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坳門6大優點2024!(持續更新)

上至較為開闊的平路,會發現有小徑上田下山。 第一條小路較斜但並不難走;第二條小路較為平緩但兩旁枝葉較密。 我們選了第一條小路上去,然後在第二條小路下來。 原本天氣預報星期六有雨,所以改了星期日才去行山。

大坳門

大東山的英文名叫Sunset 大坳門 Peak,並非因為這裏看日落靚。 據說,英國人佔領香港後,從港島西望,太陽總是從大東山一帶落山,故而得名。 上山途中會見到一些支路,大多是遊人去打卡拍照行出來的小路,但只要跟住最闊的大路走,便不會迷路。

大坳門: 大坑墩>大雞坑>刀片脊>坐佛崖>大嶺峒>大坑墩

見到呢個位,就到觀景點,360度全部係海、山、島,心情大好! 通常會有一堆人逼在此打卡,不用急著影相,向前行也有很多很多很多的美景。 回想起來,小編M的中、小學旅行,好幾年都在大坳門(小編的學校在葵涌,不知何故會千里迢迢去咁遠,大概去得多城門水塘嫌悶啩);多年來,這個郊野公園依然相當熱門。

如果擔心不懂下車,可以在上車時跟司機說一聲「伯公坳有落」。 獅子山只是高495米,香港最高的大廈環球貿易廣場(ICC)亦只是484米高。 大坳門 換言之,上一次大東山的攀升高度,是高於獅子山,也高於ICC。

大坳門: 大坳門清水灣|大坑墩風箏勝地

在客家語,大坳門的讀音近似粵音的「大澳門」,所以大坳門又稱為大澳門。 不過記得郊遊都要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愛護環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清水灣郊野公園有一個「放風箏地點」,在大坳門下車後步行20分鐘就到達大坑墩,那裡有大片草地,風勢急勁,最適合放風箏。 勿在上山路上留戀太久,繼續往大東山頂走,約下午1時可到山頂。 吃點東西後,走落爛頭營,時間大約下午2時,太陽開始西斜,便是拍攝芒草的好時機。 從爛頭營回望大東山,正是西方日落的方向,大東山漫山遍野的芒草染上金光。

大坳門

沿鳳凰徑的大路走,也會經過郊野公園的觀景台,繞大東山頂而行,左邊山坡有芒草,右邊則是大嶼山南海岸的壯麗景色。 梯級的盡頭會看到指示牌,這是釣魚翁郊遊徑。 我們選大廟方向,上田下山,然後在布袋澳離開。

大坳門: 大澳一日遊 – 打卡攝影

之後山路會徐徐向下,往爛頭營的小屋群走去。 都是老生常談了,別要爬上屋頂影相,一來可能破壞屋頂,二來屋頂日久失修,對你也有危險。 大坳門 大坳門 落到爛頭營,回望大東山,這段路的芒草都很壯觀。

大坳門

在山上好像特別懂得珍惜與感恩,我喜歡這感覺。 感想:這條路線交通方便,沿途皆有山有海,藍天白雲綠水,美不勝收,亦會途經海防測距站和防空洞,甚為有趣。 今天走的路段甚少水泥路,經過幾天大雨後,泥也頗濕,但慶幸整段路程甚為平坦易走,所以雨後走也不危險。 但部份郊遊徑與越野單車徑重疊,若星期一至六行走,需提防單車。

大坳門: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每次走過辛苦後,總是快樂無比,是否自虐,只是觀點與角度而已。 十分感謝家姐幫忙將原個菠蘿去皮,我們一行四人,每人兩片,吃時還有冰的,很感動、很幸福。 昨天雪的時候還加入了食水,冰菠蘿變成菠蘿冰呢,真的超級享受。

最最最辛苦就是初段上山的路多是樓梯,平時不太運動的話,這次可要用力啦! 走畢郊遊徑後,離終點不遠處可發現有近3,000年歷史的龍蝦灣崖邊石刻,在1978年被遊人發現,大石被刻上類似鳥獸和幾何形狀的圖案。 大坳門 大坳門是峽谷,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南部,釣魚翁山和大嶺峒之間。 雖然籠統說成是大坳門並沒錯,但其實大坳門是多條道路的交匯處,包括清水灣道、大坳門路、龍蝦灣路和大環頭路。 大草地郊遊點應是大坑墩(若自駕,google都應鍵入大坑墩)。

大坳門: 香港旅遊優惠

雖然是獨市生意,但風箏叫價亦不算太貴,可以接受。 除大坳門外,也列出其他合適放風箏地給大家參考:大埔海濱公園、大尾篤、數碼港、塔門、石澳(只准於非泳季時間)等。 2020年底,胡裡胡塗地成為了「攝陸 PhotoLandHK」的共同創辦人之一,希望為香港攝影人開創多一個攝影天地。 爛頭營石屋的歷史源自上世紀20年代末,一班在廣州及香港經商的美國人,聯同在香港的英國人,於大東山及二東山之間的脊地開闢為避暑區。 營舍名為Lantao Camp,中文直譯為爛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