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火龍文化館常務副理事長羅詠詩指,大坑舞火龍是全港首個擁有自己展館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雖說展館面積較小,但地點完美,特別是建築物「孔聖義學」與大坑有段不解之緣。 樓高3層的大坑火龍文化館於去年底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由三級歷史建築「孔聖義學」活化而成,地下展館以數碼科技設備及投影技術,介紹火龍背後的文化歷史及紮作工藝、大坑客家文化,以及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和保育過程。 展中還有一個縮小約一半的龍頭,製作火龍的物料如珍珠草、榕樹氣根及香支,讓參觀者看清整個龍頭及箇中工藝。 大坑火龍文化館副主席羅詠詩介紹說,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中秋節,大坑火龍在大街小巷中舞動翻騰,巿民夾道觀賞,已成為不少市民和遊客慕名而來的節慶活動。
- 本報翻查書館街十二號的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政府去年七月以書館街十二號違反規管該地段的政府租契有關用途及終止用途的契諾,被政府重收。
- 到了康熙年間解除海禁以及其後的復界,大批客家人 (以山地墾荒為生) 逐漸遷回沿海區域,亦開始遷入香港。
- 香港01記者發現,該校班房玻璃窗遭掟爆,圍欄不足兩米高容易攀爬,猶如無掩雞籠。
- 每年中秋節前後3天,大坑舞火龍都以浣紗街為主要儀式場地之一。
- 令人興奮的是,作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書館街12號將會活化成為大坑舞火龍文化及歷史的展覽館,讓歷史建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扣起來,相互輝映,同時發揮凝聚社群的功能。
- 活化後,建築物地下一層將變成展覽廳,介紹大坑火龍的歷史、起源、火龍紥作工藝和典故、舞火龍路線等,以及大坑作為傳統客家村落和該建築物本身的特色。
荃灣區(象石)區議員陳振中表示,據知荃灣信義學校停辦後,已有數個團體向房屋署申請改變學校用途,另有教學團體申請復校。 陳續指,房署人員定期清理校園,因此未有滋生蚊蟲,另外該校籃球場亦開放予公眾人士使用,但他則首聞有人闖入校園「探險」。 香港01記者發現,該校班房玻璃窗遭掟爆,圍欄不足兩米高容易攀爬,猶如無掩雞籠。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5.火龍文化館 舞火龍打卡場景+工作坊
以劉鑄伯為首的一班華紳於同年創立孔聖會,接辦這所義學,宣講四書五經,「書館街」之名由此校而來。 大坑書館街 蓮花宮原本位於淺灘上,廟前窗口的灰塑對聯分別寫上「開窗臨海面、閉月到籠洲」和「遠看山色秀、近聽水聲清」,便是當年的環境風貌。 現在廟宇坐落於群廈之中,道路填高,遮蓋了廟宇底部結構,與水為伴的特色亦已消失。
楊紫瓊如今透露,在荷里活的刻板印象仍然根深柢固之下,自己曾整整兩年沒有工作。 從香港影壇起家的華裔女星楊紫瓊,最早是在1997年007電影《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中飾演龐德女郎一角,才終於正式叩關荷里活,隨後又以《臥虎藏龍》打響了動作女星的名號,同時也風靡了全球無數觀眾。 虎豹別墅由東南亞華僑胡文虎、胡文豹昆仲斥資1,600萬元興建,依山而建的花園免費開放,園內滿布以佛教和民間故事為題的雕塑,並有許多假山穿插其中。 在缺乏娛樂設施和主題公園的年代,很受市民歡迎,為無數家庭帶來難忘回憶。 書館街12號原是一間創立於1909年的義學,收容貧窮子弟讀書。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1.大坑酒店Little Tai Hang海景房睇維港+雲石浴缸
這間大坑 cafe 由三級歷史建築大樓活化再用,變身成為文青打卡點,內裡裝潢如一個撲素簡約的藝術館般。 樓高五層,一樓是茶店;二樓是服飾店;三樓則是藝術展覽。 除了可以品嚐咖啡、茶品、打卡之外,店鋪同時打造文藝空間,定期舉行不同展覽,展示由世界各地引入藝術品。 建築物及後於同年 12 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並於2013年12月獲政府納入「第四期活化歷史建築計劃」內,銳意活化成「大坑火龍文化館」,進一步將舞火龍文化推廣及世代傳承。 其中何東夫人醫局將活化成生態研究中心,推廣生物多樣性,且設專業證書訓練課程。 羅詠詩表示,由於書館街12號的面積小,為盡量利用有限的空間來展示豐富的展覽內容,他們會加入現代科技的元素,例如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讓訪客透過不同方式接觸展品,認識大坑火龍及該區文化和歷史。
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即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Fineprint 推出不少自家品牌的咖啡豆及咖啡產品,價格相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興起一種源自紅酒製程的「厭氧發酵處理法」,令精品咖啡口感更為順滑及帶有陣陣果香味。 Studio Caffeine 近期有售一款厭氧發酵的哥倫比亞(Pink Bourbon)咖啡set。
大坑書館街: 歷史重要性
另外,她希望積極推廣文化旅遊,把書館街12號和區內其他景點串連,如蓮花宮、虎豹別墅等,設計不同行程組合,以增加參觀和使用歷史建築的人流和活力。 羅詠詩介紹,活化工程會保留原有出入口、建築物外牆立面、奠基石碑、由地下連接至天台的唐樓樓梯、原有鐵窗框和窗花、部分木地板等。 在建築物後面的第一巷則會增設正門出入口,旁邊也增建一部升降機,提供無障礙通道設施。 這幢樓高三層的建築物採用簡約現代主義風格,強調功能性及實用性,2010年12月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重建後此建築物一直作教育用途,建築物前的街道命名為書館街,更顯示學校在鄰里間的重要意義。
很可惜,校舍在香港日治時期 (1941至1945年) 大坑書館街 遭受嚴重破壞。 建築物樓高五層,一樓是茶店;二樓是服飾店;三樓則是藝術展覽。 內裡裝潢如一個撲素簡約的藝術館般,除了可以品嚐咖啡、茶品之外,同時定期舉行不同展覽,搜羅世界各地的產品,展示由世界各地引入的藝術品。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文化館|6月底開放免費入場!設舞火龍打卡位|預約詳情
店名「四葉空間」的寓意是希望讓香港人能夠找到一個幸運與幸福的地方,享受閒適的時光。 Café 的設計與裝潢以純白木系為主,設有落地玻璃,因此空間感十足。 另外,這裡也是Pet Friendly 的動物友善餐廳,設有少量室外座位,讓客人可與毛孩一起好好享受明媚陽光。 大坑酒店Little Tai Hang Hotel地理位置方便優越,特色是把本地佳餚、優質住處、設計品牌共冶一爐。 3個房型The Corner House、The Garden House及The Lane House分別都有提供海景單位,可於高層以最佳視野,欣賞維多利亞海港景緻。 這間髮型屋置身在安庶庇街和書館街的交叉口一座三層樓高的復古花屋, 面向街的窗台和天台擺滿了植物,單看建築外觀設計很難想像是間理髮店。
此外,酒店保證延遲退房時間至下午二時,即是說大家大可以睡到自然醒,不必匆匆忙忙地趕著辦理 Check Out 手續,也是其中一個貼心的部分。 套票包含二人或三人晚餐一份,以及贈送紅酒或小禮品包等。 享受過美味的佳餚後,喝點紅酒,之後到浴室去浸浴舒解疲勞,舒適地享受私人天地。 Corner House 和The Garden House都有提供海景單位,可於高層以最佳視野,欣賞維多利亞海港景緻;至於The Lane House,則可以近距離欣賞廣闊的公園和綠林,享受大片充滿活力的陽光。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8.圓作舍Art Circle Atelier 人氣流體畫工作坊
【本報訊】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有望在今年中秋節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在網誌表示,該項目的活化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爭取在今年中秋節落成啟用。 屆時館內將設有展覽廳、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中西餐館、以及提供教育和體驗工作坊,期望項目可把文化藝術帶進社區,推廣客家傳統習俗,並把歷史建築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扣起來。 大坑書館街 獲評為3級歷史建築的銅鑼灣大坑書館街12號,有望在今年中秋節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
就是分享音樂,分享你的喜好,也希望能夠讓他們可從一個空間中感受到自在舒適與溫暖。 其次,我一直嚮往能夠在一個空間,既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能夠展現及體現我的興趣。 」正是這個待客如友的理念,理髮廳僅接受預約,且若客人真的無法在營業時間趕來,理髮廳也不介意為客人「OT」。 雖然文化館建築物早於日佔時期曾經被炸毀,但慶幸經修復後得以保留至今,依然展現出昔日建築風格,由於曾為校舍用途,故特別講求功能及實用性;外觀而言,立方形狀、平屋頂、白色牆壁均十分簡樸,體現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 除此之外,沿着浣紗街及鄰近街道,泊車十分方便,加上有不少特色的美食小店進駐,成為飲食的好去處。 包括豬扒麵「炳記茶檔」、家庭式經營的康記粥店、金龍泰美食、源品車仔麵等、利萬車牌亦於2019年6月進駐,而小甜谷和Lab Made分子雪糕已結業。
大坑書館街: 建築
—項目共提供46伙,包括2伙連平台特色戶,及設24小時住客會所。 COHO,位於銅鑼灣書館街18號、重士街3號及華倫街3號,發展商為金朝陽集團。 項目共提供46伙,包括2伙連平台特色戶,及設24小時住客會所。 位於大坑的Elementary 是香港少有的素菜咖啡店,店舖以簡約歐美風為主。
週末坐在這裡嘆一杯精品咖啡,清空思緒,度過一個療癒舒適的假期。 新開業不久的 HeyDay Cafe 可謂大坑咖啡店的新貴,記者一到埗便被它的純白外牆及大窗戶所吸引。 HeyDay 大坑書館街 Cafe 店主選址於大坑的街角轉角位,包含著深層的意義:「If you can’t go ahead, go around the corner.」還未內進便已感受到店主為生活帶來的鼓勵。 咖啡店走簡約路線,大窗戶程開放式設計,打開後便成半開放式位置,為店鋪透入自然光。
大坑書館街: 大坑一日遊|9.Warren 五星級酒店廚師主理法國西餐
第二個項目是一級歷史建築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會交由香港明愛活化為「薄鳧林牧塲」。 香港明愛的團隊就着今次的申請,跟薄扶林村村民合力搜集了大量有關舊牛奶公司牧場的資料,包括蒐集口述歷史、發掘牧場遺蹟及檔案收藏,希望追溯牧場的過去。 明愛亦特意為項目取了薄扶林的古名「薄鳧(音:扶)林」,旨在凸顯當地悠久的歷史,可謂相當用心。 巿民日後可透過參觀有關舊牛奶公司的文物、器具,以及參加一系列的牛奶製品工作坊,體驗昔日牛奶公司牧場的歷史及運作情景。 至於書館街12號,原址是晚清時創立的「孔聖義學」,即為貧窮人士提供免費教育的孔聖學校,因校舍在日佔時期遭嚴重破壞,並在1949年原址重建,其後獲評為3級歷史建築。
)是香港島銅鑼灣的一條街道,位於大坑區內,直通出高士威道近皇仁書院西邊。 每年中秋節前後3天,大坑舞火龍都以浣紗街為主要儀式場地之一。 文化館2樓就不時會舉行文化活動,如今年中秋雖則因疫情無法舉辦舞火龍活動但於文化館舉行「中秋茶粿薈」,製作客家傳統中的「圓籠茶粿」,令大眾感受大坑昔日客家文化。 大坑書館街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豪宅,例如龍園,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天后,南部則接鄰渣甸山,西北面則是香港島主要購物、娛樂及旅遊區銅鑼灣。
大坑書館街: 六、圓作舍Art Circle Atelier 工作坊
Unar Coffee Company 店內不提供座位,門外亦只有幾個坐梯級位置,較適合短暫的駐足。 咖啡豆採用了意大利品牌的 Barbera Coffee。 這裡還販售潮流球鞋及其他生活精品,享受咖啡的同時也能購買生活用品。 靜月不只是一家小小的雜貨店,還是一個透過匯聚職人品牌及期間限定的活動為大家提供一個可以靜心的空間。
大坑書館街: 大坑小築服務式公寓酒店(Little Tai Hang)
每年中秋佳節月份,大坑都會舉行舞火龍盛事,吸引不少人到該廟參觀。 置身在天后和銅鑼灣中間的大坑,是一個自成一角的寧靜小區,鬧市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大坑有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餐店開設,大坑cafe、小店、餐廳都由一班本地人和設計師打理,並保留當中的地道特色,適合喜歡 chill、寧靜、慢活的港人。 想過一個又 chill 又寧靜的一日,就發掘大坑好去處,享受大坑一日遊。 而位處古洞的何東夫人醫局將由嗇色園負責活化為生態研究中心。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文化館副主席羅詠詩稱︰「我們加入AR(擴增實境)
近年所見,村屋外牆已經翻新,並租出作為商舖用途,看來仍會存在一段時間。 建築物外牆飾有石碑 (日期為1949年),以紀念學校重新落成啟用。 在石碑上的筆跡是屬於當時大坑坊眾福利會負責人,其時人稱「中國足球球王」的李惠堂先生 (1905至1979年)。 直至1978年,該建築物仍為大坑學校的校址,而由1984至1999年則為孔聖會維多利亞英文小學。
大坑書館街: 設兩餐廳 提供火龍主題菜式
如果你想一嘗一邊理髮、一邊聽古典音的體驗,就來這間理髮店,店內裝潢復古,彷彿置身於七十年代;又擺放一部鋼琴,有幸的話可聽到理髮師演奏。 大坑蓮花宮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現為法定古蹟,當年正值太平天國亂世之年,不少人避難到香港,並聚居大坑附近,環海建立了寺廟供奉觀音。 蓮花宮外形獨特,半八角形的塔狀建築,像水中蓮花一樣,據說是因為當時潮水會湧至寺廟,令整個景象如水中蓮花般。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文化館原為「孔聖義學」
毗鄰銅鑼灣鬧市的大坑,原是一條客家人村落,居民以耕種和打石維生。 那時有一條自畢拿山流下的大水坑,經過此村直出維多利亞港,村民在水坑邊洗衣服,「浣紗」之名由此而起。 到2011年明渠也被填平,開闢為「火龍徑」,大坑再見不到水坑了。 單位的實用面積介乎312至317平方呎,樓底高度由2.975至3.15米,間隔均屬1房2廳(連套房),戶戶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各配置16平方呎工作平台。 項目是由金朝陽集團發展的分層住宅樓盤,位於港島大坑書館街18號、重士街3號、華倫街3號,預計關鍵日期為2016年6月19日。 大坑舞火龍習俗已經有接近過百年歷史,更被政府列入為第3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另外,館方亦會舉辦一系列文化課程及活動,推廣及承傳以火龍為中心的客家傳統習俗,例如舞獅、舞龍及舞麒麟等傳統客家武術。 火龍文化館亦會設置一間以大坑火龍為主題的餐館,推廣具特色的客家菜及素菜。 大坑書館街 了解過舞火龍文化後,可順道於1樓的社企餐廳「客廳」用膳。 餐廳將傳統客家元素融入於佈置和餐飲中,如梅菜扣肉、東江煎釀豆腐、香煎家鄉蓮藕餅、客家鹹菜燜豬肉等。 牆壁上的相片則展現大坑歷史面貌,包括遠至1868年的客家村,記錄今昔演變。
「金社」係一間位於大坑嘅日式五金行,空間雖小,但工具就包羅萬象。 店內排滿咗復古有趣嘅用具,當中嘅螺絲、燈泡、工具箱同紙巾架雜物等多數來自日本、歐美各個國家。 大坑書館街 規劃署回覆香港01查詢指,截至去年4月底,署方按照「中央調配機制」就183間空置校舍用地,長遠用途進行檢討。
大坑書館街: 大坑火龍
The Shophouse 係一間新開嘅大坑cafe。 呢間大坑cafe由三級歷史建築大樓活化再用,充滿古典英倫風味。 入面總共有五層,一樓係茶店;二樓係服裝店;三樓係藝術展覽。 除咗可以俾大家品嚐咖啡、茶品之外,店舖同時打造文藝空間,定期舉行唔同展覽。 大坑書館街 透過文化館的各項教育及互動項目,培育青少年了解舞火龍這項獨特本地文化,及推動公眾對傳統節慶活動的欣賞;及 打造全新及具香港特色的文化及旅遊地標,吸引海內外遊客。
適逢每年中秋前夕,大坑居民會上演舞火龍,但因疫情影響下已經連續兩年取消舉辦,今年或有機會能成功復辦。 大坑坊眾福利會於1946年成立,是灣仔區內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 機構本著服務坊眾,互相扶持的宗旨,為區內居住、就讀或工作之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The Shophouse 大有來頭,原為一幢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戰前唐樓,之後被活化再用。 地舖位置曾被粉飾成粉紅色,掩蓋了原有的「上海批盪」外牆,備受爭議。