角色。 大灣區內以人為本的政策及發展亦為香港締造了許多機遇,當中不少政策項目收錄於《發展規劃綱要》之中。

  • 還有一個很小的口岸是大家沒有留意到的,我們在北部都會區提議再開設一個跨境口岸,名為福鄰小口岸,它是很細小的。
  • 根據立法會公佈數據,從2006年6月開始實施以來,該計劃下共有7127名申請人獲分配名額。
  • 國家發展正邁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香港正處在發展關鍵時期,社會各界要團結奮鬥,拚搏自強,創造香港發展新動力。
  • 此外,人民幣與港幣的雙幣雙股將於年中出台,去年香港與泰國、阿聯酋及內地共同進行的貨幣橋項目,則有利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無論金融、創科、貿易方面,中港兩地相信有更多的融合。
  • 當四新精神主要是談自己怎樣去進入新的態度、思維,四通是需要香港與內地共同合作來打通事情。
  • 她續指,香港會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大灣區建設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相信香港能發揮所長,配合國家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特別是國際仲裁領域上的發展,亦期待三地仲裁業界不斷深化交流,推動三地仲裁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更好服務三地仲裁使用者。
  • 會計、醫生、測量師保險等具有專業資格的人才,目前在大灣區是最吃香,只需通過《CEPA》條款下,在內地備案,港人便能夠返內地執業。
  • 如果我繼續說每一個市我看到的空間機遇,就會用光我的時間,所以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像力,拿地圖出來,如果通關後就過去看看,你就會掌握到機遇無限。

2018年7月,粵港澳超算子聯盟成立, 超算子聯盟將匯集粵港澳超算應用機構和人才,推動三地超算應用的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2017年1月,香港及深圳兩地官員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雙方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包括香港園區0.87平方公里(參見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深圳園區3.02平方公里(涉及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 2019年5月27日,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在澳門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將在珠海橫琴新區共同建設「澳門科技大學珠海研究院(總部)」、「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統稱「澳科大產學研基地」。 2020年7月,深圳市龍華區、培僑書院、信義集團簽約,籌建香港培僑書院深圳龍華信義學校,是全國首間12年制中小學一龍條的港人子弟學校,並實行「雙軌」制,提供內地及香港小一至中六課程,料辦學規模為108班,每班30人,合共有3,000多個學生。 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高中計劃開設中學文憑試課程、英國GCE、IAL或IFY國際預科課程。

大灣區利弊: 中國最新政策大菜,粵港澳大灣區優劣解析

此外,備受矚目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將在今年落成,虎門二橋也將於上半年通車,全長約24公里的深中通道亦在抓緊推進,大灣區「9+2」城市群「同城化」越來越拉近彼此距離。 這座大橋將香港、澳門、珠海三地陸路連接,全長55公里,是迄今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的跨海大橋,通車後大大提升三地間的通車效率,香港至珠海的時間將由以往的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至半小時左右,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範圍內。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網絡發達就是大灣區吸引力及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大灣區基建最矚目的無疑是去年9月通車的廣深港高鐵,香港與內地近3萬公里的鐵路網絡無縫連接,灣區內部實現1小時內通達,極大提高了通勤效率。 乘搭高鐵從香港島到廣州南只需47分鐘,從深圳北到香港只需18分鐘,甚至從北京坐高鐵到香港也只需9小時左右。 事實上,隨着大灣區規劃綱要公布,不論是硬件配套還是軟件措施正逐步落地,香港市民終於不再「霧裏看花」,而是可以真正享受到大灣區帶來的紅利。

2009年2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廣東省三方政府舉行共同推進實施《綱要》聯絡協調會議,三方確定城市規劃及基礎設施為三地重點合作領域。 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提出打造「大珠三角城市群」概念,把「灣區」概念的發展作為重要一環。 為了配合落實《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剛提出八項新措施,包括有利港人出入便利、港澳居民可以受內企聘用、稅務補貼、支持高校科研等。

大灣區利弊: 利好政策陸續有來 發展大灣區民生着數多

《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公布和「深圳與香港同城化」提出(2005年)2005年12月,深圳規劃局公布《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提出深圳與香港合作共同發展、共同建設一個國際都會,加強城際交通聯繫。 粵港學術界倡議珠三角地區融合概念(1990年代中)1990年代中,前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教授在畢業典禮講辭中,倡議對標美國舊金山灣區,建立「港深灣區」,以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貿發展。 其後粵港兩地不同學者從國家發展策略和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不同灣區概念,包括伶仃洋灣區、萬山群島灣區和廣珠澳灣區等。 本港去年增至超過一千五百家境外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年增長超過百分之八,可以預料更多內企會選擇香港作為「走出去」的平台。 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大嶼山已發揮通往世界和接通粵港澳大灣區的「雙門戶」角色。 世界其他主要灣區經濟都有「單核」的特徵,例如紐約灣區以紐約市為中心,東京灣區則以東京都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