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涌郊遊徑8大優點2024!(持續更新)

行山前後不妨到村內走走,品嘗傳統的手製茶果和客家菜式。 橋咀洲位於西貢古火山口邊緣,地質景觀豐富,是觀賞火成岩的好地方。 橋咀洲還有一條連島沙洲,隨著潮水漲退一會兒消失,一會兒出現。 如果想到小島一遊的朋友,就記得出發前查閱潮汐時間,以免被困島上。

大欖涌郊遊徑

從黃金泳灘搭乘43、43B或43S號小巴,僅需3分鐘即可抵達三聖邨,享用各式菜餚,或繼續乘坐該小巴前往港鐵屯門站。 大欖涌郊遊徑 熱門打卡勝地大欖涌水塘始建於1952至1957年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興建的首個水塘。 沿著清景台左邊高低起伏的山徑穿過樹林,途經嶙峋的岩石露頭和暴雨帶來的溪流。 沿著山徑走到水塘外圍的小路,順著右邊的小溪蜿蜒走下,你將會經過花園,或會遇見溫順的山羊。

大欖涌郊遊徑: 鳳凰徑

行程的終點是黃金泳灘,不少人喜歡在黃昏前來到此處,觀賞夕陽映照著大海和機場的美景。 黃金泳灘是香港首個用天然海沙鋪設的人造沙灘 ,有救生員當值,確保泳客可以安全暢泳,吸引許多人扶老攜幼,一家大小前來,在優美的前灘上堆沙,享受天倫樂。 泳灘上有樹木可供遮蔭,也設有更衣室和淋浴間供泳客使用。

大欖涌郊遊徑

而楓香樹的樹蔭也是晨運人士乘涼和享受恬靜時刻的熱門位置。 公園内的主要林區綿延達400米,沿途可以看到蒼翠的丘陵、錯落起伏的山谷等壯麗景觀。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起點:乘搭九巴52X號(於港鐵太子站上車)、53號(於港鐵荃灣西站上車)、專線小巴96號(於荃灣海壩街上車)或96M號(於港鐵荃灣站上車),在青龍頭村站下車後,沿龍如路步行約20分鐘到起點。

大欖涌郊遊徑: 【郊悠遊】短跑港將帶你遊大欖涌水塘 觀景台一覽「千島湖」全貌

過往公園範圍的土壤侵蝕嚴重,有大量劣地,1950年代,香港政府興建大欖涌水塘,在附近山嶺進行大量植樹工程,以減少水土流失的問題。 部份地方現仍可見較嚴重的土壤侵蝕,如神仙轍及白虎荒丘等地。 起點:可選乘任何途經大欖隧道的巴士,於元朗段隧道口的轉車站下車,往元朗方向的停車場旁有一建築物,那裡便是郊遊徑入口。 港島徑橫跨香港島,由爐峰峽起點至大浪灣終點全長50公里,共分8段,標距柱以字母H為首(H代表Hong Kong Trail,即港島徑),序號由H001順次增至H100。

長度: 約 15 公里 需時: 約 5 小時 難度: ●●●(●為最易,●●●●●為最難) 起點交通: 搭乘 30, 30M, 30X 巴士到荃威花園總站,沿荃景圍至港安醫院附近。 路線:深井>深井清快塘>元荃古道>荃灣長度:約4公里需時:2小時(包括拍照和休息)難度:1星交通:乘巴士 234A ,至深井碧堤半島站落車,清快塘新村路行樓梯斜路上山。 九龍水塘屬新界第一個水塘,並位於金山郊野公園內,沿麥理浩徑第六段走便可到達。

大欖涌郊遊徑: 延伸閱讀:【香港好去處】大嶼山10大玩樂推介 打卡郊遊攻略

古道分岔處亦間中可見由昔日鄉民所立,簡單刻上左右方目的地的石碑,稱為「問路石/指路石」。 鳳凰徑(簡稱鳳徑)環繞大嶼山南部,起訖點均在梅窩碼頭,全長70公里,共分12段,標距柱以字母L為首(L代表Lantau Trail,即鳳凰徑),序號由L001順次增至L139。 標距柱是特別設於郊遊徑上以輔助郊遊人士作定位之用的柱子,其絕大部分由漁護署設立。 大欖涌郊遊徑 標距柱設計一般為一根約1米高的金屬柱或石柱頂部附以一塊向前傾的長方形平面,平面之上釘上一塊繪有所在郊遊徑圖案、編號及所在位置6位座標的金屬銘牌(亦有部分直接將銘牌釘於石坡或建築外牆上)。 郊遊人士如在郊遊徑上遇到突發事故,可循路找到就近之標距柱向救援人員說明其位置,以協助定位和搜索。 標距柱之間一般相距約500米(昂坪360救援徑除外)。

我才知道香港人很少跨區活動的,住在港島的人要數數來過新界的次數,可能一隻手數得出來。 不過我倒很建議訪港的朋友可以嘗試遠離市中心,排個步道走走,再順道感受一下元朗、屯門不一樣的小吃和城市氛圍喔。 遠眺元朗南一帶工作人員在眺望點介紹新界西北計劃中的發展區,還有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西的「邊陲土地」,而根據七月中綠色力量公佈的蝴蝶普查結果,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土地蝴蝶品種繁多,綠色力量同時強調邊陲土地對郊野公園的緩衝功能。 雖然不時有人聲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生態價值低、當年劃定郊野公園邊界亦甚為隨意,惟戴爾博博士曾於 2013 年受訪時反駁,邊界已充份考慮到當地生態特徵、滿足香港人未來需求的潛力以及與市區的距離,並就此進行大量考察、訪談,絕非隨心訂立 。

大欖涌郊遊徑: 元朗行山路線|大欖隧道口起步行大欖涌郊遊徑 上落梯級多要留神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大欖涌郊遊徑 如果同樣係去大欖涌水塘方向,想節省時間體力,都係唔好行山脊(郊遊徑),行番引水道快好多,同樣會經過麥徑九段 … 如果同樣係去大欖涌水塘方向,想節省時間體力,都係唔好行山脊(郊遊徑),行番引水道快好多,同樣會經過麥徑九段。 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翠玉生輝,碧水相襯,足可媲美國外名勝。 如此美景須配合炎夏的好天氣,故遊者需忍耐在酷熱下行走較茂密的山徑。

這次起點在青山公路大欖段,只需乘坐一程巴士到達屯門公路轉車站便即時起程,相比港鐵轉巴士再轉小巴入西貢少坐一兩程。 在轉車站下車後便向北而行,沿途會經過職業訓練局海事訓練學院及海關訓練學校,繼續沿路而上會看見幾個燒烤場,門口會有幾隻卡通公仔歡迎你。 而為行山人士興建的木橋步道全長1.4公里,更為方便,行至步道的盡頭還可觀看有趣的海蝕洞。 路線:北潭涌至萬宜水庫東壩 路程長度:10公里 所需時間:3小時 難度:❋❋( 中級難度路線) 起點交通:乘坐西貢市中心開出的94號巴士或鑽石山港鐵站的96R巴士(僅在週末及公共假期行駛),經過北潭涌後下車。 此 外 , 甲 龍 林 徑 及 甲 龍 古 道 , 由 荃 錦 坳 至 石 崗 , 途 中 可 以 觀 賞 多 樣 的 林 木 。 荃 錦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欖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棠 自 然 教 育 徑 、 大 棠 樹 木 研 習 徑 , 及 河 背 水 塘 家 樂 徑 , 都 是 適 合 一 家 大 小 前 往 的 路 線 。

大欖涌郊遊徑: 深井清快塘 交通

郊悠遊,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清景台,行山,郊遊大欖涌水塘位於新界西大欖郊野公園內,為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個興建的水塘,於1952年動工,並於1957年建成。 水塘面積為1.7平方公里,儲水量則為2000萬立方米,由高達150呎的主壩及3條跨越鄰近較小河谷的副壩組成。 由於水塘內有大大小小的島嶼,因此被稱為「港版千島湖」,及至2019年漁護署在麥里浩徑10段加建名為「千島湖清景台」的觀景台,可謂為「港版千島湖」正名,也讓本身登山人士絡繹不絕的大欖涌水塘更受歡迎。

大欖涌郊遊徑

從不同山徑抵達跟隨指示牌,便可到達清景台的入口,入口處會有一個指示牌,看到此牌子便表示已經來到清景台下方,再往上走約200米便可抵達一片空曠的區域。 大 欖 涌 水 塘 : 今 天 所 見 的 大 欖 涌 水 塘 是 昔 日 五 十 年 代 大 欖 涌 谷 被 淹 沒 形 大欖涌郊遊徑 成 的 。 大 欖 涌 谷 由 一 條 斷 裂 以 東 北 – 西 南 走 向 橫 越 大 欖 涌 地 區 所 形 成 。 東平洲是香港最東邊的島嶼,屬於海岸保護區,被納入為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小島上有獨特的海蝕景觀,被海水割斷的岩山成了一個個獨立平台,矗立在柔波之上。 清水灣半島的龍蝦灣郊遊徑可飽覽各處開揚美景,如綠蛋島、相思灣等。

大欖涌郊遊徑: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看到這個牌即到達清景台下方前往清景台的樓梯前有一個牌子,再往上走約200米即可抵達。 我們前往當天是周中的上午,沿途雖不是人山人海的景象,但中午抵達清景台時有約30位行山人士,足可見這裡的受歡迎程度,建議大家盡量避免周末及假期前往。 觀景台下還有一塊大石,不失是一個打卡的好位置,但由於道路並非特別修葺過,兩邊亦沒有扶手或圍欄,少不免有一點危險,大家緊記量力而為,勿勉強前往。 大欖涌郊遊徑 佛祖廟上方的石壆是一個打卡位在這裡正式告別舒服的石屎平路途中會在大棠伯公廟再遇到一個分岔路,不過這裡有路牌明確標示千島湖清景台是繼續上行,因此走錯的機會不大。 伯公廟在樹蔭遮蓋下,但再往前走卻幾乎全程無遮無掩,雖然路程不算長也不算難行(1.1公里,約半小時),但陽光普照下暴曬著走上山樓梯,消耗始終相當大,因此走這段路時切忌著急,並要適當補充水份。

  • 衛奕信徑(簡稱衛徑)縱走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大陸,由赤柱峽道起點至南涌終點全長78公里,共分10段,標距柱以字母W為首(W代表Wilson Trail,即衛奕信徑),序號由W001順次增至W137。
  • 難得今天所走的路,只有一兩條短梯級,除了略為長途外,整體舒服易走。
  • 由西貢碼頭乘船,只需15分鐘,便可到達這隱世小島—-綠蛋島,因島的外形好像一隻荷包蛋,小丘上佈滿綠色植物,故因此有綠蛋島之稱。
  • 再上一段車路,大欖涌水塘就在眼前,我們算是走到了第一個Check Point,這位置有一個草地及一個流動廁所可供稍作休息,然後開始正式起步。
  • 下了巴士往登山口走去,會穿過一個小村落-楊家村,村裡種滿了蔬菜,有著香港難得一見的田園風情。
  • 成蟲雖對人體無甚大礙,惟廣翅蠟蟬於農夫而言是害蟲,皆因牠們猶喜吸食農作物汁液,而且據說近年數量趨多,或與寒冬漸短有關。
  • 到達之際已是人山人海,亦能勉強認出一些行山網站/專頁的山友,聽畢嘉賓發言及拍過集體照後,便隨即出發上山。

不少人都喜歡帶同小狗一起行山,有沒有方便帶狗路線推介? 「港版小峽谷」之稱的良田坳峽谷,又名為菠蘿山,也是近年非常熱門的行山打卡景點,因地形景觀奇特,吸引不少人前來。 想遠離人山人海,東平洲或是你的選擇,是香港最東邊的島嶼,最大特色是島上層層疊疊的沉積岩,是多年來被海水侵蝕的自然現象,沿環島步道行,就可一面欣賞千奇百趣的地形。

大欖涌郊遊徑: 打卡景點1︰大欖涌郊遊徑芒草

不過要小心途中有機會有獼猴出沒,遇到時不需太過驚慌,也不要餵飼牠們,就可好好與牠們共處。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大欖涌郊遊徑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不過郊野公園內外亦有一些路徑,由該區的區議會所籌建或翻新。 小巴站乘車前往屯門站,完成今次旅程從掃管笏前往千島湖清景台距離約3.3公里,走大約1小時便可抵達,這邊應該是前往觀景台最短、最快、最方便的路線。 從馬鞍崗出發,初段往上走一段林蔭小路,沿路可近觀大欖隧道口,以及對面巒巒的山峰。 經過植林地後,向右方下行,直至看見上行的梯級,才算真正開始。

大欖涌郊遊徑: 千島湖

大隊沿著錦河路前行, 約半小時便到達河背村, 由於尚未拍攝全體大合照留念, 所以到達河背村便稍作停留, 讓隊友們上洗手間, 然後拍攝全體大合照。 拍照完畢便立即起步上山, 這段往河背水塘的馬路大家都很熟悉, 所以都無需提點隊友該如何走了, 只是通知大家在河背水塘匯合, 然後就讓各隊友按自己步速前行。 看看天氣情況, 有藍天白雲出現, 相信不可能下雨的了, 如果走四排石上大欖涌郊遊徑, 似乎是太輕而易舉了, 不如來個加長版本的路線, 由河背水塘那邊往永吉橋, 然後由大欖涌水塘那邊上大欖涌郊遊徑, 這樣的路線安排就更適合晴朗天氣下行走了。 由伯公坳出發是比較容易的路線,大約需3小時,如加上停留及拍照的時間相信會更多,逆光拍攝芒草的話,出來的視覺效果更為優美浪漫。

大欖涌郊遊徑: 大棠楓香林 大欖涌郊遊徑

千島湖南邊是大欖涌村上游的水壩、桃坑峒和小欖,舉目望去的則是大嶼山的景色。 不過帶小朋友前往的話要時刻注意小朋友的安全,因為觀景台僅有簡單的防護措施,家長應該避免小朋友太靠近邊緣位置。 在大棠山道巴士總站下車後,沿著車路步行上山約60分鐘便會到達楓香林。 每年約12月,楓香樹便會換上新衣,黃澄澄一片的樹林彷彿讓人置身童話世界。 雖然其他時段沒有美麗的楓香葉可欣賞,但也可在濃密的楓香樹葉遮蔽下行走於幽靜涼爽的通道上,享受山澗清新的空氣及美景。 吉慶橋建於1868年,在舊時曾是連接元朗至荃灣的重要通道,昔日河道共建有七座小渡橋,因此被居民稱為「七渡河」。

大欖涌郊遊徑: 自然徑

長距離遠足徑橫跨香港島、九龍和新界,部份路段位於郊野公園之外。 這趟我按着山系風景月曆的推介前來打卡,發現大潭水塘水壩的風景最教我印象深刻。 歷史悠久的大潭水塘,共有二十一處地方被列為水務歷史建築法定古迹,更設有全長約五公里的水務文物徑,有興趣到此一遊的朋友,可由嘉亨灣乘搭14號巴士至大潭郊野公園下車,即可按着沿途可見的地圖前來散步。 至於欲一睹Terrence在山系風景月曆中介紹的大潭篤水塘石橋美景,只須從大潭郊野公園南門巴士站徒步約十五分鐘便可到達,沿路鋪得十分平坦,很適合周末來趟郊遊樂。 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的楓香林是香港冬季最熱門的打卡地點之一,當天氣開始轉涼,楓香樹的葉片便會呈現絢爛奪目的鮮黃、火紅、橙紅各種色彩。 昔日這些山徑連接著各個村落,現在則引領遠足人士前往大欖涌水塘(又稱香港千島湖)觀賞壯麗的景色。

大欖涌郊遊徑: 香港仔水塘

千 島 湖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位 於 新 界 西 部 , 佔 地 五 千 四 百 一 十 二 公 頃 , 是 全 港 面 積 第 二 大 的 郊 野 公 園 。 大欖涌水塘和早先走過的黃泥墩水塘就是不同功能了,大欖涌主要是儲存民生用水。 而大欖涌水塘壩也是香港第一個可以發電的水壩,電力供給濾水廠使用。 沿途的二葉松林,看來也還剛種不久,似乎是火燒山後新種的,期待他們綠蔭成林,就有軟軟的松針山徑可以走了。

大欖涌郊遊徑: 第 3 站 香港仔下水塘

千 島 湖 清 景 台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毗 鄰 屯 門 及 深 井 , 是 新 界 西 居 民 的 熱 門 郊 遊 地 點 。 而 在 田 夫 仔 、 河 背 及 荃 錦 坳 , 亦 設 有 露 營 場 地 供 市 民 使 用 。 此 外 , 大 欖 郊 野 公 園 設 有 越 野 單 車 徑 , 供 越 野 單 車 手 使 用 。 兩 段 路 線 均 為 易 走 之 路 , 分 別 需 時 二 點 五 小 時 及 五 小 時 。

於分叉路的大欖涌路牌旁登樓級往青龍頭,約10-15分鐘進入茂密的竹林隧道。 疫情下,不少人都愛出走郊野強身健體,才發現香港的山系風景原來是那麼優美及獨特,更吸引本地設計師Terrence Chan以紙膠帶拼貼出山系風景畫並製成月曆,早前我便按着月曆推介的地方前來打卡,實在饒具趣味。 在大欖郊野公園內第一次看到這個路牌,也對這條山徑開始有興趣。

你可以到天壇大佛走一圈,或到大嶼山鳳凰徑第五、六段行山,沿途風景優美,更可把石壁水塘、鳳峰和大澳等美景盡收眼底。 大欖涌郊遊徑的路程雖然甚短,但途中幾段上落,頗為費勁,沿途三兩處地點可見植林地中的沖溝裂谷。 此郊遊徑稍欠特色,但可配搭大欖涌水塘或元荃古道等路段以增添樂趣。 古道之名稱多為近代遠足人士以其連接之兩地或途經地點取名而成,故同一古道可能有多於一個稱呼。 昂坪360救援徑為香港唯一設有標距柱但不設兩位郊遊徑編號的郊遊徑。 由於此郊遊徑由私人機構(昂坪360)興建及維護,雖然設有以字母C為首的標距柱,但不設郊遊徑編號,標距柱序號由C01順次增至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