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寶馬山成交2024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大埔宝马山(英文:Grand Palisades)是位于新界大埔区山塘的一个私人住宅发展项目,由信和置业发展,位于大埔南半山山贤路8号,邻近悠然山庄及下黄宜凹。 House730搵樓大本營致力成為一個全面的搵樓平台,因此除了提供各區最新樓盤資訊外,我們同時整合香港樓市及物業成交紀錄,提供售盤及租盤的成交資訊,為用戶帶來有用的樓盤資訊。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粉嶺段原本由九龍坑開始接連大窩段,直至粉嶺高爾夫球場附近。

寶馬山為港島著名行山路徑,海拔約230米的「紅香爐峰」被選為香港最美夕陽拍攝勝地之一,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和市民慕名前來。 沿山路南行可進入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東行可到達柏架山的大風坳等風景熱點。 寶馬山花園 1期 1座 共有20層,提供99個單位。 寶馬山花園 1期 1座 於1991年04月起入伙。 寶馬山花園 1期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7宗成交。 用戶可以根據香港不同區域、地區搜尋各區詳細樓盤成交記錄,用戶亦可以直接在搜尋欄中直接輸入各個香港屋苑名稱,直接查看該屋苑的過往樓市成交詳細資訊。

大埔寶馬山成交: 大埔宝马山

往日大埔公路的終點位於與青山公路古洞段、粉錦公路及原新豐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即現粉嶺公路上水迴旋處。 隨着粉嶺/上水新市鎮的發展,此段現已被改建為區內各段道路。 由大埔尾(並於此與馬料水段幾乎成90度),經大埔滘至黃宜凹,主要服務附近一帶村落居民,自吐露港公路通車起已取代其出入新界北的地位。 此段離開高速公路範圍,經過馬場、馬料水、中文大學至大埔尾,並與大埔滘段幾乎成90度,主要服務九肚山及附近一帶村落居民,自吐露港公路通車起已取代其出入新界北的地位。 此段路以北地方開始是新界的士可經營範圍(但新界的士可經校門進入中大校園)。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寶湖花園 A座 共有20層,提供160個單位。

大埔寶馬山成交: 大埔寶馬山 近期成交

現時已進行施工,預計2023年下半年完成。 大埔公路有使用「大埔公路××咪」作為地址標示,當中「咪」是英里的英文「mile」之音譯,代表該處與尖沙咀碼頭(經彌敦道)的距離。 另外,現時位於大窩東支路旁、位於塘坑東村附近的加德士油站,於官方網站上的地址為「大埔公路九龍坑段」。 大窩段於大埔太和邨附近相接廣福道,最初北面伸延至九龍坑相接粉嶺段。

  • 寶馬山花園 1期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7宗成交。
  • 寶馬山選區首次出現於1994年區議會選舉,由原有雙議席銅鑼灣南選區分拆而成,選民人數有5,796人,選舉由自由黨潘家風與陳炳煥爭奪,最後陳炳煥勝出。
  • 本公司拟使用阁下的个人姓名、电话号码、传真、地址或电邮地址处理阁下的申请、回复阁下查询并作地产代理服务的促销及向阁下提供中原集团其他公司的资讯。
  • 由於整段粉嶺段亦告消失,林錦公路交匯處就成為了大埔公路的北面終點,而整條大埔公路現時亦至此為止。
  • 往九龍方向則保留在青沙公路天橋底下,直至美田路為止。
  • 由大埔尾(並於此與馬料水段幾乎成90度),經大埔滘至黃宜凹,主要服務附近一帶村落居民,自吐露港公路通車起已取代其出入新界北的地位。

大埔公路與青山公路的分段安排相似,落成時共有12段:位於新界的各路段均會附加地區後綴以作辨識,如「大埔公路-沙田段」;而位於九龍市區的一段在中文則會稱為「大埔道」(而英文名稱不變),且不設地區後綴(不論中英)。 此外兩條公路往日沿路亦設有多塊里程碑,但缺乏保護下,至今僅存數塊。 里程碑所示長度以英里計算,在早年新界沿路標誌性建築不多的情況下,有市民會以大埔公路多少「咪」(即英里之粵語音譯)表達所在地,但流通性遠遠不及青山公路。 1899年英國依《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接管深圳河以南、後被統稱為「新界」的土地,成為英屬香港的一部分。 基於軍事佈防及發展新土地的需要,香港政府隨即為新界地區的交通基建進行規劃,其中包括興建連結新界各區及九龍市區的公路,而大埔公路於1902年率先落成,成為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 隨着青山公路於稍後通車,此後大半個世紀,大埔公路與青山公路分別以東、西兩線,合組為新界地區的舊環迴公路,是連接九龍與新界僅有的兩條公路。

大埔寶馬山成交: 香港大廈搜尋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富澤花園,賽西湖大廈,寶馬山花園,柏傲山,豪廷峰。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73,700,年齡中位數為 42.5歲。 大埔寶馬山位於大埔半山山賢路8號(中原樓市片區:大埔半山)。 大埔寶馬山的實用面積由495呎至1,230呎。 1936年,大埔墟內的大埔公路被更名為大埔大街及後再更名為廣福道。 1980年代政府於大埔新市鎮興建太和邨,林村河北岸大部分廣福道消失。

大埔寶馬山成交

各項香港物業及樓市成交紀錄覆蓋全香港各區樓盤,從成交日期、成交價、建築面積及實際面積、建築呎價及實際呎價、上手賺蝕價、到單位地址,透明地公開香港樓市成交數據,讓用戶輕鬆分析樓市概況。 大埔寶馬山 1座 共有9層,提供54個單位。 大埔寶馬山 1座 大埔寶馬山成交 於1997年12月起入伙。 大埔寶馬山 1座 於過去3年共有2宗成交。 2018年1月政府擬向立法會申請撥款8.5億元,為兩段大埔公路沙田段,包括蔚景園至連城廣場,以及禾輋邨至火炭路加建隔音屏障和隔音罩,指出工程完成後可減少噪音1至5分貝,有2147多戶居民受惠。

大埔寶馬山成交: 大埔 熱門屋苑

寶馬山花園的實用面積由518呎至3,075呎。 時至今日,大部分新界東來往九龍的路面交通仍需途經沙田段,縱使該段已擴建為近代快速公路,但經常出現嚴重交通擠塞。 而其他路段隨着沿途各區的新快速公路及行車隧道(包括獅子山隧道、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吐露港公路等)相繼落成,其作為區域幹道的重要性才大大減低。 踏入2010年代,政府亦有計劃繼續改善大埔公路沙田段以應付增長的車流。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73,700,年齡中位數為 42.5歲。
  • 本公司在未得阁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阁下的个人资料并向阁下作直接促销。
  • 此段南端原本連接大圍段,但經常擠塞,自青沙公路通車後,當局為了改善擠塞情況,遂於2014年6月8日將蔚景園旁邊一段大埔公路永久封閉,現時沙田段已不再連接大圍段,只連接城門隧道公路及青沙公路。
  • 1899年英國依《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接管深圳河以南、後被統稱為「新界」的土地,成為英屬香港的一部分。
  • 東連接柏架山,西南連接渣甸山,海拔約230米,住宅部分最高海拔約為150米,地產界慣常把該半山區專稱為北半山,為港島傳統豪宅地段。
  •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 上接琵琶山段,經過沙田嶺山腰、徑口路,至沙田下城門道,是連接九龍與新界東的主要道路,全段為不分隔雙程行車。

寶馬山選區首次出現於1994年區議會選舉,由原有雙議席銅鑼灣南選區分拆而成,選民人數有5,796人,選舉由自由黨潘家風與陳炳煥爭奪,最後陳炳煥勝出。 陳在1994年至1999年更出任東區區議會主席。 中原鍾國基指,新買家為同區換樓客,見單位間隔合用,業主提供合理議價空間,即購入單位自住。 據悉,原業主則於2014年以約725萬元購入上址,持貨8年,是次沽出單位賬面獲利約75萬元離場,單位升值10.3%。 剛錄本月首宗成交,分行最新錄10座中層C室,單位建築面積1005平方呎,實用面積791平方呎,3房連套房間隔,開價約850萬元,近日議價後減價50萬元,以800萬元沽出,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0114元。 本人已查阅贵公司的 私隐政策和 收集个人资料声明,并同意贵公司使用本人于此所填写的个人资料作直接促销。

大埔寶馬山成交: 大廈資料:寶鄉邨寶興樓

1983年鐵路電氣化完成,路軌不需橫跨此段公路,車輛亦不需跨越路軌駛往大埔和九龍,此段部份路段亦因此重建。 何東樓段原為火炭路至沙田馬場之間一段的大埔公路,因位處火炭何東樓對開而得名。 由郝德傑道起,經過金山郊野公園(馬騮山)至山坳以金山路為界與沙田嶺段相接,是連接九龍與新界東的主要道路,全段為不分隔雙程行車。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大埔寶馬山成交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廣福道原為大埔公路由南運路交界處至現太和邨的一部分,穿過了大埔墟的核心地區,並在林村河上建有行車之廣福橋。 大埔寶馬山成交 1936年此段大埔公路被更名為大埔大街,及後再更名為廣福道。 大埔寶馬山成交 1980年代政府發展大埔新市鎮,行車之廣福橋被拆除,使廣福道於林村河兩岸分成不相連之兩段;及後興建的太和邨亦使林村河北岸大部分的廣福道消失,不再和大窩段相連。 沙田段城門隧道公路至沙田路一段是雙程二線分隔行車,而沙田路至吐露港公路一段是雙程三線分隔行車。 沙田段火炭路至吐露港公路一段是快速公路。

大埔寶馬山成交: 沙田段(屬9號幹線)

寶湖花園 大埔寶馬山成交 A座 於1990年05月起入伙。 寶湖花園 A座 於過去3年共有6宗成交。 本公司拟使用阁下的个人姓名、电话号码、传真、地址或电邮地址处理阁下的申请、回复阁下查询并作地产代理服务的促销及向阁下提供中原集团其他公司的资讯。 本公司在未得阁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阁下的个人资料并向阁下作直接促销。 東連接柏架山,西南連接渣甸山,海拔約230米,住宅部分最高海拔約為150米,地產界慣常把該半山區專稱為北半山,為港島傳統豪宅地段。 寶馬山雲景道、天后廟道至寶馬山道一帶早於六十年代被開發為高尚住宅區,六十年代末至千禧年間建成多所學校,包括聖貞德中學、蘇浙公學、香港樹仁大學(前身為香港樹仁學院)、張祝珊英文中學、漢基國際學校、香港日本人學校、鰂魚涌小學等。

大埔寶馬山成交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現東鐵綫)通車,採用與大埔公路相近的新界東路線北上。 故此往日大埔公路大圍段近銅鑼灣村、沙田段與馬料水段交界、大埔滘段近元州仔、粉嶺段近和合石及粉嶺圍都曾設有平交道。 當火車即將駛至,都會發出「咇咇」聲響並隨即下閘,車輛便須停下讓火車通過。 1980年代鐵路電氣化,各平交道被取消或改建為橫跨鐵路的行車天橋,自此車輛不再需要駛經鐵路平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